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用煤燃烧排放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和排放因子
1
作者 覃旭菁 孔少飞 +3 位作者 吴剑 郑淑睿 严沁 祁士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3-605,共13页
基于实验室模拟燃烧以及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利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采集分析了不同地区7种蜂窝煤和11种块煤燃烧排放亚微米颗粒物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并获得了分粒径段数浓度排放因子和呼吸道沉积通量.结果表明,蜂窝煤和块煤燃烧... 基于实验室模拟燃烧以及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利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采集分析了不同地区7种蜂窝煤和11种块煤燃烧排放亚微米颗粒物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并获得了分粒径段数浓度排放因子和呼吸道沉积通量.结果表明,蜂窝煤和块煤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亚微米颗粒物.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在核模态以及爱根核模态内下降趋势明显,在积聚模态低粒径段(100nm≤Dp≤200nm)下降趋势减弱,在积聚模态高粒径段(200nm≤Dp)颗粒物数浓度随粒径增长逐渐上升.蜂窝煤和块煤燃烧排放颗粒物总数浓度排放因子分别为(9.9×10^(14)±5.3×10^(14))个/kg和(1.4×10^(15)±7.9×10^(14))个/kg.块煤燃烧排放的三模态平均数浓度排放因子分别为(1.0×10^(15)±5.9×10^(14))、(2.8×10^(14)±2.5×10^(14))和(6.4×10^(13)±3.5×10^(13))个/kg,块煤在3个模态当中的数浓度排放因子分别是蜂窝煤1.3倍、1.9倍以及1.5倍.采用ICRP计算模型得出,蜂窝煤和块煤的总沉积通量(RDF)分别为7.6×10^(12)~4.7×10^(13)个/min和5.7×10^(12)~3.3×10^(13)个/min.燃烧排放的亚微米颗粒物中核模态与爱根核模态颗粒在呼吸道的沉积量占比超过90%.在呼吸系统的3个区域中,颗粒RDF尺寸分布均呈递减分布.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区民用煤燃烧排放不同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排放因子和吸入暴露,可为数浓度清单构建、效应模拟改进和健康风险评估等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煤燃烧 颗粒物浓度 粒径分布 排放因子 吸入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65
2
作者 郎凤玲 闫伟奇 +1 位作者 张泉 曹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3-1159,共7页
2011年11月~2012年8月,采用WPS宽范围粒径谱仪在北京地区连续监测10nm^10μm间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并同步记录气象参数.结果表明,颗粒物数浓度均值为25014个/cm3,多呈单峰或双峰模式分布,其中冬季均值为31007个/cm3,春季23152个/c... 2011年11月~2012年8月,采用WPS宽范围粒径谱仪在北京地区连续监测10nm^10μm间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并同步记录气象参数.结果表明,颗粒物数浓度均值为25014个/cm3,多呈单峰或双峰模式分布,其中冬季均值为31007个/cm3,春季23152个/cm3,夏季20882个/cm3,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爱根核模态及积聚模态均呈现冬季高、春夏低的态势;核模态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各气象因素中,风速影响最为显著,粒径大于20nm颗粒物数浓度与风速呈反比.核模态与爱根核模态粒子数浓度在交通早高峰、正午与晚间高于其他时段,积聚模态粒子数浓度变化则相对平缓,夜间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浓度 粒径分布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稀释条件与测量技术下缸内直喷汽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樊筱筱 蒋靖坤 +3 位作者 吴烨 张强 李振华 段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452-4458,4533,共7页
利用2套稀释采样系统和3套测试系统对GDI汽油车排放颗粒物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进行了测试,比较了不同稀释方式与测量技术下排放颗粒物的差异,并探究了不同稀释流量对颗粒物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DI汽油车在使用满足国V标准的汽... 利用2套稀释采样系统和3套测试系统对GDI汽油车排放颗粒物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进行了测试,比较了不同稀释方式与测量技术下排放颗粒物的差异,并探究了不同稀释流量对颗粒物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DI汽油车在使用满足国V标准的汽油时,其排放颗粒物呈现核模态和积聚模态双峰分布,峰值粒径分别出现在22 nm和83 nm,而积聚模态颗粒物居多。全流定容稀释系统(CVS)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稀释流量对颗粒物粒径分布影响较小,数浓度测量结果相差±11%。法规规定的测试系统(PMP法)数浓度测量结果可重复性好,ELPI+测试结果要高于PMP法,2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相差23%~100%,在速率变化较大的工况下相差更大。法规规定的CVS稀释系统测量的数浓度结果低于直采稀释系统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 颗粒物 浓度 粒径分布 稀释条件 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地铁站台空气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以及粒径分布和元素组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春艳 樊星 +1 位作者 刘佳 陈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7,共6页
