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在轨交叉定标精度监测系统 被引量:5
1
作者 漆成莉 徐寒列 +1 位作者 胡秀清 殷德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1-349,共9页
为了满足定量遥感对红外探测仪器定标精度监测的需求,采用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IRAS)与国际基准红外高光谱探测仪器进行交叉比对的方法,建立了FY-3C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与高光谱仪器IASI的在轨交叉定标精度监测系统.通过对2... 为了满足定量遥感对红外探测仪器定标精度监测的需求,采用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IRAS)与国际基准红外高光谱探测仪器进行交叉比对的方法,建立了FY-3C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与高光谱仪器IASI的在轨交叉定标精度监测系统.通过对2014年一年的IRAS观测数据的定标精度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IRAS与IASI的相关系数均在O.98以上,通道1和18的定标偏差最大,分别为-3.7K和2.1K,通道9和16也有超过1K的偏差,其他通道的平均偏差均在1K以内.地表观测通道8、9、18、19、20由于受卫星观测时空变化频繁的影响偏差标准差较大,在1.5~3K左右,其他通道观测误差稳定性较好,均在1.5K以内.通道2、3、4,1O~13的定标偏差随目标亮温变化趋势不明显,通道14~20定标偏差随目标亮温变化趋势最强,最低和最高目标亮温对应的定标偏差之间的差别最大可达到5K.定标偏差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大部分通道的定标偏差在一年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变化幅度不超过O.3K;通道15、19、20的定标偏差变化幅度约为1K,通道1、14、16、17、18定标偏差一年的变化范围达到2~4K.总之,在轨交叉定标精度监测系统为实时监测定标精度的变化提供了有效工具,为诊断仪器性能和改进定标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红外分光计 定标精度监测 交叉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探测大气CO_2浓度的通道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戴铁 石广玉 +3 位作者 漆成莉 徐娜 张兴赢 杨溯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7-585,共9页
依据红外分光计(InfraRed At mospheric Sounder,IRAS)光谱通道特征,发展了基于IRAS的大气辐射传输计算模式。以大气分子吸收光谱数据集(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HITRAN)2004为初始谱线输入资料,利用该模式模拟计算IRAS在CO2吸收... 依据红外分光计(InfraRed At mospheric Sounder,IRAS)光谱通道特征,发展了基于IRAS的大气辐射传输计算模式。以大气分子吸收光谱数据集(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HITRAN)2004为初始谱线输入资料,利用该模式模拟计算IRAS在CO2吸收带的10个通道辐射率测值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并对比了其与大气温度和水汽、O3等气体浓度误差对辐射率测值的影响,探讨了利用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探测大气CO2浓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RAS的通道4最适于用来监测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当CO2体积混合比浓度变化在10×10-6时,对应的辐射率变化同仪器等效噪声辐射率相当,所以IRAS在理想状态下,最高可分辨的大气CO2浓度变化约为1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探测 CO2浓度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微波亮温资料反演东北地区土壤湿度及其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国杰 齐道日娜 +2 位作者 王磊 谭 薛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2-804,共13页
土壤湿度在陆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联系陆地水循环和能量循环的纽带和关键环节。遥感技术可以实时地对土壤湿度进行长期、大区域动态监测,已成为监测土壤湿度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B)微波亮温资料,利用基于微... 土壤湿度在陆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联系陆地水循环和能量循环的纽带和关键环节。遥感技术可以实时地对土壤湿度进行长期、大区域动态监测,已成为监测土壤湿度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B)微波亮温资料,利用基于微波能量辐射传输方程的陆面参数反演模型(LPRM)反演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土壤湿度(FY3BLPRM)。把反演获得的FY3BLRPM土壤湿度与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站土壤湿度观测资料、NCEP和ERA-Interim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欧洲空间局多卫星融合ECV(Essential Climate Variable)土壤湿度产品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FY3B官方土壤湿度产品(FY3Boffical)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本文反演的FY3B土壤湿度与农业气象站观测资料有较高的一致性;卫星土壤湿度整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空间变化,与农业气象站观测资料较为一致;在季节变化上,两者高度相关,在大部分地区的相关系数都达到0.7以上。(2)在大兴安岭和东北三省东部等地表相对湿润的地区,FY3BLPRM土壤湿度与NCEP、ERA-Interim和FY3Boffical土壤湿度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再分析资料和FY3Boffical土壤湿度均无法反映该地区土壤干湿状况的季节性变化,甚至与观测资料呈反位相变化特征。FY3BLPRM土壤湿度与欧洲空间局研发的多卫星融合ECV土壤湿度产品在绝大多数地区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基于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微波亮温反演的土壤湿度资料,可用于干旱监测、数值同化与天气预报、水文水资源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土壤湿度 微波遥感 东北地区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热控系统地面健康管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杰 贾树泽 +3 位作者 程朝晖 陆江峰 赵现纲 马友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0期90-94,共5页
