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用F-T柴油颗粒相多环芳香烃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立东 宋崇林 +2 位作者 吕刚 张华伟 宋金瓯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8-273,共6页
在满足国Ⅲ排放的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对比分析了燃用F-T柴油和国Ⅲ柴油时,发动机尾气中颗粒相多环芳香烃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低、中、高3种转速的负荷特性下,柴油机燃用F-T柴油时,颗粒相总多环芳香烃比排放量为0.01~0.10,μg/(kW.h)... 在满足国Ⅲ排放的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对比分析了燃用F-T柴油和国Ⅲ柴油时,发动机尾气中颗粒相多环芳香烃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低、中、高3种转速的负荷特性下,柴油机燃用F-T柴油时,颗粒相总多环芳香烃比排放量为0.01~0.10,μg/(kW.h),与国Ⅲ柴油的比排放量0.04~0.42,μg/(kW.h)相比,有大幅下降,且比排放量随着负荷的增大呈降低趋势.两种燃料排放的颗粒相多环芳香烃中三环的菲及四环的荧蒽和芘含量最多,三者之和占总多环芳香烃的80%以上.此外,F-T柴油菲的比排放量在所有试验工况均低于国Ⅲ柴油;F-T柴油荧蒽和芘的比排放量除在中等转速的中、高负荷略高于国Ⅲ柴油外,其余工况均低于国Ⅲ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颗粒相多环芳香烃 F-T柴油 国Ⅲ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在水热反应中的颗粒相转变规律及预热堵塞成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殷逢俊 陈忠 +2 位作者 陈鸿珍 王光伟 徐愿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5-1261,共7页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污泥固体在水热反应中的颗粒相形态变化过程,以及有机质在固、液相间的转化规律,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污泥预热堵塞过程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和糖是水溶液中的主要大分子中间产物,当温度大于260℃时,...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污泥固体在水热反应中的颗粒相形态变化过程,以及有机质在固、液相间的转化规律,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污泥预热堵塞过程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和糖是水溶液中的主要大分子中间产物,当温度大于260℃时,污泥固体极不稳定,有机质快速溶出,同时固相沉降比(SV)迅速降低.在反应初期,固体颗粒脱水速度大于有机质降解速度,造成颗粒出现团聚、固结现象,这可能是污泥预热堵塞的主要原因.当温度低于220℃时,固相有机物分解缓慢并持续溶出到液相中,蛋白质和糖在溶液中持续累积.该条件下,颗粒相形态不会快速变化,从而较长时间内保持其絮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反应 城市污泥 颗粒相 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分布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玉凤 宋永刚 +5 位作者 宋伦 李楠 王昆 杜静 赵海勃 吴金浩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3-799,共7页
为掌握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特征,以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对2016年5月和8月海水颗粒相中24种多环芳烃进行分析,并对24种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分子组成和主要... 为掌握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特征,以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对2016年5月和8月海水颗粒相中24种多环芳烃进行分析,并对24种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分子组成和主要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显示,5月和8月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24种多环芳烃含量分别为(83.9±119.3)ng/L和(28.8±31.4)ng/L,季节变化显著,5月和8月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芘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30.0±35.3)ng/L和(12.5±13.8)ng/L,其次是菲和荧蒽;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河口和大辽河口附近海域;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来源的异构体比值法分析表明,5月和8月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为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来源,燃烧源为主。本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监管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颗粒相 多环芳烃 分布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的管道内气固两相流颗粒相含量测量 被引量:3
