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颗粒膨润土热传导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云世 徐云山 +2 位作者 孙德安 陈波 曾召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74-1782,共9页
颗粒膨润土作为优良的接缝和间隙回填材料,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以颗粒高庙子膨润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探针法测试颗粒膨润土在不同条件下的热传导性能,探讨了温度、干密度和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颗粒膨润土作为优良的接缝和间隙回填材料,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以颗粒高庙子膨润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探针法测试颗粒膨润土在不同条件下的热传导性能,探讨了温度、干密度和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含水率和干密度下,粉末膨润土压制样的热传导系数大于颗粒膨润土压制样;相同含水率下,随着干密度的增大,粉末压制样和颗粒压制样之间的热传导系数差异渐小。温度越高,含水率越大,干密度越小,颗粒压制样热传导系数的温度效应越显著。相同干密度下,粉末压制样内集聚体间大孔隙的孔径较颗粒压制样的孔径要小,更有利于热量在土中的传递,其热传导系数也就更大;随着干密度的增大,颗粒压制样内集聚体间孔隙减少,削弱了水汽潜热传输的影响,温度效应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膨润土 回填材料 热传导系数 温度效应 水汽潜热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级配GMZ膨润土颗粒混合物的热传导特性研究
2
作者 张召 叶为民 +3 位作者 李昱宛 贺勇 王琼 陈永贵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7-1535,共9页
作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施工接缝的回填材料,膨润土颗粒混合物导热性能对处置库安全评价至关重要。以中国深地质处置库首选缓冲/回填材料高庙子(GMZ)膨润土为对象,开展了水化过程中、自由填充和给定干密度条件下不同级配膨润土颗粒混... 作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施工接缝的回填材料,膨润土颗粒混合物导热性能对处置库安全评价至关重要。以中国深地质处置库首选缓冲/回填材料高庙子(GMZ)膨润土为对象,开展了水化过程中、自由填充和给定干密度条件下不同级配膨润土颗粒混合物试样的导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自由填充情况的颗粒混合物,导热系数随粒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而给定填充密度的混合物导热系数随粒径的增加单调降低;连续水化过程中,不同级配混合物导热系数的时程曲线均可分为快速增长段和稳定段,其发展趋势与稳定时间受颗粒组成影响;膨润土颗粒水化膨胀充填粒间孔隙,浸润峰由上、下端不断向中部发展,混合物由颗粒型结构逐渐向连续均匀型结构发展;接近饱和状态后,颗粒混合物和压实膨润土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的发展规律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质处置 膨润土颗粒 导热系数 粒径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颗粒充填施工接缝的缓冲层膨胀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世祥 谈云志 +2 位作者 明华军 吴军 李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在高放废物处置库中,缓冲层通常以高压实膨润土砌块拼接回填形成,这势必在金属罐、砌块、围岩之间留下不可忽略的施工接缝.通过在位于试验舱底的压实膨润土上部预留接缝,开展接缝充填膨润土颗粒工况下的试样膨胀力测试,以掌握膨润土颗... 在高放废物处置库中,缓冲层通常以高压实膨润土砌块拼接回填形成,这势必在金属罐、砌块、围岩之间留下不可忽略的施工接缝.通过在位于试验舱底的压实膨润土上部预留接缝,开展接缝充填膨润土颗粒工况下的试样膨胀力测试,以掌握膨润土颗粒充填施工接缝对缓冲层膨胀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样水化方向不同,膨胀力发展过程存在较大差异,但膨胀稳定时间差别不大;从接缝端入渗时,试样均表现出随注水时间增长,膨胀力逐步提升,直至稳定在最高膨胀力;随着接缝宽度增大,最终膨胀力出现显著降低,且膨胀稳定时间显著增加;在施工接缝中充填膨润土颗粒可显著提升缓冲层最终膨胀力,保证其“自密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处置库 施工接缝 膨润土颗粒 膨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一步法合成颗粒有机膨润土及其柱试验吸附废水中2,4-二氯酚 被引量:2
4
作者 秦雄 刘红 +1 位作者 嵇阳远 杨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52-2655,2661,共5页
以膨润土粉末为原料制得颗粒膨润土,在微波作用下,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其改性,合成了颗粒有机膨润土。SEM图表明改性后的膨润土片层变小,由XRD测定结果计算出改性后颗粒膨润土层间距由0.91 nm增加到1.02 nm。通过柱试验考察... 以膨润土粉末为原料制得颗粒膨润土,在微波作用下,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其改性,合成了颗粒有机膨润土。SEM图表明改性后的膨润土片层变小,由XRD测定结果计算出改性后颗粒膨润土层间距由0.91 nm增加到1.02 nm。通过柱试验考察了CTMAB用量对有机膨润土颗粒吸附2,4-二氯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TMAB用量由25%CEC增加到100%CEC时,吸附柱被穿透的时间由80 min延长到220 min。再生试验表明颗粒有机膨润土可以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膨润土 改性 微波 吸附 2 4-二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颗粒混合物的堆积性质与水-力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樟荣 叶为民 +3 位作者 张召 崔玉军 王琼 陈永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4-305,共12页
