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球形颗粒碰撞壁面反弹特性的试验及模型
1
作者 岑周涛 王景玉 +2 位作者 赵东强 李敏 吴玉新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79,共9页
气固分离过程中,颗粒碰撞壁面的反弹行为对颗粒运动及装置的分离效率将产生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多针对球形颗粒的碰撞行为,然而实际工业过程中,煤粉、生物质、矿石等颗粒均为非球形颗粒,该类颗粒与壁面碰撞后的反弹行为与球形颗粒存在显... 气固分离过程中,颗粒碰撞壁面的反弹行为对颗粒运动及装置的分离效率将产生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多针对球形颗粒的碰撞行为,然而实际工业过程中,煤粉、生物质、矿石等颗粒均为非球形颗粒,该类颗粒与壁面碰撞后的反弹行为与球形颗粒存在显著差异。为深入掌握非球形颗粒碰撞壁面的反弹行为,搭建了颗粒壁面碰撞试验装置,采用高速摄像及图像处理方法获得典型非球形颗粒碰撞壁面的基础数据,分析颗粒材质、球形度、壁面粗糙度、撞击角度、撞击速度等关键参数对颗粒-壁面反弹行为的影响。基于颗粒壁面碰撞四参数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预测了非球形颗粒与壁面的反弹行为的统计和随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各类非球形颗粒与粗糙壁面碰撞的反弹行为存在一致性,说明球形度低于一定数值后,将成为颗粒壁面碰撞反弹行为的主导因素。四参数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碰撞结果及随机分布特征,而基于试验数据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可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分离 非球形颗粒 颗粒-壁面碰撞 反弹模型 碰撞随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内颗粒碰撞传热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安源 刘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165,共5页
流化床内颗粒碰撞传热对床内传热规律具有重要影响。在分析颗粒碰撞传热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颗粒碰撞传热理论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固体颗粒内部导热热阻及颗粒间接触热阻对颗粒碰撞传热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及离散元素方法(DEM)... 流化床内颗粒碰撞传热对床内传热规律具有重要影响。在分析颗粒碰撞传热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颗粒碰撞传热理论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固体颗粒内部导热热阻及颗粒间接触热阻对颗粒碰撞传热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及离散元素方法(DEM),对流化床内床层与壁面的碰撞传热系数在颗粒层次上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Syamlal等人采用颗粒相拟流体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Ozkaynak等人的实验结果相一致。但与Syamlal等人所用模型相比,该文模型所需主观假设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颗粒碰撞 传热理论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环空岩屑颗粒碰撞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如军 何世明 +4 位作者 补成中 何东升 张荣志 叶明泉 章景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9期69-71,129,共3页
在气体钻井条件下,井壁失稳的可能性更大,其原因之一是由高速上返的气流携带的岩屑与井壁碰撞所引起的。在流体力学基础上,对气体钻井流体环空流动做了一定的简化,建立了气体钻井流体环空流动模型,推导出了固相颗粒在环空中的理论最大速... 在气体钻井条件下,井壁失稳的可能性更大,其原因之一是由高速上返的气流携带的岩屑与井壁碰撞所引起的。在流体力学基础上,对气体钻井流体环空流动做了一定的简化,建立了气体钻井流体环空流动模型,推导出了固相颗粒在环空中的理论最大速度;建立了环空固相颗粒碰撞模型,得到了环空岩屑颗粒碰撞的最大剪切应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将由原地应力产生的应力与环空岩屑碰撞产生的最大剪切应力叠加而求得了井周应力,运用Mohr-Coulomb强度准则分析了气体钻井过程中井壁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对选用气体钻井应用井段和预测井壁岩石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流动模型 颗粒碰撞 井眼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的LM算法及其对颗粒碰撞振动阻尼的预测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来强 王树林 赵兵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1-333,共3页
