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配比对岩石力学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叶功勤 曹函 +2 位作者 高强 张政 王天一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1129-1137,共9页
岩石是矿物颗粒的集合体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非均质材料,了解它的力学特征对岩土工程及矿产开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典型的颗粒材料,颗粒单元体的粒径分布配比必然影响着岩石的宏观力学表现。通过设置不同体积配比下的颗粒材料单... 岩石是矿物颗粒的集合体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非均质材料,了解它的力学特征对岩土工程及矿产开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典型的颗粒材料,颗粒单元体的粒径分布配比必然影响着岩石的宏观力学表现。通过设置不同体积配比下的颗粒材料单元体,利用PCF2D软件模拟了相同颗粒材料单元体不同配比下岩石模型的力学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颗粒单元体配比对岩石的力学特征有明显的影响。在模拟过程中大颗粒的配比显著影响着岩石的抗压强度,大颗粒含量相对越高,抗压强度越大。而细颗粒的配比影响着岩石的抗拉强度,细颗粒含量相对越高,抗拉强度越大,但是过多的细颗粒会降低岩石的抗拉强度。考虑岩石压缩过程中裂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分布、5∶2∶3、7∶2∶1的颗粒配比形成了贯穿裂缝,而1∶2∶7和3∶2∶5的颗粒配比未能形成贯穿裂缝,且细颗粒配比越高,裂缝数目出现高值的概率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配比 颗粒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配比对镁炭砖性质均匀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青山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镁炭砖 耐火砖 耐火材料 颗粒配比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采矿垂直管道级配粗颗粒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胡小林 王乐 +3 位作者 徐礼康 聂程程 赵桂欣 万初一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矿物粗颗粒的垂直管道输送对于深海采矿较为适用。实际深海采矿工程中,矿物颗粒并非单一粒径,而是以级配形式存在。而级配矿物颗粒在垂直管道输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究较少。文中将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 矿物粗颗粒的垂直管道输送对于深海采矿较为适用。实际深海采矿工程中,矿物颗粒并非单一粒径,而是以级配形式存在。而级配矿物颗粒在垂直管道输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究较少。文中将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与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简称DEM)相结合,对初始速度、进料体积分数和颗粒级配等不同工况下的管道内输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无论何种工况,小中大3种颗粒的轴向速度均从小到大分布,是因为小颗粒更多的与壁面发生碰撞、摩擦而损失动能。3种颗粒的轴向速度随着初始速度(从2 m/s到4 m/s)和进料体积分数(从2.5%到7.5%)的增加而增大,而颗粒级配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流场的湍动能和轴向流体速度随着初始速度和进料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颗粒级配的变化(从1∶1∶1到1∶6∶1),湍动能减少,轴向流体速度基本不变。壁面剪应力随着初始速度和进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又随着级配变化而降低。结论对于了解深海采矿输运机理、提升输运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CFD-DEM 管道输运 颗粒 固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微结构钴酸锂颗粒级配正极的超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4
作者 班宵汉 周明霞 +4 位作者 胡洪瑞 刘富亮 马东伟 石斌 张校刚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50-2959,共10页
纳米颗粒材料在增强快速充放电能力、优化功率密度等方面比微米粒子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其也存在首次库仑效率低、体积能量密度低、负载量低、循环稳定性差、制造过程复杂和成本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本工作采用简单湿法球磨工艺制备了... 纳米颗粒材料在增强快速充放电能力、优化功率密度等方面比微米粒子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其也存在首次库仑效率低、体积能量密度低、负载量低、循环稳定性差、制造过程复杂和成本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本工作采用简单湿法球磨工艺制备了纳米级钴酸锂材料(N-LCO),并将其与微米级钴酸锂(M-LCO)进行颗粒级配,分析不同纳米级颗粒质量分数对颗粒级配材料(x%N-LCO)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技术等表征测试手段,对比分析M-LCO和x%N-LCO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10%N-LCO颗粒级配材料具有较高的首次放电比容量(170.1 mAh/g)和首次库仑效率(93.83%),10 C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达79.30%,1 C充放电循环100周容量保持率为96.33%,循环性能优异。