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化瘀方结合翼外肌封闭法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艳红 王朝君 +3 位作者 刘凡 李艳红 高毅 张国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当归、防风、荆芥等)结合翼外肌封闭法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当归、防风、荆芥等)结合翼外肌封闭法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翼外肌封闭法,治疗组同时给予自拟当归活血汤辅助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最大张口限度大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ricton指数DI、PI、CM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DI、PI、CM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下颌运动异常、颌面部疼痛、下颌关节弹响或杂音、烦躁易怒、口唇紫暗、入睡困难、舌象和风寒瘀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 翼外肌封闭法 风寒瘀阻型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超短波治疗仪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斌 柴德君 +9 位作者 车飞 周洁信 韩永红 张志慧 李亮 张贺男 李玉岩 李春宇 黄鑫 王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90-192,共3页
目的对关节松动术联合超短波治疗仪在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结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对关节松动术联合超短波治疗仪在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结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松动术联合超短波治疗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6/95.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4/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7,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中,CMI评分分别为(0.24±0.07)分、(0.10±0.05)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9,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超短波治疗仪进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治疗应用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松动术 超短波治疗仪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骨折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
3
作者 王靖虓 谷志远 +3 位作者 王莹 方一鸣 朱行好 丁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后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据Helkimo指数改良设计的调查表,用MicrosoftVC++与ACCESS建立下颌骨骨折患者数据库及应用分析程序,对8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颞下颌关节功能进...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后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据Helkimo指数改良设计的调查表,用MicrosoftVC++与ACCESS建立下颌骨骨折患者数据库及应用分析程序,对8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颞下颌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骨折组和对照组在主诉症状指数(Ai)、临床症状指数(Di)分布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在咬合指数(Oi)的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骨骨折患者比正常人群在一定的时期内更易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其可能与关节结构的直接、间接受损,骨折治疗后局部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治疗方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折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Helkimo指数 可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结合中药熏蒸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Fricton指数、最大张口度、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冯艳红 王朝君 +2 位作者 刘凡 李艳红 高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189-2193,共5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中药熏蒸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指数)、最大张口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中药熏蒸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指数)、最大张口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氨乳胶剂和中药熏蒸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ricton指数评分[下颌运动分(MM)、关节杂音分(JN)、关节压诊分(JP)、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诊分(MP)、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指数(CMI)]、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3个月最大张口度。结果:两组治疗前MM、JN、JP、DI、MP、PI、CM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MM、JN、JP、DI、MP、PI、CM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最大张口度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与随访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前最大张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最大张口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前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疼痛、功能障碍、最大张口度等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社会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风寒瘀阻型 温针灸 中药熏蒸 Fricton指数 最大张口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与颈部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林友 邹宇聪 李义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82-2184,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疼痛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各自的症状体征是否相互具有关联性。方法:选取124例就诊于南方医院口腔科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观察组)以及180例无颞下颌症状的普通人(对照组)进行自填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疼痛程度、颞... 目的:探讨颈部疼痛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各自的症状体征是否相互具有关联性。方法:选取124例就诊于南方医院口腔科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观察组)以及180例无颞下颌症状的普通人(对照组)进行自填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疼痛程度、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颈部疼痛症状等。