介绍了一种BP神经网络的改进Levenberg Marquardt(LM)算法原理,用这种方法对颗粒碰撞振动系统的阻尼进行了训练和仿真,并将此改进算法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稳定、快捷,预测准确,适合应用于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且预... 介绍了一种BP神经网络的改进Levenberg Marquardt(LM)算法原理,用这种方法对颗粒碰撞振动系统的阻尼进行了训练和仿真,并将此改进算法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稳定、快捷,预测准确,适合应用于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且预测得到的模型与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颗粒碰撞振动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碰撞阻尼动力吸振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智春 李泽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1,143,共4页
将颗粒碰撞阻尼器和动力吸振器相结合,提出一种颗粒碰撞阻尼动力吸振器设计概念,该吸振器由一个装有碰撞颗粒材料的盒体和一个弹性元件组成,碰撞颗粒在盒体运动时发生碰撞而消耗能量。以一个五层的楼房框架模型为振动抑制对象,对其吸振... 将颗粒碰撞阻尼器和动力吸振器相结合,提出一种颗粒碰撞阻尼动力吸振器设计概念,该吸振器由一个装有碰撞颗粒材料的盒体和一个弹性元件组成,碰撞颗粒在盒体运动时发生碰撞而消耗能量。以一个五层的楼房框架模型为振动抑制对象,对其吸振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相同质量的经典单质块动力吸振器的抑振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颗粒碰撞阻尼动力吸振器扩展了经典的单质块动力吸振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对宽频带随机激励的振动响应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这种颗粒碰撞阻尼动力吸振器设计思想可以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地震和风振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吸振器 颗粒碰撞阻尼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两相射流中颗粒碰撞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闫洁 罗坤 +1 位作者 樊建人 肖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6-874,共9页
为了研究稀疏气固两相流动中颗粒间的碰撞行为及其对颗粒扩散的影响,对三维两相湍流射流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其中对流场控制方程的求解采用有限容积法和分步投影算法,对颗粒的跟踪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对颗粒间的碰撞采用硬球模型模拟。... 为了研究稀疏气固两相流动中颗粒间的碰撞行为及其对颗粒扩散的影响,对三维两相湍流射流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其中对流场控制方程的求解采用有限容积法和分步投影算法,对颗粒的跟踪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对颗粒间的碰撞采用硬球模型模拟。结果发现,在流场中局部浓度较高的区域颗粒碰撞频繁发生;受局部富集效应和湍流输运作用两方面的影响,颗粒的平均碰撞次数并不是随着Stokes数的增加呈现简单的线性增加,而是在Stokes数为0·1附近存在一个极值;考虑颗粒间的碰撞作用以后,颗粒的分布更加均匀,沿横向和展向的扩散也都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碰撞 硬球模型 直接数值模拟 稀疏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继电器多余物颗粒碰撞噪声检测的任意周期运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辉 王淑娟 翟国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44,共6页
航天继电器的可靠性影响着国防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而多余物问题的预防与检测是提高航天继电器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颗粒碰撞噪声检测(PIND)是检测航天继电器多余物的行业规范,目前缺乏对其工作机理的理论研究,检测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在PIN... 航天继电器的可靠性影响着国防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而多余物问题的预防与检测是提高航天继电器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颗粒碰撞噪声检测(PIND)是检测航天继电器多余物的行业规范,目前缺乏对其工作机理的理论研究,检测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在PIND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粒子作任意周期运动的条件和周期运动的扰动方程,进而得到传输矩阵,并通过振动台的振幅、频率、恢复系数、腔体高度判定出粒子振动的稳定性。仿真验证了所得的理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继电器 多余物 颗粒碰撞噪声检测 传输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改进的神经网络算法在颗粒碰撞阻尼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来强 王树林 +1 位作者 李生娟 徐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9-90,112,共3页
