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速概率分布与风切变指数的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岳国华 杜志叶 +1 位作者 蔡泓威 修连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07-2915,共9页
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下方的离子流场是电磁环境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风速作为常见也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在对地高度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风速分布差异,而不是用过大裕度换取安全度... 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下方的离子流场是电磁环境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风速作为常见也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在对地高度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风速分布差异,而不是用过大裕度换取安全度。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风速概率分布与风切变指数的输电线路离子流场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待计算地区的风速数据构建Weibull风速概率分布函数模型,选择风速数据在95%以内的最大临界风速作为参考值,考虑风速传感器的安装高度,根据风切变指数计算场域不同高度处的风速分布,作为离子流场计算中不同高度节点的风速输入量。结果表明,引入风切变指数后的离子流密度与合成电场强度误差分别下降了16.2百分点和3.8百分点,明显优于传统固定风速模型。并以昆明地区某±800kV直流输电线路为例,采用该方法进行了计算。该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考虑输电线路所处区域的风速影响,特别是在高海拔高风速地区,可为输电线路在合成电场安全限值下的对地高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离子流场 WEIBULL分布 风切变指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资源评价中风切变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彭怀午 冯长青 包紫光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3,28,共4页
通过分析现行风资源评价中关于风切变指数的计算和表达方式,提出了几种新的风切变指数计算和表示方法,并从局部和整体对风切变指数进行描述。通过比较不同计算方法的标准差和偏离系数等统计指标,发现分速度段计算的不同高度层的风切变... 通过分析现行风资源评价中关于风切变指数的计算和表达方式,提出了几种新的风切变指数计算和表示方法,并从局部和整体对风切变指数进行描述。通过比较不同计算方法的标准差和偏离系数等统计指标,发现分速度段计算的不同高度层的风切变指数精度较高,而采用指数律计算的整体风切变指数具有可信度高和结果稳定的特点。文章进一步地明确了风切变指数的物理含义,详细地描述了风切变年平均结果、日变化和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风资源评价 风切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能风切变指数计算方法的比选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徐宝清 吴婷婷 李文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8-194,共7页
为了支持风电场的开发和建设,结合最小二乘法对风切变指数这一重要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风切变指数关系式和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算法,给出5种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风切变指数;然后根据计算得出的风切变指数与幂律公式推算已知高度的风... 为了支持风电场的开发和建设,结合最小二乘法对风切变指数这一重要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风切变指数关系式和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算法,给出5种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风切变指数;然后根据计算得出的风切变指数与幂律公式推算已知高度的风速,再利用各自的推算结果与实测风速进行对比,分析其误差,选择较为准确的风切变指数。选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某测风塔共3个测风高度一年内完整的实测数据为例,采用上述方法计算该地区风切变指数,结果表明去除小风速后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计算方法和利用风廓线拟合的方法都较为准确;因此,应结合风电场的实际情况综合采用这些方法,选取误差最小的风切变指数。该研究有利于更准确地推算风机轮毂高度的风况,进而能够更加准确地估算发电量和评估风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应用 计算 风切变指数 指数公式 最小二乘法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风切变指数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惠群 曲宁 +1 位作者 李超 王守峰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年第6期88-90,96,共4页
根据山东某风电场实测资料,对风电场逐月、逐时、不同风速下的风切变指数进行研究并探究风切变指数不同取值对风电场轮毂高度处风资源的影响。在分析轮毂高度风资源时,建议采用高差较小的高度处风速根据综合风切变指数进行推导。
关键词 风切变指数 风速 风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1000m以上复杂地形风能风切变指数算法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邓胜祥 陈刚 陈桂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8-222,共5页
