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 被引量:199
1
作者 黄鹂鸣 王格慧 +2 位作者 王荟 高士祥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4-337,共4页
为了初步调查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1年冬、春、秋3季在南京市的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用大流量采样器收集了50个样品.结果表明,南京市PM10、PM2.5的污染很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2%和92%,最大超标倍数达到6.3和9.0,... 为了初步调查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1年冬、春、秋3季在南京市的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用大流量采样器收集了50个样品.结果表明,南京市PM10、PM2.5的污染很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2%和92%,最大超标倍数达到6.3和9.0,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占PM10的大部分,约为68%,应引起公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颗粒物 空气污染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市大气颗粒物TSP、PM_(10)、PM_(2.5)污染水平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朱易 胡衡生 +2 位作者 张新英 黄劢 罗洪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6-178,共3页
20 0 2年在南宁市的 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内 ,共采集了 12 5个大气样品 (按季节分别采集 ) ,初步调查了大气中颗粒物TSP、PM1 0 、PM2 .5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南宁市 TSP、PM1 0 、PM2 .5的污染很严重 ,超标率分别为 67.5 %、82 .5 %、9... 20 0 2年在南宁市的 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内 ,共采集了 12 5个大气样品 (按季节分别采集 ) ,初步调查了大气中颗粒物TSP、PM1 0 、PM2 .5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南宁市 TSP、PM1 0 、PM2 .5的污染很严重 ,超标率分别为 67.5 %、82 .5 %、92 .5 %,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 PM2 .5占到了 PM1 0 的 63 .5 %左右。重污染区 P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市 大气颗粒物 TSP pm10 pm2.5 大气污染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62
3
作者 杨勇杰 王跃思 +1 位作者 温天雪 徐宏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pm2.5 pm10 质量浓度 北京市 大气颗粒物 化学组分 特征 有毒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颗粒物健康效应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_(2.5)、PM_(10))对心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孙兆彬 安兴琴 +3 位作者 崔甍甍 陶燕 马小会 叶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36-2544,共9页
为了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及霾污染类型下,颗粒物(PM10、PM2.5)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的联系,本文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GAM),在剔除了混杂因素:如季节趋势、日历效应、气象要素等作用下,将颗粒物浓度进行等级划... 为了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及霾污染类型下,颗粒物(PM10、PM2.5)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的联系,本文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GAM),在剔除了混杂因素:如季节趋势、日历效应、气象要素等作用下,将颗粒物浓度进行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地区2006~2010年PM10和PM2.5在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下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相对危险度(RR)的关系,进而对比研究了沙尘污染与霾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沙尘天气PM10、PM2.5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增加,且存在0~2d滞后效应,PM2.5与PM10的RR值较为接近;非沙尘天气下,PM2.5、PM10与心脑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RR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对于PM2.5,随着浓度的上升RR值逐渐增大,对于PM10,随着浓度的上升RR先增大而后逐渐降低;在相同的PM10暴露浓度下,沙尘天气的RR低于非沙尘天气,在相同的PM2.5暴露浓度下,沙尘天气与非沙尘天气的RR基本接近.而相对于沙尘天气污染,霾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具有滞后效应,随着霾天气加重,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霾污染 pm10和pm2.5 心脑血管疾病 G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及降雪中的汞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章玮 张晓山 +1 位作者 张逸 权建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8-673,共6页
研究了北京大气颗粒物PM25,PM10及降雪中的汞.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颗粒物PM25中汞的浓度为024—179ng·m-3,PM10中汞的浓度为038—302ng·m-3,冬季PM25和PM10中汞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北京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汞均以细粒子(≤25... 研究了北京大气颗粒物PM25,PM10及降雪中的汞.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颗粒物PM25中汞的浓度为024—179ng·m-3,PM10中汞的浓度为038—302ng·m-3,冬季PM25和PM10中汞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北京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汞均以细粒子(≤25μm)为主,冬季细粒子中汞的浓度高是细粒子多且其汞含量高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夏季则是细粒子中汞的含量高.降雪中汞的浓度在106—162ng·l-1之间,降雪中可溶性汞为总汞的一半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pm2.5 pm10 大气污染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在上海近郊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中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34
6
作者 吴明红 陈镠璐 +2 位作者 陈祖怡 冯加良 马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1-530,共10页
