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ton X-100/甲苯/水三元体系界面张力的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8
1
作者 靖波 张健 +4 位作者 吕鑫 朱玥珺 张凤久 姜伟 谭业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70,共6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行为,并把用于油/水二元体系界面张力的计算方法拓展到含表面活性剂的三元体系.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与实验数值吻合的界面张力数据.另外,模拟...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行为,并把用于油/水二元体系界面张力的计算方法拓展到含表面活性剂的三元体系.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与实验数值吻合的界面张力数据.另外,模拟结果直观展示了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与界面密度的关系,为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效理论提供了依据.该模拟方法给出的微观信息可以为驱油体系配方筛选和表面活性剂有效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 分子模拟 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 界面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中嵌段共聚物的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8
2
作者 苑世领 吴锐 蔡政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11-815,共5页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issipativeparticledyanmics)模拟方法研究了PluronicL64(PL64)和Pluronic25R4(25R4)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中的介观相分离,模拟了聚合物聚集的动力学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表现出不同的介...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issipativeparticledyanmics)模拟方法研究了PluronicL64(PL64)和Pluronic25R4(25R4)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中的介观相分离,模拟了聚合物聚集的动力学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表现出不同的介观结构,如分散相、球形胶束、双连续相(bicontinuous)等;而PluronicL64在低浓度时更容易形成双连续相.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可以作为实验的一个辅助,提供介观层次上的信息,对实验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模拟 介观模拟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性质的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靖波 张健 谭业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文利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随浓度、温度、剪切程度等条件的变化,并模拟了聚合物在油水体系中的聚集行为。研究发现,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溶液中表现出类似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行为,其黏度随外界影响因素变... 本文利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随浓度、温度、剪切程度等条件的变化,并模拟了聚合物在油水体系中的聚集行为。研究发现,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溶液中表现出类似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行为,其黏度随外界影响因素变化主要是由于溶液中聚合物聚集结构的转变。聚合物浓度较低时,聚合物主要以分子内缔合作用为主;随着浓度的增加,产生分子间缔合,并逐步形成相互交联的空间网络,水珠子的扩散率逐渐变小,体系黏度增加。当温度较低时,体系呈现较多柱状聚集结构,黏度较高;随着模拟温度升高,尺寸较大的棒状聚集体转变为球状聚集体,水珠子扩散率不断增加,体系黏度逐渐降低。随着体系剪切速率的提高,聚合物分子在受力方向上取向趋于一致,分子间缠绕和缔合程度减轻,水珠子扩散率急剧增加,体系黏度降低。另外,疏水缔合聚合物易吸附于油水界面,对油水体系的乳化和相转变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颗粒动力学 分子模拟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模拟优选合成聚表剂的可聚合季铵盐单体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晓 陈诚 +1 位作者 赵波 韩世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表剂)分子结构变化对聚表剂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性能的聚表剂。以正十六烷基为油相,水为水相,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DPD)模拟含有不同可聚合季铵盐表面活性基团的聚表剂在油-水界面的性质... 为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表剂)分子结构变化对聚表剂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性能的聚表剂。以正十六烷基为油相,水为水相,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DPD)模拟含有不同可聚合季铵盐表面活性基团的聚表剂在油-水界面的性质,研究了聚表剂摩尔分数及季铵盐基团种类等因素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模拟体系中聚表剂摩尔分数范围以0.02-0.06为宜;通过模拟优选出最佳季铵盐单体为对甲基苯乙烯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R4),聚表剂AMR4在油水体系中最佳摩尔分数为0.06,此时界面张力值最低、界面效率最佳且聚表剂分子均方根末端距最大。聚表剂分子几乎全都分布在油-水界面层,其界面活性使得油-水界面厚度增大,油-水界面张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方法模拟 聚表剂 可聚合季铵盐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流研磨液颗粒特性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乔泽民 李俊烨 +1 位作者 张雷 张心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1-64,69,共5页
采用了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方法,选取三种常用的磨粒晶胞团簇模型进行DPD仿真模拟,建立三种晶胞团簇模型、得到DPD条件下的温度、压力及晶格坐标下压力张量及压力差异系数等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碳化硅磨粒压力及温度变化性质都较稳... 采用了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方法,选取三种常用的磨粒晶胞团簇模型进行DPD仿真模拟,建立三种晶胞团簇模型、得到DPD条件下的温度、压力及晶格坐标下压力张量及压力差异系数等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碳化硅磨粒压力及温度变化性质都较稳定,力学性能最好;进一步对碳化硅磨粒晶胞团簇模型分析,得到稳定状态后的压力为22.6Pa,温度为1.0K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磨液颗粒 粒子动力学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粒子动力学的一种新的固体壁面边界条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少锋 汪久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03-1610,共8页