以10%NLCO颗粒级配材料与商业化硬碳材料分别作为正负极活性材料组装的1.4 Ah软包锂离子电池,具有116.78 Wh/kg的比能量,200 C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达78.57%,并且可以承受350 C倍率秒级和1000 C倍率毫秒级脉冲放电,1000 C倍率脉冲放电功率密度达88.44 kW/kg。本工作通过纳/微结构钴酸锂的颗粒级配实现了正极材料倍率性能极大提升,为短时高频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工程化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功率密度 高能量密度 纳米级电极材料 微米级电极材料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光处理成形陶瓷型芯的颗粒级配及各向异性调控
5
作者 李鑫 李杰 +4 位作者 王珂 许西庆 石振梅 牛书鑫 焦琦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0,共7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制备复杂形状陶瓷型芯的理想途径,但其逐层成型的特点导致陶瓷型芯在微观结构和性能方面存在显著的各向异性。采用数字光处理成形制备了硅基陶瓷型芯,通过颗粒级配调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各向异性。当粗粉与细粉的质量比...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制备复杂形状陶瓷型芯的理想途径,但其逐层成型的特点导致陶瓷型芯在微观结构和性能方面存在显著的各向异性。采用数字光处理成形制备了硅基陶瓷型芯,通过颗粒级配调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各向异性。当粗粉与细粉的质量比(颗粒级配)为8∶2时,陶瓷浆料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陶瓷型芯层间间隙基本消失,表现出均匀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为2.9μm,在X、Y、Z三维方向上的收缩率分别为3.15%、3.08%和3.07%,表明不均匀收缩得到缓解。陶瓷型芯的层间强度明显低于层内强度,随着颗粒级配由6∶4变为8∶2,层间与层内强度比值由0.40增至0.62,表明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得到缓解。研究表明,通过颗粒级配可有效控制3D打印陶瓷型芯的结构/性能各向异性,为高性能陶瓷型芯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陶瓷型芯 颗粒 各向异性 层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级配对55%SiC/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崔岩 李硕 +2 位作者 曹雷刚 杨越 刘园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3-219,共7页
采用热等静压法制备不同颗粒粒度的55%SiC/Al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粒度方案及冷热循环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单一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颗粒级配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更优异的尺寸稳定性。针对T6... 采用热等静压法制备不同颗粒粒度的55%SiC/Al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粒度方案及冷热循环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单一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颗粒级配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更优异的尺寸稳定性。针对T6态颗粒级配复合材料进行冷热循环处理,可进一步实现其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协同优化,其弯曲强度达到633.55 MPa,提升7.0%,微屈服强度达到491.94 MPa,提升10.6%,累计体积变化率下降30.7%。颗粒级配是可同时获得SiC/Al复合材料优异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最佳粒度方案,冷热循环处理在保证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升其在力、热双重载荷作用下的尺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L复合材料 颗粒 尺寸稳定性 冷热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尺寸稳定性55%SiC_(P)/2024Al复合材料的颗粒级配及热处理工艺
7
作者 崔岩 吕雪榕 +2 位作者 蔡长宏 杨越 曹雷刚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71,共10页