为了解地铁站台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对北京某地铁站台空气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以及粒径分布情况进行了1 d的实地监测,同时采集了站台内外的总悬浮颗粒物样品,研究了颗粒物元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监测粒径为0.0060~9.8900μm... 为了解地铁站台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对北京某地铁站台空气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以及粒径分布情况进行了1 d的实地监测,同时采集了站台内外的总悬浮颗粒物样品,研究了颗粒物元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监测粒径为0.0060~9.8900μm范围内,地铁站台空气中颗粒物总数量浓度与粒径为0.0060~0.0170μm的颗粒息息相关,总质量浓度主要取决于粒径为0.6120~6.6700μm的颗粒;早晚乘车高峰时段内站台空气中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都显著增大,晚高峰时段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于早高峰时段;监测期间,PM 2.39(粒径为0.0060~2.3900μm颗粒)和PM 9.89(粒径为0.0060~9.8900μm颗粒)平均质量浓度超过了环境空气中PM 2.5和PM 10的标准限值。站台空气颗粒物中Fe含量最高,Fe、Cu、Mn、Cr、Mo的含量显著高于站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台 颗粒物 浓度 粒径分布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印室内、外颗粒物的数浓度与粒径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邹长伟 刘毅 +2 位作者 黄业星 熊震宇 黄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120,共6页
打印机工作条件下室内颗粒物的分布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为准确评估打印源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作者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和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分2阶段利用ELPI+监测了几个打印室内、无打印室内和环境空气中14级粒径段颗粒物的... 打印机工作条件下室内颗粒物的分布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为准确评估打印源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作者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和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分2阶段利用ELPI+监测了几个打印室内、无打印室内和环境空气中14级粒径段颗粒物的数浓度。结果表明:采样区域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数浓度高于室外环境空气,存在打印工作的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数浓度远高于正常情况下无打印工作的室内环境;室外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数浓度的粒径分布呈"斜N型",大气环境中成核模态颗粒与积聚模态颗粒是数浓度的主要贡献者;室内空气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呈"L型",室内空气中成核模态颗粒分布最多,粗模态颗粒分布最少;打印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数浓度粒径集中分布在成核模态及艾根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PI+ 打印工作 颗粒物 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颗粒物数量排放及粒径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32
6
作者 潘锁柱 裴毅强 +4 位作者 宋崇林 吕刚 宋金瓯 张坤鹏 李金海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5,共5页
采用DMS500快速颗粒取样分析仪对一台气道喷射国Ⅲ汽油机进行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机排气中颗粒物以核态为主,仅部分工况存在积聚态.怠速时呈现包括核态和积聚态的双峰分布;低转速时表现为核态的单峰分布;中等... 采用DMS500快速颗粒取样分析仪对一台气道喷射国Ⅲ汽油机进行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机排气中颗粒物以核态为主,仅部分工况存在积聚态.怠速时呈现包括核态和积聚态的双峰分布;低转速时表现为核态的单峰分布;中等转速时粒径分布范围扩大,既存在核态颗粒物,也存在积聚态颗粒物.相同转速下,随负荷的增加核态颗粒物数密度峰值先降低后增加;相同负荷下,随转速的升高核态颗粒物数密度峰值和峰值粒径均降低,积聚态颗粒物数密度峰值有增加的趋势.催化器对核态颗粒物的净化效果较好,对积聚态颗粒物的净化效果较差,对低转速下的粒径分布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颗粒物 粒径分布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区夏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韩冰雪 张国华 +3 位作者 毕新慧 王新明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204,共7页