振动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得对振动的研究极为必要。振动分析中建立的系统阻尼的目标函数往往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很难用传统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模型,传统的神经网络分析和模拟也很难得到建模问题的全局最优解。为此,将传统的反向传播算... 振动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得对振动的研究极为必要。振动分析中建立的系统阻尼的目标函数往往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很难用传统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模型,传统的神经网络分析和模拟也很难得到建模问题的全局最优解。为此,将传统的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及最佳保留原则,提出一种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出了颗粒粒度、颗粒填充率和系统阻尼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碰撞阻尼 模拟退火算法 神经网络 POWELL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散系统不同粒径颗粒碰撞的多重八叉树搜索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鲁录义 周逢森 +1 位作者 冯诗愚 顾兆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4-308,共5页
利用线性八叉树的拓扑结构对八叉树大小邻居搜索算法进行改进,在V氏八叉树颗粒搜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预判大小颗粒碰撞的多重八叉树搜索算法.新算法对各种粒径分布的颗粒系统均有较好的适应性,且受颗粒形状和堆积密度的影响较... 利用线性八叉树的拓扑结构对八叉树大小邻居搜索算法进行改进,在V氏八叉树颗粒搜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预判大小颗粒碰撞的多重八叉树搜索算法.新算法对各种粒径分布的颗粒系统均有较好的适应性,且受颗粒形状和堆积密度的影响较小.对一个包含大中小3种粒径的颗粒系统进行计算,并与V氏八叉树颗粒搜索算法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多重八叉树搜索算法在运行时间上有非常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碰撞 多分散系统 八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料器内颗粒碰撞条件下的两相流压力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柳波 吴中鼎 +1 位作者 尹高冲 柳竞轩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3-98,共6页
供料器作为气力输送系统中料气混合的关键部位,其内部产生的颗粒碰撞会引起压力损失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输送效率。基于供料器内颗粒碰撞条件下的两相流具有颗粒离散相和气体连续相的双重性质,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omput... 供料器作为气力输送系统中料气混合的关键部位,其内部产生的颗粒碰撞会引起压力损失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输送效率。基于供料器内颗粒碰撞条件下的两相流具有颗粒离散相和气体连续相的双重性质,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CFD-DEM)耦合方法,借助Fluent软件和EDEM软件对传统落料式供料器内的气固两相流进行耦合数值仿真,重点研究了颗粒碰撞条件下的压力分布特性。通过与CFD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了颗粒碰撞条件下的压力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料器内的颗粒碰撞主要在气固混合阶段影响压力变化特性,且会降低管道内的压力损失,促进出口截面动压分布的均匀化,有利于提高管道输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料器 颗粒碰撞 两相流 压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约束下颗粒碰撞阻尼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妍辰 秦婧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934-2938,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弹性约束颗粒碰撞阻尼器的减振性能,提出了该阻尼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模拟了该阻尼器对悬臂梁的减振效果。同时,对5种不同刚度的弹性约束颗粒碰撞阻尼器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的结果基本吻合,... 为进一步研究弹性约束颗粒碰撞阻尼器的减振性能,提出了该阻尼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模拟了该阻尼器对悬臂梁的减振效果。同时,对5种不同刚度的弹性约束颗粒碰撞阻尼器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的结果基本吻合,证明所建立的弹性约束下的颗粒碰撞阻尼系统的计算模型是可靠的;在弹性约束下的颗粒碰撞阻尼系统中,其刚度比对减振效果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弹簧刚度对该碰撞系统的共振点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约束 颗粒碰撞阻尼 动力学模型 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碰撞恢复系数对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流动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新宇 高金森 +1 位作者 徐春明 蓝兴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1-555,共5页
