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0°弯头上下游风速及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特征与测量
1
作者 林秀丽 樊敏 +1 位作者 杨津硕 柳静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5,共13页
为解决在通风系统的非理想测试断面处难以进行通风参数的准确测量问题,基于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管径、风速、曲率直径比、颗粒物质量浓度、粒径、密度等因素对90°圆形弯管内气流及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等面积圆环法... 为解决在通风系统的非理想测试断面处难以进行通风参数的准确测量问题,基于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管径、风速、曲率直径比、颗粒物质量浓度、粒径、密度等因素对90°圆形弯管内气流及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等面积圆环法和中心点法对非理想测试断面的测量误差及规律.结果表明:弯管内风速分布仅受曲率直径比的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受曲率直径比、粒径和密度的影响.等面积圆环法测得的弯头出口处风速误差最大值为7.8%;曲率直径比一定时,各测量断面误差同管径之间存在函数关系,管道中心风速与断面平均风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等面积圆环法测得的弯头出入口颗粒物质量浓度误差均在10%以下.本研究可为在非理想测量断面进行风速和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90°弯管 风速分布 管道风速 颗粒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多模型融合的颗粒饲料质量预测方法
2
作者 吴俊华 王粮局 +4 位作者 徐际童 邹方磊 王威 郭绍永 王红英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8-326,共9页
针对颗粒饲料产品质量受饲料配方、工艺参数、设备参数以及环境参数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颗粒饲料质量管控困难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多模型融合的颗粒饲料质量预测方法。以实际生产线上采集的数据为基础,采用随机森林算法... 针对颗粒饲料产品质量受饲料配方、工艺参数、设备参数以及环境参数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颗粒饲料质量管控困难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多模型融合的颗粒饲料质量预测方法。以实际生产线上采集的数据为基础,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最大互信息系数进行特征筛选,构建融合多个机器学习算法的Stacking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tacking多模型融合算法优于单一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的颗粒硬度、颗粒耐久性指数(pellet durability index,PDI)及生产率在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分别是2.932 N、4.830%、0.465 t/h,较各自的最优单一模型分别降低了8.26%、5.48%和10.20%;进一步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量化特征贡献度发现,颗粒硬度和PDI主要受饲料配方因素主导,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7.01%和88.94%;生产率主要由喂料频率决定,贡献率为42.94%。该研究为颗粒饲料质量的精准管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为提高饲料生产设备智能化水平、精细化技术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预测模型 特征选择 Stacking多模型融合 颗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驾驶循环制动工况下刹车颗粒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葛蕴珊 谢汶峰 +4 位作者 李家琛 马尧 王宇 王亚超 王昌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2-408,共7页
为探究基于制动惯性实验台的不同驾驶循环刹车颗粒物排放特性,在密封采样仓内分别进行WLTC循环和US06循环等效制动排放试验,测量了10 nm~10μm粒径范围的刹车颗粒物排放.研究发现多次US06循环测试中,每次循环前四次工况排放的100 nm粒... 为探究基于制动惯性实验台的不同驾驶循环刹车颗粒物排放特性,在密封采样仓内分别进行WLTC循环和US06循环等效制动排放试验,测量了10 nm~10μm粒径范围的刹车颗粒物排放.研究发现多次US06循环测试中,每次循环前四次工况排放的100 nm粒径以上的颗粒物数量结果重复性差,且行程动力学参数(v·a)增大会导致所有粒径的颗粒物生成数量的稳定性变差;100 nm粒径以上颗粒物对刹车颗粒物质量浓度的贡献大,而刹车颗粒物数量浓度排放则更多由10~100 nm小粒径颗粒物决定.研究还发现颗粒物的生成与工况的加速度和速度密切相关,在车辆实际驾驶中,较高的行驶速度以及较大的刹车加速度都会促进100 nm以下小粒径颗粒物生成,而100 nm以上大颗粒的生成主要受到较大刹车加速度的影响,保持车速低于100 km/h、加速度低于2 m/s^(2)生成的大、小粒径颗粒物较少.对比US06循环和WLTC循环的高速度段与超高速段颗粒物排放数据,制动工况更为激烈的US06循环倾向于生成更多大粒径颗粒物,而WLTC循环超高速度段在小粒径颗粒物生成上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颗粒 驾驶循环制动工况 颗粒物数量 颗粒质量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香月 杨洁 +5 位作者 李军国 李俊 姚婷 董颖超 牛力斌 商方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2-1627,共1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白羽肉鸡9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饲粮中油脂来源分别为大豆油、膨化大豆...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白羽肉鸡9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饲粮中油脂来源分别为大豆油、膨化大豆和脂肪粉,油脂添加水平分别为3%和5%。