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加载方式对吹填流泥加固效果及土颗粒移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武亚军 杨建波 张孟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29-2135,共7页
考虑加载方式的影响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对4组相同性质的泥浆试样(含水率为100%)分别采用不同的加载方式,即-80 kPa、-60 kPa→80 kPa、-40 kPa→-80 kPa、-20 kPa→-80 kPa进行加载,加载过程中对试样的出水量、沉降量和侧向变形进行跟踪... 考虑加载方式的影响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对4组相同性质的泥浆试样(含水率为100%)分别采用不同的加载方式,即-80 kPa、-60 kPa→80 kPa、-40 kPa→-80 kPa、-20 kPa→-80 kPa进行加载,加载过程中对试样的出水量、沉降量和侧向变形进行跟踪监测,并对处理后土体的含水率、塑性指数和十字板剪切强度等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真空加载方式对吹填流泥的固结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2)初始真空荷载为-20 kPa时所得到的土体沉降量最大、强度最高,始终保持-80 kPa荷载情况下所得到的土体沉降量最小、强度最低;(3)从塑性指数的分布特征来看,土颗粒随着土中水的排出发生移动,初始真空荷载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部分土颗粒会聚积在排水板周围而导致土体渗透性能的降低,严重时会影响土体的后续固结。建议在流泥淤泥的真空固结过程中采用低初始荷载方式进行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模型试验 流泥 初始真空荷载 加载方式 颗粒移动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荷载下超软土固结试验及土颗粒移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武亚军 覃萍 杨建波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6-122,共7页
新近吹填超软土经真空预压浅层加固后,普遍会在排水板周围形成土体强度相对较高的小范围区域,该区域范围内的土体较密实,抗剪强度较高,而沉降较小,即所谓的“土桩”,“土桩”范围外的土体固结效果较差,造成大面积吹填淤泥现场加... 新近吹填超软土经真空预压浅层加固后,普遍会在排水板周围形成土体强度相对较高的小范围区域,该区域范围内的土体较密实,抗剪强度较高,而沉降较小,即所谓的“土桩”,“土桩”范围外的土体固结效果较差,造成大面积吹填淤泥现场加固不均匀现象。针对以上现象,首先进行了吹填土无砂真空预压室内模型试验,并研究土体在加固过程中颗粒组成、沉降、孔压水头高度和含水量的变化情况;其次采用颗粒流数值软件PFC^2D从微观角度进行模拟,探究土颗粒的移动情况。室内模型试验结果:真空顸压加固后,土体产生不均匀沉降,排水板处产生半径为20~25cm明显的隆起,排水板附近土体细颗粒含量和密实度明显升高,渗透系数下降,形成一个相对密实和弱透水性的“土桩”现象。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土颗粒在土体表面负压影响下向下移动是土体固结下沉的原因,排水板附近的土颗粒在排水板负压影响下向排水板方向移动,是形成“土桩”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超软土 颗粒移动 重分布 "土桩" 数值分析 PFC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矿随机过程中散体颗粒移动概率密度方程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从安 任天贵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对放矿随机过程的分析,提出了以布朗运动为理论基础的放矿过程散体颗粒移动的概率密度方程。为真实的模拟放矿随机过程中颗粒的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放矿 随机过程 概率密度方程 散体颗粒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移动颗粒床除尘装置的间接加热式旋转炉煤低温热解工艺的研发
4
作者 刘德博 徐亚旭 徐得方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5年第2期70-73,76,共5页
介绍了一种带有移动颗粒床除尘装置的间接加热式旋转炉煤低温热解工艺及设备。为了提高旋转炉的加热面积,在旋转炉内加装高温列管,有效提高了炉内物料温度;为了解决高温油尘分离及管道堵塞问题,将移动颗粒床除尘技术应用在低阶煤热解煤... 介绍了一种带有移动颗粒床除尘装置的间接加热式旋转炉煤低温热解工艺及设备。为了提高旋转炉的加热面积,在旋转炉内加装高温列管,有效提高了炉内物料温度;为了解决高温油尘分离及管道堵塞问题,将移动颗粒床除尘技术应用在低阶煤热解煤气的净化装置上,除尘效益高达96%以上;开发的矢量浮动盘根密封装置,实现了旋转炉在高温下的动静密封。通过甘肃宏汇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工业示范装置验证的结果表明:半焦产率66.21%,煤气产率25.79%,焦油产率8%,煤气中焦油和尘含量60 mg/m 3,回收焦油中的甲苯不溶物含量不大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移动颗粒 除尘装置 低温热解 间热式旋转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颗粒层过滤高温高压煤气除尘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夏军仓 许世森 +1 位作者 郜时旺 任永强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37-2341,共5页