为了准确地评估1000 m以上复杂地形的风能资源,利用PD算法、年平均风速算法、风廓线算法和全数据算法共4种计算方法和实测数据计算风切变指数,结合幂律公式推算出已知高度风速。PD算法结合了大气稳定度的划分,不同的大气稳定度会有不同... 为了准确地评估1000 m以上复杂地形的风能资源,利用PD算法、年平均风速算法、风廓线算法和全数据算法共4种计算方法和实测数据计算风切变指数,结合幂律公式推算出已知高度风速。PD算法结合了大气稳定度的划分,不同的大气稳定度会有不同的计算结果。另外3种算法则没有考虑大气稳定度的划分,而是直接根据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将各算法推算的结果与实测风速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数据选用的是湖南某山区测风塔的其中3个测风高度一年内完整的实测数据,立塔地点海拔高于1000 m。结果表明:海拔1000 m以上复杂地形中,利用30 m和70 m风速推算的80m月平均风速误差之和分别如下,PD算法误差是0.3075 m/s,年平均风速的算法误差是0.3145 m/s,全部数据算法误差是0.3187 m/s,风廓线拟合算法为0.3627 m/s。故结合了大气稳定度的算法即PD算法比其他3个未结合大气稳定度算法更为准确。研究结果为选出较优的风切变指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应用 计算 复杂地形 PD算法 风切变指数 幂律公式 风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下垫面的近地层风切变指数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龚玺 朱蓉 李泽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60-1168,共9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2009-2011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河北黄骅市、江西湖口县和星子县开展的100 m铁塔大气湍流观测试验数据,分析不同下垫面、不同稳定度条件下地面到100 m的风切变指数变化情况,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1)内陆简单地形...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2009-2011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河北黄骅市、江西湖口县和星子县开展的100 m铁塔大气湍流观测试验数据,分析不同下垫面、不同稳定度条件下地面到100 m的风切变指数变化情况,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1)内陆简单地形整体风切变指数α>0.3的情况出现在稳定和非常稳定层结状态下,分层风切变指数α>0.4的频率为2.95%;(2)沿海平坦地形大气层结越稳定,整体风切变指数α的高值出现频率越高,分层风切变指数α>0.4的频率略高,为4.2%;(3)对于内陆湖复杂地形,星子地形更为复杂,大于0.3的整体风切变指数出现频率高,分层风切变指数α>0.4的频率高达10%,而湖口大于0.3的整体风切变指数值出现频率略低,分层风切变指数α>0.4的频率为3.37%。(4)按照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中假设风切变指数α为0.2,一般会过高的估计轮毂高度的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 Monin-Obukhov长度 风切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切变指数在风电场风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7
作者 杜燕军 冯长青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0年第5期62-66,共5页
以内蒙古地区3座70m高测风塔连续2年的实测数据来分析风切变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高度梯度的风切变指数受地面粗糙度及周围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2)计算相邻高度的风速时,采用相邻高度间的风切变指数计算得到的结果较好;计算相差... 以内蒙古地区3座70m高测风塔连续2年的实测数据来分析风切变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高度梯度的风切变指数受地面粗糙度及周围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2)计算相邻高度的风速时,采用相邻高度间的风切变指数计算得到的结果较好;计算相差较大的高度间风速时,采用拟合曲线得到的风切变指数计算得到的结果较好。3)利用3~25m/s的风切变指数计算各月风速及年均风速结果都与实测值最接近;而利用全部风速数据的风切变指数计算统计各月风速往往比实测值偏大;利用3~25m/s拟合曲线得到的风切变指数统计各月风速比实测值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切变指数 风电场 风资源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近地层强风风切变指数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燕 张宁 +3 位作者 许遐祯 陈兵 买苗 孙佳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9-1081,共13页
