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技术融合视角的颠覆性专利预测研究
1
作者
方曦
彭康
刘云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46,138,共9页
[研究目的]技术融合是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来源,科学、精准地预测由技术融合催生出的颠覆性技术,对于中国在特定技术领域加速科技融合与进步、实现“换道超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构建了技术融合视角下的颠覆性专利预测框架。首先,基...
[研究目的]技术融合是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来源,科学、精准地预测由技术融合催生出的颠覆性技术,对于中国在特定技术领域加速科技融合与进步、实现“换道超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构建了技术融合视角下的颠覆性专利预测框架。首先,基于Rao-Stirling指数对专利技术融合强度进行测度;其次,结合文献计量、文本挖掘方法刻画技术融合型颠覆性技术核心特征,从新颖性、突变性、高影响力三个维度构建指标识别历史颠覆性专利;最后,运用Autogluon机器学习框架拟合专利申请外部特征与颠覆性专利间的潜在关系,完成颠覆性专利的预测。[研究结果/结论]围绕量子信息领域开展实证研究,共预测出377条颠覆性专利,涵盖量子计算处理器、单光子探测、量子点材料等7类技术,为决策制定者把握技术融合方向,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融合
颠覆性专利
量子信息
Rao-Stirling指数
Autogluon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技创新团队技术多元化如何影响专利颠覆性水平——事前、事中、事后角度
2
作者
赵又霖
张峥
+2 位作者
王嘉杰
封丽
石燕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129,共11页
科技创新团队(科创团队)作为专利发明主体,研究其技术多元化程度对团队专利颠覆性的影响有助于企业赢取竞争优势。首先,从科创团队视角出发,识别团队成员并计算其技术多元化程度;其次,构建科创团队专利颠覆性三段式(事前、事中、事后)...
科技创新团队(科创团队)作为专利发明主体,研究其技术多元化程度对团队专利颠覆性的影响有助于企业赢取竞争优势。首先,从科创团队视角出发,识别团队成员并计算其技术多元化程度;其次,构建科创团队专利颠覆性三段式(事前、事中、事后)因素指标体系;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法测度科创团队技术多元化对专利颠覆性三段式因素的影响效应并进行稳健性检验。以人工智能领域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技术多元化对专利颠覆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科创团队技术多元化程度对团队专利颠覆性事中因素中的引用量和事后因素中的市场潜力和被引用量具有正向影响,对于事前因素中的新颖性和事中因素中的研发系数具有负向影响;(2)未发现科创团队技术多元化与专利颠覆性事前因素中的增长性和规模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引入事前、事中、事后理念厘清专利颠覆性因素指标体系的内在逻辑,从科创团队视角检验技术多元化对专利颠覆性的影响,对组建高水平科创团队、提升专利颠覆性水平具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团队
技术多元化
颠覆
性
创新
专利
颠覆
性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专利合作网络的弱链接效应研究
3
作者
吴柯烨
孙建军
张子涵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7-1268,共12页
合作研发能够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与分享,被普遍认为是提升企业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现有研究关于合作与技术创新绩效的讨论通常局限于研发主体层面,而且仅聚焦于单个研发机构在合作网络中的节点属性特征而忽略了其链路特征。受社会网络...
合作研发能够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与分享,被普遍认为是提升企业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现有研究关于合作与技术创新绩效的讨论通常局限于研发主体层面,而且仅聚焦于单个研发机构在合作网络中的节点属性特征而忽略了其链路特征。受社会网络弱链接理论启发,本文基于生物医药领域2015年及之前的24017条合作专利构建逐年合作网络,探究专利合作网络中的弱链接效应。以每个合作专利为研究对象,首先,计算每对合作机构在此前合作网络中的链路强度指标,并据此区分强弱链接。其次,将链路状态和链路强度作为解释变量,将专利影响力、颠覆性和市场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合作关系强弱对专利创新绩效的影响。从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生物制药领域中弱链接合作比例逐年降低,位于各创新绩效指标前25%的弱链接专利表现均略高于强链接专利。控制相关变量后,回归结果显示,链路状态与链路强度对专利颠覆性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专利影响力和专利市场价值则有显著正向效应。这表明生物制药领域的弱链接合作有利于提升专利颠覆性、突破技术瓶颈,但难以被现有技术体系所接受,在推向市场过程中存在阻力。相反地,只有建立稳固的强链接合作关系才能使合作产出具备实际应用价值,提高技术影响力和市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链接
专利
合作网络
专利
影响力
专利
颠覆
性
专利
市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技术融合视角的颠覆性专利预测研究
1
作者
方曦
彭康
刘云
机构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出处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46,13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新兴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形成机制、演进特征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编号:71810107004)
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方法与应用示范研究”(编号:2020IM021000)研究成果。
文摘