4
作者 安连锁 刘伟龙 +3 位作者 陈栋 杨杰栋 沈国清 张世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38,共7页
为了实现管道内气固两相流颗粒相含量的在线测量,通过安装在管道截面网状结构上的传感器对管道内不同含量的气固两相流的声发射信号进行采集,通过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算法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10层分解,比较本征模函数(IMF)分量相对于原... 为了实现管道内气固两相流颗粒相含量的在线测量,通过安装在管道截面网状结构上的传感器对管道内不同含量的气固两相流的声发射信号进行采集,通过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算法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10层分解,比较本征模函数(IMF)分量相对于原始信号的贡献率及其频域特性,建立了颗粒相含量与各个IMF分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对该线性关系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给料量在4~20 g/s范围内,IMF1、IMF2和IMF3都能很好反映原始信号的某些频率内的特性,可以用来建立颗粒相含量与声发射信号之间的关系;其拟合函数误差均小于10%,平均误差小于5%,与小波包分析法进行对比,EEMD方法得到的结果更为精确。采集到的信号经EEMD分解后的3个分量,均可用以监测气固两相流中的颗粒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 颗粒相含量 声发射信号 EEMD 本征模函数 频率特性 拟合函数 小波包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烟草烟雾(ETS)中颗粒相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小玲 马社霞 +1 位作者 程建光 毕新慧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73-77,共5页
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了15种香烟,模拟实际环境在一间容积为75.5 m3的办公室里采集了环境烟草烟雾的样本,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分析了其中的23种多环芳烃(PAHs)组分。结果表明:15种香烟的颗粒物含量的平均值为15.8±1.4 mg/cig(毫... 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了15种香烟,模拟实际环境在一间容积为75.5 m3的办公室里采集了环境烟草烟雾的样本,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分析了其中的23种多环芳烃(PAHs)组分。结果表明:15种香烟的颗粒物含量的平均值为15.8±1.4 mg/cig(毫克/支),且多环芳烃含量并没有随着焦油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屈艹、甲基屈艹、苯并[e]芘、苯并[a]芘、荧蒽,这五种PAHs分别占超低焦油含量香烟(ULT)、全香料型低焦油含量香烟(FFLT)及全香料型香烟(FF)中PAHs的54.3%、54.2%和55.4%。多环芳烃特征参数比值(CPAHs/TPAHs、Flu/Flu+Pyr、BaA/BaA+Chr、BeP/BeP+BaP、IcdP/IcdP+BghiP)的大小与前人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烟草烟雾 颗粒相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管与气-固环流床层耦合反应器颗粒相循环比的模型及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德武 严超宇 +1 位作者 卢春喜 张少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65-2071,共7页
Geldart A类颗粒气-固环流技术是一种利用气-液环流原理,并结合气-固聚式流化体系特点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流态化技术,具有气固接触效率高、传质传热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石油炼制领域中的催化裂化汽提器、
关键词 提升管 气-固环流床层 耦合反应器 混合 颗粒相循环比 内循环 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磁场下铝基复合材料熔体中颗粒相的受力与迁移行为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宏明 瞿长晨 +2 位作者 李桂荣 李沛思 范晓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05-2212,共8页