热控系统是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卫星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卫星入轨后,在地面对该系统进行长期状态监视、异常检测与分析对于整星及各个有效载荷的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指示意义。在对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热控系统热平衡... 热控系统是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卫星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卫星入轨后,在地面对该系统进行长期状态监视、异常检测与分析对于整星及各个有效载荷的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指示意义。在对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热控系统热平衡原理、功能、组成等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地面健康管理机制及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设计了相应的健康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以遥测数据为输入,构建了异常场景定性模型,实现了对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热控系统在轨状态的监视和健康管理,对卫星平台及各个载荷不同场景下的状态变化引起的温度波动事件进行关联分析及可视化表达,能够为卫星在轨安全运行提供有效预警和辅助保障,并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热控制系统 异常场景 定性模型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数据传输体制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爱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4-501,共8页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是我国的新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其星-地数据传输体制采用了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推荐使用的先进在轨系统(AOS)规约和数据结构,采用R-S编码和卷积编码级联的编码方式,使用了L波段和X波段同时...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是我国的新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其星-地数据传输体制采用了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推荐使用的先进在轨系统(AOS)规约和数据结构,采用R-S编码和卷积编码级联的编码方式,使用了L波段和X波段同时广播的方式。该文分析了FY-3星地数据传输体制,将FY-3的传输体制与国外同类卫星传输体制进行了比较分析,给出了FY-3的传输体制与风云一号(FY-1)的差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下一代气象卫星地面站建设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数据传输体制 国外同类卫星 气象卫星地面站 基本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地面数据接收进机分包系统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胡寅龙 邵靖净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7期106-110,共5页
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国内卫星地面站数据接收与质量分析为背景,设计并开发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地面数据接收进机分包系统,分析了系统组成及框架设计,阐述了数据传输模式及质量分析设计,该系统可实现卫星数据的记录存储、质量分析以及快视... 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国内卫星地面站数据接收与质量分析为背景,设计并开发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地面数据接收进机分包系统,分析了系统组成及框架设计,阐述了数据传输模式及质量分析设计,该系统可实现卫星数据的记录存储、质量分析以及快视显示,具备本远控自由切换功能,支持数据实时记录与事后回放等任务流程。经过业务实践证明,该系统界面友好,能够有效提高地面数据接收站网的接收成功率,简化地面站操作人员的运行维护流程,同时提高故障定位的精细化程度,保证故障排查的可靠性和实效性,对实现全球高时效卫星数据组网接收与传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地面数据接收 进机分包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微波湿温度计系统建模和仿真 被引量:3
7
作者 段永强 王振占 张升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49-1556,共8页
针对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湿温度计,该文建立了全功率式微波辐射计系统的仿真模型,重点对热辐射噪声源、混频器、低噪放、滤波器与检波器等关键性器件进行了参数化建模。从信号处理的角度对全功率式微波辐射计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仿... 针对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湿温度计,该文建立了全功率式微波辐射计系统的仿真模型,重点对热辐射噪声源、混频器、低噪放、滤波器与检波器等关键性器件进行了参数化建模。从信号处理的角度对全功率式微波辐射计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仿真系统的输出功率、灵敏度和线性度进行评估与分析。通过与实际仪器的测试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D)气象卫星 微波湿温度计 全功率式微波辐射计 毫米波系统建模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成功发射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8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0年第6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风云气象卫星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 太阳同步轨道 北京时间 运载火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3号气象卫星的中国典型积雪覆盖区的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梁 张佳华 +5 位作者 孙中太 刘权 白雲 张莎 杨姗姗 王霄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9-889,共11页
