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体动脉不同临时阻断策略在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方舟 龙廷翰 +9 位作者 陈俊达 温运宇 陈思源 张国忠 李明洲 张世超 康慧斌 冯文峰 漆松涛 王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2-768,共7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端侧吻合术中不同临时阻断技术的效果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直接搭桥术治疗的烟雾病患者资料,根据临时阻断策略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①有垫...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端侧吻合术中不同临时阻断技术的效果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直接搭桥术治疗的烟雾病患者资料,根据临时阻断策略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①有垫片、多阻断夹阻断组(multi-clips+rubber pad group,M+R组);②无垫片、多阻断夹阻断组(multi-clips group,M组);③无垫片、单阻断夹阻断组(single-clip group,S组)。比较组间临时阻断时间、受体动脉切开后有无渗血、术中穿支血管损伤以及术后新发脑梗死情况。结果共355例患者、360个大脑半球纳入分析,按大脑半球统计患者360例,其中男性188例,女性172例,平均年龄为(43.8±0.7)岁。其中M+R组45例,M组191例,S组124例。3组平均阻断时间:M+R组为(37.9±9.8)min,M组为(20.9±9.0)min,S组为(11.0±3.5)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阻断后受体动脉管腔内渗血以及术中穿支血管损伤发生率:M+R组为8.89%(阻断后受体动脉渗血4例),M组为14.66%(阻断后受体动脉渗血19例,术中穿支血管损伤8例,临时阻断部位有血栓形成1例),S组为5.65%(阻断后受体动脉渗血7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阻断夹阻断策略安全、有效,能显著缩短临时阻断时间,可以优先考虑作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端侧吻合过程中的临时阻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动脉-大脑动脉 端侧吻合 临时阻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willis环结构脑缺血患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治疗方案研究
2
作者 黄素琴 李鲍 +1 位作者 张丽媛 刘有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4-234,共1页
目的探究不同willis环(Co W)结构的脑缺血患者进行哪种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治疗是最合适的。方法本研究构建了耦合脑动脉狭窄模型和大脑自动调节模型的0D/1D血流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构建了9种Co W结构端侧(E-S)和侧侧(... 目的探究不同willis环(Co W)结构的脑缺血患者进行哪种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治疗是最合适的。方法本研究构建了耦合脑动脉狭窄模型和大脑自动调节模型的0D/1D血流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构建了9种Co W结构端侧(E-S)和侧侧(S-S)搭桥前后的模型,并计算了它们的血流动力学,以评估不同搭桥方法的效果。通过与临床测量数据进行比较来评估模型和结果。结果在缺失右侧大脑前动脉前段(m RACA1),m RACA1合并胎儿型右侧大脑后动脉前段(m RACA1-f RPCA1),和缺失前交通动脉(m ACo A)Co W结构中,E-S搭桥后有过度灌注风险,而S-S搭桥后没有。在m ACo A合并缺失左侧后交通动脉(m ACo A-m LPCo A)Co W结构中,两种搭桥方式都有过度灌注风险。在其他的Co W结构中,E-S搭桥不仅能够满足恢复脑血流的目标,还没有过度灌注风险。结论当MCA远端供血不足需要进行STA-MCA搭桥手术时,m RACA1、m RACA1-f RPCA1和m ACo A Co W结构适合S-S搭桥,m ACo A-m LPCo A Co W结构不适合搭桥,其他Co W结构适合E-S搭桥。本研究构建的0D/1D模型可以准确模拟不同搭桥方式和不同Co W结构的血流动力学环境,预测过度灌注风险,帮助医生针对高灌注风险患者选择合适的搭桥方式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 动脉 大脑动脉 大脑动脉 前交通动脉 脑缺血患者 过度灌注 搭桥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早期治疗动脉瘤或烟雾病出血5例报告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刚 冯文峰 +8 位作者 张国忠 李明洲 苟艳霞 赵友霞 宋烨 何小艳 刘丹 肖浩江 漆松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4-556,共3页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搭桥是脑血运重建重要的技术,尽管COSS研究的阴性结果不支持颅内外搭桥在颈动脉闭塞外科治疗中应用。但在需要牺牲载瘤动脉的复杂动脉瘤、烟雾病等疾病中,颅内外搭桥仍是一线治疗方案。大部分颅内外搭桥手术...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搭桥是脑血运重建重要的技术,尽管COSS研究的阴性结果不支持颅内外搭桥在颈动脉闭塞外科治疗中应用。但在需要牺牲载瘤动脉的复杂动脉瘤、烟雾病等疾病中,颅内外搭桥仍是一线治疗方案。大部分颅内外搭桥手术是择期手术,但在脑出血急性期如果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动脉瘤术中需替代载瘤动脉血运,则需尽早行颅内外搭桥术以避免缺血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动脉 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期搭桥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护理 被引量:15
4
作者 袁巧玲 王红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8期36-37,共2页
