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颗粒致密度WC-10Co-4Cr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
6
1
作者
丁坤英
程涛涛
王志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6,117-118,共4页
在300 M钢表面上,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将两种不同颗粒致密度的WC-10Co-4Cr粉末制成涂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分析涂层的微观组织,通过极化试验和浸泡试验分析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高颗粒致密度粉末制备的WC-...
在300 M钢表面上,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将两种不同颗粒致密度的WC-10Co-4Cr粉末制成涂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分析涂层的微观组织,通过极化试验和浸泡试验分析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高颗粒致密度粉末制备的WC-10Co-4Cr涂层孔隙率为1.52%,是低颗粒致密度粉末制备涂层的1.95倍;在3.5%NaCl溶液中,高颗粒致密度粉末制备涂层的耐蚀性较差,腐蚀电流密度是低颗粒致密度粉末制备涂层的2.67倍.低颗粒致密度粉末制备的涂层孔隙率低,对基体的保护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致密度
超音速火焰喷涂
WC-10Co-4Cr涂层
孔隙率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Ag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吸收特性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亚丽
李克训
+3 位作者
马富花
孙继伟
谷建宇
魏学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6,共6页
利用磁控溅射分层制备Ag和SiO2薄膜,通过快速热处理,使Ag颗粒富集在复合薄膜的表面。研究了Ag膜层厚度、退火时间、退火温度和退火方式对Ag颗粒形貌的影响,以及Ag颗粒致密度对其共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每层Ag膜的厚度,可有...
利用磁控溅射分层制备Ag和SiO2薄膜,通过快速热处理,使Ag颗粒富集在复合薄膜的表面。研究了Ag膜层厚度、退火时间、退火温度和退火方式对Ag颗粒形貌的影响,以及Ag颗粒致密度对其共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每层Ag膜的厚度,可有效控制Ag颗粒形貌。当每层金属为2 nm、退火温度为500℃时,形成的颗粒粒径大小均匀且致密度较高。通过间断退火可有效降低Ag颗粒的粒径。发现Ag颗粒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并没有随颗粒粒径的减小而明显降低,甚至提高。这和以往的报道不同。通过深入研究金属颗粒表面等离子体产生机理,发现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增强的原因是致密度较高的颗粒表面能级与费米能级差值较大,Ag颗粒内部的电子向颗粒表面迁移越多,形成新的费米能级E'F的电子数就越多,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就越强。最终得出了金属颗粒共振吸收不单纯依赖于金属粒径、和颗粒的致密度也有很大关系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致密度
表面等离子体
退火
费米能级
共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颗粒致密度WC-10Co-4Cr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
6
1
作者
丁坤英
程涛涛
王志平
机构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
出处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6,117-118,共4页
基金
工信部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4014-2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费中国民航大学专项资助项目(ZXH2011D002)
文摘
在300 M钢表面上,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将两种不同颗粒致密度的WC-10Co-4Cr粉末制成涂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分析涂层的微观组织,通过极化试验和浸泡试验分析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高颗粒致密度粉末制备的WC-10Co-4Cr涂层孔隙率为1.52%,是低颗粒致密度粉末制备涂层的1.95倍;在3.5%NaCl溶液中,高颗粒致密度粉末制备涂层的耐蚀性较差,腐蚀电流密度是低颗粒致密度粉末制备涂层的2.67倍.低颗粒致密度粉末制备的涂层孔隙率低,对基体的保护性较好.
关键词
颗粒致密度
超音速火焰喷涂
WC-10Co-4Cr涂层
孔隙率
耐腐蚀性能
Keywords
particle-density
high-velocity oxygen fuel
WC-10Co-4Cr coating
porosity ratio
corrosion resistance
分类号
TG178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Ag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吸收特性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亚丽
李克训
马富花
孙继伟
谷建宇
魏学红
机构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电磁防护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6,共6页
基金
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2012021020-4
2014021020-1
+1 种基金
预研项目201262401090404)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011049-26)资助项目
文摘
利用磁控溅射分层制备Ag和SiO2薄膜,通过快速热处理,使Ag颗粒富集在复合薄膜的表面。研究了Ag膜层厚度、退火时间、退火温度和退火方式对Ag颗粒形貌的影响,以及Ag颗粒致密度对其共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每层Ag膜的厚度,可有效控制Ag颗粒形貌。当每层金属为2 nm、退火温度为500℃时,形成的颗粒粒径大小均匀且致密度较高。通过间断退火可有效降低Ag颗粒的粒径。发现Ag颗粒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并没有随颗粒粒径的减小而明显降低,甚至提高。这和以往的报道不同。通过深入研究金属颗粒表面等离子体产生机理,发现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增强的原因是致密度较高的颗粒表面能级与费米能级差值较大,Ag颗粒内部的电子向颗粒表面迁移越多,形成新的费米能级E'F的电子数就越多,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就越强。最终得出了金属颗粒共振吸收不单纯依赖于金属粒径、和颗粒的致密度也有很大关系的结论。
关键词
颗粒致密度
表面等离子体
退火
费米能级
共振吸收
Keywords
particle density
surface plasma
thermal treatment
Femi level
resonance absorption
分类号
TB38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颗粒致密度WC-10Co-4Cr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丁坤英
程涛涛
王志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纳米Ag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吸收特性
赵亚丽
李克训
马富花
孙继伟
谷建宇
魏学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