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1)在颗粒饲料质量方面,脂肪粉组成型率、颗粒耐久性和硬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相比于3%添加水平,5%添加水平显著降低了颗粒饲料成型率、颗粒耐久性和硬度,且除脂肪粉组外,豆油组和膨化大豆组颗粒饲料颗粒耐久性显著降低(P<0.05),并均低于90%。2)在肉鸡生长性能方面,与大豆油组相比,5%脂肪粉组前期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膨化大豆组后期和全期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3)在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大豆油组相比,脂肪粉组肉鸡胸肌剪切力和24 h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膨化大豆组胸肌24 h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膨化大豆组和脂肪粉组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T3)含量和T3/甲状腺素(T4)值显著提高(P<0.05)。相比于3%添加水平,5%添加水平显著降低了肉鸡胸肌剪切力(P<0.05)。综上所述,添加5%脂肪粉能够提高肉鸡颗粒饲料质量、肉品质以及甲状腺的功能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粉 膨化大豆 颗粒饲料质量 肉鸡 生长性能 肉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替代玉米不同比例及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质量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星 廖莹 +3 位作者 杨洁 李军国 李俊 董颖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173,共8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高粱替代玉米不同比例及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成型率、硬度、颗粒耐久性、淀粉糊化度和颗粒色泽的影响。实验以肉鸡玉米-豆粕典型日粮为基础,使用高粱替代玉米,替代比例分别为0%、20%、40%、60%、80%、100%,测定分析6组物... 本实验旨在研究高粱替代玉米不同比例及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成型率、硬度、颗粒耐久性、淀粉糊化度和颗粒色泽的影响。实验以肉鸡玉米-豆粕典型日粮为基础,使用高粱替代玉米,替代比例分别为0%、20%、40%、60%、80%、100%,测定分析6组物料的糊化特性及热特性的区别;调质温度分别为75、85℃,测定各组颗粒饲料的成型特性及加工质量指标。结果表明:1)在物料基本理化特性方面,随着高粱替代比例的增加,峰值黏度、最终黏度等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糊化温度、峰值温度、相变热焓等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5)。2)在颗粒饲料质量方面,随着高粱替代比例的增加,颗粒饲料成型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颗粒饲料硬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颗粒饲料耐久性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淀粉糊化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L、a、b值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随调质温度的上升,颗粒饲料成型率变化不显著(P>0.05);颗粒饲料硬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颗粒耐久性和淀粉糊化度呈现显著上升趋势,L、a、b值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5);高粱替代比例及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硬度、淀粉糊化度、L、a、b值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因此,高粱替代玉米比例对颗粒饲料的影响作用较小,各组颗粒饲料质量指标均符合要求范围;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的影响作用较显著,建议对添加高粱的日粮使用85℃的调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替代玉米 调质温度 颗粒饲料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粉添加比例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性质及颗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巍 廖莹 +5 位作者 杨洁 李军国 李俊 沈水宝 李悦伊 李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62-4069,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石粉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性质及颗粒质量的影响。将玉米和豆粕粉碎后按质量比例6∶4混合,并分别添加0(对照组)、1%、2%、3%、4%的石粉(饲料级),测定添加不同比例石粉的混合粉料的粉体特性、水合特性、糊...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石粉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性质及颗粒质量的影响。将玉米和豆粕粉碎后按质量比例6∶4混合,并分别添加0(对照组)、1%、2%、3%、4%的石粉(饲料级),测定添加不同比例石粉的混合粉料的粉体特性、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等理化特性和制粒后的颗粒质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4个试验组的摩擦角和休止角显著减小(P<0.05),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显著升高(P<0.05),豪斯纳(Hausner)指数显著降低(P<0.05)。