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面改性普鲁士蓝及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黄晓宇 黄海源 +2 位作者 赵双良 童张法 曲慧颖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5-602,共8页
针对普鲁士蓝(PB)粉末前驱体纳米颗粒团聚及在水相分散性差的问题,通过颗粒表面改性技术制备PB油墨,探究改性剂的用量对油墨性能的影响,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水相分散性的PB油墨。此外,旋涂制备得到的PB-2薄膜突破了传统电沉积工艺仅能实... 针对普鲁士蓝(PB)粉末前驱体纳米颗粒团聚及在水相分散性差的问题,通过颗粒表面改性技术制备PB油墨,探究改性剂的用量对油墨性能的影响,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水相分散性的PB油墨。此外,旋涂制备得到的PB-2薄膜突破了传统电沉积工艺仅能实现透明态和蓝色态转变的局限,2500次循环后仍保持75.4%初始光学调制,展现出较高的循环稳定性。PB-2薄膜能够实现4种颜色的可逆转换,在波长为650 nm处着色效率为56.9 cm^(2)/C,着色时间为1.1 s,褪色时间为1.3 s。开发的普鲁士蓝油墨技术兼具工艺简易性与基底普适性,为智能多色显示及大面积电致变色智能窗的制造提供一类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 共沉淀法 电致变色油墨 颗粒表面改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层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形维数及其与主要土壤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30
2
作者 张世熔 邓良基 +1 位作者 周倩 伍国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四川 1 6个耕地表层的土壤颗粒表面分形维数D为 2 80 5~ 2 942 ,其中砂土2 82 1、壤土 2 870、粘壤土 2 91 6和粘土 2 939。统计分析表明D分别与国际制粗砂粒和细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粉粒和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它与... 四川 1 6个耕地表层的土壤颗粒表面分形维数D为 2 80 5~ 2 942 ,其中砂土2 82 1、壤土 2 870、粘壤土 2 91 6和粘土 2 939。统计分析表明D分别与国际制粗砂粒和细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粉粒和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它与粉粒、粘粒和有机质含量的偏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颗粒表面 分形维数 容重 耕地表层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在CaCO_3颗粒表面转化的DRIFTS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雷 陈忠明 +2 位作者 丁杰 朱彤 张远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56-1559,共4页
碳酸钙 (CaCO3 )是大气中矿物颗粒物的重要组分 ,其非均相大气化学行为很不清楚。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 (DiffuseReflectanceInfraredFourierTransformSpectroscopy ,DRIFTS)研究了二氧化硫(SO2 )在CaCO3 颗粒物表面的转化... 碳酸钙 (CaCO3 )是大气中矿物颗粒物的重要组分 ,其非均相大气化学行为很不清楚。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 (DiffuseReflectanceInfraredFourierTransformSpectroscopy ,DRIFTS)研究了二氧化硫(SO2 )在CaCO3 颗粒物表面的转化情况。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 ,亚硫酸盐和硫酸盐的原位光谱 ,探讨了SO2在CaCO3 表面氧化中臭氧 (O3 )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 ,利用DRIFTS原位分析反应器研究CaCO3 表面硫酸盐的生成是可行的。在存在O3 条件下 ,SO2 在CaCO3 表面能够被氧化成硫酸盐 ,反应分为吸附和氧化两个步骤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3 颗粒表面 非均相 矿物颗粒 二氧化硫(SO2) 碳酸钙 反应器 SO2 硫酸盐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北部丽江—剑川地区古近纪宝相寺组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崔晓庄 江新胜 +1 位作者 伍皓 熊国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38-1244,共7页
石英砂具有丰富的颗粒表面特征,是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利用扫描电镜对云南丽江—剑川地区宝相寺组(E2b)的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下部样品具水成特征,中部样品具风成特征,上部样品则具经水流改造后的风成特征。结合野... 石英砂具有丰富的颗粒表面特征,是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利用扫描电镜对云南丽江—剑川地区宝相寺组(E2b)的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下部样品具水成特征,中部样品具风成特征,上部样品则具经水流改造后的风成特征。结合野外观察结果,从宝相寺组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下部为近源洪积环境、中部为风成沙丘环境、上部为湖泊环境。其中中部样品的石英砂磨圆、分选极好,普遍具有标准的碟形、新月形撞击坑和毛玻璃化表面,是典型的沙漠砂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剑川地区 古近纪 宝相寺组 石英颗粒表面特征 古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思茅盆地景谷地区曼岗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龚政 吴驰华 +2 位作者 伊海生 张华 沈立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53-2061,共9页
