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吻合颞浅血管的游离耳廓瓣修复鼻翼缺损
被引量:
13
1
作者
钱云良
章一新
+1 位作者
杨军
张余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430-431,共2页
目的提高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的成活率 ,修复较大面积鼻翼缺损。 方法应用吻合颞浅血管的耳廓瓣游离移植再造鼻翼。 结果应用该技术成功修复鼻翼缺损面积最大 4cm× 1.5cm ,最小 3cm× 1.5cm病例 ,外形效果满意。
关键词
吻合
颞浅血管
游离耳廓瓣
修复
鼻翼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颞下颌关节镜穿刺与有关神经血管的位置关系
2
作者
秦小云
王伯钧
+1 位作者
陆明琛
骆耐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为颞下颌关节内窥镜在临床上使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察了颞下颌关节内窥镜穿刺进路的三种常用方法的穿刺通道与面神经和颞浅血管的位置关系。结果:前外侧穿刺径路距面神经颧支最近,为1.5&...
目的:为颞下颌关节内窥镜在临床上使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察了颞下颌关节内窥镜穿刺进路的三种常用方法的穿刺通道与面神经和颞浅血管的位置关系。结果:前外侧穿刺径路距面神经颧支最近,为1.5±1.4mm,下外侧穿刺径路距面神经颞支及颞浅血管最近,分别为8.6±3.3mm和2.4±1.4mm。结论:只要避免粗暴操作,三种常用穿刺法的穿刺径路损伤面神经、颞浅血管的危险性是很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
下颌关节镜
穿刺法
面神经
颞浅血管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栋
李双
张世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8-460,共3页
逆行岛状皮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1976年,Bostwick描述以颞浅血管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筋膜瓣用于头面部创面的修复。王炜、鲁开化(1982)和Stock(1983)又分别报道将桡动脉游离皮瓣(中国皮瓣)改为带远端血管蒂移位,形成逆行...
逆行岛状皮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1976年,Bostwick描述以颞浅血管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筋膜瓣用于头面部创面的修复。王炜、鲁开化(1982)和Stock(1983)又分别报道将桡动脉游离皮瓣(中国皮瓣)改为带远端血管蒂移位,形成逆行岛状皮瓣,用于修复手部创面和进行拇指再造。之后的20余年间,10余种带知名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被开发出来,主要用于修复肢体远端损伤。该类皮瓣采用逆行血流的方式,能在不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的前提下,将近侧供区组织带蒂转移至远侧受区,手术简单且一期完成,这对修复容易受伤而又缺乏远侧组织、不能应用近端蒂皮瓣的腕踝和手足肢端等部位,极具临床价值。本文对逆行岛状皮瓣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
皮瓣静脉回流
肢体远端损伤
逆行岛状筋膜瓣
颞浅血管
为蒂
显微外科技术
面部创面
游离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吻合颞浅血管的游离耳廓瓣修复鼻翼缺损
被引量:
13
1
作者
钱云良
章一新
杨军
张余光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出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430-431,共2页
文摘
目的提高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的成活率 ,修复较大面积鼻翼缺损。 方法应用吻合颞浅血管的耳廓瓣游离移植再造鼻翼。 结果应用该技术成功修复鼻翼缺损面积最大 4cm× 1.5cm ,最小 3cm× 1.5cm病例 ,外形效果满意。
关键词
吻合
颞浅血管
游离耳廓瓣
修复
鼻翼缺损
Keywords
auricular flap
nasal alar defect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颞下颌关节镜穿刺与有关神经血管的位置关系
2
作者
秦小云
王伯钧
陆明琛
骆耐香
机构
桂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2,共2页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青年基金
文摘
目的:为颞下颌关节内窥镜在临床上使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察了颞下颌关节内窥镜穿刺进路的三种常用方法的穿刺通道与面神经和颞浅血管的位置关系。结果:前外侧穿刺径路距面神经颧支最近,为1.5±1.4mm,下外侧穿刺径路距面神经颞支及颞浅血管最近,分别为8.6±3.3mm和2.4±1.4mm。结论:只要避免粗暴操作,三种常用穿刺法的穿刺径路损伤面神经、颞浅血管的危险性是很小的。
关键词
颞
下颌关节镜
穿刺法
面神经
颞浅血管
解剖学
Keywords
temporomandibular join arthroscopic
puncturing methods
facial nerve
superficial temporal vessels
分类号
R323.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782.60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栋
李双
张世民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8-460,共3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044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896)
文摘
逆行岛状皮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1976年,Bostwick描述以颞浅血管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筋膜瓣用于头面部创面的修复。王炜、鲁开化(1982)和Stock(1983)又分别报道将桡动脉游离皮瓣(中国皮瓣)改为带远端血管蒂移位,形成逆行岛状皮瓣,用于修复手部创面和进行拇指再造。之后的20余年间,10余种带知名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被开发出来,主要用于修复肢体远端损伤。该类皮瓣采用逆行血流的方式,能在不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的前提下,将近侧供区组织带蒂转移至远侧受区,手术简单且一期完成,这对修复容易受伤而又缺乏远侧组织、不能应用近端蒂皮瓣的腕踝和手足肢端等部位,极具临床价值。本文对逆行岛状皮瓣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综述。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
皮瓣静脉回流
肢体远端损伤
逆行岛状筋膜瓣
颞浅血管
为蒂
显微外科技术
面部创面
游离皮瓣
分类号
R658.2 [医药卫生—外科学]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吻合颞浅血管的游离耳廓瓣修复鼻翼缺损
钱云良
章一新
杨军
张余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颞下颌关节镜穿刺与有关神经血管的位置关系
秦小云
王伯钧
陆明琛
骆耐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研究进展
王栋
李双
张世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