由于耗散粒子动力学(DPD)粒子间是软势作用,很难施加无滑移的固体壁面边界,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固体壁面边界条件,该方法是通过给壁面粒子赋予相对流体粒子的虚拟速度,但壁面粒子不能移动,虚拟速度用于计算壁面粒子对流体粒子的耗散力,进... 由于耗散粒子动力学(DPD)粒子间是软势作用,很难施加无滑移的固体壁面边界,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固体壁面边界条件,该方法是通过给壁面粒子赋予相对流体粒子的虚拟速度,但壁面粒子不能移动,虚拟速度用于计算壁面粒子对流体粒子的耗散力,进而增大流体粒子的耗散阻力,实现壁面无滑移条件.利用新的边界模型模拟了微通道内的Poiseuille流动,得到的微通道内的速度分布曲线表明,该模型实现了壁面无滑移条件;得到的密度和温度分布曲线显示,壁面附近密度波动很小,但当壁面粒子密度大于8.0时,壁面附近流体粒子密度波动较大.模拟结果与Navier-Stokes方程理论解吻合很好,进一步验证了新边界的可行性和DPD程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动力学 dpd模拟 固体壁面边界 Poiseuille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形状、尺寸、含量及颗粒级配对炸药悬浮液粘度影响的DPD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周阳 李奕学 +1 位作者 钱文 何碧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4,共9页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技术研究了纳米颗粒形状、尺寸、含量以及颗粒级配等因素对悬浮液体系粘度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纳米颗粒低含量情况下,纳米颗粒形状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随着纳米颗粒含量增加,悬浮液粘度也会随之上升;...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技术研究了纳米颗粒形状、尺寸、含量以及颗粒级配等因素对悬浮液体系粘度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纳米颗粒低含量情况下,纳米颗粒形状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随着纳米颗粒含量增加,悬浮液粘度也会随之上升;对于相同含量的纳米颗粒而言,尺寸越小,悬浮液粘度越大;添加纳米颗粒的行为不会改变基液粘度与温度之间的依赖关系;含量相同情况下,两种不同尺寸的纳米颗粒进行颗粒级配可以有效调整体系粘度。通过引入纳米颗粒溶剂化效应修正了传统的爱因斯坦粘度公式,将颗粒尺寸与含量的影响归于一个模型之中。该模型的修正使爱因斯坦粘度公式可以有效预测从纳米尺度到微米尺度的悬浮液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药悬浮液 纳米颗粒 粘度 粒子动力学(d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颗粒阻尼减振系统能量耗散特性研究
8
作者 叶锦啸 杨正奇 +3 位作者 吉敏 蓝莹 叶林昌 夏兆旺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5年第3期74-79,126,共7页
作为一种新型被动减振技术,颗粒阻尼已被应用于船舶、航空等领域。为进一步研究颗粒阻尼耗能机理,提高其减振性能,基于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多体动力学(Multi Body Dynamic,MBD)耦合方法建立弹簧-颗粒阻尼减振系统模型... 作为一种新型被动减振技术,颗粒阻尼已被应用于船舶、航空等领域。为进一步研究颗粒阻尼耗能机理,提高其减振性能,基于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多体动力学(Multi Body Dynamic,MBD)耦合方法建立弹簧-颗粒阻尼减振系统模型,研究颗粒填充率及颗粒半径对系统减振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耗能特性;通过试验验证DEM-MBD耦合仿真方法的准确性,等效阻尼比仿真值与试验值的平均误差为11.8%。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填充比,可使弹簧-颗粒阻尼减振系统最大等效阻尼比比无颗粒时提高12.9倍。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颗粒阻尼减振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颗粒阻尼 能量 时域衰减法 单元法 多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气体的类气液相变 被引量:3
9
作者 厚美瑛 刘锐 B.Meerso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颗粒体系是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耗散体系,在外力驱动下,能表现出类似于固体、液体或气体的特性.在稀疏的颗粒气体中,由于耗散,体系中常常会形成颗粒在局部的凝聚.这种凝聚行为具有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特征,使得颗粒气体中自动形成高密度区域... 颗粒体系是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耗散体系,在外力驱动下,能表现出类似于固体、液体或气体的特性.在稀疏的颗粒气体中,由于耗散,体系中常常会形成颗粒在局部的凝聚.这种凝聚行为具有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特征,使得颗粒气体中自动形成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共存的非均匀状态,类似于气体中液滴的形成.本文利用零重力条件下的三维颗粒气体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揭示了颗粒气体这一相变行为的不稳定性根源及类气液相变本质,给出了颗粒气体中这种相分离发生的临界条件,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检验,结果从定性上和定量上都能够很好地吻合,为进一步的空间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相关实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气体 相分离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乳化炸药的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聚集形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栓丽 王晶禹 +4 位作者 何爽 朱佳平 任君 胡志勇 曹端林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利用Material Studio 4.3中的颗粒耗散动力学(DPD)方法对可用于乳化炸药的不同结构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聚集体形态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联接基的结构对Gemini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形态影响较大。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聚集体... 利用Material Studio 4.3中的颗粒耗散动力学(DPD)方法对可用于乳化炸药的不同结构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聚集体形态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联接基的结构对Gemini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形态影响较大。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聚集体由球形向棒状再向层状转变;随疏水链长度增加,容易形成大而致密的胶束。联接基的结构对Gemini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形态影响较大。当疏水链较短时,两聚Gemini表面活性剂形成球形胶束的能力高于三聚Gemini表面活性剂;当疏水链较长时,三聚Gemini表面活性剂更易形成棒状胶束,具有更高的形成大胶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颗粒动力学(dpd) GEMINI表面活性剂 聚集体 形态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界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协同机制 被引量:43