石英具有硬度大和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的反映沉积环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石英表面微细特征是判别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思茅盆地白垩系曾一度被认为是陆相水成沉积,笔者通过野外识别及室内基础研究发现,景谷地区... 石英具有硬度大和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的反映沉积环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石英表面微细特征是判别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思茅盆地白垩系曾一度被认为是陆相水成沉积,笔者通过野外识别及室内基础研究发现,景谷地区下白垩统曼岗组具有风成沉积特征,需对该套地层开展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的系统研究来进一步确定其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曼岗组石英颗粒表面具有明显的风成特征,磨圆度高,普遍发育典型的蝶形撞击坑、新月形撞击坑、毛玻璃化表面,存在沙漠漆,极易与水成特征相区别;而其较强的溶蚀作用与沉淀作用则显示了当时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在风成沉积确定的基础上,笔者再结合典型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岩性特征等沉积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曼岗组应属沙漠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盆地 扫描电镜 曼岗组 沙漠沉积 石英颗粒表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絮凝聚沉特征与颗粒表面理化因素作用——Ⅱ颗粒表面性质对聚沉的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林以安 唐仁友 李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6-84,共9页
本文通过1986年和1990年现场测试资料研究了长江口区悬浮颗粒的表面性质(CEC、SSA、Zeta电位)和组分(C、N、P、Al、Fe及其水合氧化物)的变化特征,结合前文(Ⅰ·悬浮颗粒絮凝沉降特征)所阐明该区絮... 本文通过1986年和1990年现场测试资料研究了长江口区悬浮颗粒的表面性质(CEC、SSA、Zeta电位)和组分(C、N、P、Al、Fe及其水合氧化物)的变化特征,结合前文(Ⅰ·悬浮颗粒絮凝沉降特征)所阐明该区絮凝聚沉状态和若干参数的特征变化,从中发现它们的密切对应关系,揭示了长江口区絮凝聚沉状态和体系稳定性变化的物理化学机制,证明颗粒表面组分与表面性质的变化是絮凝聚沉的本质因素。为长江口区絮凝聚沉的深入研究和综合整治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 长江口 泥沙 颗粒表面性质 絮凝聚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颗粒表面铜离子吸附分布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志和 方红卫 陈明洪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泥沙颗粒的表面形貌与污染物质的吸附关系较少受到关注。采用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泥沙颗粒表面形貌的研究与探测吸附作用后铜离子在泥沙颗粒表面的分布,模拟分析了铜离子的吸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泥沙形貌对铜离子的吸附分... 泥沙颗粒的表面形貌与污染物质的吸附关系较少受到关注。采用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泥沙颗粒表面形貌的研究与探测吸附作用后铜离子在泥沙颗粒表面的分布,模拟分析了铜离子的吸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泥沙形貌对铜离子的吸附分布有重要影响,在泥沙颗粒表面的边脊和凹谷处吸附铜离子数量较多,在其它形貌特征处的铜离子吸附数量相对较少。曲率Cu反映了复杂形貌对于铜离子的吸附能力,当Cu=1.1时该区域吸附铜离子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颗粒表面形貌 电镜图像 吸附作用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表面改性法制备PTC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薛军民 李承恩 +2 位作者 赵梅瑜 朱为民 殷之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32-236,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液相颗粒表面改性技术添加二次掺杂物来制备PTC粉体的新方法.即将烧结助熔剂Al2O3、SiO2以及受主杂质MnO采用溶液形式,包裹在BaTiO3基粉体颗粒表面进行改性,由此可以得到二次掺杂物Al2O... 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液相颗粒表面改性技术添加二次掺杂物来制备PTC粉体的新方法.即将烧结助熔剂Al2O3、SiO2以及受主杂质MnO采用溶液形式,包裹在BaTiO3基粉体颗粒表面进行改性,由此可以得到二次掺杂物Al2O3、SiO2和MnO分布均匀的PTC粉体.用这种粉体制得的PTC陶瓷,其晶粒均匀性以及电性能指标都优于传统固相法制得的PTC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表面改性 粉体 化学均匀性 PTC陶瓷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铝颗粒表面镀铜及其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德宝 崔春翔 马叙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1,共4页