对30例烟雾病患者实施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手术均顺利,25例缺血型患者均于出院时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出血型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同术前;随访3~12个月无1例发生再出血。提出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保持血压平稳;积极... 对30例烟雾病患者实施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手术均顺利,25例缺血型患者均于出院时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出血型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同术前;随访3~12个月无1例发生再出血。提出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保持血压平稳;积极给予抗脑血管痉挛药物治疗,改善脑微循环;预防颅内出血、吻合血管闭塞及血管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迟发颅内出血原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董文明 张东 +5 位作者 王硕 赵元立 格桑顿珠 王强 黄正 赵继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97-597,602,611,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大脑动脉搭桥术(STA-MCA搭桥术) 并发症 脑出血 硬膜下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金霞 曹婷 李莉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6期20-21,共2页
对1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吻合口血流通畅,意识障碍者均转醒,肢体肌力恢复至Ⅲ~Ⅳ级,定向能力改善;随访4~20个月,除1例患者同侧再次出血外,其余病情稳定。提出术前做好心理... 对1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吻合口血流通畅,意识障碍者均转醒,肢体肌力恢复至Ⅲ~Ⅳ级,定向能力改善;随访4~20个月,除1例患者同侧再次出血外,其余病情稳定。提出术前做好心理及对症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给予抗脑血管痉挛药物治疗,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动脉 大脑动脉 搭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斌 段炼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85-388,共4页
自1967年10月,Yasargil等首次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对患有Marfan综合征伴大脑中动脉(MCA)完全闭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后,STA-MCA吻合术逐步应用于动脉瘤、卒中... 自1967年10月,Yasargil等首次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对患有Marfan综合征伴大脑中动脉(MCA)完全闭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后,STA-MCA吻合术逐步应用于动脉瘤、卒中急性期、烟雾病等的治疗中。该吻合术逐渐成为显微神经外科颅内血管重建术的一种重要的术式。我们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该术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血管重建术 动脉-大脑动脉吻合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过度灌注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斌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6-319,共4页
患者男,29岁,汉族,主因"突发失语及右侧肢体无力7.5个月"于2014年7月19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半年前少量饮酒后,自觉右手麻木,24 h后出现右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至当地诊所就诊,期间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偏瘫,被送入... 患者男,29岁,汉族,主因"突发失语及右侧肢体无力7.5个月"于2014年7月19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半年前少量饮酒后,自觉右手麻木,24 h后出现右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至当地诊所就诊,期间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偏瘫,被送入当地中心医院,头部MRI提示左侧放射冠区新发脑梗死,MR血管成像提示双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考虑烟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动脉-大脑动脉旁路移植术 过度灌注 血管源性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儿童右颈内巨大动脉瘤孤立及右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于丽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5期1661-1662,共2页
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状突起,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而儿童动脉瘤是指发生于15岁以内的儿童病人的颅内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0.5%-4.6%[1]。成人颅内动脉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儿童则男性高于女性... 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状突起,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而儿童动脉瘤是指发生于15岁以内的儿童病人的颅内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0.5%-4.6%[1]。成人颅内动脉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儿童则男性高于女性[2]。70%-80%的儿童动脉瘤预后良好,主要体现在出血率和病死率低。我院于2012年2月15日收治1例右侧颈内巨大动脉瘤伴部分血栓形成病人,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病人于2013年3月19日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右颈内巨大动脉 -大脑动脉搭桥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润川 惠品晶 +2 位作者 颜燕红 杨柳 黄亚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03-815,共13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SICAO)与单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SMCAO)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旁路移植术后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评估的STA血流动力学、CT灌注(CTP)评估的脑灌注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分析... 