11
作者 谭晶 曹绪龙 +4 位作者 李英 宋新旺 何秀娟 崔晓红 李振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953,共5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模拟了椰油酸二乙醇酰胺(6501)分别与十二烷基-α-烯烃磺酸钠(DAOS)、椰油酰胺丙基二甲基甜菜碱(C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探讨了盐度及分子结构对单一和复...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模拟了椰油酸二乙醇酰胺(6501)分别与十二烷基-α-烯烃磺酸钠(DAOS)、椰油酰胺丙基二甲基甜菜碱(C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探讨了盐度及分子结构对单一和复配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的影响,从界面效率、界面密度和分子排布等角度讨论了油水界面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复配协同增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模拟 界面密度 界面效率 超低界面张力 复配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粒子直径对点火位置及燃烧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霍东兴 陈林泉 +1 位作者 刘霓生 叶定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2-275,共4页
采用颗粒轨道模型对非壅塞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不同直径硼粒子的点火及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气相反应简化为一种等效气体的燃烧,硼粒子与O2的燃烧反应模型采用涡耗散模型。硼粒子的点火过程采用King模型,燃烧过程采用化学动力学控... 采用颗粒轨道模型对非壅塞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不同直径硼粒子的点火及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气相反应简化为一种等效气体的燃烧,硼粒子与O2的燃烧反应模型采用涡耗散模型。硼粒子的点火过程采用King模型,燃烧过程采用化学动力学控制的燃烧模型。结果表明,直径较小的硼粒子能够在补燃室头部点火,且能随气流旋转,驻留时间较长,燃烧较为充分,直径较大的硼粒子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燃室 粒子直径 点火 化学动力学 燃烧效率 发动机 数值模拟 燃烧反应 颗粒轨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PVP与表面活性剂AOT相互作用的介观模拟 被引量:20
13
作者 苑世领 刘成卜 +1 位作者 徐桂英 蔡政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48-1051,共4页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DPD)方法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与 2 -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三维模拟格子中 ,聚合物链均方末端距〈r2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现一种首先减小 ,接着增加 ,然后又减小的趋势 ...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DPD)方法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与 2 -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三维模拟格子中 ,聚合物链均方末端距〈r2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现一种首先减小 ,接着增加 ,然后又减小的趋势 .构型和结构分析表明 ,AOT的加入能够引起聚合物链的二面角分布发生改变 ,这意味着 AOT与 PVP产生了相互作用 .同时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体系的聚集形态也可以在 DPD三维模拟格子中直观显现出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PVP 表面活性剂 AOT 相互作用 介观模拟 颗粒动力学模拟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集体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TMETN黏结体系的多尺度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超 王可 +7 位作者 李军强 李伟 胡义文 陶磊 陈俊波 王江宁 杨立波 袁志锋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9-596,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D)和耗散分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三羟甲基乙烷三硝酸酯(TMETN)对硝化棉(NC)的增塑效果,并通过静态力学性能及机械感度测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C/TMETN质量比为1.3∶1.0时,体系中NC的回转半径最... 采用分子动力学(MD)和耗散分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三羟甲基乙烷三硝酸酯(TMETN)对硝化棉(NC)的增塑效果,并通过静态力学性能及机械感度测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C/TMETN质量比为1.3∶1.0时,体系中NC的回转半径最大(20.41)且氢键作用最强,此外硝酸酯键拥有较小的平均引发键键长和最小的最大引发键键长,表明该质量比的NC/TMETN体系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最好,TMETN对NC具有较好的增塑效果。NC/TMETN(质量比1.3∶1.0)体系的混匀程度和混匀时间均优于NC/TMETN(质量比1.2∶1.0)体系,进一步表明该黏结体系中TMETN对NC的增塑效果更好。实验测得NC/TMETN(质量比1.3∶1.0)体系在20℃下的拉伸强度达到16.22 MPa,撞击感度为67.7 cm,摩擦感度为4%,其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均为最好,很好地验证了MD和DPD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NC/TMETN黏结体系 分子动力学(MD) 分子动力学(d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丙烯酸与蠕虫状胶束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梅拥军 韩一秀 +2 位作者 周洪 姚林 江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51-1756,共6页
从宏观流变性和介观尺度方面,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酸(HMPA)与油酸钠(NaOA)构筑的蠕虫状胶束的协同作用.考察HMPA对蠕虫状胶束溶液流变性和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少量HMPA的引入导致蠕虫状胶束溶液体系动态模量明显增加;其表观粘度... 从宏观流变性和介观尺度方面,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酸(HMPA)与油酸钠(NaOA)构筑的蠕虫状胶束的协同作用.考察HMPA对蠕虫状胶束溶液流变性和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少量HMPA的引入导致蠕虫状胶束溶液体系动态模量明显增加;其表观粘度随HMPA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另一方面,通过耗散颗粒动力学(DPD)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混合体系中溶液组成对HMPA分子链的均方根末端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OA浓度增加,HMPA的均方根末端距会出现峰值;HMPA的伸展程度受其自身浓度变化制约,相对于纯HMPA体系,NaOA胶束的存在对高浓度区的HMPA伸展程度影响更明显.结合流变实验和分子模拟结果,初步解释了聚合物与蠕虫状胶束的协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丙烯酸 蠕虫状胶束 流变性 表观粘度 颗粒动力学分子模拟 均方根末端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分子模拟与配方设计 被引量:26