研究开发出一套移动颗粒层高温高压煤气除尘中试系统 ,通过实际煤气考核试验研究 ,积累和掌握了系统的运行规律和设计依据 ,为进一步实现工程化奠定了基础。试验表明 ,该过滤器能实现连续稳定的除尘过程 ,除尘效率较高 ,大型化后可适用... 研究开发出一套移动颗粒层高温高压煤气除尘中试系统 ,通过实际煤气考核试验研究 ,积累和掌握了系统的运行规律和设计依据 ,为进一步实现工程化奠定了基础。试验表明 ,该过滤器能实现连续稳定的除尘过程 ,除尘效率较高 ,大型化后可适用于高温气体的过滤除尘。图 5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气 移动颗粒 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颗粒床气固分离性能冷态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樊英杰 刘今乾 +3 位作者 马琛 郭伟 杨伯伦 吴志强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6,共7页
以热解为首要步骤的煤炭分质转化技术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实现煤炭高效利用,其中含尘热解气净化是该技术规模化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颗粒床过滤技术具有过滤效率高、滤料成本低等优势。为考察移动式颗粒床对粉煤热解气除尘过滤... 以热解为首要步骤的煤炭分质转化技术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实现煤炭高效利用,其中含尘热解气净化是该技术规模化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颗粒床过滤技术具有过滤效率高、滤料成本低等优势。为考察移动式颗粒床对粉煤热解气除尘过滤的有效性,选用小麦为颗粒床冷态试验的滤料介质,硅胶粉为试验粉尘,在自行设计的冷态试验平台上考察各操作条件对颗粒层过滤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滤效率的影响因素顺序为:表观风速>过滤层厚度>滤料下料速度;过滤效率随表观风速的增大而减小,随过滤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过滤层厚度增至200 mm以上时,过滤效率变化较小;而滤料下料速度增大,过滤效率减小。粉尘粒径达10μm后,过滤效率基本可维持在98%。在优化的过滤条件下(过滤层厚度为300 mm,滤料下料速度为0.002 m/s,过滤时间为10 min),最佳过滤效率可达98.1%。试验结果不仅实现了对常温下移动颗粒层过滤性能的预测,也为粉煤热解含尘煤气颗粒床热态除尘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颗粒 冷态试验 过滤效率 气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颗粒床在线除尘技术在煤炭低温热解中的应用
7
作者 徐亚旭 刘德博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11期70-74,共5页
在低阶煤热解工艺中,热解以后产生的高温含尘气体在线除尘一直是困扰低阶煤热解的根本性难题。低阶煤干馏后产生的气体具有温度较高、成分复杂、含尘量大、易冷凝析出等特点,易堵塞管道以及降低煤焦油品质,导致热解工艺不能连续生产以... 在低阶煤热解工艺中,热解以后产生的高温含尘气体在线除尘一直是困扰低阶煤热解的根本性难题。低阶煤干馏后产生的气体具有温度较高、成分复杂、含尘量大、易冷凝析出等特点,易堵塞管道以及降低煤焦油品质,导致热解工艺不能连续生产以及无法满足后端焦油制加氢需求。目前热解气的“油尘”分离成为限制低阶煤热解利用的卡脖子问题。所以高温含尘气体在线高效除尘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于提高煤炭低温热解过程中能量利用效率,实现清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颗粒床除尘技术是一种新发展的适合温度高、腐蚀性强的工况条件下的干式除尘技术,解决了高温含尘气体在线净化的问题。其中移动颗粒床过滤技术因兼顾效率与压降、经济性好、对苛刻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为解决煤炭热解过程中高温含尘气体净化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低温热解 高温含尘气体净化 移动颗粒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矿随机介质理论移动概率密度方程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乔登攀 孙亚宁 任凤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1-365,共5页
建立了散体移动概率模型,通过分析放出体形态得出了散体颗粒移动迹线表达式,指出颗粒移动迹线上任意两点横坐标之比等于对应层位方差之比,是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的一条重要性质,否则概率场与散体移动场、速度场无法统一,推出了膨胀散体和... 建立了散体移动概率模型,通过分析放出体形态得出了散体颗粒移动迹线表达式,指出颗粒移动迹线上任意两点横坐标之比等于对应层位方差之比,是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的一条重要性质,否则概率场与散体移动场、速度场无法统一,推出了膨胀散体和无膨胀散体移动概率密度方程,各项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其结果更符合实际散体移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理论 概率密度方程 方差 松散系数 颗粒移动迹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熔射粉末颗粒飞行过程格子Boltzmann法仿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海鸥 彭勇 +1 位作者 王桂兰 胡盛德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6,共6页