膨润土颗粒混合物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的一种缓冲/回填材料,掌握其堆积性质与水-力特性是开展处置库安全性能评估的关键基础。本文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膨润土颗粒混合物的堆积性质、持水特性、结构特征、渗透特性... 膨润土颗粒混合物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的一种缓冲/回填材料,掌握其堆积性质与水-力特性是开展处置库安全性能评估的关键基础。本文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膨润土颗粒混合物的堆积性质、持水特性、结构特征、渗透特性、胀缩特性及本构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取得的成果,展望了几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结果表明,颗粒混合物的堆积性质与粒径级配密切相关;湿化过程中,颗粒混合物由初始松散结构逐渐转变为胶结融合结构,孔隙结构逐渐趋于均一化,并伴随着颗粒破碎和错动,进而影响其水-力特性。考虑到处置库实际运营环境的复杂性,颗粒混合物的原位填充技术以及多场(热-水-力-化)耦合条件下颗粒混合物的水-力特性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膨润土颗粒 堆积性质 水-力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回填材料——膨润土颗粒及其混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樟荣 崔玉军 +3 位作者 叶为民 王琼 张召 陈永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01-1410,共10页
膨润土颗粒是一种用于填充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各种施工接缝和空隙的缓冲/回填材料。从膨润土颗粒的制备方法、填充技术与堆积性质、热传导特性、水力特性、结构演化规律及力学特性等6个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对膨润土颗粒的研... 膨润土颗粒是一种用于填充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各种施工接缝和空隙的缓冲/回填材料。从膨润土颗粒的制备方法、填充技术与堆积性质、热传导特性、水力特性、结构演化规律及力学特性等6个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对膨润土颗粒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并分别指出了各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课题。研究表明,膨润土颗粒可由多种方法制备,也可采用多种技术填充到处置库中,其堆积干密度和均匀性与充填技术、级配、堆积方式等因素有关,其热传导系数与干密度、含水率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其水力–力学特性与级配、干密度及温度等因素有关。通水水化或降低吸力过程中,颗粒混合物由初始松散结构逐渐转变为胶结融合结构,及至水化饱和后基本达到宏观上的均一化结构,但微观层次的均一化过程仍将持续漫长的时间。考虑到处置库实际运营工况的复杂性,科学高效的颗粒混合物填充技术、多场(热–水–化–力)耦合条件下的颗粒混合物水力–力学特性及结构演化规律是今后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质处置 缓冲/回填材料 膨润土颗粒 颗粒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颗粒对多壁碳纳米管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婷婷 蔡荔 +1 位作者 杨海燕 童美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1-677,共7页
选用石英砂填充柱模拟土壤体系,通过对比在有无膨润土颗粒(Bentonite particles)存在时得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考察膨润土颗粒对MWCNTs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沉积行为的影响.实验选取的Na Cl溶液离子强度为1 mmol&#... 选用石英砂填充柱模拟土壤体系,通过对比在有无膨润土颗粒(Bentonite particles)存在时得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考察膨润土颗粒对MWCNTs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沉积行为的影响.实验选取的Na Cl溶液离子强度为1 mmol·L-1和30 mmol·L-1,Ca Cl2溶液离子强度为0.3 mmol·L-1和1.2 mmol·L-1.溶液p H不进行调节,p H值大约为5.6.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离子强度Na Cl(1 mmol·L-1)溶液中,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MWCNTs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与没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相近,表明该条件下MWCNTs的迁移和沉积行为不受膨润土颗粒影响,而在高离子强度Na Cl(30 mmol·L-1)溶液中,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MWCNTs的穿透曲线低于没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MWCNTs的穿透曲线,表明该条件下膨润土颗粒会抑制MWCNTs的迁移,且增加的滞留主要发生在柱子入口端;在Ca Cl2溶液中,无论离子强度的高低(0.3 mmol·L-1和1.2 mmol·L-1),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MWCNTs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都不发生变化,说明在二价溶液中膨润土颗粒对MWCNTs的迁移和沉积行为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膨润土颗粒 饱和多孔介质 迁移 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膨润土颗粒对水中诺氟沙星的动态吸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倩钰 周俊 吴慧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30-1337,共8页
将经过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插层后的钙基膨润土造粒,并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制成颗粒吸附剂。在降流式固定床柱中研究水中诺氟沙星(NOR)的动态吸附,分别考察了空床接触时间、床层高度以及溶液进水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综合考虑实际应... 将经过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插层后的钙基膨润土造粒,并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制成颗粒吸附剂。在降流式固定床柱中研究水中诺氟沙星(NOR)的动态吸附,分别考察了空床接触时间、床层高度以及溶液进水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综合考虑实际应用的经济性和高效性,选取吸附柱的最佳运行条件:初始ρ(NOR)为2 mg·L^-1、溶液pH=3、空床接触时间(EBCT,T EBC)为20 min、床层高度(H)为15 cm、流速(Q)为1.33 mL·min^-1,在此条件下NOR的去除率均可达到70%以上,复配改性膨润土颗粒(C/S-Mt)对NOR的穿透时间增加270 min,最大吸附量(q t)增大约910μg,平衡吸附量比未改性的原土颗粒(Ca-Mt)提高约330μg·g-1。利用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对吸附柱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种模型分别可以较准确地对吸附柱的平衡吸附量和50%的穿透时间进行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颗粒 诺氟沙星 固定床柱 动态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区膨润土材料均匀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9