于2013年6月2日—7月15日,利用扫描迁移性粒谱仪(SMPS)对广州城区大气17-800 nm的粒子谱进行了连续观测,同时结合在线小时ρ(Pm^2.5)及气象数据,对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凝结核模态粒子、爱根核模态粒子、... 于2013年6月2日—7月15日,利用扫描迁移性粒谱仪(SMPS)对广州城区大气17-800 nm的粒子谱进行了连续观测,同时结合在线小时ρ(Pm^2.5)及气象数据,对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凝结核模态粒子、爱根核模态粒子、积聚模态粒子的数浓度范围分别为68-7 687、1 009-47 724、238-14 781 cm^-3.平均数浓度谱及体积谱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50和300 nm左右.根据双模态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对平均数浓度谱拟合的结果可知,爱根核模态粒子和积聚核模态粒子的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48和144 nm.颗粒物数浓度及其谱分布日变化特征明显,在交通高峰及太阳辐射较强的时间段均出现峰值.在观测阶段,粒子增长现象频繁发生,推测大气光化学反应引起的气-粒转化是广州城区夏季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7月12—13日广州城区发生了一次典型的大气污染过程,ρ(Pm^2.5)由18μg/m^3增至112μg/m^3,能见度降至8 km.在该时间段,积聚模态粒子体积分数与ρ(Pm^2.5)变化一致,R^2(相关系数)达到了0.85.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西南方向,在陆地停留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浓度分布 日变化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红丽 张伟 李昌禧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0-344,共5页
本文采用显微观测成像和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研究了一种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的检测方法。基于数学形态学对颗粒物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设计了检测颗粒物粒径,分形维数和形状因子等重要形态学参数的识别算法,最后采用数据融合的方... 本文采用显微观测成像和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研究了一种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的检测方法。基于数学形态学对颗粒物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设计了检测颗粒物粒径,分形维数和形状因子等重要形态学参数的识别算法,最后采用数据融合的方法计算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及其粒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检测方法可同时得到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浓度、总表面积和质量浓度及其粒径分布,具有处理速度快、数据统计分析方便快捷、检测结果稳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浓度粒径分布 颗粒形态学 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及质量浓度一体化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6
9
作者 邹丽新 季晶晶 +1 位作者 朱桂荣 汤荣生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88-1792,共5页
检测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浓度是当前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工作,这两个参数直接反映了当前空气的质量.论文介绍的一体化测量系统,能对采样的气体同时进行粒径分布和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量.由于是对同一气体同时进行测量,因此... 检测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浓度是当前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工作,这两个参数直接反映了当前空气的质量.论文介绍的一体化测量系统,能对采样的气体同时进行粒径分布和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量.由于是对同一气体同时进行测量,因此能准确反映被测区域的空气质量,并且给测量带来方便.实测表明:使用本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与用传统的单功能测量仪器测量的结果差别不超过±5%.这种测量方法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粒径分布 质量浓度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颗粒物数浓度及其谱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崔虎雄 任小龙 张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6,共5页
采用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对上海市浦东城区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0.5~20μm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其谱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发现,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为360个/cm3,其中0.5~1.0μm颗粒物数为345个/cm3,占总颗粒物... 采用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对上海市浦东城区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0.5~20μm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其谱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发现,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为360个/cm3,其中0.5~1.0μm颗粒物数为345个/cm3,占总颗粒物的95.7%;1.0~2.5μm颗粒物数为15个/cm3,占颗粒物总数的4.1%;2.5~20.0μm颗粒物数为0.6个/cm3,占颗粒物总数的0.2%。当空气质量为AQI≤50、50200时,颗粒物数浓度分别为77.5、243.2、522.6、868.5个/m3。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小于PM2.5颗粒物数浓度增加显著且对总的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也有所增加,且AQI〉200时,PM2.5中1.0~2.5μm颗粒物数浓度贡献增幅最大;此外,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颗粒物数浓度的日变化存在一定差异,这对于空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浓度 粒径分布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气溶胶粒径分布及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新春 陈红娜 +2 位作者 赵克蕾 钟玉婷 闫景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5-613,共9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中心区域气象局和黑山头2013年1月1日-2014年2月28日期间Grimm180在线监测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PM_(2.5)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深入了解乌鲁木齐市颗粒物污染现状,确定乌鲁木齐市大气... 