利用江苏沿海5座测风塔长序列(连续42个月)、高时间分辨率(10 min一次)的梯度风、气温、气压等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高度层的风切变指数变化规律,并筛选出对江苏产生较大影响的7次台风和17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强风条件下的风切... 利用江苏沿海5座测风塔长序列(连续42个月)、高时间分辨率(10 min一次)的梯度风、气温、气压等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高度层的风切变指数变化规律,并筛选出对江苏产生较大影响的7次台风和17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强风条件下的风切变指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风切变指数随环境在0.15~0.26之间变化,风机有效风速段和15 m·s-1特征风速段的风切变指数分别平均为0.20和0.19,不同高度层之间风切变指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随风速增大呈对数关系减少。(2)台风影响时垂直混合运动强烈,风切变指数变小,平均为0.19。台风中心经过时的风切变指数和风速具有M型变化形态,最低为0.05,加上风向剧变,易对风机叶片产生破坏。(3)寒潮影响时的风切变指数平均为0.22,小于同期平均。风速倒置现象明显,在50~100 m之间风切变指数为负值的出现概率超过8%,50 m高度处容易出现近地层的最大风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切变指数 台风 寒潮 近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塔观测的登陆台风边界层风切变指数拟合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申鹏 端义宏 李青青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利用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观测数据,以2017年以来进入深圳150 km范围的7个台风个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幂指数律拟合讨论台风边界层风切变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幂指数能较好地拟合台风影响下350 m高度以下风廓线,随着拟合高度范围增加,... 利用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观测数据,以2017年以来进入深圳150 km范围的7个台风个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幂指数律拟合讨论台风边界层风切变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幂指数能较好地拟合台风影响下350 m高度以下风廓线,随着拟合高度范围增加,风切变指数增大,拟合精度基本维持;用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等差层数据拟合台风风速效果好于全层次数据和等比层数据拟合;7个台风影响期间拟合风切变指数平均值为0.268,明显高于以往研究(0.1~0.177),主要原因是拟合的高度范围较以往研究明显增大,此外还与强风样本较少以及下垫面更粗糙有关。利用幂函数拟合台风不同风速段最大风切变指数,可在台风过程中预估不同高度极端大风风险。研究还表明:台风眼经过铁塔前后风切变指数明显升高,在抗风设计以及台风防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 台风 边界层 风切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切变指数对于风电机组载荷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付德义 薛扬 +2 位作者 边伟 周士栋 龚利策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80-1387,共8页
分析风切变指数对风电机组机械载荷特性的影响,并以某2 MW风电机组载荷测试数据为例,对相同风速不同风切变情况下的载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风切变指数对风电机组极限载荷、疲劳等效载荷的影响。最后运用GH Bladed软件,对相同外部条件不... 分析风切变指数对风电机组机械载荷特性的影响,并以某2 MW风电机组载荷测试数据为例,对相同风速不同风切变情况下的载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风切变指数对风电机组极限载荷、疲劳等效载荷的影响。最后运用GH Bladed软件,对相同外部条件不同风切变指数下的风电机组载荷进行仿真计算,验证风切变指数与风电机组载荷特性之间的内在相关性。测试数据与仿真结果均表明,风电机组结构部件载荷特性与风切变指数强相关,且随着风切变指数的增加,极限载荷与疲劳等效载荷也随之变大。风切变指数的增长率与极限载荷增长率、疲劳等效载荷增长率均呈现二次函数关系,且风切变指数每增加约5%,极限载荷增加约0.1%,疲劳等效载荷增加约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结构载荷 疲劳 载荷测试 风切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风切变指数算法的风场风速推算精度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谷新波 吴焕波 +1 位作者 徐丽娜 魏薇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62-1367,共6页
文章采用内蒙古某风场测风塔3a逐10min风速实测数据,基于5种算法计算不同高度层间风切变指数,分别进行风速实例推算,对比分析各种算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去除小风速数据算法(M2)较其他4种算法的变异系数小,推算风速精度总体最高;同一算法... 文章采用内蒙古某风场测风塔3a逐10min风速实测数据,基于5种算法计算不同高度层间风切变指数,分别进行风速实例推算,对比分析各种算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去除小风速数据算法(M2)较其他4种算法的变异系数小,推算风速精度总体最高;同一算法中,不同高度层间风切变指数随高度层高度和层间高度差增加而增大,非相邻层间风切变指数随高度差增加而增大;同一算法中,年平均风速推算比月平均风速推算精度更高,相邻层间风速推算较非相邻层间风速推算精度高,且相邻高度层越高精度越高,非相邻层间风速推算,高度差越小精度越高。该研究结果对风场建设可行性论证和风资源评估,及开展风场轮毂高度风速的推算、预测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切变指数 风速推算 推算精度 风廓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下垫面垂直风切变特征对比 被引量:6
12
作者 靳双龙 刘晓琳 +2 位作者 李鸿秀 尚可政 王式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0-346,共7页