为了改善AlN颗粒与铜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状况,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在AlN颗粒表面包覆铜。将表面镀铜的AlN颗粒与未镀铜的AlN颗粒采用粉末冶金工艺与铜制备成不同体积分数的AlNp/Cu系列复合材料。比较了镀铜AlNp/Cu与未镀铜AlNp/Cu复合材料... 为了改善AlN颗粒与铜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状况,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在AlN颗粒表面包覆铜。将表面镀铜的AlN颗粒与未镀铜的AlN颗粒采用粉末冶金工艺与铜制备成不同体积分数的AlNp/Cu系列复合材料。比较了镀铜AlNp/Cu与未镀铜AlNp/Cu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硬度、屈服强度、导电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AlN颗粒表面镀铜增加了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使复合材料在相对密度、硬度、屈服强度、导电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铜 颗粒表面 增强 化学镀 包覆 相对密度 铜基复合材料 屈服强度 硬度 界面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南昌横岗“砂山”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范庆斌 叶玮 陈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0-1181,共12页
长江中下游第四纪砂沉积的成因仍然存在争论。通过对江西南昌横岗"砂山"剖面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的研究,分析探讨"砂山"的成因。结果表明:石英颗粒大多呈次棱角状到次圆状,表面具有碟形坑、新月形坑、麻坑等风成特... 长江中下游第四纪砂沉积的成因仍然存在争论。通过对江西南昌横岗"砂山"剖面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的研究,分析探讨"砂山"的成因。结果表明:石英颗粒大多呈次棱角状到次圆状,表面具有碟形坑、新月形坑、麻坑等风成特征,还存在贝壳状断口、V形坑、水下磨光面等水成特征,SiO_2溶蚀和沉淀也显著发育。综合分析,横岗剖面是河床砂经风力近距离搬运堆积而成的,是长江中下游第四纪风成砂的一部分。横岗剖面由下而上黄色砂层与褐红色砂层交替出现,褐红色砂层石英砂磨圆度较黄色砂层略好,黄色砂层石英砂表面较为洁净,外动力在石英颗粒表面留下的机械作用痕迹较为清晰,褐红色砂层石英砂表面SiO_2溶蚀和沉淀作用显著发育,部分颗粒表面机械作用痕迹被SiO_2溶蚀和沉淀所遮蔽或改造,颗粒表面凹凸不平,横岗剖面颜色和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的变化记录了该地区由干到湿气候环境的周期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山 石英颗粒表面形态 风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硅单晶片表面吸附颗粒的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玉岭 桑建新 叶占江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9-61,共3页
提出了新抛光硅片镜面吸附动力学过程;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作用;利用表面活性剂特性,有效地控制硅片表面颗粒处于易清洗的物理吸附状态。
关键词 硅片 表面吸附颗粒 表面活性剂 渗透模型 硅单晶片 ULSI 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粉体颗粒表面改性技术制备高致密高硬度BaTiO_3基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承恩 倪焕尧 +1 位作者 赵梅瑜 殷之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2年第5期294-297,共4页
选取用草酞酸钡共沉淀法生产的BaTiO_3粉料为基体原料,加入5(wt)%MgO进行粉体颗粒表面改性。对粉体的表征及X-射线结构分析结果表明,Mg与基体表面充分反应,生成MgTiO_3新相,无游离MgO存在,一次颗粒形貌为球状,粒度均在100~300nm范围内... 选取用草酞酸钡共沉淀法生产的BaTiO_3粉料为基体原料,加入5(wt)%MgO进行粉体颗粒表面改性。对粉体的表征及X-射线结构分析结果表明,Mg与基体表面充分反应,生成MgTiO_3新相,无游离MgO存在,一次颗粒形貌为球状,粒度均在100~300nm范围内,但颗粒团聚情况仍存在。用获得的粉料进行成瓷试验,制得细晶(1.00~300nm),高致密,而显微硬度与耐电场击穿强度都较一般的BaTiO_3基陶瓷高的试样。结果表明,加镁改性有阻止晶粒生长、提高致密度、扩大烧成温度范围和提高硬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表面改性 包裹 BaTiO3基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松门山岛砂质沉积颗粒表面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一鸣 张元福 +2 位作者 胡晨林 王敏 冯徳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167-172,共6页