根据电磁学的基本原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得出金属熔体表面的磁感应强度,导出电磁体积力与表面磁感应强度,颗粒迁移速度与电磁体积力以及颗粒迁移偏移角度与电磁体积力的关系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相迁移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电... 根据电磁学的基本原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得出金属熔体表面的磁感应强度,导出电磁体积力与表面磁感应强度,颗粒迁移速度与电磁体积力以及颗粒迁移偏移角度与电磁体积力的关系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相迁移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电流强度和频率、颗粒粒径等;高度对电磁体积力的有效作用范围为20~100 mm,并在80 m处取得最大值,增大电流,颗粒沿高度方向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磁场 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相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烟草烟雾(ETS)中颗粒相烷烃及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8
作者 唐小玲 田爱民 +1 位作者 王金凤 毕新慧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55-60,共6页
根据市场的需要选择了15种香烟,模拟实际环境采集了环境烟草烟雾颗粒相样本,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定量分析了其中的烷烃及分子标志物组分。结果表明:超低焦油含量香烟(ULT)、全香料型低焦油含量香烟(FFLT)和全香料型香烟(FF)中的... 根据市场的需要选择了15种香烟,模拟实际环境采集了环境烟草烟雾颗粒相样本,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定量分析了其中的烷烃及分子标志物组分。结果表明:超低焦油含量香烟(ULT)、全香料型低焦油含量香烟(FFLT)和全香料型香烟(FF)中的正构烷烃碳优势指数(CPI)值分别为5.37、5.64和4.88。ETS颗粒相上的烷烃和香烟叶抽提出的烷烃的相对分布有类似之处,表明了香烟叶中的这些烷烃都以同一速率释放到ETS颗粒相中。且在ETS颗粒相中检测到了3,5-胆甾二烯、24-甲基3,5-胆甾二烯和24-乙基3,5-胆甾二烯三种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烟草烟雾 颗粒相 烷烃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燃煤电厂烟气中颗粒相和气相中多环芳烃的赋存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袁晶晶 笪春年 +3 位作者 王儒威 陈自祥 孙若愚 刘腾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2-1390,共9页
采集安徽省淮南市3个燃煤发电锅炉排放的气态和颗粒态样品,通过GC-MS测定美国环保局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并对其残留、赋存和分配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_(10)相和气相中PAHs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9—7.5μg·m^(-3)... 采集安徽省淮南市3个燃煤发电锅炉排放的气态和颗粒态样品,通过GC-MS测定美国环保局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并对其残留、赋存和分配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_(10)相和气相中PAHs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9—7.5μg·m^(-3)和6.0—15.1μg·m^(-3),PAHs的质量浓度明显受到锅炉类型、装机容量与燃烧条件的影响,静电除尘器(ESP)对气相PAHs清除效率较低;PM_(10)相中PAHs主要为中分子量4环和高分子量5环,分别占总PAHs的35.8%—49.3%和16.2%—27.3%,与PM_(10)相相比,气相PAHs主要分布为2—3环,而4—6环PAHs含量较少.脱硫装置有效地提高了高分子PAHs的去除率;PM_(10)相及气相中PAHs分布不均衡,吸收作用主导了PM_(10)相与气相之间的PAHs分配;PAHs单体显示出不同的主导分配机制,主要由于它们之间不同的化学亲和力和蒸气压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燃煤电厂 烟气 多环芳烃 颗粒相 赋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稀薄流动中的颗粒相变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英 李洁 +1 位作者 胡建峰 刘绪博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0-335,共6页
