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骨切除术与岩骨次全切除术-House与Fisch比较 被引量:13
1
作者 夏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
颞骨切除术主要应用于颞骨恶性肿瘤,岩骨次全切除术主要应用于颞骨良性肿瘤。两种术式有相似之处,但在选择处理对象、是否切除腮腺、是否实施颈廓清术、是否切除下颌关节囊、是否保留面神经等方面均有不同标准。
关键词 颞骨切除术 恶性肿瘤 次全切除 良性肿瘤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切除术后持续性脑脊液耳漏
2
作者 雷磊 韩东一 +1 位作者 黄德亮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颞骨切除术 持续性脑脊液耳漏 后并发症 发病原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颞骨切除术治疗晚期中耳癌
3
作者 庄孟虎 何士方 潘已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48-150,共3页
中耳癌起病隐袭,早期极易被忽视,一旦耳道发现新生物时,往往已到晚期。本组4例均有耳部流脓血史,并伴患侧头痛,其中2例有中耳乳突手术史,2例伴面瘫。因此中年以上患者有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史,突然出现流脓血、头痛、面瘫时... 中耳癌起病隐袭,早期极易被忽视,一旦耳道发现新生物时,往往已到晚期。本组4例均有耳部流脓血史,并伴患侧头痛,其中2例有中耳乳突手术史,2例伴面瘫。因此中年以上患者有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史,突然出现流脓血、头痛、面瘫时,应提高警惕,必须进一步X线摄片检查或局部活检等。对病程长,临床症状严重,X线片示颞骨广泛破坏者,均应考虑作全颞骨切除术。本组4例患者均属晚期中耳癌,行全颞骨切除术加放疗后,1例失访,3人均存活1年以上,其中1人已达13年之久。可见全颞骨切除术治疗晚期中耳癌的疗效是乐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癌 颞骨切除术 耳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次全或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修复
4
作者 邹艺辉 韩东一 +3 位作者 黄德亮 杨伟炎 庄洪兴 韩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颞骨次全或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7月~ 2 0 0 3年 6月共 33例颞骨次全 /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33例患者 ,其中恶性 2 6例 ,良性 7例 ;病变范围广 ,颞骨次全切除 2 2... 目的 探讨颞骨次全或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7月~ 2 0 0 3年 6月共 33例颞骨次全 /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33例患者 ,其中恶性 2 6例 ,良性 7例 ;病变范围广 ,颞骨次全切除 2 2例 ,扩大切除 11例。移植组织充填修复 33例次 ,各种修复总存活率为 81 8% (2 7/ 33) ,其中胸大肌带蒂岛状皮瓣 77 8% (7/ 9) ,带蒂颞肌瓣转移 10 0 % (9/9) ,颞肌瓣加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皮瓣 10 0 % (4/ 4 ) ,胸锁乳突肌上段 6 0 0 % (3/ 5 ) ,脂肪充填 6 6 7% (4/ 6 )。病变性质、累及颅内外、术前放疗、复发、术后脑脊液漏是影响修复愈合的因素。结论 修复方法根据病变性质、缺损大小、局部血循环情况以及上述影响因素而定。局部缺损小、良性病变 ,首选游离脂肪充填 (带真皮更佳 ) ;如为恶性首选带蒂颞肌瓣。组织缺损多、血运欠佳时考虑应用胸大肌带蒂岛状皮瓣。多次修复失败者应采用游离植皮覆盖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切除术 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神经内分泌性腺瘤的个性化手术方案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冰斌 张少容 +1 位作者 戴春富 刘月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4-1129,共6页
目的中耳神经内分泌性腺瘤临床极其少见,目前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尚无共识;本方通过总结对该病的治疗经验,探讨不同分期的中耳神经内分泌性腺瘤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 目的中耳神经内分泌性腺瘤临床极其少见,目前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尚无共识;本方通过总结对该病的治疗经验,探讨不同分期的中耳神经内分泌性腺瘤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0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中耳神经内分泌性腺瘤(MEANTs)患者共6例。所有资料均采集于患者住院病历和随访结果,随访及资料采集截止时间为2019年7月。结果2例T1N0M0的患者施以了完壁式乳突根治术并鼓室成形术;1例(病例3)T1N0M0的患者初次治疗采取了鼓室探查并肿物切除,于术后第38个月复发,二次手术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术并鼓室成形术;3例T2cN0M0的患者施以了颞骨侧切除术。平均随访时间为75.7个月(25-165个月),除病例3外,其他患者在随访期间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手术彻底切除是治疗MEANTs的主要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肿瘤的分期而定。由于肿瘤具有潜在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特性,术后长时期的随访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类癌 中耳腺瘤 完壁式乳突根治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外耳道基底细胞癌诊治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国珍 宋升桥 +1 位作者 王国建 谢焕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9-1001,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63岁,以“右耳反复流脓8年”为主诉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内瘙痒,反复流粘液,偶有血性,伴听力下降,无眩晕及耳痛。4年前于外院行右外耳道病灶切除及外耳道成形术(范围不详),病理为“乳头状瘤伴中度不典型... 1病例资料患者女,63岁,以“右耳反复流脓8年”为主诉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内瘙痒,反复流粘液,偶有血性,伴听力下降,无眩晕及耳痛。4年前于外院行右外耳道病灶切除及外耳道成形术(范围不详),病理为“乳头状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术后不久耳漏复发伴听力进行性下降,时有耳痛,曾多次于多家医院就诊,予滴耳液及药膏外用,症状无改善。入院查体见右外耳道脓液,峡部以内皮肤可见大量肉芽样新生物,质脆,易出血,无面瘫,听力学检查提示右耳重度传导性聋,骨-气导差40dB;颞骨CT提示右侧外耳道、中耳及乳突充满软组织影,外耳道壁骨质轻微虫蚀样破坏(图1);颅脑MRI提示右侧外耳道及中耳乳突异常信号影并有局部增强(图2),颈部淋巴结及腮腺超声未见异常。外耳道活检报告为“基底细胞癌”(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外耳道 中耳 外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