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颜面发育畸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
作者 白沅艳 刘尧 +1 位作者 朱军旋 邓立梅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4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有颜面发育畸形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2例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实施关节手术解除张口受限,对颜面畸形同期或后期行正颌手术矫正。术前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加...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有颜面发育畸形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2例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实施关节手术解除张口受限,对颜面畸形同期或后期行正颌手术矫正。术前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口腔卫生,预防感染,缓解疼痛及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患者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对手术与整形效果感到满意,术后口腔功能与颜面外形均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颜面发育畸形患者,细致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康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强直 颜面畸形 关节手术 正颌外科手术 口腔卫生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脑无裂颜面部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34例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小红 陈欣林 +3 位作者 陈常佩 肖梅 朱霞 王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前脑无裂畸形颜面部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34例前脑无裂畸形产前超声图像,分析其颜面部超声表现,与生后尸检对照。结果34例前脑无裂畸形中30例有明显颜面部畸形,占30/34(88.24%),4例颜面部未见畸形,占4/34(11.76%)。30... 目的探讨前脑无裂畸形颜面部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34例前脑无裂畸形产前超声图像,分析其颜面部超声表现,与生后尸检对照。结果34例前脑无裂畸形中30例有明显颜面部畸形,占30/34(88.24%),4例颜面部未见畸形,占4/34(11.76%)。30例中颜面部畸形97处,产前超声检出畸形75处,总检出率77.32%(75/97),前脑无裂颜面部畸形有其特殊的组合方式,以眼、鼻、唇、腭部等中线结构多处受累多见。无人中、小口,耳部畸形产前超声容易漏诊。结论前脑无裂畸形颜面部的特殊表现是以眼、鼻、唇、腭部等中线结构多处受累,产前超声对前脑无裂颜面部畸形发现敏感,是诊断前脑无裂畸形的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脑无裂 颜面畸形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诊断胎儿颜面部畸形30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姜立新 吕国荣 陈晓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04-304,共1页
关键词 二维超声 产前诊断 胎儿 颜面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面不对称畸形方丝弓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生高 冯云枝 +1 位作者 吴汉江 聂鑫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 :探讨颜面不对称畸形的形成机制及评价方丝弓矫治后的效果。方法 :收集 34例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行方丝弓矫治 ,并对其矫治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①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矫治前 ,面中下部各对称性标志线距对侧与偏斜侧比较均... 目的 :探讨颜面不对称畸形的形成机制及评价方丝弓矫治后的效果。方法 :收集 34例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行方丝弓矫治 ,并对其矫治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①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矫治前 ,面中下部各对称性标志线距对侧与偏斜侧比较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②治疗后 ,左右各对称性线距差距明显缩小 ,具有极显著或高度显著性差异。③治疗后 ,面部横向宽度的改变 ,以上颌宽距增大最为显著 ,而下颌宽距则无显著性改变。④治疗后 ,正中标志均明显向中线聚拢 ,以颏下点最为明显。结论 :①颜面不对称畸形形成机制与偏斜侧上颌骨发育不足及下颌异常摆动旋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不对称畸形 方丝弓 头影测量 矫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胎儿颜面少见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焦阳 范海波 +3 位作者 林琪 郑静 甘晗靖 熊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胎儿颜面部少见畸形的诊断方法和价值。方法对11300例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孕16~37周的产妇常规行胎儿颜面部结构的三维超声成像。结果全部胎儿中发现颜面部少见畸形34例,检出率为0.3%,其中包括先天性白内障...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胎儿颜面部少见畸形的诊断方法和价值。方法对11300例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孕16~37周的产妇常规行胎儿颜面部结构的三维超声成像。结果全部胎儿中发现颜面部少见畸形34例,检出率为0.3%,其中包括先天性白内障3例,胎儿小眼畸形7例,无眼畸形(病理为隐眼畸形)1例,单鼻孔11例,无鼻3例,口腔寄生胎3例,颜面部咸涎腺细胞瘤1例,外耳畸形5例,均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结论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胎儿的颜面部结构,是诊断胎儿颜面部畸形的首选方法,产前进行常规的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三维超声 颜面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带蒂肌瓣和小血管吻合游离组织移植修复颜面萎缩畸形(附6例报告)
