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测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
2
1
作者
时志强
张运林
蔡同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9-526,共8页
对两种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测定方法及相关计算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长江中下游湖泊典型藻类的实验室培养,利用T方法和T-R方法分别对藻类颗粒物、藻类泥沙混合悬浊液进行吸收系数测定.通过颗粒物光谱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之间的相关性关系...
对两种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测定方法及相关计算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长江中下游湖泊典型藻类的实验室培养,利用T方法和T-R方法分别对藻类颗粒物、藻类泥沙混合悬浊液进行吸收系数测定.通过颗粒物光谱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对比了两种方法的测量稳定性.通过对不同比例的藻类和无机悬浮颗粒物(ISS)的混合悬浊液进行分析,获得了不同浊度水体悬浮物吸收光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纯藻或者泥沙含量较少的水体进行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测定时,T方法和T-R方法均可以采用,并且均具有较高的测定精度.然而,在泥沙含量相对较高的浑浊水体,应尽量选取T-R方法进行颗粒物吸收光谱的测定,以提高测定精度.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由于底泥易受风浪影响发生再悬浮,因此在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测定中,当水体中ISS含量超过30 mg/L时,应选择T-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吸收系数
悬浮
颗粒物
T方法
T-R方法
浅水湖泊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船载走航观测高光谱颗粒物吸收系数反演浮游植物粒级结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桂芬
徐文龙
+2 位作者
周雯
许占堂
曹文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61,共12页
利用高光谱监测数据反演浮游植物种群组成是当前海洋光学和水色遥感的研究热点。文章采用大西洋经向断面航次中走航式观测系统测量的海水总颗粒物吸收光谱数据,尝试建立了两种模型对浮游植物粒级结构(Phytoplankton size class,简称PSC...
利用高光谱监测数据反演浮游植物种群组成是当前海洋光学和水色遥感的研究热点。文章采用大西洋经向断面航次中走航式观测系统测量的海水总颗粒物吸收光谱数据,尝试建立了两种模型对浮游植物粒级结构(Phytoplankton size class,简称PSC)进行反演和比较讨论。一类模型是基于总颗粒物吸收光谱高斯分解获得的典型波段高斯带强度与色素浓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odel,简称PLS回归模型);另一类模型是采用长波波段吸收基线高度推算海水总叶绿素a浓度,进而根据Brewin等(2010)生物量算法推算PSC的三组分模型(简称三组分模型)。模型比较验证结果显示,两类模型对海水总叶绿素浓度的反演都有较高的精度,相对偏差ME在15%左右;对于三个粒级浮游植物对应的叶绿素浓度(Pico级C_p, Nano级C_n, Micro级C_m)的反演效果也相当, PLS回归模型反演的ME分别为28.4%、31.9%和41%,三组分模型反演的ME分别为31%、35.9%、37.7%。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了采用高光谱吸收系数反演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潜在优势,可为不同海域走航式高光谱观测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粒级结构
高光谱
颗粒物吸收系数
船载走航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都城区颗粒物消光系数特征及其与PM_(2.5)的关系
被引量:
13
3
作者
宋丹林
陶俊
+3 位作者
张普
周子航
李从庆
周来东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762,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成都城区霾天气成因,收集2011年成都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以及同步的颗粒物散射系数(bsp)和颗粒物吸收系数(b ap)资料,探讨bsp和bap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以及大气消光系数(bext=bsp+bap)与PM2.5之间关系.结果发现...