作者 邓荣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44-2256,共13页
缓冲区膨润土材料的均匀化对于处置库的长期安全运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缓冲区材料不均匀性的来源、国内外试验研究以及均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阐述了缓冲区材料均匀化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 缓冲区膨润土材料的均匀化对于处置库的长期安全运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缓冲区材料不均匀性的来源、国内外试验研究以及均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阐述了缓冲区材料均匀化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缓冲区的不均匀性主要来自于储存、运输过程中材料的离析效应、初始状态下材料之间的干密度差异性以及运营过程中地下水冲蚀导致的材料重分布。目前,试验从宏观层面重点关注了均匀化过程中干密度、含水率和膨胀力的变化,从微观层面借助μ-CT技术和压汞(MIP)试验探讨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演化规律。FEBEX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即使缓冲区整体趋于饱和状态,在初始状态下,材料干密度的不均匀分布仍会持续存在。因此,目前采用的平均干密度指标并不能完全表征膨润土材料的水力学性能。预测处置库运营期间材料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评估最终残余不均匀程度对处置库的影响,这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均匀化 高放废物 深地质处置 缓冲材料 膨润土块体 膨润土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gineering behavior and sedimentation behavior of lead contaminated soil-bentonite vertical cutoff wall backfills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日东 杜延军 +1 位作者 刘松玉 陈左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255-2262,共8页
Soil-bentonite (SB) vertical slurry cutoff wall is a useful treatment for urban industrial contaminated sites. Due to the clay-heavy metal interaction, significant changes would occur in the engineering behavior of ... Soil-bentonite (SB) vertical slurry cutoff wall is a useful treatment for urban industrial contaminated sites. Due to the clay-heavy metal interaction, significant changes would occur in the engineering behavior of SB cutoff walls. However, previous study is limited to kaolinitic soils or montmorillonitic soils along using solidum chloride and/or calcium chloride as target contaminant. In this work, a series of oedometer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ead (Pb) on the compressibility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kaolin-bentonite (KB) mixtures, a simplified model of in-situ SB cutoff wall backfills. In addition, sediment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terpret the mechanism controlling the change of compressibility and perme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il fabric. The Pb-contaminated KB mixtures for oedometer tests and sedimentation tests were prepared with bentonite contents of 0, 5%, 10%, and 15% by dry mass, and they were mixed with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lead nitrate solution based on designed Pb concentration and solid-to-solution ratio. The Pb concentration was controlled as 0, 0.1, 0.5, 1.0, 5.0, 10, and 50 mg/g with a solid-to-solution ratio of approximate 0.5. The prepared KB mixtures with bentonite contents of 0, 5%, and 10% were chosen for the sedimentation tests. They were freeze-dried and mixed with DDI with a solid-to-solution ratio of 10 g/100 m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H, compressibility, and permeability of KB mixture changed considerably with respect to Pb concentr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abric of KB mixture, depending on the particle-particle interaction subjected to different ranges of pH and Pb concentration, governs the sedimentation behavior and permeability. The results of liquid limit (WE) cannot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sedimentation behavior since it is only ionic-depend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rry cutoff wall KAOLIN bentonite COMPRESSIBILITY sedimentation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