应用Helkimo功能紊乱指数作为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指标。结果:124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在就诊前全部完成问卷调查(男56例,女68例),其中颈部疼痛患者83例,而对照组139例完成了问卷(男53例,女86例),其中只有50例有颈部疼痛,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χ2=25.137,OR=3.603,P<0.001);观察组中颈部疼痛均随着年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且女性颈部疼痛的发生率相对男性差异有显著性(χ2=22.930,P<0.001);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口颌部疼痛(P<0.01)以及颌部僵硬和疲劳感(P<0.01)与颈部疼痛显著相关,而其余指标未发现与颈部疼痛相关(P>0.05)。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颈部疼痛和颞下颌症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那些有面颌部疼痛的患者,将来还需要进一步更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这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颈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按摩为主的综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800例的体会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建东 刘曼丽 方兆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1-253,共3页
根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机制,针对功能性肌紧张的咀嚼肌施行分离肌粘连、理顺紧张的肌纤维、痛点及关节区按摩加热敷、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通过对临床800例患者近20年的观察,结果表明针对早期、病程较短、不... 根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机制,针对功能性肌紧张的咀嚼肌施行分离肌粘连、理顺紧张的肌纤维、痛点及关节区按摩加热敷、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通过对临床800例患者近20年的观察,结果表明针对早期、病程较短、不伴有关节弹响而病因较明确的颞颌下关节紊乱病的患者采用本法治疗有较显著的疗效,其方法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疗 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干扰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邹道星 王增全 卢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检查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咬合特点,探讨咬合干扰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氏Ⅱ类1分类TMD患者60例为实验组,无TMD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通过临床检查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咬合特点,探讨咬合干扰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氏Ⅱ类1分类TMD患者60例为实验组,无TMD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视觉模拟尺分级评分测量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对口面部不舒适程度进行评价;按照Fricton指数所包括的内容计算颞下颌功能障碍指数(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 index DI),[DI=(MM+JN+JP)/26(0~1)],该指数包括下颌运动(MM)、关节杂音(JN)及关节压诊(JP)等。结果:实验组有咬合干扰者45例,对照组有咬合干扰者42例,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中存在咬合干扰的患者与无咬合干扰患者相比较,DI指数以及疼痛相关视觉模拟分数(VAS)均偏高,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女性患者DI指数高于男性。结论:咬合干扰(occlusal interferences,OI)与TMD虽无直接联系,但OI与TMD共存可加重TMD患者临床症状,OI的存在对口颌系统的健康可能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干扰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 CR-MI偏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四斌 周文辉 +1 位作者 胡久益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3例共46侧关节盘行斜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T2WI及T2*WI扫描,分析关节盘在开口位和闭口位上的位置变化和关节盘的形态等。结果:46侧关节盘中有17侧(17/46)正常;可复性关节盘...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3例共46侧关节盘行斜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T2WI及T2*WI扫描,分析关节盘在开口位和闭口位上的位置变化和关节盘的形态等。结果:46侧关节盘中有17侧(17/46)正常;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1侧(11/46),主要MRI表现为闭口位时关节盘在髁状突前方,关节结节前下方,开口位时,关节盘回到关节窝正常位置,关节盘可变形伸长,后带膨大,信号基本正常;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5侧(15/46),主要MRI表现为在闭口位和开口位时关节盘位置均位于髁突前方,关节结节前下方,不回到关节窝内,关节盘形态严重变形,出现圆形、折叠型、伸长型等,关节盘信号基本正常;关节盘内侧移位2侧(2/46),外侧移位1侧(1/46),这两种类型主要MRI表现为关节盘变形,呈低信号改变。结论:MRI可以清楚显示关节盘的位置、结构及盘突关系,对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病变的MRI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智伟 蒋飚 +1 位作者 顾新 胡爱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0-291,共2页
临床上颞下颌关节病变患者比较多,而相应影像检查技术选择比较少,现在临床医生常选择口腔全景片检查。因常规X线全景片行颞下颌关节张闭口位检查,只能反映颞下颌关节功能情况,而MRI检查,不仅能确定颞下颌关节功能情况。还能确定颞... 临床上颞下颌关节病变患者比较多,而相应影像检查技术选择比较少,现在临床医生常选择口腔全景片检查。因常规X线全景片行颞下颌关节张闭口位检查,只能反映颞下颌关节功能情况,而MRI检查,不仅能确定颞下颌关节功能情况。还能确定颞下颌关节关节盘情况,从而为临床明确病因及临床治疗作出正确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骨质改变与关节盘穿孔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利强 孟庆江 +1 位作者 史庆辉 王艳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下颌关节 骨质改变 TMD 关节盘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弹跳及发响原理的探索
11
作者 肖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30-32,共3页
颞下颌关节疾患中功能紊乱症较为常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虽无定论,但是关节发响、局部疼痛及下颌运动异常等症状,则为口腔科医生所熟知。关节发响是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之一。其响声临床上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是磨擦型,包... 颞下颌关节疾患中功能紊乱症较为常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虽无定论,但是关节发响、局部疼痛及下颌运动异常等症状,则为口腔科医生所熟知。关节发响是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之一。