基于中位粒径分别为76μm和14μm的粗细两种SiC颗粒,按不同配比设计6种颗粒级配方案,并通过热等静压烧结成型制备体积分数为55%的SiC_(P)/2024Al复合材料,设计“冷热循环”和“固溶+冷热循环”两种稳定化热处理工艺,研究了颗粒级配及热... 基于中位粒径分别为76μm和14μm的粗细两种SiC颗粒,按不同配比设计6种颗粒级配方案,并通过热等静压烧结成型制备体积分数为55%的SiC_(P)/2024Al复合材料,设计“冷热循环”和“固溶+冷热循环”两种稳定化热处理工艺,研究了颗粒级配及热处理对55%SiC_(P)/2024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级配对铝合金基体中的Al_(2)Cu相含量有显著影响,当细SiC颗粒占比为40%时有利于Al_(2)Cu相的析出,而固溶+冷热循环稳定化热处理提高了Al_(2)Cu相的尺寸均匀性和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提高相稳定性;在真实模型及标准模型中,稳定化热处理过程所产生的热错配应力水平,随着细SiC颗粒占比的提高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占比为40%时Mises应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95 MPa和3.52 MPa),有利于复合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的释放,提高应力状态稳定性;采用14μm细SiC颗粒占比为40%的颗粒级配方案并进行固溶+冷热循环稳定化热处理时,55%SiC_(P)/2024Al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尺寸稳定性,在5次180℃热载荷测试中的尺寸变化率保持在±0.07%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Al复合材料 颗粒 尺寸稳定性 冷热循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级配对压实砾砂类氯盐渍土溶陷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莎莎 易方正 +2 位作者 杨晓华 张瑞元 陈伟志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70,共9页
为探究颗粒级配对砾砂类氯盐渍土溶陷特性的影响,针对压实砂类(砾砂、粗砂、中砂)及砾石类盐渍土开展室内溶陷试验,并基于试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构建了溶陷率与各影响因素关系的分析模型,明确了砾砂类氯盐渍土溶陷敏感参数及权重。结果... 为探究颗粒级配对砾砂类氯盐渍土溶陷特性的影响,针对压实砂类(砾砂、粗砂、中砂)及砾石类盐渍土开展室内溶陷试验,并基于试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构建了溶陷率与各影响因素关系的分析模型,明确了砾砂类氯盐渍土溶陷敏感参数及权重。结果表明:砾砂盐渍土的溶陷率随细颗粒含量和2~5 mm颗粒含量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粗砂和中砂盐渍土的溶陷率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2~5 mm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砾石类盐渍土的溶陷率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含盐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于砾砂,细颗粒含量、2~5 mm颗粒含量对其溶陷率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864、0.126,对于粗砂,细颗粒含量、2~5 mm颗粒含量对其溶陷率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257、0.722,对于中砂,细颗粒含量、2~5 mm颗粒含量对其溶陷率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573、0.411,对于砾石类盐渍土,含盐量、细颗粒含量、2~5 mm颗粒含量对其溶陷率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681、0.234、0.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氯盐渍土 颗粒 溶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级配对选区激光烧结打印结合常压固相烧结制备碳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康龙 殷杰 +3 位作者 陈晓 王力 刘学建 黄政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4-760,共7页
SiC陶瓷因其独特的热学、电学性能及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化工、半导体等国防与工业重大领域,但是传统的成型方法无法满足大尺寸复杂构件的制备需求。选区激光烧结(SLS)打印具有无需支撑、材料利用率高、加工效... SiC陶瓷因其独特的热学、电学性能及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化工、半导体等国防与工业重大领域,但是传统的成型方法无法满足大尺寸复杂构件的制备需求。选区激光烧结(SLS)打印具有无需支撑、材料利用率高、加工效率高等优势,能高效成型复杂陶瓷结构零部件。本研究采用颗粒级配SiC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冷等静压(CIP)、前驱体浸渍热解(PIP)、CIP结合PIP后常压固相烧结等工艺对级配和中位径82μm未级配体系SiC陶瓷的影响。研究发现,级配粉末成型坯体的体积密度和抗弯强度比未级配坯体均提升了20%以上,级配体系CIP后常压固相烧结体的相对致密度达到了90%以上,实现了致密化烧结,而未级配体系烧结体的相对致密度仅为89%,这是由颗粒级配后坯体的堆积密度提升所致,且级配烧结体的抗弯强度(136.8 MPa)比未级配(99.4 MPa)提升了37%以上。采用多次重复PIP结合常压固相烧结的方法制备高致密的SiC陶瓷,发现SLS打印成型的坯体经四次PIP后致密度可达到CIP堆积致密的效果,但四次PIP后常压固相烧结体的体积密度仅为2.29 g/cm^(3),抗弯强度为59.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颗粒 选区激光烧结打印 常压固相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分形级配的多分散颗粒体堆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瑞欣 鲁杰 关鹏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混凝土骨料或公路工程基层碎石常采用Fuller或Thompson分布作为设计级配,具有分形特性的多分散颗粒堆积体容易形成相对较大的堆积密度,作为理想的设计级配,其作用机理尚没有详细地解释。采用颗粒离散元仿真技术获取了多种具有分形级配... 混凝土骨料或公路工程基层碎石常采用Fuller或Thompson分布作为设计级配,具有分形特性的多分散颗粒堆积体容易形成相对较大的堆积密度,作为理想的设计级配,其作用机理尚没有详细地解释。