2)石粉添加比例对混合粉料的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和溶胀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3)混合粉料的峰值黏度、保持黏度、崩解值、回生值和最终黏度随着石粉添加比例的增加先降低后趋于稳定,2%、3%和4%组之间上述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糊化温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4)与对照组相比,4个试验组的吨料电耗、淀粉糊化度、颗粒耐久性(PDI)均显著降低(P<0.05),生产速率显著升高(P<0.05),成形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石粉添加比例的增加,硬度逐渐降低,且3%和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石粉对提高混合粉料的流动性和制粒机产能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降低饲料生产的吨料电耗,但会造成颗粒饲料的淀粉糊化度、硬度和PDI降低。在实际生产中,在满足颗粒质量和动物营养需求的条件下,可以适量添加石粉以提高制粒机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级石粉 理化特性 制粒性能 颗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替代玉米对颗粒饲料质量和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廖莹 李星 +6 位作者 杨洁 李军国 李俊 沈水宝 刘巍 高秋玲 隆育瑶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70-2981,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粱替代玉米对颗粒饲料质量和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本试验以96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分为饲养前期(1~21日龄)...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粱替代玉米对颗粒饲料质量和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本试验以96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分为饲养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对照组饲喂不添加高粱的常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组饲喂以高粱分别替代常规玉米-豆粕型饲粮中20%、40%、60%、80%和100%玉米的试验饲粮。结果显示:1)在颗粒饲料质量方面,随着高粱替代玉米比例的增加,颗粒饲料的成型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颗粒饲料的颗粒耐久性(PDI)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均高于90%;颗粒饲料的硬度、淀粉糊化度以及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值均持续降低。20%替代组与对照组在颗粒饲料成型率、硬度、PDI及色泽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2)在肉鸡生长性能方面,随着高粱替代玉米比例的增加,肉鸡各阶段的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死淘率均呈下降趋势,料重比呈上升趋势。20%替代组与对照组相比,肉鸡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3)在屠宰性能、肠道指数和肉品质方面,各组肉鸡的屠宰性能指标、各肠段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以及腿肌和胸肌的L*和a*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4)在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方面,随着高粱替代玉米比例的增加,饲养前期和后期的粗蛋白质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呈下降趋势,在饲养后期20%替代组与对照组粗蛋白质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综合考虑高粱替代玉米对颗粒饲料质量以及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发育、肉品质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建议肉鸡饲粮中高粱替代玉米比例在前期不超过20%,在后期不超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颗粒饲料质量 肉鸡 生长性能 肉品质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级磷酸盐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特性及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廖莹 杨洁 +6 位作者 李军国 刘巍 邵爽 卢丽枝 张玉柱 李俊 沈水宝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09-6120,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饲料级磷酸盐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特性及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将粉碎好的玉米和豆粕按质量比6∶4进行混合,对照组不添加饲料级磷酸盐,试验组添加2%的不同饲料级磷酸(磷酸氢钙、粉状磷酸二氢钙、粒状磷酸二氢钙、...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饲料级磷酸盐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特性及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将粉碎好的玉米和豆粕按质量比6∶4进行混合,对照组不添加饲料级磷酸盐,试验组添加2%的不同饲料级磷酸(磷酸氢钙、粉状磷酸二氢钙、粒状磷酸二氢钙、粉状磷酸一二钙和粒状磷酸一二钙),比较混合粉料的流动特性、水合特性及糊化特性;混合粉料经调质、制粒,比较制粒性能及颗粒饲料质量。结果表明:1)不同饲料级磷酸盐的理化特性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磷酸氢钙的休止角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级磷酸盐(P<0.05),水溶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级磷酸盐(P<0.05)。2)不同饲料级磷酸盐组与对照组相比,混合粉料的松散密度除磷酸氢钙组外均显著增大(P<0.05),振实密度除磷酸氢钙组和粒状磷酸一二钙组外均显著增大(P<0.05),压缩度除磷酸氢钙组外均显著降低(P<0.05)。磷酸氢钙组混合粉料的松散密度显著小于其他饲料级磷酸盐组(P<0.05),压缩度显著大于其他饲料级磷酸盐组(P<0.05)。同一种饲料级磷酸盐的粒状组的松散密度显著高于粉状组(P<0.05),压缩度则显著低于粉状组(P<0.05)。