其响声临床上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是磨擦型,包括捻发、嘎吱声以及借助听诊器方能察觉的极为轻细的响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关节 弹响 局部疼痛 翼外肌 发病机制 运动异常 关节 口腔科医生 弹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干扰致大鼠咬肌组织蛋白基因产物及P物质表达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烨 李锴 +1 位作者 傅开元 谢秋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咬合干扰后大鼠咬肌组织损伤情况以及外周神经介质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P物质(substance P,SP)在咬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咬合干扰后咀嚼肌疼痛的外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 目的: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咬合干扰后大鼠咬肌组织损伤情况以及外周神经介质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P物质(substance P,SP)在咬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咬合干扰后咀嚼肌疼痛的外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和对照组(3只),实验组粘固0.4 mm厚度全冠制造咬合干扰,对照组模拟干扰过程不施加干扰。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干扰后1、5、10、21 d(实验组每个时间点各3只)测定双侧咬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实验组动物在各时间点测试后于全麻下行心脏灌注,对照组在21 d测试完毕后全麻下行心脏灌注,取双侧咬肌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对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抗PGP9.5和抗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施加0.4 mm咬合干扰后各时间点大鼠表现出双侧咬肌机械刺激痛觉敏感;咬肌组织经HE染色未见肌纤维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咬合干扰后PGP9.5表达在早期增高并且持续至观察结束;SP表达在5 d时到达高峰,此后逐渐减少,观察结束时与对照组相近。结论:咬合干扰所致大鼠咬肌机械刺激痛觉敏感与肌肉损伤和炎症无直接关系;咬合干扰致大鼠咬肌机械刺激痛觉敏感的初期可能存在外周敏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肌 蛋白基因产物9.5 P物质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列缺损伴过度磨耗咬合重建的修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惠亚晴 刘照永 党向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775-776,共2页
由于牙列缺损、余留牙过度磨耗导致垂直距离过低,影响患者的容貌、咀嚼、发音功能,严重者会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1]。这类患者修复时,需升高咬合行咬合重建,如何恰当的升高咬合垂直距离,是临床修复中的难点。我科对16例患者行咬合... 由于牙列缺损、余留牙过度磨耗导致垂直距离过低,影响患者的容貌、咀嚼、发音功能,严重者会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1]。这类患者修复时,需升高咬合行咬合重建,如何恰当的升高咬合垂直距离,是临床修复中的难点。我科对16例患者行咬合重建,临床观察1~3年,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16例牙列缺损伴余留牙过度磨耗患肯,均表现为咬合垂直距离过低,影响咀嚼及面容而要求修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重建 牙列缺损 修复效果 磨耗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咬合垂直距离 发音功能 升高咬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的正畸治疗(一) 被引量:47
14
作者 丁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9-711,共3页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牙周病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牙齿排列不齐 成人正畸 颌骨畸形 人牙周组织 咬合关系 牙齿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茎突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丹 吕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在茎突测量中的应用及对茎突综合征(SP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临床确诊的27例SPS患者(54侧)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MPR技术测量茎突的长度、方位角以及茎突与扁桃体的间距,分析茎突与扁桃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在茎突测量中的应用及对茎突综合征(SP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临床确诊的27例SPS患者(54侧)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MPR技术测量茎突的长度、方位角以及茎突与扁桃体的间距,分析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与茎突长度、方位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茎突长度为2.5~3.0cm者15侧(27.8%),>3.0cm者36侧(66.7%);茎突向内偏斜角<20°者7侧(13.0%),20°~25°者18侧(33.3%),>25°者29侧(53.7%);54侧向前偏斜角均<20°;茎突与扁桃体间距<1.0cm者42侧(77.8%),1.0~1.5cm者9侧(16.7%),>1.5cm者3侧(5.6%)。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与茎突长度、向内偏斜角均呈负相关(r=-0.743、-0.352,P<0.01),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与茎突向前偏斜角无显著相关性(r=-0.106,P>0.05)。结论茎突过长(>3.0cm)、茎突向内偏斜角>25°或<20°是诊断SPS的重要影像学依据,茎突与扁桃体间距缩短(<1cm)可作为补充依据。MSCTMPR可作为茎突测量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列重度磨耗的重建修复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建辉 黄敏莉 吴纪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304-305,共2页
【目的】探讨(牙合)重建后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的效果。【方法】对患者采用部分义齿进行修复,通过调磨余留牙、采用(牙合)垫式义齿,重建符合患者生理状况的(牙合)曲线,完成(牙合)重建,随访6个月至4年。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6例患... 【目的】探讨(牙合)重建后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的效果。【方法】对患者采用部分义齿进行修复,通过调磨余留牙、采用(牙合)垫式义齿,重建符合患者生理状况的(牙合)曲线,完成(牙合)重建,随访6个月至4年。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6例患者对修复治疗效果满意,咀嚼功能良好,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消失。【结论】(牙合)重建后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治疗 牙列重度磨耗 患者 He重建 HE垫式义齿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余留牙 生理状况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治疗中的咬合控制——“两期四步”治疗病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琛玮 孙方方 +2 位作者 吕晶露 李厚轩 吴国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2-696,共5页
牙周炎发病始动因素为菌斑导致的牙周附着丧失,病程发展加重会导致余留牙受创伤性[牙合]力作用松动移位,进而可能出现上下牙列咬合不良并继发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TMD)症状。与此同时,咬合不良与TMD症状又使得余留牙咬合力不均匀、更易... 牙周炎发病始动因素为菌斑导致的牙周附着丧失,病程发展加重会导致余留牙受创伤性[牙合]力作用松动移位,进而可能出现上下牙列咬合不良并继发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TMD)症状。与此同时,咬合不良与TMD症状又使得余留牙咬合力不均匀、更易受有害侧向咬合力,如何为此类患者制定合理临床诊疗策略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1个临床案例详细介绍了“两期四步”咬合控制的临床方案。两期:第一期-确定颌位,第二期-重建咬合;四步:咬合分析-[牙合]垫治疗-过渡修复-长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TMD) 咬合控制 牙合垫 口腔修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