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下声学造影超材料颗粒设计与性能模拟
1
作者 郭肖 庞伟 +1 位作者 张旭东 王浩东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由于传统声波探测技术依赖地层物性差异,因此识别范围和精度受限。为解决该问题,基于质量弹簧结构模型,利用声学超材料独特微观结构的声学原理,设计了3层结构的声学超材料颗粒,优化了材料的结构尺寸,优选了材料的组成,建立了超材料颗粒... 由于传统声波探测技术依赖地层物性差异,因此识别范围和精度受限。为解决该问题,基于质量弹簧结构模型,利用声学超材料独特微观结构的声学原理,设计了3层结构的声学超材料颗粒,优化了材料的结构尺寸,优选了材料的组成,建立了超材料颗粒的声学特征模型,以表征被动发声超材料颗粒特殊的声频和声强特性。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声学超材料颗粒的性能,结果表明,声学超材料颗粒具备特殊声学频带,且特征频率随着粒径减小逐渐升高。在声学禁带频率范围内,声波无法穿透超材料颗粒群,大部分被反射;在声学禁带频率范围外,声波可以穿透超材料颗粒群。声学超材料颗粒具备井下声学强化造影能力,具有评价井筒完整性和监测压裂裂缝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超材料 井下监测 颗粒设计 数值模拟 特征频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02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颗粒设计 Ⅰ.颗粒结构对催化剂宏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建伟 李成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3-467,共5页
以国产C30 2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原粉为母体 ,通过成型模具和成型条件的改变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形状、尺寸和孔结构的催化剂颗粒 ,用宏观活性测试和孔结构表征的方法 ,考察了颗粒结构对催化剂宏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内扩散... 以国产C30 2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原粉为母体 ,通过成型模具和成型条件的改变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形状、尺寸和孔结构的催化剂颗粒 ,用宏观活性测试和孔结构表征的方法 ,考察了颗粒结构对催化剂宏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内扩散阻止作用比较明显的工业甲醇合成过程 ,适宜的颗粒结构设计对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当C30 2催化剂颗粒具有 5 5nm~ 7 5nm的平均孔半径、0 4 7左右的孔隙率时 ,其结构比较适宜 ,在此基础上 ,通过改进反应沉淀工艺、提高颗粒的比表面积 ,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催化剂的宏观活性 ;对工业常用的圆柱状C30 2催化剂颗粒 (Φ 5× 5mm) ,采用约 4 0kN·cm- 2 的成型压片强度相对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02 甲醇 合成 颗粒设计 宏观活性 铜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02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颗粒设计 Ⅱ.颗粒结构对Lurgi型合成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建伟 李成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5-550,共6页
基于本文 (Ⅰ )报的研究结果 ,以固定床反应器二维非均相数学模型为基础 ,模拟考察了C30 2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颗粒设计对Lurgi型合成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颗粒结构设计改变了粒内反应—扩散耦合行为的相互匹配关系 ,使得催... 基于本文 (Ⅰ )报的研究结果 ,以固定床反应器二维非均相数学模型为基础 ,模拟考察了C30 2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颗粒设计对Lurgi型合成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颗粒结构设计改变了粒内反应—扩散耦合行为的相互匹配关系 ,使得催化剂的宏观反应活性发生变化 ,进而对反应器的操作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包括反应器生产能力、温度和浓度分布特性、床层压力降和热点温度等 ) ,为提高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和改善反应器的操作性能 ,进行催化剂颗粒的适宜结构设计是非常必要和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结构 Lurgi型合成反应器 性能 甲醇 合成 颗粒设计 固定床反应器 二维数学模型 C302铜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催化剂颗粒外形设计
4
作者 贺逸健 刘祥坤 +1 位作者 施尧 段学志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97-3508,共12页
“双碳”目标下,乙烷催化脱氢制乙烯作为一条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的非石油化工路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建立床层-颗粒耦合模型和颗粒分辨的反应器模型分别进行反应操作条件的优化和催化剂颗粒外形的设计。结果表明,提高入口温... “双碳”目标下,乙烷催化脱氢制乙烯作为一条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的非石油化工路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建立床层-颗粒耦合模型和颗粒分辨的反应器模型分别进行反应操作条件的优化和催化剂颗粒外形的设计。结果表明,提高入口温度、减小空速和增加入口压力都有利于提高乙烷转化率,但同时会导致床层温升的增加而降低乙烯的选择性,最优的操作条件为633K的入口温度、2000h^(-1)的空速及1.25bar(1bar=10^(5)Pa)的入口压力。基于优化后的反应操作条件对四种不同的堆积结构(球形、圆柱、拉西环和三叶草)进行比较,发现球形和拉西环堆积结构分别有着最高和最低的反应器温升(31K和12K),最高和最低的乙烯收率(48.6%和43.6%),其中三叶草堆积结构因其能在维持较高乙烯收率的同时有效控制反应器温升,最适合乙烷氧化脱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氧化脱氢 固定床 传递过程 数值模拟 选择性 颗粒外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单元教学中的“颗粒化”设计——以“中华文明之光”中的两个微专题学习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眭金祥 陈兴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1-45,共5页
在以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内容呈现的语文教学中,大单元的本质不是选文组合,而是素养形成系统和学习活动集成。大单元与微专题教学以及经典选文的单篇教学不仅不矛盾,而且共存共生。大单元设定了大情境、大主题和大任务,但它是由一个个微... 在以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内容呈现的语文教学中,大单元的本质不是选文组合,而是素养形成系统和学习活动集成。大单元与微专题教学以及经典选文的单篇教学不仅不矛盾,而且共存共生。大单元设定了大情境、大主题和大任务,但它是由一个个微专题构成的,微专题往往又由单篇或数篇选文构成学习资源,形成“颗粒化”学习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单元 微专题 单篇 颗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用新纳米颗粒问世
6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2-1172,共1页