目的探讨并比较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SICAO)与单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SMCAO)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旁路移植术后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评估的STA血流动力学、CT灌注(CTP)评估的脑灌注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分析CDU评估的流经STA相对峰值血流量(rPVOL)与颅内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DSA和(或)CT血管成像(CTA)确诊为单侧SICAO或单侧SMCAO,行STA-MCA旁路移植术且完成术后360 d随访患者112例,并分为SICAO组(50例)和SMCAO组(62例)。收集SICAO组和SMCAO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入院时和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入院时及术后7、180、36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影像学资料包括行STA-MCA旁路移植术前7 d及术后7、30、180、360 d CDU评估ST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STA内径(D)、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流速(TAMV)和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PV)]和术前及术后7、180、360 d内头部感兴趣区(ROI)的CTP参数[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出院后1年,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再发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硬膜下血肿、脑出血等)发生情况。术后1年行DSA影像学随访,判断SICAO与SMCAO两组患者血管吻合通畅情况。比较SICAO与SMCAO两组患者行STA-MCA旁路移植术前后各时间点的STA血流动力学参数、头部CTP参数、NIHSS评分与mRS评分;组内比较SICAO与SMCAO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之间STA血流动力学参数、头部CTP参数及mRS评分,并对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各参数进行组内两两差异比较。为进一步判断经STA入颅的血流量能否反应颅内脑血流量的改变,对SICAO组与SMCAO组CTP评估的rCBF与CDU评估的STA的rPVOL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SICAO组与SMCAO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STA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与术前7 d比较,两组术后7、30、180、360 d的D、TAMV、TAPV均显著增加(均P<0.05),均于术后7 d到达峰值,且术后30、180、360 d的D、TAMV、TAPV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D、TAMV、TA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F_(组别)=2.286,TAMV:F_(组别)=0.180,TAPV:Waldχ^(2)组别=1.709;均P>0.05)。与术前7 d比较,两组术后7、30、180、360 d的RI显著减低(均P<0.05),且术后7、30、180、360 d的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Waldχ^(2)=0.788,P>0.05)。(3)CTP参数比较:SICAO组与SMCAO组术后7、180、360 d的rCBF及rCBV较术前均增加(均P<0.05),两组之间各时间点rCBF与rCB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Waldχ^(2)值分别为0.177、2.954,均P>0.05);两组术后7、180、360 d的rMTT及rTTP较术前均降低(均P<0.05),两组之间各时间点rMTT及r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Waldχ^(2)值分别为2.157、1.706,均P>0.05),且每组术后各时间点参数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血管通畅情况比较:术后1年DSA显示,91.1%(102/112)的患者吻合血管通畅,其中SICAO组92.0%(46/50),SMCAO组90.3%(56/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吻合通畅的两组患者STA血流动力学与颅内CTP参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共10例患者术后1年DSA示吻合血管不通畅,其中SICAO组4例,SMCAO组6例。血管不通畅的1例SICAO患者和3例SMCAO患者术后180、360 d CDU评估的STA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术前也均得到相应改善,即TAMV、TAPV均增加,RI均减低。(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与入院时相比,SICAO组与SMCAO组术后7、180、360 d的mR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组术后7、180、360 d的mR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院时及术后7、180、360 d的m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0.006,P>0.05)。SICAO组与SMCAO组术后7 d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降低(Z值分别为21.040、-5.183,均P<0.01),两组入院时及术后7 d的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PVOL与rCBF在SICAO组为极强相关(r=0.865,P<0.01);在SMCAO组亦为极强相关(r=0.864,P<0.01)。结论STA-MCA旁路移植术可以改善单侧SICAO与单侧SMCAO患者脑灌注及神经功能状况,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U评估的STA-MCA旁路移植术后STA血流动力学rPVOL与rCBF呈极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大脑动脉旁路移植术 动脉多普勒超声 CT灌注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中血管吻合的技术及理念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亦深 王凯 +1 位作者 张彩红 佟小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01-504,共4页