各饲料级磷酸盐组混合粉料的峰值黏度、保持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及回生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除磷酸氢钙组外糊化温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饲料级磷酸盐组颗粒饲料产量显著提高(P<0.05),淀粉糊化度显著降低(P<0.05),颗粒耐久性(PDI)和硬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磷酸氢钙组的PDI最高。综合考虑饲料级磷酸盐的成本及加工制粒效果,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的条件下,5种饲料级磷酸盐中以磷酸氢钙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级磷酸盐 理化特性 混合粉料 颗粒饲料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类粘合剂对高纤维饲料冷制粒颗粒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郑仕文 陈金朋 +4 位作者 胥蕾 付胜勇 成文韬 杨海明 王志跃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4-41,共8页
冷制粒的高纤维颗粒饲料对部分家禽具有降低饲料成本,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但高粗纤维颗粒饲料的冷制粒生产常存在颗粒质量不佳的问题。本试验旨在通过评价不同种类和配制比例的淀粉类粘结剂对部分家禽高纤维饲料冷制粒的颗粒质量的影响... 冷制粒的高纤维颗粒饲料对部分家禽具有降低饲料成本,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但高粗纤维颗粒饲料的冷制粒生产常存在颗粒质量不佳的问题。本试验旨在通过评价不同种类和配制比例的淀粉类粘结剂对部分家禽高纤维饲料冷制粒的颗粒质量的影响,筛选提高颗粒质量的粘结剂和应用水平。试验分为10个处理,对照组为通过稻壳配制粗纤维含量为8.0%的高纤维基础饲粮;试验组9个,采用3×3双因素设计,因素一为粘结剂,分别为高筋面粉、预糊化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因素二为粘结剂水平,用粘结剂分别替代基础饲粮重量的1.5%、3%、4.5%。结果表明:(1)阴干3 h后,随着粘合剂种类的变化(高筋面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颗粒饲料的稳定性极显著提高(P <0.01),硬度极显著降低(P <0.01)。(2)阴干24 h后,随着粘合剂种类的变化(高筋面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颗粒饲料的硬度极显著提高(P <0.01)。(3)阴干3 h和24 h后,随着粘合剂使用水平的提高(1.5%~4.5%),颗粒饲料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 0.05)。在高纤维饲料中使用1.5%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作为粘合剂,阴干24 h,可使高纤维饲料获得最佳冷制粒颗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制粒 颗粒饲料 颗粒质量 高纤维 粘合剂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5
10
作者 程穆宁 崔云霞 +4 位作者 陆春松 沈众 何卿 程钟 顾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6-151,168,共7页
文章利用江苏省常州市和苏州市PM2.5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观测资料,研究了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见度随着PM2.5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速度越来... 文章利用江苏省常州市和苏州市PM2.5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观测资料,研究了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见度随着PM2.5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了定量描述这种现象,文章定义了一个新的敏感性参数。能见度的减小速度存在一个临界点,该临界点把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分为2部分。这2部分的敏感性参数在常州相差27倍,在苏州则相差16倍。由于颗粒物吸湿增长的作用,临界点所对应的能见度和PM2.5质量浓度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减小,临界点两侧敏感性参数的差异增大。因此,相对湿度大的地区(如沿海地区)能见度的治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拥有更好的机遇。此外,与粗粒子相比,细粒子对能见度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质量浓度 能见度 相对湿度 敏感性参数 临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粉碎粒度对育肥猪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倪海球 李军国 +3 位作者 于纪宾 于治芹 王昊 商方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24-2732,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配方下,玉米不同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5/2.0、2.0/2.0、2.0/2.5、2.5/2.5、2.5/3.0和3.0/3.0 mm孔径的筛片对玉米进行粉碎,分别得到几何平均粒径为303.91、346.08、356.81、358... 