16
作者 曹绪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2-688,共7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考察了分子结构、油相等因素对界面密度和界面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应提高界面活性的机理。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考察了分子结构、油相等因素对界面密度和界面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应提高界面活性的机理。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油相、表面活性剂复配等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非"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1个数最级。根据分子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孤东七区试验区原油特点,提出了"0.3%石油磺酸盐+0.1%表面活性剂1~#+0.15%聚合物"的二元复合驱配方,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2.95×10^(-3)mN/m,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高达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颗粒动力学模拟 烷基苯磺酸钠 石油磺酸盐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观模拟研究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W/O型微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海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5,共5页
本文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W/O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W/O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 本文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W/O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W/O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最低。但在表面活性剂浓度相同时,随着油水比的增加,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最利于其形成;而在油水比相同条件下,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在较大浓度范围内依然为稳定的微乳液。也就是说直链表面活性剂最利于W/O型微乳液的形成。此模拟结果从介观水平上提供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W/O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为微乳液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模拟 微乳液 末端距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影响的介观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海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6,共5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O/W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O/W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最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相同时,随着油水比的降低,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最利于O/W型微乳液的形成;而在油水比相同时,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在较大浓度范围内依然为稳定的微乳液。也就是说直链表面活性剂最利于O/W型微乳液的形成。此模拟结果从介观水平上提供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为微乳液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模拟 微乳液 末端距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水解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分子构型与体相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袁瑞 李英 +1 位作者 方洪波 王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6-714,共9页
采用介观模拟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研究分子构型变化对聚电解质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HPAM)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性质的影响.模拟中采用均方根末端距量化表征聚合物的伸展程度,并通过计算溶液中水分子的扩散系数考察大分子形态和构型... 采用介观模拟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研究分子构型变化对聚电解质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HPAM)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性质的影响.模拟中采用均方根末端距量化表征聚合物的伸展程度,并通过计算溶液中水分子的扩散系数考察大分子形态和构型变化对体系粘度的影响,探讨了聚合物的浓度、聚合方式、疏水改性比例及水解程度对聚合物溶液的影响机制,预测了重复单元的种类和排列方式对聚合物构型和溶液性质的影响规律,为HMHPAM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 分子构型 均方根末端距 系数 颗粒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聚氧乙烯醚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
20
作者 曹晓荣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498-501,504,共5页
通过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DPD)研究了含不同氧乙烯单元数的烷基聚氧乙烯醚C16En(n=5,10,15,20)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结果发现:随着C16E5含量的增加,C16E5可在水溶液中形成球状胶束、蠕虫状胶束簇、层状相及反胶束;C16E10、C16E15、C16... 通过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DPD)研究了含不同氧乙烯单元数的烷基聚氧乙烯醚C16En(n=5,10,15,20)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结果发现:随着C16E5含量的增加,C16E5可在水溶液中形成球状胶束、蠕虫状胶束簇、层状相及反胶束;C16E10、C16E15、C16E20除了能在水中形成以上4种结构外,还可以形成六角状结构,其中4种表面活性剂分子所形成的蠕虫状胶束为柔性;在稀溶液中,C16En都是以卷曲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含量越大、E单元数越多,表面活性剂分子伸展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聚氧乙烯醚 颗粒动力学模拟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