采用颗粒离散元仿真技术获取了多种具有分形级配的颗粒体在各向同性压缩条件下的堆积密度,颗粒体由光滑(无摩擦)的球形颗粒构成,分形级配曲线的形状由粒径区间和分形维数指标控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分形级配指标与堆积密度和配位数等宏细观指标的相关性,得出分形维数及粒径区间对堆积密度有重要影响。当级配粒径区间较大时,最大的堆积密度对应的分形维数为2.5左右,与工程中常采用的Fuller和Thompson级配十分一致。通过对堆积体细观颗粒层面的配位数及局部堆积密度的研究得出,分形维数为2.5左右时,试样局部排序和接触分布得到优化。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混凝土、土石坝或路基等碎石填料的级配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颗粒 离散元 颗粒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颗粒级配对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恺 段红鑫 +3 位作者 李华 蔡保新 安鹏 孔志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9-701,共13页
坡面开挖后形成的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易受流水侵蚀,导致严重坡面侵蚀。传统治理措施效果有限,土壤改良成为提升土壤抗冲刷能力和改善物理力学性质的有效策略。以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颗... 坡面开挖后形成的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易受流水侵蚀,导致严重坡面侵蚀。传统治理措施效果有限,土壤改良成为提升土壤抗冲刷能力和改善物理力学性质的有效策略。以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颗粒分析试验和直剪试验,在不同红黏土和砂粒质量占比条件下进行了系列重塑混合土体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随着红黏土和砂粒质量占比的增加,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整体表现为增大趋势。级配参数对混合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土体中粗细颗粒的比例以及颗粒间的作用关系,来影响其内摩擦角与黏聚力,其中红黏土会增加黏聚力,超过30%质量占比后会降低内摩擦角,而掺入砂粒会增加混合土体的内摩擦角,但是超过18%质量占比后其黏聚力低于回填土。此外,红黏土的掺入可以改善回填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肥力条件,并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6%质量占比红黏土效果最佳,但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在6%~30%范围内选择。对于砂粒,在考虑后续工程防护措施下,18%质量占比为较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全风化花岗岩 回填土 抗剪强度 土体力学 改良土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级配和表面纹理对饱和砂-钢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逸凡 李大勇 张雨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44,共10页
钢桩和钢制吸力基础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土体与基础结构界面力学特性决定着其承载能力。通过饱和砂-钢界面排水剪切试验,揭示了颗粒级配、表面纹理和法向边界条件对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颗粒剪切方式和孔隙水压力消散... 钢桩和钢制吸力基础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土体与基础结构界面力学特性决定着其承载能力。通过饱和砂-钢界面排水剪切试验,揭示了颗粒级配、表面纹理和法向边界条件对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颗粒剪切方式和孔隙水压力消散方式的不同,常法向应力(CNL)下剪应力-位移曲线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变法向应力(VNL)下,界面剪切强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大不断提高。对于光滑和凸起构造,界面摩擦角随不均匀系数C_(u)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对于凹槽构造,界面摩擦角随C_(u)的增加而减小。饱和砂-粗糙度钢板界面剪切效能的发挥受水的影响显著,砂与钢板之间水膜的存在减弱了砂颗粒和钢界面的摩擦,使得界面摩擦性能不能完全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剪切特性 颗粒 表面纹理构造 法向边界条件 界面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值抽样原理的砂土颗粒级配图像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福磊 连继峰 +3 位作者 李晓宁 刘宇 雷智捷 胡耀中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2-1653,共12页