本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配方下,玉米不同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5/2.0、2.0/2.0、2.0/2.5、2.5/2.5、2.5/3.0和3.0/3.0 mm孔径的筛片对玉米进行粉碎,分别得到几何平均粒径为303.91、346.08、356.81、358.51、373.29和387.70μm的玉米原料,采用同一配方和相同的加工参数(其他原料粉碎筛片孔径2.0 mm,制粒调质温度80℃、模孔直径3.0 mm、长径比9∶1)加工成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选取108头平均体重为(62.68±5.59)kg的"杜×长×大"杂交猪,随机置于6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大,粉碎能耗从9.02 k W·h/t降低到6.86 k W·h/t,制粒能耗从19.06 k W·h/t升高到22.30 k W·h/t;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5/2.5 mm组最高,且显著高于1.5/2.0 mm组(P<0.05);颗粒硬度2.5/3.0、3.0/3.0 mm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粉碎粒度的增加饲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其中1.5/2.0和3.0/3.0 mm组分别为84.43%和80.62%,后者比前者降低了4.5%,且差异显著(P<0.05);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饲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1.5/2.0 mm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86.14%,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5/2.5 mm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但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育肥猪饲粮玉米粉碎粒度采用2.5/2.5 mm筛片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粉碎粒度 育肥猪 颗粒质量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粕粉碎粒度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明 杨在宾 +4 位作者 杨维仁 姜淑贞 张桂国 李进 张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6-81,共6页
选用直径1.5、2.0、2.5 mm的3种规格的筛片对豆粕进行粉碎,得到豆粕的质量几何平均粒度分别为505.34、637.32、716.80μm,然后制成肉鸡颗粒料,比较颗粒料间的质量,分析粉碎和制粒过程中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电耗,并且进行代谢试验研究粒... 选用直径1.5、2.0、2.5 mm的3种规格的筛片对豆粕进行粉碎,得到豆粕的质量几何平均粒度分别为505.34、637.32、716.80μm,然后制成肉鸡颗粒料,比较颗粒料间的质量,分析粉碎和制粒过程中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电耗,并且进行代谢试验研究粒度对营养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5 mm直径筛片粉碎豆粕生产的颗粒料硬度和稳定度(PDI)均高于(P<0.05)2.0 mm和2.5 mm直径组,但含粉率没有差异(P>0.05)。1.5 mm筛片进行粉碎豆粕的单位产量电耗明显高于2.0 mm和2.5 mm直径组(P<0.05),但制粒的单位产量电耗2.5 mm组最低,2.0 mm筛片组综合生产成本最低。1.5 mm和2.0 mm筛片组CP的代谢率显著高于2.5 mm筛片组(P<0.05)。豆粕粉碎粒度对肉鸡的OM、DM、GE代谢率和代谢能(ME)均没有影响(P>0.05)。孔径为2.0 mm的筛片为生产粒径为3.2 mm的肉鸡颗粒料的最佳筛片筛孔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粉碎 颗粒饲料 颗粒质量 肉鸡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质量浓度分布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万古军 孙国刚 +1 位作者 薛晓虎 时铭显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44,51,共5页
采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和单元内颗粒源法,对旋风分离器内不同粒径颗粒质量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粒径较小的颗粒(dp≤4μm)大部分在旋风分离器分离空间锥段进行分离,而较大颗粒(dp>4μm)大部分在环形空间与分离空间筒段... 采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和单元内颗粒源法,对旋风分离器内不同粒径颗粒质量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粒径较小的颗粒(dp≤4μm)大部分在旋风分离器分离空间锥段进行分离,而较大颗粒(dp>4μm)大部分在环形空间与分离空间筒段即被分离。随着颗粒粒径增加,分离器外壁的颗粒质量浓度逐渐呈螺旋灰带分布,内旋流夹带减小,环形空间顶板下方出现顶灰环。升气管入口0.25D(筒体直径)附近的短路流对小颗粒的影响较大。在分离空间下部排尘口附近0.5D有明显的颗粒返混,返混量随着颗粒粒径增大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颗粒质量浓度分布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用国Ⅲ/国Ⅳ/国Ⅴ柴油公交车的颗粒物质量及固态PM_(2.5)数量排放特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志远 磨文浩 +2 位作者 宋博 谭丕强 楼狄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6-1432,共7页
利用法规认证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以及满足精度要求的颗粒物排放分析系统,运行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推荐的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CCBC),分析了在用国Ⅲ/国Ⅳ/国Ⅴ柴油公交车以及在用国Ⅲ柴油... 利用法规认证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以及满足精度要求的颗粒物排放分析系统,运行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推荐的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CCBC),分析了在用国Ⅲ/国Ⅳ/国Ⅴ柴油公交车以及在用国Ⅲ柴油公交车进行DOC(氧化催化转化器)+CDPF(催化型颗粒捕集器)改造后的颗粒物质量、固态PM2.5数量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国Ⅲ、国Ⅳ、国Ⅴ柴油公交车的颗粒物质量排放因子分别为63.77、63.20和14.42 mg/km,固态PM2.5数量排放因子分别为3.87×1013、3.10×1013和2.77×1013km-1.与国Ⅲ柴油公交车相比,国Ⅳ柴油公交车的颗粒物质量、固态PM2.5数量排放因子分别降低了1%和20%;国Ⅴ柴油公交车分别降低了77%和28%;进行DOC+CDPF改造的国Ⅲ公交车颗粒物质量、固态PM2.5颗粒数量排放因子分别为1.78 mg/km和3.19×1011km-1,比未改造前分别降低了97%和99%.