利用乌鲁木齐市中心区域气象局和黑山头2013年1月1日-2014年2月28日期间Grimm180在线监测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PM_(2.5)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深入了解乌鲁木齐市颗粒物污染现状,确定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气象局和黑山头气溶胶数浓度分布趋势一致,0.25~0.28μm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最大;整体趋势表现为双峰型,第1峰出现在0.30~0.35μm之间,峰值分别为467.0和455.4 particle·cm^(-3);第2峰出现在4.0~5.0μm之间,峰值较小;粒径小于2.5μm的粒子数占到了粒子总数的99.88%;在粒径0.25~0.45μm范围内冬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高,在粒径>0.45μm范围内秋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高;在粒径0.25~1μm范围内夏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低,在粒径>1μm范围内冬季数浓度最低;0.25~0.5μm粒径段内粒子占粒子总数的比例大小顺序为冬>春>夏>秋;0.8~2.5μm之间不同粒径段的粒子占粒子总数的比例大小顺序为夏>秋>春>冬;PM_(2.5)数浓度小时变化采暖期表现为双峰型,非采暖期为不太明显的三峰型。(2)观测期间气象局和黑山头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1.77,43.42μg·m^(-3),日平均值超标率分别是30.81%和16.44%。采暖期气象局PM_(2.5)质量浓度小时变化呈现单峰,在19:00─21:00出现峰值;黑山头则呈现双峰,在6:00-8:00出现峰值,20:00出现一个不太明显的小峰;非采暖期气象局与黑山头PM_(2.5)质量浓度小时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双峰型。两个站点PM_(2.5)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同季节污染源的排放强度、气象条件是导致PM_(2.5)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浓度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颗粒物(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储江伟 彭敏 +1 位作者 王旭 段超 《森林工程》 2015年第6期59-64,79,共7页
2015年,于哈尔滨市香坊区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外选取6个取样点,对大气颗粒物进行了周期性的连续取样,即每月例行取样和每日不同时间段取样,根据取样所得数据,对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数量浓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6种不同粒径范... 2015年,于哈尔滨市香坊区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外选取6个取样点,对大气颗粒物进行了周期性的连续取样,即每月例行取样和每日不同时间段取样,根据取样所得数据,对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数量浓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6种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浓度呈现逐月递减趋势,最高值出现在3月份,4月份颗粒物浓度下降十分明显,粒径范围为0.3~0.5、0.5~1.0、1.0~2.0μm的大气颗粒物数量浓度最低值出现在6月份,粒径范围为2.0~5.0、5.0~10.0、10.0~∞μm的大气颗粒物数量浓度最低值出现在5月份;不同粒径颗粒物在取样日不同时间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早晚高峰期,颗粒物浓度相对其它取样时间较高;A、B和F点位颗粒物浓度较C、D和E点位高,6种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浓度最高值出现在B、F点位,最低值均出现在C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浓度 粒径分布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部分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及粒径分布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宇宏 迪丽努尔.塔力甫 +1 位作者 康宏 热比古丽.达木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40-244,共5页
采用TH-β10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仪,从2011年4-5月在乌鲁木齐、奎屯、阿克苏、库尔勒、喀什、和田市环境监测站采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PM5和PM10样品,分析了不同采样点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及与TSP的相应比值。结果表明,不... 采用TH-β10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仪,从2011年4-5月在乌鲁木齐、奎屯、阿克苏、库尔勒、喀什、和田市环境监测站采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PM5和PM10样品,分析了不同采样点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及与TSP的相应比值。结果表明,不论是PM2.5、PM5还是PM10,阿克苏市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其次是库尔勒市,其余采样点在采样期间的浓度变化幅度不大,并且库尔勒、喀什、奎屯、阿克苏四个城市PM5/TSP和PM2.5/TSP的比例大,除喀什、阿克苏的PM10/TSP的比例接近于1之外,其余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均小于TSP;采用显微镜观测成像技术结合血球计数板方法,利用粒径分布函数分析对六个城市的PM10和5个城市的PM2.5颗粒物在不同粒径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PM10而言,阿克苏在dp【0.5的粒径范围内分布函数高达79%、喀什在dp=0.5~0.6μm之间为44%、和田则在dp=1.2~2.2μm出现20%的最大粒径分布函数。就PM2.5而言,库尔勒在dp【0.5、dp=0.5~0.6、0.6~1.2μm区间内的分布函数均为最大值,其值分为79%、50%、50%,可以说明在采样期间,库尔勒市区的颗粒物在粒径小于1.2μm出现的几率更大些,即颗粒物以积聚模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布 颗粒物浓度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77