《自然-通讯》上报道了一种可用于8种不同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灵活纳米颗粒设计。这项小鼠研究有可能进一步推进个性化纳米医学发展以及特定病人诊疗。 纳米颗粒是很有前景的疾病诊疗工具,并逐渐进入临床领域。但在每次应用中,通常都... 《自然-通讯》上报道了一种可用于8种不同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灵活纳米颗粒设计。这项小鼠研究有可能进一步推进个性化纳米医学发展以及特定病人诊疗。 纳米颗粒是很有前景的疾病诊疗工具,并逐渐进入临床领域。但在每次应用中,通常都要对纳米颗粒加以调整和优化,从而限制了单个纳米颗粒结构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颗粒设计 生物医学 医学发展 颗粒结构 个性化 应用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密度水泥浆研制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仕明 李根生 王其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为了解决贵州赤水地区官渡构造钻探中超高压气层或盐水层固井的技术难题,通过加重材料优选和颗粒设计研制超高密度水泥浆,并将其用于官深1井尾管固井。针对超高密度水泥浆配制需求,选择颗粒呈球形的加重剂MicroMAX并优选了加重剂组合(... 为了解决贵州赤水地区官渡构造钻探中超高压气层或盐水层固井的技术难题,通过加重材料优选和颗粒设计研制超高密度水泥浆,并将其用于官深1井尾管固井。针对超高密度水泥浆配制需求,选择颗粒呈球形的加重剂MicroMAX并优选了加重剂组合(还原铁粉、铁矿粉、MicroMAX);基于紧密堆积理论设计了水泥颗粒粒度分布,实际粒度分布接近紧密堆积的理想状态。设计了密度为2.70~3.00 g/cm3的超高密度水泥浆,其基本性能、流动性和稳定性良好。在地面模拟混配试验中,采用常规一次固井流程配制了平均密度为2.71 g/cm3的水泥浆。在官深1井的尾管固井中,采用设计密度为2.80 g/cm3的水泥浆成功封隔超高压盐水层:水泥浆入井平均密度为2.78 g/cm3,最高密度为2.82g/cm3,声幅测井显示固井质量合格,后续作业钻井液密度由2.77 g/cm3降至2.00 g/cm3,井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密度 水泥浆 加重剂 颗粒设计 模拟混配试验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资源约束下的新产品开发多项目协同计划管理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联星 郭钢 邓晓刚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602-2605,共4页
在基于网络化协同设计的工作中,对新产品开发设计任务进行协同设计优化管理,能极大地加快新产品开发的进程。针对多项目协同计划编制与设计资源在不同需求、不同时段、有无冲突等状态下的匹配情况,定义了广义设计资源池的概念,建立了多... 在基于网络化协同设计的工作中,对新产品开发设计任务进行协同设计优化管理,能极大地加快新产品开发的进程。针对多项目协同计划编制与设计资源在不同需求、不同时段、有无冲突等状态下的匹配情况,定义了广义设计资源池的概念,建立了多项目协同计划编制与资源颗粒约束匹配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设计资源约束的新产品开发多项目协同计划管理模型,设计了一种用于产品设计多项目协同计划编制优化的遗传算法。最后结合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设计资源颗粒 协同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and air drag in sinter layer 被引量:2
9
作者 潘利生 魏小林 +2 位作者 彭岩 时小宝 刘怀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841-2848,共8页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air pressure drop in sinter layer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design of sinter cooling craft. Due to the lack of necessary data, the two parameters are studied by experimenta...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air pressure drop in sinter layer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design of sinter cooling craft. Due to the lack of necessary data, the two parameters are studied by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heat conduction of sinter impacts the measurement of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ir volumetric flow rate. Sinter layer without small particles(sample I) gives higher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than that with small particles(sample II). Under the considered conditions, volumetric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in the range of 400-1800 W/(m3·°C). Air pressure drop in sinter lay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normal superficial velocity, as well as with the rise of air temperature. Additionally, air pressure drop also depends on sinte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consider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pressure drop in sinter sample II is 2-3 times that in sinter sample I, which resulted from 17% small scale particles in sinter sample 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ter layer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pressure dr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PFC3D microscopic parameters 被引量:7
10
作者 LI Zhuo RAO Qiu-hu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911-925,共15页
It is important to calibrate micro-parameters for applying partied flow code(PFC)to study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ock materials.Uniform design method is firstly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mi... It is important to calibrate micro-parameters for applying partied flow code(PFC)to study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ock materials.Uniform design method is firstly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microscopic parameters of parallel-bonded particle model for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particle flow code(PFC3D).Variation ranges of microscopic of the microscopic parameters are created by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microscopic parameters on macroscopic parameters(elastic modulus E,Poisson ratio v,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σc,and ratio of crack initial stress to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σci/σc)in order to obtain the actual uniform design talbe.The calculation equations of the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parameters of rock materials can be established by the actual uniform design table an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us the PFC3D microscopic parameters can be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The PFC3D simulated results of the intact and pre-cracked rock specimens under uniaxial and triaxial compressions(including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arameters,stress−strain curves and failure process)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which can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calculation equations of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parameters uniform design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particle flow code(PFC3D) 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