根据非平衡结晶动力学原理,在忽略结晶中间相态这一假设条件下,构建了颗粒相的相变模型。研究了相变模型对流场气相及颗粒相参数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相变模型对不同粒径颗粒的具体作用,并对流场在不同热适应系数下颗粒相的特性进行了描述... 根据非平衡结晶动力学原理,在忽略结晶中间相态这一假设条件下,构建了颗粒相的相变模型。研究了相变模型对流场气相及颗粒相参数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相变模型对不同粒径颗粒的具体作用,并对流场在不同热适应系数下颗粒相的特性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通过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碰撞-聚合-分裂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环境 流动 颗粒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流中颗粒相对湍流动能修正的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晓珍 陈义良 张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02-707,共6页
讨论了两相流中颗粒相对湍流动能及其耗散率的影响.通过单个颗粒在流场中运动的分析,推导出由颗粒引起的湍流动能的耗散,并和由颗粒后的尾流及涡的脱落引起的湍流动能的增加一起加入kε方程中,将此模型应用到竖直圆管中的气粒... 讨论了两相流中颗粒相对湍流动能及其耗散率的影响.通过单个颗粒在流场中运动的分析,推导出由颗粒引起的湍流动能的耗散,并和由颗粒后的尾流及涡的脱落引起的湍流动能的增加一起加入kε方程中,将此模型应用到竖直圆管中的气粒两相流的计算,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本文的模型比文献[1] 的模型有一定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动能 耗散率 湍流扩散 颗粒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理论盒维数与第二相颗粒相体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振娟 王录全 +3 位作者 彭小明 庾正伟 冷茂林 杨天华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本文采用分形理论中的盒维数法开展了复合材料中第二相颗粒分布均匀性评价研究,理论计算了两种颗粒分布情况下(颗粒均匀分布、横向与纵向的颗粒间距比为1.5的分布)盒维数值与第二相颗粒相体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分布情况下,不论第二... 本文采用分形理论中的盒维数法开展了复合材料中第二相颗粒分布均匀性评价研究,理论计算了两种颗粒分布情况下(颗粒均匀分布、横向与纵向的颗粒间距比为1.5的分布)盒维数值与第二相颗粒相体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分布情况下,不论第二相颗粒相体积值高或低,每种分布的盒维数均为同一值,但两种分布的盒维数值不相同,这说明盒维数法可评价出第二相颗粒的分布均匀性,与其相体积无关;且研究表明分形方程中的ln K与相体积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第二相颗粒相体积相同时,横向与纵向颗粒间距比为1.5分布时的ln K与颗粒均匀分布时的ln K也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盒维数值 第二颗粒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锅内颗粒相变模型建立与相变过程的数值计算
13
作者 张镓铄 赵经纬 +3 位作者 杜常宗 张祺 山石泉 周志军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94,共8页
气流床气化技术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一种途径,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然而以往的诸多气化炉模拟研究忽视了炉内颗粒流的潜热释放。针对气流床气化炉废锅内的煤灰颗粒相变进行了研究,基于煤灰特征温度、煤灰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等价比... 气流床气化技术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一种途径,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然而以往的诸多气化炉模拟研究忽视了炉内颗粒流的潜热释放。针对气流床气化炉废锅内的煤灰颗粒相变进行了研究,基于煤灰特征温度、煤灰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等价比热法建立了熔融颗粒相变模型,该模型可以定量描述熔融颗粒的潜热释放速率以及进行颗粒温度的预测,将模型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耦合,并使用Fluent软件对高温熔融颗粒携带流的冷却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颗粒相变会在气化炉中局部区域提高射流速度,同时减弱气流速度的衰减趋势;煤灰相变释放的潜热可延缓中心射流温度和颗粒温度的下降,中心部分的射流和颗粒与无相变工况比较,温度高了约170℃,同时射流的外围回流区气温升高;射流衰减期会产生更多处于相变态的颗粒,在射流两侧以及壁面附近会积聚大量高温相变态颗粒,属于废锅内部的高危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辐射废锅 潜热 颗粒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发动机燃烧室离散相颗粒相变对喉衬烧蚀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波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9-382,共4页
