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利用颗粒荧光定量分析技术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1气藏充注史 |
邢恩袁
庞雄奇
肖中尧
姜振学
张永生
郭继刚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2
|
基于颗粒荧光定量技术的油气运移路径——以车排子凸起沙湾组砂岩输导层为例 |
田琨
殷进垠
曾溅辉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3
|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岩性油气藏的隐蔽输导通道 |
陈冬霞
庞雄奇
张俊
李明刚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6
|
|
4
|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塔中地区志留系古油藏分布特征 |
李双文
刘洛夫
李超
姜振学
庞雄奇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5
|
古油层和残余油层的定量颗粒荧光响应 |
李卓
姜振学
李峰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6
|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气运聚规律 |
周勇水
邱楠生
曹环宇
贾京坤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7
|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恢复莫索湾凸起侏罗系油气充注史 |
麻伟娇
王然
王峰
李秀丽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8
|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分析红河油田延长组油气输导机制及运聚规律 |
贾京坤
王梓媛
尹伟
潘懋
师永民
佟颖
黄胜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9
|
利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分析柴西英东地区油气调整特征 |
曹许迪
方世虎
桂丽黎
付晓飞
陈琰
张永庶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0
|
储层定量荧光技术在渤海油田油层判别及油气充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
刘庆顺
杨波
杨海风
郭涛
吴景超
王利良
|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1
|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确定煤岩成熟度的初步研究 |
范俊佳
柳少波
刘可禹
马行陟
刘瑞兰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油气包裹体成分及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
施伟军
蒋宏
席斌斌
刘可禹
李志明
郑伦举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3
|
|
13
|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 |
叶博
梁晓伟
宋娟
曹润荣
毛振华
郝炳英
|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6
|
|
14
|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 |
李贤庆
钟宁宁
王康东
张敏
彭德华
张志军
顿亚鹏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5
|
|
15
|
库车坳陷克深大气田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孙可欣
李贤庆
魏强
梁万乐
张亚超
李剑
肖中尧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6
|
库车坳陷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古流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史 |
张亚超
李贤庆
魏强
孙可欣
谢增业
肖中尧
|
《矿业科学学报》
|
2020 |
5
|
|
17
|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中生界油藏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 |
周新平
惠潇
邓秀芹
左静
张文选
曾凤凰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4
|
|
18
|
库车坳陷阿瓦特地区油气动态演化过程 |
吴海
赵孟军
李伟强
白东来
周延钊
曾芳
|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19
|
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油气运移路径及充注特征 |
范俊佳
潘懋
周海民
柳少波
卓勤功
郑永平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20
|
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北斜坡油气运聚模式探讨 |
张新顺
黄志龙
范彩伟
吴红烛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