将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方法的曳力模型耦合到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中,采用全滑移边界条件处理壁面处的颗粒相,对颗粒相为Geldart A类颗粒的循环流化床体系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6种颗粒碰撞恢复系数(ess)(0,0.5,0.8,0.9,0.99,0.995)对提... 将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方法的曳力模型耦合到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中,采用全滑移边界条件处理壁面处的颗粒相,对颗粒相为Geldart A类颗粒的循环流化床体系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6种颗粒碰撞恢复系数(ess)(0,0.5,0.8,0.9,0.99,0.995)对提升管内轴向空隙率和颗粒循环量等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由6种ess计算的轴向空隙率分布结果均呈现典型的底部密相区、中间过渡区和顶部稀相区的"S"型分布;ess较大(0.99,0.995)时能够提高提升管内轴向空隙率分布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吻合程度,预测值更真实。;当ess=0.99,0.995时,提升管底部的颗粒相浓度分布预测结果呈现典型的"环-核"结构特征;ess对提升管底部颗粒相浓度和速度径向分布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提升管 气固流动 颗粒碰撞恢复系数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理论在气固流化床颗粒碰撞压力波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军 石炎福 余华瑞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3,共5页
用信息理论中信源熵或信息流率的概念来判断气固流化床中颗粒碰撞压力信号中存在的混沌现象 ,确定信号中噪声的干扰情况 ,同时计算了不同操作条件下体系的KS熵。
关键词 信源熵 混沌 噪声 KS熵 气固流化床 颗粒碰撞压力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流化床中颗粒碰撞压力信号自由度的确定
14
作者 王军 石炎福 余华瑞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4-76,共3页
混沌理论中 ,体系的自由度与体系的某个变量的信号的时间序列在相空间重构中的最小嵌套维具有等同性。根据这一概念 ,用LiangyueChao提出的确定无标度时间序列的最小嵌套维的方法 ,通过对气 固流化床中颗粒碰撞压力信号的无标度时间序... 混沌理论中 ,体系的自由度与体系的某个变量的信号的时间序列在相空间重构中的最小嵌套维具有等同性。根据这一概念 ,用LiangyueChao提出的确定无标度时间序列的最小嵌套维的方法 ,通过对气 固流化床中颗粒碰撞压力信号的无标度时间序列在相空间重构中最小嵌套维的计算 ,确定了气 固流化床中颗粒碰撞压力的自由度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颗粒碰撞压力 自由度 气-固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效应的灰颗粒碰撞模型及沉积行为预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云山 司风琪 金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7370-7377,共8页
高温下积灰结渣影响着锅炉受热面经济与安全性。为研究温度作用下灰颗粒沉积特性,在他人提出的弹塑性碰撞模型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模型中的材料物性进行基于温度的修正,耦合颗粒碰撞传热模型,提出考虑温度效应的灰颗粒碰撞模型,并应用所... 高温下积灰结渣影响着锅炉受热面经济与安全性。为研究温度作用下灰颗粒沉积特性,在他人提出的弹塑性碰撞模型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模型中的材料物性进行基于温度的修正,耦合颗粒碰撞传热模型,提出考虑温度效应的灰颗粒碰撞模型,并应用所提模型对灰颗粒沉积行为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能够精确地模拟温度效应下颗粒的反弹与沉积特性;临界粘附速度受平板温度的影响较大,在利用控温的方式减轻受热面积灰,应优先选择降低受热面的温度;温度升高不仅会造成小粒径颗粒沉积,也会造成中等粒径以上颗粒的沉积;当前模型与计算流体力学的耦合可应用于对受热管的沉积预测,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效应 颗粒碰撞模型 沉积特性 飞灰 临界粘附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碰撞环形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炳康 何立东 杨秀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4期142-147,共6页