14
作者 钱凌 银燕 +2 位作者 童尧青 王巍巍 魏玉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2,共5页
根据2006年7~12月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观测资料.研究了粒径0.01~2.5μm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比较高,达10^4个/cm^3,其中超细粒子(粒径0.01~0.1μm)对总粒子数浓度贡献... 根据2006年7~12月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观测资料.研究了粒径0.01~2.5μm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比较高,达10^4个/cm^3,其中超细粒子(粒径0.01~0.1μm)对总粒子数浓度贡献较大,约占87%.夏、秋、冬季的数浓度谱分布均呈单峰型结构,峰值集中在0.02~0.05μm;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在正午太阳辐射最强时达到峰值;降雨对细颗粒物的去除作用明显.夏季的超细粒子浓度最高,可能与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有关,同时,较强的太阳辐射也使得该季节大气细颗粒物的生成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浓度 粒径分布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直喷汽油机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 被引量:21
15
作者 潘锁柱 宋崇林 +2 位作者 裴毅强 原达 吴威龙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9-634,共6页
采用DMS500快速颗粒取样分析仪对一台缸内直喷国Ⅳ汽油机进行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气颗粒物呈包括核态和积聚态颗粒物的双峰分布,仅怠速工况呈核态单峰分布.随转速升高,总颗粒物数浓度在部分负荷... 采用DMS500快速颗粒取样分析仪对一台缸内直喷国Ⅳ汽油机进行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气颗粒物呈包括核态和积聚态颗粒物的双峰分布,仅怠速工况呈核态单峰分布.随转速升高,总颗粒物数浓度在部分负荷下逐渐降低,外特性先降低后升高;随负荷增加,总颗粒物数浓度在中、低负荷下逐渐降低,满负荷时急剧增加.随转速升高,核态颗粒物在部分负荷速度特性下数密度峰值逐渐降低,外特性下先降低后增加;积聚态颗粒物数密度峰值逐渐降低.随负荷增加,核态颗粒物数密度峰值在中、低负荷时逐渐降低,满负荷时增加;积聚态颗粒物数密度峰值在中、低负荷时先升高后降低,满负荷时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颗粒物 粒径分布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技术对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军方 丁焰 +4 位作者 尹航 葛蕴珊 王小臣 谭建伟 何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1-715,共5页
利用ELPI(电子低压冲击器)对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以及安装DOC(氧化催化转化器)前后颗粒物排放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安装DOC与否,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均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增大负荷,颗粒物数浓度峰值处的粒径也... 利用ELPI(电子低压冲击器)对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以及安装DOC(氧化催化转化器)前后颗粒物排放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安装DOC与否,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均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增大负荷,颗粒物数浓度峰值处的粒径也随之增大.经过DOC催化转化后,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大部分仍呈单峰正态分布,且DOC对核模态粒子的氧化转化效率较高.经过DOC后,在低转速下,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浓度均有所降低;中、高转速下,DOC对粒径大于120 nm的颗粒物数浓度无明显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转化器(DOC) 颗粒物 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颗粒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50
17