为进一步了解成都城区霾天气成因,收集2011年成都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以及同步的颗粒物散射系数(bsp)和颗粒物吸收系数(b ap)资料,探讨bsp和bap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以及大气消光系数(bext=bsp+bap)与PM2.5之间关系.结果发现,成都城区bsp和bap年均值分别为(456±237)Mm-1和(96±73)Mm-1,其中b sp日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和郊区污染源输送的影响,bap日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和本地移动源的影响.PM2.5与bext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2),表明PM2.5是导致成都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
颗粒物
散射
系数
颗粒物吸收系数
颗粒物
消光
系数
PM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测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
2
1
作者
时志强
张运林
蔡同锋
机构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9-526,共8页
基金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BK201205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一三五"重点布局项目(NIGLAS2012135003)
美国能源基金项目(G-1006-12776)联合资助
文摘
对两种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测定方法及相关计算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长江中下游湖泊典型藻类的实验室培养,利用T方法和T-R方法分别对藻类颗粒物、藻类泥沙混合悬浊液进行吸收系数测定.通过颗粒物光谱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对比了两种方法的测量稳定性.通过对不同比例的藻类和无机悬浮颗粒物(ISS)的混合悬浊液进行分析,获得了不同浊度水体悬浮物吸收光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纯藻或者泥沙含量较少的水体进行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测定时,T方法和T-R方法均可以采用,并且均具有较高的测定精度.然而,在泥沙含量相对较高的浑浊水体,应尽量选取T-R方法进行颗粒物吸收光谱的测定,以提高测定精度.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由于底泥易受风浪影响发生再悬浮,因此在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测定中,当水体中ISS含量超过30 mg/L时,应选择T-R方法.
关键词
颗粒物吸收系数
悬浮
颗粒物
T方法
T-R方法
浅水湖泊
长江中下游
Keywords
Spectral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
Transmittance method
Transmittance-Reflectance method
shallow lakes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船载走航观测高光谱颗粒物吸收系数反演浮游植物粒级结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桂芬
徐文龙
周雯
许占堂
曹文熙
机构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61,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6045
41576030
+3 种基金
4177604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7B06714)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LTOZZ1602)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07020041)~~
文摘
利用高光谱监测数据反演浮游植物种群组成是当前海洋光学和水色遥感的研究热点。文章采用大西洋经向断面航次中走航式观测系统测量的海水总颗粒物吸收光谱数据,尝试建立了两种模型对浮游植物粒级结构(Phytoplankton size class,简称PSC)进行反演和比较讨论。一类模型是基于总颗粒物吸收光谱高斯分解获得的典型波段高斯带强度与色素浓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odel,简称PLS回归模型);另一类模型是采用长波波段吸收基线高度推算海水总叶绿素a浓度,进而根据Brewin等(2010)生物量算法推算PSC的三组分模型(简称三组分模型)。模型比较验证结果显示,两类模型对海水总叶绿素浓度的反演都有较高的精度,相对偏差ME在15%左右;对于三个粒级浮游植物对应的叶绿素浓度(Pico级C_p, Nano级C_n, Micro级C_m)的反演效果也相当, PLS回归模型反演的ME分别为28.4%、31.9%和41%,三组分模型反演的ME分别为31%、35.9%、37.7%。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了采用高光谱吸收系数反演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潜在优势,可为不同海域走航式高光谱观测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
浮游植物粒级结构
高光谱
颗粒物吸收系数
船载走航观测
Keywords
phytoplankton size class
hyperspectral data
particulat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ship-based underway measurements
分类号
P733.39 [天文地球—物理海洋学]
P731.1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都城区颗粒物消光系数特征及其与PM_(2.5)的关系
被引量:
13
3
作者
宋丹林
陶俊
张普
周子航
李从庆
周来东
机构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762,共6页
基金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9001)资助
文摘
为进一步了解成都城区霾天气成因,收集2011年成都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以及同步的颗粒物散射系数(bsp)和颗粒物吸收系数(b ap)资料,探讨bsp和bap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以及大气消光系数(bext=bsp+bap)与PM2.5之间关系.结果发现,成都城区bsp和bap年均值分别为(456±237)Mm-1和(96±73)Mm-1,其中b sp日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和郊区污染源输送的影响,bap日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和本地移动源的影响.PM2.5与bext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2),表明PM2.5是导致成都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霾
颗粒物
散射
系数
颗粒物吸收系数
颗粒物
消光
系数
PM2
5
Keywords
haze
particle scattering coefficient
particl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particle extinctioncoefficient
PM2. 5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测定方法探讨
时志强
张运林
蔡同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船载走航观测高光谱颗粒物吸收系数反演浮游植物粒级结构
王桂芬
徐文龙
周雯
许占堂
曹文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成都城区颗粒物消光系数特征及其与PM_(2.5)的关系
宋丹林
陶俊
张普
周子航
李从庆
周来东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