石化企业中缓冲罐、管道、压力容器及换热器等圆筒形设备普遍存在振动。采用低元化模型和等效质量辨识法,对调谐质量阻尼器在此类连续系统中的振动控制机理进行研究,设计一种便于安装的新型颗粒碰撞环形调谐质量阻尼器。理论推导阻尼器... 石化企业中缓冲罐、管道、压力容器及换热器等圆筒形设备普遍存在振动。采用低元化模型和等效质量辨识法,对调谐质量阻尼器在此类连续系统中的振动控制机理进行研究,设计一种便于安装的新型颗粒碰撞环形调谐质量阻尼器。理论推导阻尼器环向对称布置弹簧的综合刚度,测量颗粒碰撞阻尼系数,得到了最优调谐参数的阻尼器。运用MATLAB对不同阻尼比的阻尼器减振特性进行仿真,并设计悬臂钢结构圆筒模型作为振动控制对象。对结构1阶模态频率附近的振动控制情况进行实验,对比有无颗粒阻尼下的减振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设计的颗粒碰撞阻尼器能够有效抑制圆筒设备各方向振动,且减振频带大幅度拓宽。这种环形设计思想和颗粒碰撞阻尼可以对调谐质量阻尼器提供更大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调谐质量阻尼器 振动控制 环向布置弹簧刚度 颗粒碰撞阻尼 低元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碰撞团聚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侯广信 陈建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49,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旋风分离器试验装置,通过循环加料的方法验证了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碰撞与团聚现象的存在,研究了入口含尘质量浓度、入口气速、操作温度等操作条件改变而导致的颗粒碰撞与团聚现象的变化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研... 采用自行设计的旋风分离器试验装置,通过循环加料的方法验证了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碰撞与团聚现象的存在,研究了入口含尘质量浓度、入口气速、操作温度等操作条件改变而导致的颗粒碰撞与团聚现象的变化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颗粒团聚有利于细颗粒的分离;旋风分离器气固分离主要由离心力和颗粒团聚双重因素控制,对粗颗粒主要考虑离心力作用分离,对细颗粒主要考虑团聚作用分离。在研究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离心力作用和颗粒碰撞与团聚作用的新的气固分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碰撞 团聚 旋风分离器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颗粒碰撞的SPH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杰 赵铮 杜长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2期7997-8000,共4页
颗粒高速碰撞问题是冲击动力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利用SPH无网格方法,建立了三层10颗粒SPH质点模型,对冲击载荷作用下无氧铜颗粒高速碰撞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得到了四种不同冲击速度下的颗粒变形结果。对结果对比分析后发现... 颗粒高速碰撞问题是冲击动力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利用SPH无网格方法,建立了三层10颗粒SPH质点模型,对冲击载荷作用下无氧铜颗粒高速碰撞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得到了四种不同冲击速度下的颗粒变形结果。对结果对比分析后发现,对于直径为1mm的铜颗粒,只有当冲击速度达到300m/s时颗粒碰撞才会形成射流及侵彻,射流速度约为1500m/s。研究结果表明射流的形成是颗粒高速碰撞形成牢固结合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碰撞 冲击载荷 无网格法 SPH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硝酸铵颗粒碰撞的研究
19
作者 刘三勇 阳宁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9,23,共4页
在Hertz接触理论和Thornton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最大碰撞力-碰撞前相对速度及塑性位移量-碰撞前相对速度的模型,从理论上说明了非球形颗粒的尖突处在碰撞中优先发生塑性变形。采用简易的气力输送装置进行了输送实验,颗粒在管道输送... 在Hertz接触理论和Thornton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最大碰撞力-碰撞前相对速度及塑性位移量-碰撞前相对速度的模型,从理论上说明了非球形颗粒的尖突处在碰撞中优先发生塑性变形。采用简易的气力输送装置进行了输送实验,颗粒在管道输送中频繁发生碰撞,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输送前后的改性硝酸铵颗粒,发现输送50次后的原非球形颗粒变得更接近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碰撞 非球形颗粒 塑性变形 改性硝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碰撞噪声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宁 常青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59-60,共2页
阐述了对电磁继电器进行颗粒碰撞噪声检测的必要性,结合国内的相关设备,提出了对电磁继电器进行颗粒碰撞噪声检测的方法。
关键词 电磁继电器 颗粒碰撞 噪声检测 PI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