针对喉衬烧蚀试验中高燃温推进剂对喉衬烧蚀较普通推进剂偏小的现象,采用Eu ler-Lagrangian方法,对燃烧室内离散相颗粒的传热和相变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对烧蚀偏小现象给出了理论解释。分析结果表明,在发动机燃烧室内的高温环境(4 000 K)... 针对喉衬烧蚀试验中高燃温推进剂对喉衬烧蚀较普通推进剂偏小的现象,采用Eu ler-Lagrangian方法,对燃烧室内离散相颗粒的传热和相变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对烧蚀偏小现象给出了理论解释。分析结果表明,在发动机燃烧室内的高温环境(4 000 K)下,约有离散项总质量40%左右的颗粒发生相变成为气体,大部分离散相颗粒从喷管逃逸;离散项颗粒的相变,一方面会减弱对喉衬的烧蚀,另一方面会造成燃烧室内温度等参数分布的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喉衬 烧蚀 离散颗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V的钻井液固相颗粒对热储传热性能影响分析
15
作者 杜佳华 王志国 +3 位作者 董芋双 何刘 曹静 张艳艳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3,共8页
为探明钻井液固相颗粒侵入地热储层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将地热储层划分为侵入区和原始区,基于表征单元体(REV)思想,进行储层参数描述和表征。提出孔隙型热储侵入区的内、外介质REV导热系数计算模型和串-并联、并-串联宏观导热系数计算模... 为探明钻井液固相颗粒侵入地热储层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将地热储层划分为侵入区和原始区,基于表征单元体(REV)思想,进行储层参数描述和表征。提出孔隙型热储侵入区的内、外介质REV导热系数计算模型和串-并联、并-串联宏观导热系数计算模型。针对砂岩热储进行数值计算,分别从孔隙率、含水率和含杂率动态变化角度探讨对热储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含水率、含杂率不变,该文所建4种模型导热系数均随孔隙率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当孔隙率、含杂率不变,4种模型导热系数均与含水率呈正相关的上升趋势;当孔隙率、含水率不变,4种模型导热系数随含杂率变化的趋势与含水率变化时的趋势基本相似;当孔隙率、含水率以及传热温差不变,两种宏观导热系数计算模型下,通过单位岩体表面的热量均随含杂率的增大而增大,增幅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导热系数 孔隙率 表征单元体 钻井液固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颗粒对致密油气藏裂缝应力敏感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向阳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裂缝是致密油气藏重要的流体渗流通道,其应力敏感性对于油气井产量影响很大,固相颗粒是影响裂缝应力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在有无固相颗粒、固相颗粒不同铺置方式及不同固相颗粒浓度的条件下,开展了固相颗粒对裂缝应力敏感性影响的室内试... 裂缝是致密油气藏重要的流体渗流通道,其应力敏感性对于油气井产量影响很大,固相颗粒是影响裂缝应力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在有无固相颗粒、固相颗粒不同铺置方式及不同固相颗粒浓度的条件下,开展了固相颗粒对裂缝应力敏感性影响的室内试验。试验发现,裂缝应力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无固相、全铺低浓度固相颗粒、全铺中等浓度固相颗粒、全铺高浓度固相颗粒、半缝中等浓度固相颗粒、高导流铺置固相颗粒;固相颗粒能够有效减弱裂缝的应力敏感性,裂缝应力敏感损害不可逆。研究结果为预防和控制裂缝应力敏感损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藏 颗粒 应力敏感性 颗粒浓度 颗粒铺置方式 实验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旺苍—南江地区龙王庙组颗粒滩储集层特征及致密化机理
17
作者 陈荣庆 丁一 +3 位作者 刘树根 宋金民 李智武 邹浩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8-673,共16页
颗粒滩相是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在川北旺苍—南江地区颗粒滩相广泛发育,但并未形成规模优质储层。为了进一步明确颗粒滩储集层特征及致密化机理,针对川北旺苍—南江地区龙王庙组4条野外剖面和2口新钻井开展系统的研究... 颗粒滩相是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在川北旺苍—南江地区颗粒滩相广泛发育,但并未形成规模优质储层。为了进一步明确颗粒滩储集层特征及致密化机理,针对川北旺苍—南江地区龙王庙组4条野外剖面和2口新钻井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根据露头、薄片观察、物性测试和岩相学分析明确了潜在的储集岩类型和成岩序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取不同组构开展碳氧同位素和原位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砂屑灰岩(白云岩)、鲕粒灰岩(白云岩)为潜在的储集岩类型,平均孔隙度为1.75%,平均渗透率为0.022 7×10^(-3)μm^(2),总体属于Ⅲ-Ⅳ类低孔低渗储层。所测试样品不少具有较高的w(Al)(0~8 458×10^(-6)),w(Si)[(451~32 784)×10^(-6)],∑REY[(3.7~271.0)×10^(-6)],反映了研究区龙王庙组总体受陆源影响严重。