关于颞浅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STA)-大脑中动脉(MCA)吻合术,存在诸多波折与争议,其不仅影响着这项手术能否开展,而且决定着手术开展后能使哪些患者获益。目前STA-MCA吻合术仍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经典术式,具有操作... 关于颞浅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STA)-大脑中动脉(MCA)吻合术,存在诸多波折与争议,其不仅影响着这项手术能否开展,而且决定着手术开展后能使哪些患者获益。目前STA-MCA吻合术仍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经典术式,具有操作方便,无需进行桥血管移植,长度较短,不容易发生血流淤滞,无需新造其他切口等优势。血管吻合作为显微外科的核心技术,决定着显微手术的成败。笔者将STAMCA吻合术操作理念与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相结合,就如何进行STA-MCA吻合的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大脑动脉 血管吻合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高流量搭桥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益萍 何国龙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63-64,共2页
对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高流量搭桥术。1例患者术中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致血压下降至45/30mmHg,立即给予吸引器吸血,暂时阻断动脉瘤的近心端,紧急加压输血,30min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继续手术;6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 对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高流量搭桥术。1例患者术中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致血压下降至45/30mmHg,立即给予吸引器吸血,暂时阻断动脉瘤的近心端,紧急加压输血,30min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继续手术;6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5~5.0h,术中出血350~2 250mL;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于术后8~10d出院。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时准确传递各类手术器械,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动脉-大脑动脉吻合术 高流量搭桥 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在脑缺血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哲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动脉吻合术 颅内动脉 脑缺血 预防和治疗 动脉 脑供血 大脑动脉 伯林 开创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手术早期治疗血肿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11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文清 黄绳跃 +4 位作者 冯文峰 漆松涛 温玉星 黄为琰 陈忠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572-157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杂交手术室早期治疗未发生脑疝的血肿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采用杂交手术早期治疗11例血肿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术中DSA、球囊临时阻断技术辅助及显微手术相结... 目的探讨应用杂交手术室早期治疗未发生脑疝的血肿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采用杂交手术早期治疗11例血肿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术中DSA、球囊临时阻断技术辅助及显微手术相结合妥善处理动脉瘤及清除血肿,其中5例采用颞浅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1 artery,ST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术中DSA造影评估桥血管通畅性后,行血管内球囊闭塞术孤立动脉瘤;6例动脉瘤行塑形夹闭术,术中DSA造影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11例患者在发病后72 h内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动脉瘤杂交手术并清除血肿, 5例采用STA-MCA搭桥患者手术顺利,术中造影均通畅,一期行动脉瘤孤立术。6例采用动脉瘤塑形夹闭术,术中DSA提示4例需要调整动脉瘤夹,其中3例穿支血管误夹,1例夹闭不全,调整后均夹闭满意。术后并发小灶性脑梗死1例,癫痫1例,余患者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对11例患者术后3~24个月行临床随访,随访期间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出血,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mRS为0分3例(27.3%),1分6例(54.5%),3分1例(9.1%),4分1例(9.1%)。结论对于难以直接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血肿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应用杂交手术室早期治疗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脑内血肿 杂交手术室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 动脉瘤孤立术 动脉瘤夹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橡胶手套在神经外科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焦红玲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4期46-46,共1页
为烟雾病患者实施显微镜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搭桥术,常规采用黄色橡胶手套制成的垫片保护血管,但其浸染血液后在显微镜下反光,术者感到刺眼,眼睛酸胀。鉴此,笔者于2010年1~8月采用绿色橡胶手套做垫片应用5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关键词 橡胶手套 搭桥 神经外科 应用 手术 动脉吻合 动脉 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临床预后及脑灌注状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浩 王毅 +2 位作者 吴凌云 石志勇 杨咏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7-596,共10页