颗粒级配是影响路基填料力学性质的关键参数之一,传统筛分法因筛孔直径间隔大难以精细、快速地确定砂土粒组,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图像扫描与均值抽样技术的砂土颗粒级配估算新方法。通过基于扫描电镜SEM与图像处理软件ImageJ联合测试技术... 颗粒级配是影响路基填料力学性质的关键参数之一,传统筛分法因筛孔直径间隔大难以精细、快速地确定砂土粒组,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图像扫描与均值抽样技术的砂土颗粒级配估算新方法。通过基于扫描电镜SEM与图像处理软件ImageJ联合测试技术确定了颗粒形态几何参数,讨论了不规则颗粒在投影图像轮廓上任意两个平行切线之间的距离即费雷特直径(Feret diameter)作为理想球体等效直径的差异性,建立了单个砂土颗粒等效面积及体积方程;基于砂土颗粒相对密度随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大的一般规律,拟合得到了砂土颗粒粒径与相对密度之间的负幂函数模型,建立单个砂土颗粒的质量与粒径的函数表达式。最后通过筛分法考察了砂土颗粒级配算术平均值法、均值抽样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ImageJ图像处理技术识别毫米级及以下砂土颗粒的相对误差依赖于颗粒粒径与标尺长度之间的差距,即当颗粒粒径小于标尺长度时,二者差距越大测量精度越低;当颗粒粒径接近或超过标尺长度时,测量精度较高且较稳定;算术平均值法表现出较强的随机性,不宜作为砂土颗粒级配参数的确定依据;均值抽样法以短径获得的砂土颗粒级配曲线与筛分法结果最为吻合,可用于估算砂土颗粒级配参数,其次是平均径、长径。新方法能够对砂土粒组进行任意划分,获得相对准确的级配参数,结果可靠、操作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颗粒 均值抽样 颗粒费雷特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颗粒级配对废弃混凝土骨料垫层缓冲机理影响研究
14
作者 苏宇宸 李鹏飞 +3 位作者 仲恒 吴琳 王媛 吕亚茹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6,共9页
在棚洞等防护结构上方铺设散体材料垫层能够大幅削减落石冲击力和棚洞顶板传递力,提高防护结构抗冲击性能。为了研究颗粒级配对新型废弃混凝土骨料垫层缓冲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开展室内落锤冲击试验和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 在棚洞等防护结构上方铺设散体材料垫层能够大幅削减落石冲击力和棚洞顶板传递力,提高防护结构抗冲击性能。为了研究颗粒级配对新型废弃混凝土骨料垫层缓冲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开展室内落锤冲击试验和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单一粒组颗粒垫层,当均一化颗粒粒径(d_(50)/R)由0.15增加至0.75时,由于力链中潜在失稳点减少,力链稳定性增强,颗粒重排机制受限(平均位移和转角分别减少了41.3%和33.7%),落锤冲击力和棚洞顶板传递力峰值分别增加了36.3%和282.2%;对于复合粒组颗粒垫层,当不均匀系数(C_(u))由1.1增加至8.0时,粗颗粒周围孔隙被细颗粒填充,配位数增加,导致力链稳定性增强,颗粒重排机制受限(平均位移和转角分别减少了22.4%和45.3%),落锤冲击力和棚洞顶板传递力峰值分别增加了26.0%和174.6%;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与均一化颗粒粒径(d_(50)/R)和不均匀系数(C_(u))相关的垫层防护折减系数α,建立考虑垫层防护作用的落锤冲击力半经验公式,为山区棚洞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荷载 颗粒 缓冲性能 颗粒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配变化对堆石料力学特性影响的规律研究
15
作者 吴世勇 张石 +3 位作者 吴忠 石北啸 傅华 凌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5,共8页
筑坝堆石料的颗粒级配变化会对其力学特性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堆石坝的稳定与安全。对某堆石坝上游和下游堆石区的填筑堆石料,分别开展颗粒级配上包线、平均线、下包线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并对试验前后的级配变化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 筑坝堆石料的颗粒级配变化会对其力学特性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堆石坝的稳定与安全。对某堆石坝上游和下游堆石区的填筑堆石料,分别开展颗粒级配上包线、平均线、下包线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并对试验前后的级配变化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制样功率条件下,从设计级配上包线到下包线,堆石料的孔隙率逐渐增大,强度指标φ和邓肯-张模型参数K值逐渐减小,这表明随着细颗粒含量逐渐降低,相同功率下堆石料的压实程度逐渐减弱、力学性能逐渐降低;母岩性质越差,颗粒破碎率越高,初始级配的差异对碾压后的堆石料力学特性影响就越小。堆石坝的建造应更加关注级配变化对母岩性质较好堆石料力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坝 堆石料 颗粒 大型三轴试验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颗粒级配的某火山灰的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蒋明镜 郑敏 +2 位作者 王闯 张熇 李立青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64-66,共3页
以吉林省靖宇县的红色火山灰为原材料,配制了5种不同级配的试样,通过比重、直剪和一维压缩试验测试了该火山灰材料的相对密度、剪切强度、压缩性等物理与力学特性,分析了颗粒级配对该火山灰的剪切和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为该材料的进一... 以吉林省靖宇县的红色火山灰为原材料,配制了5种不同级配的试样,通过比重、直剪和一维压缩试验测试了该火山灰材料的相对密度、剪切强度、压缩性等物理与力学特性,分析了颗粒级配对该火山灰的剪切和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为该材料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试验发现,所配制的火山灰试样的剪切特性与干砂土的抗剪性质类似,压缩特性都属于中压缩性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 颗粒 抗剪强度 压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_3颗粒级配填充对PP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章峻 成江 +2 位作者 胡柏星 任俊 沈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4-187,191,共5页