为考察等离子熔射过程中粉末的飞行过程,本文在已开发的正六边形7-b it格子Bo ltzm ann(LB)方法等离子射流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计算模型基础上,采用单个颗粒加速方程,建立了一个随机算法,实现了对粉末颗粒在射流场中运动过程的仿真;计算... 为考察等离子熔射过程中粉末的飞行过程,本文在已开发的正六边形7-b it格子Bo ltzm ann(LB)方法等离子射流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计算模型基础上,采用单个颗粒加速方程,建立了一个随机算法,实现了对粉末颗粒在射流场中运动过程的仿真;计算结果通过动画演示了粉末飞行的全过程,表明初始位置越靠近射流场出口中心的粉末颗粒加速越充分,并且在射流场一定的情况下,减小粉末颗粒直径可以提高粉末速度,但会降低粉末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射 格子BOLTZMANN 颗粒移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颗粒通过NF-κB信号通路上调炎症因子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孝云 张先龙 +2 位作者 毛昕 温宏 张宇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假体磨损颗粒是否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上调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表达。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用不同浓度钛颗粒刺激以及刺激不同时间,通过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细胞MIF、... 目的研究假体磨损颗粒是否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上调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表达。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用不同浓度钛颗粒刺激以及刺激不同时间,通过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细胞MIF、TNFα的表达量以及与DNA结合的NF-κB(p65)的蛋白量。结果不同浓度钛颗粒刺激24h后,随着钛浓度增加,MIF、TNF仪蛋白量和TNFα mRNA表达逐步增加。0.1%钛颗粒刺激后,MIF、TNFα蛋白在12h开始显著性升高,24h达到高峰,36h开始下降;与DNA结合的NF-κB蛋白量在1h开始升高,3h达到高峰,6h开始下降。用PDTC阻断后,MIF、TNFα蛋白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结论钛颗粒刺激后,先是NF-κB活化,然后上调MIF和TNF仪表达。通过这些炎症因子,假体磨损颗粒促进假体周围炎症反应,导致假体无菌性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桥车激振动对堤防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如卉 马玉民 +1 位作者 梁东业 马栋和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第12期65-65,共1页
O引言 饱和松散的粉、细砂土体在振动作用下有颗粒移动和变密的趋势。在振动加速度的作用下,由于粉、细砂土的渗透性不良,土中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对应力的承受由砂土骨架转向水。当达到总应力值时,
关键词 稳定性影响 激振动 铁路桥 孔隙水压力 堤防 振动加速度 细砂土 颗粒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管涌机理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林 李娜 张家泽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1年第5期35-37,共3页
对管涌机理进行了砂槽模型试验研究,观察并分析了管涌发生、发展的过程。试验现象表明,管涌破坏发生在透水层上部,且砂样内部的颗粒移动是从进水口处和管涌口处向中间不断扩展的。当水头变化后,砂样内部的渗流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重新稳定。
关键词 管涌 模型试验 机理 颗粒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的单向冷冻实验与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则 《市政技术》 1999年第3期34-37,共4页
本文讲述了污泥竖向冷冻的试验方法。将装有污泥试样的试管垂直放入冷冻池中,在恒定的冷冻速度下对其冷冻,使其冰柱向上增长。在不考虑冷冻速度的情况下,只要污泥被完全冷冻,污泥的过滤性能将被明显地改善。然而只有当污泥颗粒发生显著... 本文讲述了污泥竖向冷冻的试验方法。将装有污泥试样的试管垂直放入冷冻池中,在恒定的冷冻速度下对其冷冻,使其冰柱向上增长。在不考虑冷冻速度的情况下,只要污泥被完全冷冻,污泥的过滤性能将被明显地改善。然而只有当污泥颗粒发生显著移动时,相关的污泥沉淀性能和最终的污泥沉淀高度才会发生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污水污泥 颗粒移动 脱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力学》2013年第8期被EI收录论文(41篇,收录率100%)
14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26-3126,3133,共2页
1 真空加载方式对吹填流泥加固效果及土颗粒移动的影响研究2 黄土对Cr(III)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研究3 节理分量式剪切本构模型及岩质边坡双安全系数研究4 击实黏土单轴拉伸特性试验研究5
关键词 岩土力学 论文 EI 黄土场地 颗粒移动 加固效果 加载方式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
15
作者 斑玉刚 任长远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年第4期47-47,共1页
1.水库堤坝破坏的类型及成因 坝体的病害一般表现在渗透破坏和变形破坏。坝基下的渗透水流,使岩土体中的某些颗粒移动或颗粒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变形破坏是由于渗流作用下,抗剪强度降低,某些部位产... 1.水库堤坝破坏的类型及成因 坝体的病害一般表现在渗透破坏和变形破坏。坝基下的渗透水流,使岩土体中的某些颗粒移动或颗粒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变形破坏是由于渗流作用下,抗剪强度降低,某些部位产生不均匀变形、裂缝、下滑、产生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险加固 病险水库 变形破坏 渗透破坏 不均匀变形 水库堤坝 颗粒成分 颗粒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