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的低速(0-21.8km/h)、中低速(0-37.5 km/h)、中高速(0-51.7 km/h)和高速(0-60.0 km/h)4类行驶工况中,低速行驶工况的固态PM2.5数量排放因子最高,约是整个循环的2倍;在加速、匀速、减速、怠速4种行驶模式中,加速行驶模式产生的固态PM2.5单位时间排放量最高,其分别为减速和怠速行驶模式下的10和6倍.研究显示,提高柴油公交车的平均车速,降低加速行驶比例有利于降低其颗粒物排放;DOC+CDPF可显著降低国Ⅲ柴油公交车的颗粒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公交车 颗粒质量 固态PM2.5数量 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碎粒度对生长猪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其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段海涛 秦玉昌 +2 位作者 于纪宾 倪海球 李军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38-2043,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粉碎粒度对生长猪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1.5、2.0、2.5和3.0mm筛片孔径对混合后饲料原料进行粉碎,得到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595、626、758、856μm的饲料原料,试验饲粮参照配方进行调质...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粉碎粒度对生长猪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1.5、2.0、2.5和3.0mm筛片孔径对混合后饲料原料进行粉碎,得到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595、626、758、856μm的饲料原料,试验饲粮参照配方进行调质制粒。试验选取80头平均体重为(27.5±0.5)kg的“大×长×杜”三元杂交猪,按照体重接近和性别随机置于4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4组分别饲喂4种粉碎粒度饲粮,试验周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筛片孔径从1.5mm增大到3.0mm,每吨原料粉碎能耗从7.41kW·h降低到4.36kW·h;1.5mm组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2.5和3.0mm组(P〈0.05),与2.0 mm组差异不显著(P〉0.05);2.0mm组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3.0mm组(P〈0.05);1.5 mm组颗粒硬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4周内,2.0mm组生长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粉碎机筛片孔径为2.0mm时颗粒饲料质量最好,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饲料质量 粉碎粒度 生长猪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纤维源及粗纤维水平对肉兔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杨桂芹 孙佳易 +2 位作者 郭东新 田河 李建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84-3093,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纤维源及粗纤维(CF)水平对肉兔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析因设计,在等能等蛋白质条件下,设2种纤维源(苜蓿草粉、稻壳粉),3个CF水平(12%、14%、16%),共配制6种试验饲粮。饲粮中苜...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纤维源及粗纤维(CF)水平对肉兔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析因设计,在等能等蛋白质条件下,设2种纤维源(苜蓿草粉、稻壳粉),3个CF水平(12%、14%、16%),共配制6种试验饲粮。饲粮中苜蓿草粉和稻壳粉比例分别为24.5%、31.5%、37.5%和14.0%、17.5%、22.0%。选择144只70-80日龄健康生长肉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兔(雌雄各占1/2)进行饲养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取4只(每个重复取1只)兔屠宰,取背最长肌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1)以稻壳粉为纤维源制作的颗粒饲料的长度、容重、硬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以苜蓿草粉为纤维源制作的颗粒饲料(P〈0.05或P〈0.01),而以苜蓿草粉为纤维源制作的颗粒饲料的粉化率则极显著高于以稻壳粉为纤维源制作的颗粒饲料(P〈0.01)。饲粮CF水平越高,颗粒饲料硬度越大,苜蓿草粉组同时表现出粉化率越低。2)16%CF水平的苜蓿草粉组肉兔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最高,而料重比(F/G)最低。而以稻壳粉为纤维源,各CF水平组的ADG、ADFI和F/G无显著差异(P〉0.05)。3)饲粮纤维源及CF水平对兔肉p H24 h、剪切力、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纤维源对兔肉的滴水损失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与苜蓿草粉相比,以稻壳粉为纤维源利于提高颗粒饲料的长度、容重和硬度;本试验条件下,CF水平越高肉兔颗粒饲料的硬度越大;以苜蓿草粉为纤维源,CF水平为16%(饲粮中苜蓿草粉比例为37.5%)时,肉兔的生长性能最佳;若以稻壳粉为纤维源,其在肉兔饲粮中比例可占到22.0%(饲粮CF水平为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饲料质量 生长性能 肉品质 纤维源 粗纤维水平 肉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差立管插板阀调节颗粒质量流率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勇 汪贵磊 +3 位作者 徐俊 严超宇 陈建义 魏耀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02-3406,共5页