将粒径分别为 32 5 mesh和 15 0 0 mesh的 Ca CO3粒子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级配混合 ,并以 30 % (质量 )的填充比例填充聚丙烯。发现通过合理的粒径级配填充 ,可以有效地降低 PP填充体系的剪切粘度 ,并可使材料的拉伸和冲击性能得到提高。... 将粒径分别为 32 5 mesh和 15 0 0 mesh的 Ca CO3粒子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级配混合 ,并以 30 % (质量 )的填充比例填充聚丙烯。发现通过合理的粒径级配填充 ,可以有效地降低 PP填充体系的剪切粘度 ,并可使材料的拉伸和冲击性能得到提高。本文还利用 XRD和 DSC等手段研究了 Ca CO3颗粒级配填充对聚丙烯的结晶形态、结晶过程的影响 ,发现合理的粒径级配填充可有效地促进 PP的 β晶的生成和结晶重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填充 性能 结构 碳酸钙 聚丙烯 填充级 最大密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级配对真空预压法处理吹填土效果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颜永国 董志良 +2 位作者 杨昌斌 陈平山 邱青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75-1779,共5页
采用改进的真空预压试验模型对颗粒级配对吹填土加固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进行了7组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真空预压室内模型试验,分别从土体的沉降量、排水量、物理力学试验等几个方面对不同试样的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 采用改进的真空预压试验模型对颗粒级配对吹填土加固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进行了7组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真空预压室内模型试验,分别从土体的沉降量、排水量、物理力学试验等几个方面对不同试样的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简述吹填土的颗粒级配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真空预压加固吹填土,不同的颗粒级配对沉降量、排水量和加固后物理力学性质有显著影响,是影响吹填土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对在吹填土选择合适加固方法时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土 颗粒 加固效果 沉降量 排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矸石充填料浆流变特性与颗粒级配相关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徐文彬 杨宝贵 +1 位作者 杨胜利 党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2-1289,共8页
为了明确矸石充填料浆流变参数与颗粒级配指标的相关性,通过开展不同级配骨料、静置时间条件下的充填料浆流态变化规律试验,研究静置时间、颗粒级配对料浆流态变化的影响。以山西省孝义市新阳某矿矸石胶结充填采煤为工程背景,基于料浆... 为了明确矸石充填料浆流变参数与颗粒级配指标的相关性,通过开展不同级配骨料、静置时间条件下的充填料浆流态变化规律试验,研究静置时间、颗粒级配对料浆流态变化的影响。以山西省孝义市新阳某矿矸石胶结充填采煤为工程背景,基于料浆流变特性,分析管道堵塞、磨损机理,得到最优的骨料颗粒级配(2号料浆骨料级配);建立料浆不沉颗粒临界粒径公式,明确2号料浆中不沉临界粒径为14 mm。试验结果表明:料浆的初始剪切力和表观黏度均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料浆的流变特性是个多种模型复合特性的综合体现,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料浆流变曲线呈上凸状;粒径d10(即粒径累积分布中累积粒径含量达到10%时对应的粒径)、d30(即粒径累积分布中累积粒径含量达到30%时对应的粒径)与料浆的表观黏度和初始剪切力相关性最强,表明0~30μm粒径颗粒对料浆的流变性能影响最大;料浆静置时间越长,表观黏度与粒径d10,d30的相关性强度逐渐降低,而初始剪切力与之相关性则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充填料浆 流变特性 颗粒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级配对毛细水上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平 吴昊 +2 位作者 殷洪建 王海坤 李宝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4-26,共3页
为了研究颗粒级配对毛细水上升的影响,通过观察同一含水量的土样在不同颗粒大小或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毛细水上升速度、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①粗、中、细、极细4种粒组所组成的土样,在毛细水上升开始阶段中粒速度最大,随着... 为了研究颗粒级配对毛细水上升的影响,通过观察同一含水量的土样在不同颗粒大小或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毛细水上升速度、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①粗、中、细、极细4种粒组所组成的土样,在毛细水上升开始阶段中粒速度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颗粒越细上升的速度变得相对越快,颗粒愈粗达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愈短。②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对毛细水上升高度影响较大的是极细粒组的含量,细粒含量的增大毛细水上升高度增大。同一类土毛细水上升的特征是随细颗粒含量增多相对上升速度由慢变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水 颗粒 含水层 土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