利用中国西北、北方东部和南方地区的10个测风塔风速资料,研究了不同区域风切变的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西北、北方东部和南方垂直风切变存在明显的年变化和日变化,秋冬季大、春夏季小;夜间大,白天小;风切变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与边界层稳... 利用中国西北、北方东部和南方地区的10个测风塔风速资料,研究了不同区域风切变的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西北、北方东部和南方垂直风切变存在明显的年变化和日变化,秋冬季大、春夏季小;夜间大,白天小;风切变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与边界层稳定度的年变化、日变化有关.风切变的大小与下垫面有关,下垫面平缓地区风切变比较小,地形起伏大的地区风切变比较大.海滨地区的垂直风切变值明显大于内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荒漠 山地丘陵 南方沿海 风切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海风电场群对局地湍流和风切变影响差异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党冰 刘勇洪 +1 位作者 杜吴鹏 陈可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5-1508,共14页
风电场存在着明显的局地气候效应,但陆/海两种不同类型风电场是否存在局地风环境效应的明显差异?以河北尚义陆地风电场和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为例,利用风电场周边气象站及测风塔典型年份观测资料,开展了陆/海风电场对湍流强度(TI)和风切... 风电场存在着明显的局地气候效应,但陆/海两种不同类型风电场是否存在局地风环境效应的明显差异?以河北尚义陆地风电场和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为例,利用风电场周边气象站及测风塔典型年份观测资料,开展了陆/海风电场对湍流强度(TI)和风切变指数(WSE)的影响差异初步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陆/海风电场对TI和WSE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陆/海风电场对TI均为增强效应,建设后年均TI分别增加31%和37%,最大增幅分别发生在春季(47%)和冬季(49%);影响差异主要为陆地风电场TI增幅在高层明显大于低层,夜间大于白天,而海上风电场不同高度TI增幅及日变化则较为平稳;陆/海风电场对WSE影响差异显著,陆地风电场建设后WSE白天增加、夜晚降低,日变化明显减小,年均降低8%,最大降幅发生在秋季(12%);海上风电场建设后WSE白天、夜晚均明显增加,年均增加24%,最大增幅发生在春季(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风电场群 测风塔 风速 湍流强度 风切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复杂风电场风速垂直外推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锐 武书洲 +1 位作者 李永华 乔加飞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2-239,共8页
陆上风能资源评估中风电机组的轮毂高度大于测风塔高度,忽略大气稳定度影响与地表粗糙度变化,风切变指数受地面地形和地貌因素的影响,且在外推到轮毂高度处时,风速难以精确预测。综合考虑了Monin Obukhov相似理论与动力学粗糙度最小二... 陆上风能资源评估中风电机组的轮毂高度大于测风塔高度,忽略大气稳定度影响与地表粗糙度变化,风切变指数受地面地形和地貌因素的影响,且在外推到轮毂高度处时,风速难以精确预测。综合考虑了Monin Obukhov相似理论与动力学粗糙度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建立一种基于大气热稳定性在中性条件下的拟合方法。首先,评估了风切变指数在不同地点的空间分布和与大气稳定度变化之间的相关影响;其次,以2个不同地貌下陆上风电场的实测数据为基础,与常用的综合切变外推轮毂高度风速的计算方案相比较,结果表明:风切变指数日变化与大气稳定性日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新型外推风速模型计算方法能更加准确地评估目标高度风速的垂直分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大气稳定度 风切变指数 幂律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近海海上最大风速的估算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5
作者 史军 徐家良 穆海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91-998,共8页
基于上海近海测风塔测风数据和上海气象站历史风速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TAPM模式模拟技术开展上海近海不同重现期最大风速的估算、数值模拟与测风塔观测的最大风速的对比验证以及上海近海最大风速的高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基于上海近海测风塔测风数据和上海气象站历史风速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TAPM模式模拟技术开展上海近海不同重现期最大风速的估算、数值模拟与测风塔观测的最大风速的对比验证以及上海近海最大风速的高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近海10 m高度50 a和100 a一遇的最大风速分别为35.1和37.7 m/s,TAPM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台风大风影响时近海风速的变化特征,在近海10~100 m层间风切变指数取0.08是适宜的,上海最大风速基本呈从东到西递减的分布,在沿海和长江口的海(江)岸带风速变化梯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风速 重现期 数值模拟 风切变指数 上海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复杂地形风速廓线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杨娜 孙娴 +1 位作者 张侠 孙彬彬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45-1350,共6页