基于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的积雪产品数据(snow cover),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趋势提取方法,探讨了2010—2019年中国积雪时空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积雪覆盖频率(Snow Cover Frequency,SCF)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呈现先增... 基于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的积雪产品数据(snow cover),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趋势提取方法,探讨了2010—2019年中国积雪时空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积雪覆盖频率(Snow Cover Frequency,SCF)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每年2月、3月SCF达到当年最大;东北的SCF呈显著下降的年际变化趋势,其他地区变化不大。2)中国整体的积雪覆盖率(Snow Cover Rate,SCR)下降了约1.2%,内蒙古和西藏的SCR下降了约1.5%,其他地区的SCR变化不显著;主要积雪覆盖区的SCR均在2016年发生由增加到减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积雪覆盖频率 积雪覆盖率 经验模态分解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三号卫星接收天线过顶盲区跟踪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立清 王罡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69,76,共4页
采用12 m A-E天线座架的气象卫星接收系统在跟踪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时,方位角误差随着俯仰角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到天顶区域已无法满足跟踪要求。为了解决卫星站过顶盲区问题,在接收天线上增加机械倾斜第三轴,通过分析... 采用12 m A-E天线座架的气象卫星接收系统在跟踪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时,方位角误差随着俯仰角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到天顶区域已无法满足跟踪要求。为了解决卫星站过顶盲区问题,在接收天线上增加机械倾斜第三轴,通过分析计算,提出了实用的软件处理方法。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过顶跟踪的目标丢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过顶盲区 自动倾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业务等效性的极轨卫星轨道冲突预测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友 朱爱军 赵现纲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19期7-12,共6页
轨道冲突会影响卫星数据接收的完整性,对后续业务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针对卫星数据接收地面站和卫星运行监控部门缺少通信,从而导致地面站不能实时知道其接收范围内的卫星运行情况,进而无法判断是否将有轨道冲突发生,提出了一种基于业... 轨道冲突会影响卫星数据接收的完整性,对后续业务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针对卫星数据接收地面站和卫星运行监控部门缺少通信,从而导致地面站不能实时知道其接收范围内的卫星运行情况,进而无法判断是否将有轨道冲突发生,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等效性轨道冲突的预测算法。首先通过卫星轨道参数和地面站位置参数计算卫星的在站时间;然后通过分析2颗卫星在站时间之间的关系,给出了2种轨道冲突类型以及相应的判断条件,并预测指定天数内将要发生的轨道冲突;最后通过业务等效性保障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利用STK仿真系统并结合所提算法,对轨道冲突进行了预测并应用于实际业务,运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地预测轨道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轨道冲突 冲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MERSI卫星资料监测淮河水体方法及应用
12
作者 姚建国 郑伟 邵佳丽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68,96,共4页
在考虑水体与其它地物光谱特征差异及FY-3/MERSI通道光谱和空间分辨率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FY-3/MERSI进行水体识别及水体变化信息检测的方法。以淮河流域为例,利用FY-3/MERSI对2016年6月底至7月中旬降水过程前后水体变化信息进行了... 在考虑水体与其它地物光谱特征差异及FY-3/MERSI通道光谱和空间分辨率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FY-3/MERSI进行水体识别及水体变化信息检测的方法。以淮河流域为例,利用FY-3/MERSI对2016年6月底至7月中旬降水过程前后水体变化信息进行了监测,并利用相近时间成像的50m空间分辨率的高分四号卫星对水体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利用我国卫星遥感资料进行水体变化监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水体变化 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 IRAS水汽通道亮温正演精度改进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玥瑶 张鹏 +2 位作者 马刚 白文广 廖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8-708,共11页
卫星大气探测仪器的正演模拟是卫星资料同化和定量遥感的基础,同CO_2吸收通道相比,目前红外水汽探测通道的亮温正演模拟误差较大。利用国际上通用的TIGR(thermodynamicinitial guess retrieval database)43廓线库作为训练样本,NESDIS(na... 卫星大气探测仪器的正演模拟是卫星资料同化和定量遥感的基础,同CO_2吸收通道相比,目前红外水汽探测通道的亮温正演模拟误差较大。利用国际上通用的TIGR(thermodynamicinitial guess retrieval database)43廓线库作为训练样本,NESDIS(national environment satellite,dat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35廓线库作为独立检验样本,对水汽廓线按照整层大气水汽总量为阈值进行分组训练,基于RTTOV(radiative transfer for TOVS)模型训练获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的正演回归系数并模拟计算观测亮温。以0.045 kg·m^(-2)作阈值进行分组训练为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改进水汽通道亮温的正演精度,特别是对低水汽含量廓线的模拟精度改进比较明显,最大可达0.17 K。进一步分析表明:分组训练方法改进水汽通道辐射模拟精度的原因是提高了水汽光学厚度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红外分光计 分段模拟 正演 水汽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