目的 研究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对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作用。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脑硬膜动脉贴敷术的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 研究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对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作用。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脑硬膜动脉贴敷术的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出血位置(蛛网膜下腔、单纯脑室、脑实质)、出血半球、术前是否反复出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部CT灌注(CTP)检查数据及DSA资料等。术后近期(3~6个月)随访时收集MR血管成像(MRA)资料,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新近一次远期(术后>12个月)随访时收集是否存在新发卒中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等)、mRS评分、头部CTP数据及DSA资料等。通过头部DSA评价手术侧半球改良铃木分期,铃木分期Ⅰ、Ⅱ期为早期,Ⅲ、Ⅳ期为中期,Ⅴ、Ⅵ期为晚期。根据手术侧的大脑半球DSA对烟雾血管浓集程度分级,大脑半球底部未见烟雾血管定义为无,虽在脑底形成了烟雾血管,但比较稀疏定义为稀疏,脑底部可见大量的烟雾血管在颈内动脉末端吻合,形成烟雾网络,并在脑底向各个方向扩展定义为浓集。通过远期随访头部DSA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并与术后近期随访MRA比较,若旁路移植血管显影纤细或不显影,则定义为纤细或萎缩,若旁路移植血管显影扩张或形态不变,则定义为扩张或不变。基于大脑中动脉(侧位)的DSA,使用松岛分级评价新生代偿血管,以颈外动脉造影的新生血管分布范围占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域比例进行分级,A级为>2/3,B级为1/3~2/3,C级为<1/3。与术前相比,若远期随访时mRS评分降低,则定义为神经功能预后改善,评分不变定义为神经功能无变化,评分增加定义为神经功能恶化;神经功能结局以mRS评分为评价标准,0~1分为无残疾,2~3分为轻度至中度残疾,4~5分为重度残疾,6分为死亡。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远期随访时大脑双侧半球的CTP资料分别划分手术侧和手术对侧半球感兴趣区(ROI)。各ROI分别采集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max)4个脑灌注参数。各ROI灌注参数分别与小脑齿状核平面的小脑皮质(ROI 3)相应参数做相对值,得出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max),以比较半球间脑灌注情况。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35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38±13)岁;高血压病11例(31.4%),糖尿病7例(20.0%),吸烟史9例(25.7%);出血半球左侧17例(48.6%),右侧18例(51.4%);出血位置包括脑实质出血9例(25.7%),单纯脑室出血21例(60.0%),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14.3%)。(2)纳入患者随访36~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9)个月。随访出现新发脑出血5例(14.3%),包括脑室出血3例,脑实质出血2例;出血时间在手术后15~40个月,其中手术侧出血3例(8.6%),对侧出血2例;另有3例患者出现新发脑缺血性事件,均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远期随访时旁路移植血管通畅25例(71.4%),纤细或萎缩10例(28.6%);新生代偿血管A级12例(34.3%),B级16例(45.7%),C级7例(20.0%)。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神经功能预后改善23例(65.7%),无变化7例(20.0%),恶化5例(14.3%)。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时神经功能结局明显改善(P=0.013),无残疾比例为80.0%;远期随访改良铃木分期分布不同(P<0.01),以晚期比例最大(77.1%),中期比例较少(20.0%);mRS评分(P=0.622)及烟雾血管密度(P=0.1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CTP术侧尾状核[(0.94±0.07)比(1.22±0.11),t=-23.664,P=0.04]、纹状体rCBF[(0.99±0.06)比(1.23±0.08),t=-23.654,P=0.03]减少;各ROI rCB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胼胝体膝[(1.21±0.10)比(0.96±0.07),t=14.790,P=0.03]、内囊前肢[(1.17±0.07)比(0.95±0.06),t=18.593,P=0.02)] rMTT延长;rTmax差异在前峡部[(0.94±0.03)比(1.03±0.03),t=-17.750,P=0.049]、内囊后肢[(1.04±0.05)比(0.92±0.03),t=14.210,P=0.04)]、额叶[(1.06±0.03)比(1.05±0.04),t=-1.972,P=0.03]和顶叶[(0.97±0.04)比(1.09±0.04),t=-17.750,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4)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时非手术侧rCBF在扣带回[(1.17±0.16)比(1.06±0.08),t=4.067,P<0.01]、胼胝体膝[(1.29±0.22)比(1.05±0.07),t=6.454,P<0.01]、前峡部[(1.16±0.15)比(1.05±0.08),t=4.338,P=0.02]、苍白球[(1.13±0.14)比(1.08±0.08),t=2.113,P=0.01]增加,在纹状体显著降低[(0.87±0.06)比(1.05±0.06),t=-17.750,P=0.02)];顶叶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7±0.04)比(1.04±0.05),t=-10.353,P=0.02];各部位r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苍白球rT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2)比(1.01±0.02),t=-2.958,P=0.04]。结论 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可改善出血型烟雾病远期神经功能预后,促进铃木分期进展至高分期,对脑深部血管网络的灌注影响较小。