作者 李新令 黄震 +1 位作者 王嘉松 吴君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研究了6114柴油机不同工况下排气颗粒的数浓度、体积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测试工况下柴油机排气颗粒数浓度均呈包括核模态(峰值粒径为10 nm^20 nm)和积聚模态(峰值粒径为50 nm^80 nm)的双峰对数正态分布。高转速下排气颗粒数浓度和体积... 研究了6114柴油机不同工况下排气颗粒的数浓度、体积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测试工况下柴油机排气颗粒数浓度均呈包括核模态(峰值粒径为10 nm^20 nm)和积聚模态(峰值粒径为50 nm^80 nm)的双峰对数正态分布。高转速下排气颗粒数浓度和体积浓度大于中间转速时的数浓度和体积浓度。相同转速下,颗粒体积浓度随负荷增加而增大,而数浓度高转速下随负荷增大而增加,中间转速下随负荷增加没有规律性变化。相同转速下,积聚模态数浓度随负荷增加而增大,核模态数浓度高转速下随负荷增大而增加,但在中间转速下随负荷增加无规律性变化。相同转速下,随负荷增加,核模态峰值粒径有减小趋势。中间转速下积聚模态峰值粒径随负荷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高转速下积聚模态峰值随负荷变化无明显变化。中间转速下排气颗粒的核模态峰值粒径小于高转速下核模态的峰值粒径,积聚模态峰值粒径大于高转速下积聚模态的峰值粒径。排气颗粒中核模态粒子占有较大的数量百分比,积聚模态粒子占有较大的体积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负荷 排气颗粒 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分布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章玮 张晓山 +1 位作者 张逸 权建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5,共4页
采用DFG 1型五段分级采样装置及冷蒸汽原子荧光法 ,对北京市冬、春、夏和秋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 (分别为≤ 1 1μm ,1 1— 2 0 μm ,2 0— 3 3μm ,3 3— 7 0 μm和≥ 7 0 μm )中的汞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汞的浓度... 采用DFG 1型五段分级采样装置及冷蒸汽原子荧光法 ,对北京市冬、春、夏和秋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 (分别为≤ 1 1μm ,1 1— 2 0 μm ,2 0— 3 3μm ,3 3— 7 0 μm和≥ 7 0 μm )中的汞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汞的浓度在 0 6 0— 3 95ng·m-3 之间 ,冬季平均浓度为 2 85ng·m-3 ,远大于其它季节 ;大气颗粒物中的汞呈双峰分布 ,在≤ 1 1μm的细颗粒和粗粒径处各有一峰值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的汞主要分布在≤ 1 1μm的细颗粒中 ,不同粒径颗粒物中汞的分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冬季各粒径颗粒物中汞的浓度比其它季节高 ;大气颗粒物中汞的质量中值粒径 (MMD )冬季为 0 71μm ,其它季节均大于1 0 μm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的汞至少有 5 0 %可进入人体呼吸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颗粒 采样装置 粒径 浓度 粗粒 人体 冬季 季节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春季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能见度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涛 陶俊 +1 位作者 王伯光 张仁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1-337,共7页
于2008年春季采用粒径谱仪和自动气象站等高分辨率仪器对广州城区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能见度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0.5~20μm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数浓度随粒径增大而逐渐减小;质量浓度谱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在0.7μm... 于2008年春季采用粒径谱仪和自动气象站等高分辨率仪器对广州城区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能见度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0.5~20μm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数浓度随粒径增大而逐渐减小;质量浓度谱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在0.7μm和2.5μm出现峰值;而降雨对粗颗粒物的去除作用显著.0.5~2.5μm粒子浓度增加是大气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浓度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能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不同季节颗粒物数谱分布特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岳玎利 钟流举 +2 位作者 沈劲 张涛 周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4,共6页
基于珠三角大气超级站不同季节3 nm^10μm颗粒物数谱分布在线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不同季节颗粒物数浓度、表面积浓度与体积浓度的水平与构成及数谱分布日变化规律,揭示了珠三角地区颗粒物数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春季和秋季珠三角... 基于珠三角大气超级站不同季节3 nm^10μm颗粒物数谱分布在线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不同季节颗粒物数浓度、表面积浓度与体积浓度的水平与构成及数谱分布日变化规律,揭示了珠三角地区颗粒物数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春季和秋季珠三角大气超级站总颗粒物数浓度分别为2.17×104、1.97×104、2.24×104个/立方厘米,总颗粒物表面积浓度分别为2.98×103、2.28×103、2.78×103μm2/cm3,总颗粒物体积浓度分别为1.33×102、1.04×102、1.40×102μm3/cm3。颗粒物总数浓度中,爱根核模和积聚模态颗粒物是主要贡献者,在总数浓度的比例均达到40%以上;总颗粒物表面积浓度中,积聚模态颗粒物是主要贡献者,月平均比例高达88%以上;总颗粒物体积浓度中,积聚模态颗粒物也是主要贡献者,月平均贡献为65%~80%,其次为粗粒子模贡献较大,比例为20%~30%。积聚模态颗粒物的重要贡献较好地体现了超级站的区域性。冬季、春季和秋季颗粒物数浓度平均日变化趋势均为7:00~9:00和18:00~20:00存在较高的爱根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意味着机动车排放对细颗粒物污染的影响较显著。10月颗粒物数谱分布平均日变化中存在明显的颗粒物增长过程,体现了新粒子生成事件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浓度 粒径分布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