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济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丹丹 于静洁 +1 位作者 王平 朱秉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5,66,共6页
以额济纳三角洲2011年生态输水期间(4月)和生态输水间歇期(8月)两次巡测水样的水化学数据为基础,运用Kriging插值、Piper图等方法,综合分析单次生态输水情况下额济纳三角洲河岸带、戈壁带和农田绿洲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及其主要影... 以额济纳三角洲2011年生态输水期间(4月)和生态输水间歇期(8月)两次巡测水样的水化学数据为基础,运用Kriging插值、Piper图等方法,综合分析单次生态输水情况下额济纳三角洲河岸带、戈壁带和农田绿洲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4月相比,8月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未发生明显改变,但TDS(总溶解固体)(2 211.7~2 974.3mg/L)、总硬度(251.5~357.3mg/L)以及各主要离子含量显著增加,空间变异系数增大(112.6~157.5);空间上,地下水化学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沿地下水径流方向,地下水TDS由小于1 000mg/L增高到大于3 000mg/L,垂直河道方向,距河道一定距离存在TDS峰值带;额济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潜水蒸散发、生态输水和抽水灌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干旱区 额济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额济纳三角洲气象要素变化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勇 于静洁 敖登花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识别蒸发皿蒸发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是认识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影响的重要基础。根据额济纳旗气象站1961年-2001年的常规气象数据,建立了额济纳三角洲地区蒸发皿蒸发量与相关气象要素关系的Penpan模型,并据此估算了2002年-2011年的蒸发皿蒸... 识别蒸发皿蒸发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是认识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影响的重要基础。根据额济纳旗气象站1961年-2001年的常规气象数据,建立了额济纳三角洲地区蒸发皿蒸发量与相关气象要素关系的Penpan模型,并据此估算了2002年-2011年的蒸发皿蒸发量,延展了蒸发皿蒸发量的时间序列,进而分析了1961年-2011年研究区蒸发皿蒸发量和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1961年-2011年期间,额济纳三角洲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年-215.5mm/10a),而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风速、总辐射、相对湿度则均呈下降趋势;(2)总体上,蒸发皿蒸发量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风速、相对湿度、太阳总辐射、平均气温;1961年-2011年,蒸发皿蒸发量对风速、相对湿度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对太阳总辐射、平均气温的敏感性呈上升趋势;(3)风速变化对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总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蒸发皿蒸发量 Penpan模型 敏感性分析 额济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三角洲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蒸散发量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啸 张一驰 +1 位作者 杜朝阳 于静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9-613,共5页
根据2010年遥感反演得到的黑河流域蒸散发量以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土地利用重分类,运用最邻近法对蒸散数据进行了重采样,统计了额济纳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各月以及年蒸散发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额济纳三角洲遥感分... 根据2010年遥感反演得到的黑河流域蒸散发量以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土地利用重分类,运用最邻近法对蒸散数据进行了重采样,统计了额济纳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各月以及年蒸散发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额济纳三角洲遥感分析面积为8073.6km^2,依据水分耗散和补给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水域、农田、裸地、建设用地和林草绿洲等五类,年蒸散发量大小排序为水域(8159mm)〉农田(1428mm)〉林草绿洲(1033mm)〉建设用地(61.6mm)〉裸地(556mm)。2010年蒸散水量为539亿m^3,裸地、林草绿洲、水域依次占7l6%、185%、69%。水域、农田、裸地、建设用地和林草绿洲的月最大蒸散发量分别出现在6月、8月、6月、6月、6月,最小分别出现在11月、1月、1月、1月、1月,极值比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2235(农田)、435(水域)。6月-9月各地类蒸散发量之和占全年的比例在61.3%(水域)~83.9%(农田);11月一次年3月蒸散发量之和占全年的比例在2.7%(农田)~7.7%(水域)。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发量空间变异性也很显著,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属像元年蒸散发量极值比、标准差、变异系数的最大值分别为30.3、511.5、063(水域像元),水域年蒸散发量空间分异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三角洲 土地利用现状 蒸散发 水分耗散和补给特征 时空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三角洲土地荒漠化预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东琳 刘蔚 席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179-10183,共5页
运用逆向因子修正法,在GIS的支持下,结合地下水的动态,研究额济纳三角洲土地的现状生产潜力和3种分水方案下2015年的生产潜力状况,分析了该地区在3种分水方案下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5年,在狼心山来水2.5×108m3/a的... 运用逆向因子修正法,在GIS的支持下,结合地下水的动态,研究额济纳三角洲土地的现状生产潜力和3种分水方案下2015年的生产潜力状况,分析了该地区在3种分水方案下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5年,在狼心山来水2.5×108m3/a的情况下,额济纳三角洲的土地生产潜力将大幅度下降,土地荒漠化问题将继续加重;在狼心山来水5×108m3/a的情况下,额济纳三角洲基本上可以保持现状,不进一步发生荒漠化;在狼心山来水7.5×108m3/a的情况下,额济纳三角洲的土地生产潜力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荒漠化现象将得到抑制。该结果可为整个黑河流域合理的发展规划和额济纳三角洲的良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三角洲 土地荒漠化 预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铿锵足音
5
作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经甘肃、青海、内蒙古三省(区)。流域内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相对贫乏,20世界60-90年代,随着中游人口增加和人类对绿洲大规模开发,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额济纳三角洲河道断流加剧、胡波干涸、地...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经甘肃、青海、内蒙古三省(区)。流域内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相对贫乏,20世界60-90年代,随着中游人口增加和人类对绿洲大规模开发,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额济纳三角洲河道断流加剧、胡波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矿化度明显升高、天然林草覆盖率大幅度降低,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迅速蔓延,已严重影响到北方广大地区生态环境,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防科研、稳固边疆均带来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战略 土地荒漠化 额济纳三角洲 地下水位下降 水质矿化度 林草覆盖率 西北地区 资源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