[研究目的]技术融合是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来源,科学、精准地预测由技术融合催生出的颠覆性技术,对于中国在特定技术领域加速科技融合与进步、实现“换道超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构建了技术融合视角下的颠覆性专利预测框架。首先,基于Rao-Stirling指数对专利技术融合强度进行测度;其次,结合文献计量、文本挖掘方法刻画技术融合型颠覆性技术核心特征,从新颖性、突变性、高影响力三个维度构建指标识别历史颠覆性专利;最后,运用Autogluon机器学习框架拟合专利申请外部特征与颠覆性专利间的潜在关系,完成颠覆性专利的预测。[研究结果/结论]围绕量子信息领域开展实证研究,共预测出377条颠覆性专利,涵盖量子计算处理器、单光子探测、量子点材料等7类技术,为决策制定者把握技术融合方向,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技术融合
颠覆性专利
量子信息
Rao-Stirling指数
Autogluon
机器学习
Keyword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disruptive patent
quantum information
Rao-Stirling index
Autogluon
machine learning
分类号
G350 [文化科学—情报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技创新团队技术多元化如何影响专利颠覆性水平——事前、事中、事后角度
2
作者
赵又霖
张峥
王嘉杰
封丽
石燕青
机构
河海大学商学院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河海大学图书馆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129,共11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21T14031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M650108)
+2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项目(B230207061)
江苏省高校图工委教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2024JTYB07)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SJYB0038)。
文摘
科技创新团队(科创团队)作为专利发明主体,研究其技术多元化程度对团队专利颠覆性的影响有助于企业赢取竞争优势。首先,从科创团队视角出发,识别团队成员并计算其技术多元化程度;其次,构建科创团队专利颠覆性三段式(事前、事中、事后)因素指标体系;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法测度科创团队技术多元化对专利颠覆性三段式因素的影响效应并进行稳健性检验。以人工智能领域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技术多元化对专利颠覆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科创团队技术多元化程度对团队专利颠覆性事中因素中的引用量和事后因素中的市场潜力和被引用量具有正向影响,对于事前因素中的新颖性和事中因素中的研发系数具有负向影响;(2)未发现科创团队技术多元化与专利颠覆性事前因素中的增长性和规模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引入事前、事中、事后理念厘清专利颠覆性因素指标体系的内在逻辑,从科创团队视角检验技术多元化对专利颠覆性的影响,对组建高水平科创团队、提升专利颠覆性水平具有启发。
关键词
科技创新团队
技术多元化
颠覆
性
创新
专利
颠覆
性
人工智能
Key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s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Patent Disrup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分类号
G306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专利合作网络的弱链接效应研究
3
作者
吴柯烨
孙建军
张子涵
机构
南京大学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出处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7-1268,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前沿交叉领域识别与融合创新路径预测方法研究”(23&ZD225)。
文摘
合作研发能够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与分享,被普遍认为是提升企业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现有研究关于合作与技术创新绩效的讨论通常局限于研发主体层面,而且仅聚焦于单个研发机构在合作网络中的节点属性特征而忽略了其链路特征。受社会网络弱链接理论启发,本文基于生物医药领域2015年及之前的24017条合作专利构建逐年合作网络,探究专利合作网络中的弱链接效应。以每个合作专利为研究对象,首先,计算每对合作机构在此前合作网络中的链路强度指标,并据此区分强弱链接。其次,将链路状态和链路强度作为解释变量,将专利影响力、颠覆性和市场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合作关系强弱对专利创新绩效的影响。从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生物制药领域中弱链接合作比例逐年降低,位于各创新绩效指标前25%的弱链接专利表现均略高于强链接专利。控制相关变量后,回归结果显示,链路状态与链路强度对专利颠覆性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专利影响力和专利市场价值则有显著正向效应。这表明生物制药领域的弱链接合作有利于提升专利颠覆性、突破技术瓶颈,但难以被现有技术体系所接受,在推向市场过程中存在阻力。相反地,只有建立稳固的强链接合作关系才能使合作产出具备实际应用价值,提高技术影响力和市场价值。
关键词
弱链接
专利
合作网络
专利
影响力
专利
颠覆
性
专利
市场价值
Keywords
weak ties
patent cooperation networks
patent impact
patent disruptiveness
patent market value
分类号
F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0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G255.5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技术融合视角的颠覆性专利预测研究
方曦
彭康
刘云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科技创新团队技术多元化如何影响专利颠覆性水平——事前、事中、事后角度
赵又霖
张峥
王嘉杰
封丽
石燕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专利合作网络的弱链接效应研究
吴柯烨
孙建军
张子涵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