为了揭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利用该地区6座测风塔的1年完整测风资料,对不同地形、不同地表粗糙度下风切变指数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不同风速段内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各测风塔风切变指... 为了揭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利用该地区6座测风塔的1年完整测风资料,对不同地形、不同地表粗糙度下风切变指数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不同风速段内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各测风塔风切变指数均为正值,说明在陕北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随着高度增加风速呈增大趋势;地形起伏和下垫面对风廓线影响明显;不同地形下风切变指数均表现出白天较小,夜间较大的特征;各测风塔风切变指数昼夜差异表现不一致;各测风塔风切变指数季节差异明显,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各有特点;随着风速增大风切变指数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但峰值所在风速区间不一;3~12 m/s的风切变指数大于风电场综合风切变指数,有利于提高风电场发电量,该特征可用于评价风电场的风能资源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 风切变指数 风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资源时空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符平 秦鹏飞 张金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海上风况优于陆上,但海上气象要素直接观测较为困难,很难获得海域内准确、长期、大范围的完整实测资料,而在进行海上风资源评估时通常需要考虑海上风资源时空特性的影响。本文根据江苏响水海上测风塔和滩涂测风塔的实测风资料,对海上风... 海上风况优于陆上,但海上气象要素直接观测较为困难,很难获得海域内准确、长期、大范围的完整实测资料,而在进行海上风资源评估时通常需要考虑海上风资源时空特性的影响。本文根据江苏响水海上测风塔和滩涂测风塔的实测风资料,对海上风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风速垂直分布规律和水平代表距离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为海上风资源评估和海上风电场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资源 时空特性 风切变指数 代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长岭风场区风能资源统计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忠平 刘晓敏 +1 位作者 刘冰 陆霜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0-1112,共13页
利用30 a风场数据作为基础研究资料,对吉林省长岭县风场区风能资源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果发现,长岭县风场区风能资源蕴藏较为丰富,场区所在区域风向、风能分布相对集中,每年的3,4,5,10,11月,风场风速和风功率密度较高,1,7,8,12月较低。... 利用30 a风场数据作为基础研究资料,对吉林省长岭县风场区风能资源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果发现,长岭县风场区风能资源蕴藏较为丰富,场区所在区域风向、风能分布相对集中,每年的3,4,5,10,11月,风场风速和风功率密度较高,1,7,8,12月较低。115 m高度处、80 m高度处的测风塔年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分别为6.33,5.91 m/s和285.7,232.9 W/m^(2)。115 m高度处、80 m高度处的虚拟测风塔年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分别为6.42,6.00 m/s和299.1,243.8 W/m^(2)。80 m处测风塔与虚拟测风塔风功率密度等级分别为1级和2级。了解长岭县风能资源分布规律,对于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吉林省可再生能源以及推进风电项目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风功率密度 风切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沪高铁沿线江苏段风况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伟 张颖超 +3 位作者 熊雄 袁诗云 吕于荣 叶星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06-2516,共11页
利用风资源评估软件Meteodyn WT分别模拟京沪高铁沿线江苏段大胜关43个站点和阳澄湖23个站点2016~2018年瞬时风速数据,分析2地区风况特征,为京沪高铁安全行车、防风设计及优化站点布局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地区大风发生频率峰值均... 利用风资源评估软件Meteodyn WT分别模拟京沪高铁沿线江苏段大胜关43个站点和阳澄湖23个站点2016~2018年瞬时风速数据,分析2地区风况特征,为京沪高铁安全行车、防风设计及优化站点布局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地区大风发生频率峰值均在下半夜,并且午后大风波动显著,秋季尤为明显;受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影响,春季、秋季分别是大胜关和阳澄湖强横风高发季节,其中大胜关沿线在日出至正午时段易受强横风的影响,阳澄湖则需重点关注区域Ⅰ沿线运行;大胜关沿线在站点1~5和12处增设监测站点,并在站点1~5南北侧设置挡风墙,除站点13~17和32~36之外北侧亦需挡风墙。阳澄湖沿线合理布设站点,并在北侧设置挡风墙;高铁沿线在沿江、湖泊等地区切变指数小,风速大,易受强横风影响,而在平原、山地等粗糙地区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Meteodyn WT 大风 强横风 风切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