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别对于沉积物物源的分析、古地理重建、古环境和古气候的恢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发现鄱阳湖松门山岛沉积颗粒表面具有丰富的特征,主要是:贝壳状断口、V形撞击坑、撞击沟、碟形撞击坑与新月形撞击坑等。利用... 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别对于沉积物物源的分析、古地理重建、古环境和古气候的恢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发现鄱阳湖松门山岛沉积颗粒表面具有丰富的特征,主要是:贝壳状断口、V形撞击坑、撞击沟、碟形撞击坑与新月形撞击坑等。利用扫描电镜对鄱阳湖松门山岛的样品进行了研究,发现鄱阳湖松门山岛的水下砂体样品普遍可见贝壳状断口、V形撞击坑与撞击沟等,说明该类样品为水成环境;沙丘样品普遍可见标准的碟形撞击坑与新月形撞击坑等,说明为风成环境;处于水下砂体和沙丘过渡带之间的样品上述现象几乎均存在,说明这些沉积物经过风成和水成两种环境的共同改造。分析水成和风成环境下的石英颗粒的不同特征,对这些特征利用线测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环境下石英颗粒的特征不仅可以定性判别,还可以半定量区分:在水成环境下的样品撞击沟所占的比值高,通常大于30%,而在风成环境中的样品碟形坑所占的比值高,通常大于40%。这一发现对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分析有指导作用,并且对于该地区沉积微相划分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松门山岛 石英颗粒表面特征 风成环境 水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盆式绝缘子表面自由金属颗粒缺陷导致局部放电的发展过程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波 王慧君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3-77,共5页
局部放电是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内部绝缘损坏的外在表现。为了研究GIS局部放电的发展规律,在220 kV GIS实验腔体中设置了人工盆式绝缘子表面自由金属颗粒缺陷模型,采用阶梯升压法模拟了该缺陷下局部放电的不同发展阶段,以特高频法对... 局部放电是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内部绝缘损坏的外在表现。为了研究GIS局部放电的发展规律,在220 kV GIS实验腔体中设置了人工盆式绝缘子表面自由金属颗粒缺陷模型,采用阶梯升压法模拟了该缺陷下局部放电的不同发展阶段,以特高频法对各阶段局放信号进行了测量。基于测量结果,梳理了放电次数、平均放电幅值、总放电幅值、最大放电幅值等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结论:盆式绝缘子表面自由金属颗粒缺陷下局部放电可分为放电初始阶段、放电发展阶段和放电危险阶段,且各放电阶段可用放电特征量及放电散点图的变化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 盆式绝缘子 表面自由金属颗粒 局部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干涉法的砂颗粒表面粗糙度量化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婷 黎伟 刘晓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70-178,共9页
研究表明表面粗糙度对颗粒材料排列、剪切和压缩特性都有一定影响,而目前对颗粒表面粗糙度量化描述的研究仍较缺乏。本文以商用玻璃珠(GB)和莱顿巴泽德砂(LBS)这两种不同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干涉法获取颗粒表面结构,使用平均粗糙度S... 研究表明表面粗糙度对颗粒材料排列、剪切和压缩特性都有一定影响,而目前对颗粒表面粗糙度量化描述的研究仍较缺乏。本文以商用玻璃珠(GB)和莱顿巴泽德砂(LBS)这两种不同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干涉法获取颗粒表面结构,使用平均粗糙度S_(a)和均方根粗糙度S_(q)两个参数描述颗粒表面粗糙度,系统研究了取样尺寸和颗粒尺寸对粗糙度量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半对数坐标中,GB颗粒表面粗糙度均随取样尺寸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颗粒尺寸越小,增长速率越大;粒径较小LBS颗粒表面粗糙度与取样尺寸的关系和玻璃珠相似,而较大粒径LBS颗粒表面粗糙度先随取样尺寸增加而迅速增大,之后增长速率明显降低。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较大粒径LBS颗粒表面粗糙度较低,其粒间表面粗糙度差异程度也较低,韦伯函数可以有效描述不同粒径LBS颗粒表面粗糙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表面粗糙度 光学干涉 取样尺寸 颗粒尺寸 韦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喷涂表面颗粒的来源及防止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戈 《电镀与精饰》 CAS 2001年第5期29-31,共3页
阐述了粉末静电喷涂表面颗粒的几种危害 ;详细探讨了在生产中产生颗粒的十多种原因 ,如 :粉末质量、喷涂环境、前处理、设备及工件本身等 ,针对各种颗粒的产生特征提出各自的解决办法 ,以期通过前期控制减少缺陷工件 。
关键词 粉末喷涂 表面颗粒 原因 粉末质量 喷涂环境 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剂除草剂颗粒表面改良后防除杂草试验初报
17
作者 徐建明 薛朝标 +1 位作者 毛善国 李才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937-2938,共2页