出血型烟雾病手术对侧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预后 脑血管循环 联合血运重建术 动脉-大脑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与CT影像融合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齐辉 赵雷 +5 位作者 吴广源 郑思阳 黄达 尹卫 杨红杰 贾少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516-521,共6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直接血管重建术前应用SPECT脑灌注成像与同机CT影像融合确定脑缺血灶体表位置并以此设计手术人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成年缺血型烟雾病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单光子发射体层... 目的探讨烟雾病直接血管重建术前应用SPECT脑灌注成像与同机CT影像融合确定脑缺血灶体表位置并以此设计手术人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成年缺血型烟雾病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脑灌注成像与同机CT影像融合,将皮质缺血灶在体表定位,以缺血灶为中心设计手术入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术后脑灌注改善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有1例脑高灌注综合征,其余无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时症状改善优秀者4例,良好者5例,一般者为4例,差者为0;随访6—12个月时症状改善优秀者9例,良好者4例,一般者为0,差者为0。术后SPECT脑灌注成像视觉分析提示全部患者脑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定量分析:目标缺血灶术前术后试验前各病灶/全脑计数比值(F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1.06)%比(4.13±2.09)%,P〈0.05],术前Fb与试验后各病灶/全脑计数比值(F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6±1.97)%比(2.13±1.06)%,P〈0.05]。术后两者差比百分率(BFCR)为(67.57±3.78)%,〉50%,提示手术疗效显著。患者术后头部CT血管成像均可见颞浅动脉向颅内供血,术后半年复查头部MRI无新增梗死灶。结论SPECT脑灌注成像与同机CT影像融合的方法用于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入路设计,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大脑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再评价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萌 凌锋 +5 位作者 张鸿祺 缪中荣 支兴龙 陈革 单永治 莫大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 方法 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均... 目的 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 方法 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均为一过性缺血发作神经性缺损(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RIND)和不典型脑缺血症状,术前CT,MRI检查无大面积脑梗死,SPECT·rCBF均有脑血流减低区。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率为86.7%,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率为70%,随访仅发现2例患者有2次TIA,无完全性卒中发生,术前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的8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可预防颈内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障碍性脑缺血发展成完全性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 手术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重建术 动脉-大脑动脉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合并Graves病的血管重建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辉 尹卫 +1 位作者 黄达 韩宗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Graves病的临床特征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成人烟雾病合并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女3例,男1例,平均年龄(32±7)岁。对4例患者在经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Graves病的临床特征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成人烟雾病合并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女3例,男1例,平均年龄(32±7)岁。对4例患者在经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观察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1)3例表现为脑梗死,1例表现为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证实2例为单侧烟雾病,2例为双侧烟雾病;头部MRI均可见脑梗死灶。(2)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后,3例烟雾病症状稳定,1例在术后1周内有高热、心率快等高代谢症状;血管重建术后随访6~18个月症状改善,1例良好,3例优秀,Graves病均无复发。复查头部MRI提示4例患者均无新发脑梗死灶,MR血管成像可见缺血灶区域脑沟内动脉充盈较术前明显改善,有2例可见患侧大脑中动脉M2~M3段逆行充盈。术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脑灌注成像提示,手术侧缺血灶灌注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合并Graves病时烟雾病症状加重,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脑缺血症状。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后,脑缺血症状多数能缓解。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够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GRAVES病 甲状腺毒症 动脉-大脑动脉旁路移植术 烟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