6
作者 徐明 李春生 +2 位作者 沈方杞 刘五一 朱宣智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2年第4期217-219,F002,共4页
本文介绍了我科应用带蒂肌瓣和小血管吻合游离组织移植修复6例颜面萎缩畸形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颜面凹陷畸形基本得到矫正,外形恢复较好。作者认为带蒂肌瓣取材方便,手术可一次完成,因有血运,成活率高,抗感染力强,术... 本文介绍了我科应用带蒂肌瓣和小血管吻合游离组织移植修复6例颜面萎缩畸形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颜面凹陷畸形基本得到矫正,外形恢复较好。作者认为带蒂肌瓣取材方便,手术可一次完成,因有血运,成活率高,抗感染力强,术后萎缩小,背阔肌游离移植组织量丰富,供区隐蔽,尤适用于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蒌缩畸形 修复 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颌骨畸形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力 刘兵 +2 位作者 李宁 惠永刚 梁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在不同类型的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 2种类型的内置式牵引装置 ,为严重的小颌畸形、上颌后缩畸形、半侧颜面萎缩畸形和下颌骨缺损畸形患者行下颌骨体水平方向延长、上颌骨水平前徙、下颌升支... 目的 :探讨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在不同类型的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 2种类型的内置式牵引装置 ,为严重的小颌畸形、上颌后缩畸形、半侧颜面萎缩畸形和下颌骨缺损畸形患者行下颌骨体水平方向延长、上颌骨水平前徙、下颌升支与上颌骨同期垂直向延长以及下颌骨体部双端式牵引延长 ,共 5例。结果 :5例牵引成骨手术 ,部分病例辅助正颌外科手术 ,均达到术前设计要求 ,临床效果满意。 2例因牵引方向导致的错牙合问题 ,在牵引结束时及时得以纠正。无伤口裂开、感染、骨坏死、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可重建面部轮廓 ,恢复理想的咬合关系和口颌功能 ,创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 治疗 颌骨畸形 小颌畸形 上颌后缩畸形 半侧颜面萎缩畸形 下颌骨缺损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中孕期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用于胎儿颜面部筛查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燕 文成勇 +1 位作者 吴皎姣 向梦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048-3051,共4页
目的探讨早中孕期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在筛查胎儿颜面部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超声检查,对5 000例早中孕期孕妇的胎儿进行颜面部结构检查。根据进行超声检查的时间,分为11~12^(+6)周组、13~14^(+6)周组... 目的探讨早中孕期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在筛查胎儿颜面部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超声检查,对5 000例早中孕期孕妇的胎儿进行颜面部结构检查。根据进行超声检查的时间,分为11~12^(+6)周组、13~14^(+6)周组、15~16^(+6)周组。分析胎儿颜面部结构显示情况以及胎儿畸形检出率。结果所有孕妇超声检查均可以清楚显示颅脑冠状切面,其中4 855例(97.10%)可见较为理想的小脑横切面、双眼球水平冠状切面、鼻后三角切面等。三组胎儿超声检查显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有69例(1.38%)出现颜面部畸形,其中31例(44.93%)为单纯颜面部畸形,38例(55.07%)合并其他结构畸形。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24%,100%,100%,99.90%。结论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检出率和灵敏度较高是中早孕期胎儿颜面部排畸检查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 早中孕期 颜面畸形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小眼球/无眼球相关综合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越 李冬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8期14-17,共4页
先天性小眼球/无眼球是一种少见的眼球异常性遗传疾病[1-4],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国外患病率为0.008%~0.032%[5],国内患病率为0.009%[7],无性别差异。先天性小眼球/无眼球是儿童期颜面部畸形的主要原因,可单独发生,亦可作为综合征的一部... 先天性小眼球/无眼球是一种少见的眼球异常性遗传疾病[1-4],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国外患病率为0.008%~0.032%[5],国内患病率为0.009%[7],无性别差异。先天性小眼球/无眼球是儿童期颜面部畸形的主要原因,可单独发生,亦可作为综合征的一部分,合并全身多系统畸形,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8]。在这种畸形面容和全身多系统异常发育的影响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眼球 相关综合征 无眼球 颜面畸形 多系统畸形 泌尿生殖系统 遗传疾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年第15卷主题词索引
10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3-586,共4页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占位病变 颜面畸形 影像表现 可重复性 冠状动脉成像 MRI 再现性 纤维束示踪成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