在大型循环流化床装置上,通过改变负压差立管上的插板阀的开度,测定不同颗粒质量流率条件下插板阀上下的流态和脉动压力,以此分析插板阀对下料过程颗粒质量流率的调控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立管的下料过程插板阀的开度存在一个临界开... 在大型循环流化床装置上,通过改变负压差立管上的插板阀的开度,测定不同颗粒质量流率条件下插板阀上下的流态和脉动压力,以此分析插板阀对下料过程颗粒质量流率的调控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立管的下料过程插板阀的开度存在一个临界开度,将插板阀的开度范围划分为非可控制区和可控制区。当插板阀的开度大于临界开度时,处于非可控制区,不能进行颗粒质量流率的调节,此时插板阀上下的流态一致,脉动压力曲线相似;当插板阀的开度小于临界开度时,处于可控制区,可以进行颗粒质量流率的调节,此时插板阀上的流态是移动床,阀下的流态是雨状下落流,上下的脉动压力曲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负压差立管 插板阀 颗粒质量流率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数据和地面观测结合的珠三角地区颗粒物质量浓度统计估算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良富 陈水森 +2 位作者 钟流举 陶金花 王子峰 《热带地理》 2015年第1期7-12,共6页
利用卫星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和模式模拟数据,与地面颗粒物观测资料结合,探讨近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估算方法。具体包括:利用区域气侯模式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拟的边界层高度对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垂直订... 利用卫星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和模式模拟数据,与地面颗粒物观测资料结合,探讨近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估算方法。具体包括:利用区域气侯模式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拟的边界层高度对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垂直订正,获得近地面颗粒物消光系数;利用模式模拟的相对湿度和颗粒物吸湿增长经验模型对消光系数进行湿度订正,获得近地面颗粒物干消光系数;并基于干消光系数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地面站点资料建立的统计关系估算获得每个像元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利用地面站点观测的颗粒物浓度资料验证表明,基于卫星资料可以获得近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而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具有更好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 消光系数 颗粒质量浓度 边界层 RAMS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颗粒物质量浓度和能见度 被引量:16
19
作者 阎逢旗 胡欢陵 虞统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8-102,共5页
2001年夏季和冬季,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能见度仪和颗粒物质量监测器对近地面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大气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和PM1.0)等进行了联合观测实验,取得了大量相关资料。本文通过对不同... 2001年夏季和冬季,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能见度仪和颗粒物质量监测器对近地面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大气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和PM1.0)等进行了联合观测实验,取得了大量相关资料。本文通过对不同尺寸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数密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大气能见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给出了利用粒子数密度计算PM10、PM2.5、PM1.0和大气能见度的经验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粒子计数器 大气气溶胶 粒子数密度 大气能见度 颗粒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中局部颗粒质量流率及操作域的划分 被引量:11
20
作者 魏飞 陆坊斌 +1 位作者 金涌 俞芷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46-351,共6页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of solids mass flux profiles in a high densit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iser over a wide operating condition are described.The existence of three solids flux radial profile regim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of solids mass flux profiles in a high densit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iser over a wide operating condition are described.The existence of three solids flux radial profile regimes:core-annular,parabolic and U-shaped is found.A model for all the three regimes is proposed and correlations of model parameters are obtained.Comparison of predicted solids flux profile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is very promising.The correlations for the boundaries of the three regimes and the radius of core for core-annular regime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质量流率 循环流化床 操作区域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