方解石质样品总体具有海源特征的碳氧同位素值(δ^(13)C,δ^(18)O),高的w(Sr)[(76~628)×10^(-6)],相对低的w(Fe)[(172~12 215)×10^(-6)]和w(Mn)[(88~922)×10^(-6)]以及较为明显的负Ce异常,证实了原始沉积颗粒和粒间纤状-粒状方解石结物胶形成于海水环境。白云石样品同样具有海源特征的碳氧同位素值,但w(Sr)[(20~92)×10^(-6)]明显降低,w(Fe)[(1 367~17 493)×10^(-6)],w(Mn)[(245~2 124)×10^(-6)]明显升高以及负Ce异常的缺失,说明白云岩化主要与浅埋藏环境海水渗透回流有关。川北旺苍—南江地区储层致密化源于胶结作用强烈且溶蚀作用发育不显著,加之靠近古陆的沉积背景,陆源物质输入占据了大量的粒间孔隙。因此,川北龙王庙组勘探首先应远离古陆及滨岸相区,并进一步向岩溶和烃类充注更有利的川中古隆起核部高点方向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王庙组 川北地区 颗粒 储层 致密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搅拌过程中镁合金半固态浆料初生相颗粒的团簇行为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小立 凌向军 +2 位作者 李廷举 谢水生 金云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48-2453,共6页
利用旋转电磁场搅拌制备AZ91D镁合金半固态浆料,在570-600℃间不同温度下浇注金属型试样,观察和分析不同固相率铸件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较低固相率伍≤25%)铸件由d-Mg等轴晶和β-Mg17A112相组成基体组织,初生固相颗粒以松散的... 利用旋转电磁场搅拌制备AZ91D镁合金半固态浆料,在570-600℃间不同温度下浇注金属型试样,观察和分析不同固相率铸件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较低固相率伍≤25%)铸件由d-Mg等轴晶和β-Mg17A112相组成基体组织,初生固相颗粒以松散的聚团形式分散其中;而在相对较高固相率(36%≤fs≤45%)铸件中,浇注温度降低,初生相颗粒数目的剧增和浆料黏度的增大使得初生相颗粒在电磁搅拌形成的黏性剪切作用下相互间发生摩擦和挤压塑性变形,从而在高温条件下焊合形成紧密的团簇结构,且聚团中初生相颗粒间的晶界表现为低能量的直线型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半固态 初生颗粒 电磁搅拌 团簇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颗粒损害储层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富华 王瑞和 +4 位作者 于雷 朱宽亮 卢淑芹 孔枫 刘玉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在钻井、完井、井下作业及油气田开发全过程中,存在很多损害储层的因素,其中,入井工作液中的固相颗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固相颗粒侵入储层的孔隙喉道,在孔隙喉道内滞留、沉积,堵塞油气流动通道,造成储层绝对渗透率下降。入井工... 在钻井、完井、井下作业及油气田开发全过程中,存在很多损害储层的因素,其中,入井工作液中的固相颗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固相颗粒侵入储层的孔隙喉道,在孔隙喉道内滞留、沉积,堵塞油气流动通道,造成储层绝对渗透率下降。入井工作液中固相颗粒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三大类:刚性颗粒、可变形球状颗粒和可变形纤维状颗粒。颗粒类型不同,堵塞机理也不同,主要原因在于颗粒的受力状态。作用在流动悬浮颗粒上的力分为3类:与吸附机理有关的力、与分离机理有关的力和与传输机理有关的力。理论研究表明,固相颗粒在孔隙内滞留的条件是与吸附机理有关的力大于或等于与分离机理有关的力。为进一步探讨固相颗粒侵入造成储层损害的机理,在室内对含不同类型固相颗粒的钻井液对岩心的损害程度进行了模拟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固相颗粒对岩心造成的损害率不同,其中,刚性颗粒损害率较低,可变形球状颗粒损害率较高,而可变形纤维状颗粒损害率没有明显的规律,彼此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储层损害 机理 岩心损害率 室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气固流态化系统中颗粒流体相间作用的计算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宁 葛蔚 +1 位作者 王维 李静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8-542,共5页
曳力系数是双流体模型模拟气固两相流动的关键参数 .文献中应用的关联式都基于平均方法 ,不再适用于模拟快速流态化系统的非均匀流动结构 .本文试图阐明非均匀结构对曳力系数的影响 ,应用改进的能量最小多尺度模型提出一种计算微元体曳... 曳力系数是双流体模型模拟气固两相流动的关键参数 .文献中应用的关联式都基于平均方法 ,不再适用于模拟快速流态化系统的非均匀流动结构 .本文试图阐明非均匀结构对曳力系数的影响 ,应用改进的能量最小多尺度模型提出一种计算微元体曳力系数的新方法 .计算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计算出的曳力系数远小于基于平均方法关联式的计算结果 ,符合实验得出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曳力系数 流态化 颗粒流体问作用 能量最小多尺度模型 双流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