研究了粉剂除草剂(14%乙.苄可湿性粉剂)颗粒表面活性改良后除草剂对稻田杂草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两试验点每公顷用改良后除草剂600 g 15 d后的防效达到88.2%、79.7%,与常规除草剂750 g的防效相当;30 d后,其防效仍为89.1%、88.0%,但常... 研究了粉剂除草剂(14%乙.苄可湿性粉剂)颗粒表面活性改良后除草剂对稻田杂草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两试验点每公顷用改良后除草剂600 g 15 d后的防效达到88.2%、79.7%,与常规除草剂750 g的防效相当;30 d后,其防效仍为89.1%、88.0%,但常规除草剂750 g/hm2的防效明显下降,仅为64.6%和73.7%。因此,除草剂改良后能显著减少使用量、提高防除效果和延长除草有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表面活性改良 除草剂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A GaAs光电阴极表面和UHV系统微颗粒污染的寻源分析与排除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高善 程宏昌 +4 位作者 石峰 刘晖 冯刘 任兵 成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5-210,共6页
借助于扫描电镜和能量分散X-ray能谱分析方法,对发生在超高真空(UHV)系统内,负电子亲和势GaAs光阴极表面上的金属微颗粒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存在于表面上微颗粒污染物的性质、类型、所占比例、构成成分、形貌、几何尺寸。介绍... 借助于扫描电镜和能量分散X-ray能谱分析方法,对发生在超高真空(UHV)系统内,负电子亲和势GaAs光阴极表面上的金属微颗粒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存在于表面上微颗粒污染物的性质、类型、所占比例、构成成分、形貌、几何尺寸。介绍了寻找、排除微颗粒污染物的方法,并由成分分析结果,找到并排除了UHV系统内Mo微颗粒污染物产生的源头。发现在UHV系统内,传递杆等可移动部件的较粗糙表面具有携带、输运、抛撒微颗染污染物的功能。对UHV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清洗处理,使其恢复到了原有的正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颗粒污染 UHV系统污染 GaAs光电阴极表面污染 能谱成分分析 线性传递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颗粒表面形态对橡胶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曹宏亮 史长城 +3 位作者 袁群 季卫娟 冯凌云 马莹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76-79,共4页
用水洗、NaCl溶液及MgSO4溶液对橡胶颗粒进行处理,电镜观测结果显示,这3种方法均可改变橡胶颗粒表面的孔隙结构,增加其粗糙度.与基准橡胶混凝土相比,水洗改性橡胶混凝土及NaCl改性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均有所提高,其中NaCl溶... 用水洗、NaCl溶液及MgSO4溶液对橡胶颗粒进行处理,电镜观测结果显示,这3种方法均可改变橡胶颗粒表面的孔隙结构,增加其粗糙度.与基准橡胶混凝土相比,水洗改性橡胶混凝土及NaCl改性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均有所提高,其中NaCl溶液的改性效果更优.MgSO4改性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劈拉强度试验结果不理想,MgSO4溶液不适宜作为处理橡胶颗粒的改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混凝土 橡胶颗粒表面形态 抗压强度 劈拉强度 电镜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Ⅱ)相反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开关转移构建开关性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钊 蒋建中 崔正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92-502,共11页
表面能够部分被水润湿、部分被油润湿的胶体颗粒具有表面活性,能够吸附到油(空气)/水界面稳定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大多数无机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表面是带电的,由于过于亲水而不具有表面活性或者表面活性偏低。一种简单的... 表面能够部分被水润湿、部分被油润湿的胶体颗粒具有表面活性,能够吸附到油(空气)/水界面稳定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大多数无机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表面是带电的,由于过于亲水而不具有表面活性或者表面活性偏低。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在无机纳米颗粒的分散液中加入微量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们会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颗粒表面,形成疏水性单分子层,从而提高颗粒表面的亲油性,赋予颗粒表面活性。这种作用被称为原位疏水化作用(hydrophobization in situ)。本讲座将讨论如何利用原位疏水化作用赋予无机纳米颗粒表面活性,以及如何借助于开关性表面活性剂与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将表面活性剂的开关转移给颗粒,进而构建开关性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疏水化 表面活性颗粒 Pickering乳状液 Pickering泡沫 开关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