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碰撞阻尼动力吸振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智春 李泽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1,143,共4页
将颗粒碰撞阻尼器和动力吸振器相结合,提出一种颗粒碰撞阻尼动力吸振器设计概念,该吸振器由一个装有碰撞颗粒材料的盒体和一个弹性元件组成,碰撞颗粒在盒体运动时发生碰撞而消耗能量。以一个五层的楼房框架模型为振动抑制对象,对其吸振... 将颗粒碰撞阻尼器和动力吸振器相结合,提出一种颗粒碰撞阻尼动力吸振器设计概念,该吸振器由一个装有碰撞颗粒材料的盒体和一个弹性元件组成,碰撞颗粒在盒体运动时发生碰撞而消耗能量。以一个五层的楼房框架模型为振动抑制对象,对其吸振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相同质量的经典单质块动力吸振器的抑振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颗粒碰撞阻尼动力吸振器扩展了经典的单质块动力吸振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对宽频带随机激励的振动响应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这种颗粒碰撞阻尼动力吸振器设计思想可以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地震和风振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吸振器 颗粒碰撞阻尼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改进的神经网络算法在颗粒碰撞阻尼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来强 王树林 +1 位作者 李生娟 徐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9-90,112,共3页
振动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得对振动的研究极为必要。振动分析中建立的系统阻尼的目标函数往往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很难用传统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模型,传统的神经网络分析和模拟也很难得到建模问题的全局最优解。为此,将传统的反向传播算... 振动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得对振动的研究极为必要。振动分析中建立的系统阻尼的目标函数往往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很难用传统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模型,传统的神经网络分析和模拟也很难得到建模问题的全局最优解。为此,将传统的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及最佳保留原则,提出一种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出了颗粒粒度、颗粒填充率和系统阻尼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碰撞阻尼 模拟退火算法 神经网络 POWELL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弹性支承的颗粒-钢球碰撞阻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杜妍辰 刘喆 李海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6-60,共5页
为提高碰撞阻尼器的减振性能,提出一种带弹性支承的颗粒碰撞阻尼器,这种新型碰撞阻尼器将弹性碰撞的动量交换机制或塑性碰撞的耗能机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根悬臂梁上分别对无阻尼、碰撞阻尼、颗粒阻尼、带弹性支承的碰撞阻尼和带弹... 为提高碰撞阻尼器的减振性能,提出一种带弹性支承的颗粒碰撞阻尼器,这种新型碰撞阻尼器将弹性碰撞的动量交换机制或塑性碰撞的耗能机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根悬臂梁上分别对无阻尼、碰撞阻尼、颗粒阻尼、带弹性支承的碰撞阻尼和带弹性支承的颗粒碰撞阻尼5种情况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①在所有被测试阻尼器中,带弹性支承的颗粒碰撞阻尼器不仅拥有更高的振幅衰减率,而且表现出对不同频率的稳定性;②正是由于弹簧和颗粒塑性变形的双重作用,使得所提出的带弹性支承的颗粒碰撞阻尼器取得了传统的碰撞阻尼器无法实现的优异减振效果;③对于带弹性支承的颗粒碰撞阻尼器来说,存在一个最佳支承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碰撞阻尼 塑性变形 弹性支承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碰撞环形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炳康 何立东 杨秀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4期142-147,共6页
石化企业中缓冲罐、管道、压力容器及换热器等圆筒形设备普遍存在振动。采用低元化模型和等效质量辨识法,对调谐质量阻尼器在此类连续系统中的振动控制机理进行研究,设计一种便于安装的新型颗粒碰撞环形调谐质量阻尼器。理论推导阻尼器... 石化企业中缓冲罐、管道、压力容器及换热器等圆筒形设备普遍存在振动。采用低元化模型和等效质量辨识法,对调谐质量阻尼器在此类连续系统中的振动控制机理进行研究,设计一种便于安装的新型颗粒碰撞环形调谐质量阻尼器。理论推导阻尼器环向对称布置弹簧的综合刚度,测量颗粒碰撞阻尼系数,得到了最优调谐参数的阻尼器。运用MATLAB对不同阻尼比的阻尼器减振特性进行仿真,并设计悬臂钢结构圆筒模型作为振动控制对象。对结构1阶模态频率附近的振动控制情况进行实验,对比有无颗粒阻尼下的减振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设计的颗粒碰撞阻尼器能够有效抑制圆筒设备各方向振动,且减振频带大幅度拓宽。这种环形设计思想和颗粒碰撞阻尼可以对调谐质量阻尼器提供更大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调谐质量阻尼 振动控制 环向布置弹簧刚度 颗粒碰撞阻尼 低元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的LM算法及其对颗粒碰撞振动阻尼的预测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来强 王树林 赵兵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1-333,共3页
介绍了一种BP神经网络的改进Levenberg Marquardt(LM)算法原理,用这种方法对颗粒碰撞振动系统的阻尼进行了训练和仿真,并将此改进算法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稳定、快捷,预测准确,适合应用于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且预... 介绍了一种BP神经网络的改进Levenberg Marquardt(LM)算法原理,用这种方法对颗粒碰撞振动系统的阻尼进行了训练和仿真,并将此改进算法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稳定、快捷,预测准确,适合应用于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且预测得到的模型与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颗粒碰撞振动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代参数法预测颗粒夹击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被引量:7
6
作者 杜妍辰 王树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0-163,共4页
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以微细颗粒塑性变形的方式将振动能量永久消耗掉。为了定量地研究这种新型碰撞阻尼中的能耗情况,提出使用等代参数法利用已有的两球碰撞模型进行快速预测单个碰撞周期中颗粒夹击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采用有限元方... 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以微细颗粒塑性变形的方式将振动能量永久消耗掉。为了定量地研究这种新型碰撞阻尼中的能耗情况,提出使用等代参数法利用已有的两球碰撞模型进行快速预测单个碰撞周期中颗粒夹击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带颗粒夹击的两球碰撞过程模拟分析的结果与等代参数法预测的结果吻合较好。应用等代参数法的进一步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初始条件下带颗粒的夹击碰撞过程比不带颗粒的碰撞消耗能量更多,这一结果揭示了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的性能优于传统的碰撞阻尼的原因,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相吻合。最后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颗粒与球直径比、颗粒材料、夹击颗粒数等参数对带颗粒夹击的两球碰撞过程的能量损耗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进一步论证了等代参数法预测颗粒夹击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系统的阻尼特性分析和整体仿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碰撞阻尼 塑性变形 等代参数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