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连续6个月采集了上海近郊可吸入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其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结果表明,上海近郊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中∑P... 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连续6个月采集了上海近郊可吸入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其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结果表明,上海近郊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中∑PAHs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5.25~136和3.56~149 ng/m^3,平均值分别为36.9和28.5 ng/m^3.通过特征比值法,可推测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及交通运输排放的尾气.在16种PAHs中,具有强致癌效应的BaP的质量浓度为0.6~16 ng/m^3;∑:PALHs的总毒性当量(toxic equivalent quantity,TEQ)分别为5.4和4.1 ng/m^3.根据所测大气颗粒物中BaP等效毒性当量的暴露浓度,利用终生致癌风险(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ILCR)模型,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呼吸和皮肤接触暴露PAHs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ILCR大小按年龄段排序为成人>儿童>青年;按性别排序则为女性>男性.所有年龄段的终生致癌风险皆略高于美国环保总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规定的可忽略阈值(10^(-6)),存在一定的人体健康风险,因此需从源头对PAHs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浓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减少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pm10 pm2.5 风险评估 终生致癌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PM2.5、PM10)对地表景观结构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娄彩荣 刘红玉 +1 位作者 李玉玲 李玉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719-6729,共11页
颗粒物PM_(2.5)、PM_(10)是近年来我国大气首要污染物,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地表景观结构直接或间接影响PM_(2.5)、PM_(10)浓度,了解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PM_(2.5)、PM_(10)对地表景观... 颗粒物PM_(2.5)、PM_(10)是近年来我国大气首要污染物,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地表景观结构直接或间接影响PM_(2.5)、PM_(10)浓度,了解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PM_(2.5)、PM_(10)对地表景观结构响应的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中出现不确定性的可能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得出基本结论:(1)地表景观类型的构成及其格局显著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对PM_(2.5)、PM_(10)起到"源"和"汇"的作用。(2)地表景观结构引起局地气候变化并影响颗粒物的迁移转化,但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复杂,研究结论并不明确。(3)颗粒物浓度和地表景观数据主要通过实际监测或遥感处理方法获得,但因为获取方法、监测点微观环境及遥感影像等因素影响,导致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加上时空尺度相对应的复杂性,大大限制了地表景观结构与PM_(2.5)、PM_(10)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是未来要突破的难点。(4)PM_(2.5)、PM_(10)对地表景观结构响应的区域时空差异及过程,局地小气候变化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过程和强度,主要景观类型尤其是水体、湿地景观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过程、机理与贡献程度等是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pm2.5pm10) 地表景观类型 景观格局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定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中的六价铬 被引量:23
8
作者 刀谞 吕怡兵 +3 位作者 滕恩江 张霖琳 王超 李丽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6-941,共6页
建立了大气颗粒物PM2.5、PM10中六价铬(Cr(Ⅵ))的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ICP-MS)检测方法。采用碳酸氢钠(NaHCO3)溶液超声提取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Cr(Ⅵ),并使用含有0.22 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Na2EDTA)的75 mmo... 建立了大气颗粒物PM2.5、PM10中六价铬(Cr(Ⅵ))的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ICP-MS)检测方法。采用碳酸氢钠(NaHCO3)溶液超声提取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Cr(Ⅵ),并使用含有0.22 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Na2EDTA)的75 mmol/L硝酸铵溶液(pH7.0)淋洗液通过离子色谱柱(AG7,50 mm×4 mm)分离出样品中的Cr(Ⅵ),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标准溶液中Cr(Ⅵ)的质量浓度在0.05-5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9 9,标准溶液测定的精密度为1.0%-4.0%,标准样品测定的相对误差为3.3%;纤维素滤膜适用于Cr(Ⅵ)的采样,将纤维素滤膜碱化后,Cr(Ⅵ)的回收率从75%增加到102%;样品在20 mmol/L碳酸氢钠溶液中超声30 min后上机测试,提取完全且回收率稳定;当采样体积为20 m3,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 4 ng/m3;采集并测定了PM2.5及PM10实际样品,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6%-102%,精密度为1.7%-7.6%。该方法高效、稳定、灵敏,适用于大气颗粒物中六价铬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六价铬 大气颗粒物 pm2 5 pm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4个大气背景点环境空气颗粒物(PM_(2.5)、PM_(10))中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刀谞 王超 +2 位作者 张霖琳 吕怡兵 滕恩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5-1102,共8页
为研究国家大气背景点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于2013年2月、7月、9月、12月分别对4个国家大气背景点进行了PM2.5及PM10的采样,通过超声萃取-IC法测定了样品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F-、Cl-、NO-3、SO2-4、Na+、NH+4、K+、Mg2+、... 为研究国家大气背景点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于2013年2月、7月、9月、12月分别对4个国家大气背景点进行了PM2.5及PM10的采样,通过超声萃取-IC法测定了样品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F-、Cl-、NO-3、SO2-4、Na+、NH+4、K+、Mg2+、Ca2+)质量浓度,结果表明:(1)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水平一、二季度重于三、四季度,PM2.5、PM10年均值分别为17μg·m-3、32μg·m-3,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区域浓度相当,背景点大气状况良好;(2)PM2.5中水溶性离子比重全年波动不大,为35.5%—42.2%,浓度排序为SO2-4、NH+4、NO-3>Ca2+、Cl-、K+、Na+>F-、Mg2+,第一季度PM10中Ca2+浓度显著升高,控制风沙尘将有效降低PM10的浓度;PM2.5及PM10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在不同季节的浓度分布规律与颗粒物浓度类似,一季度较高,三、四季度较低;(3)二次离子是背景点区域的主要水溶性离子,浓度值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相当.NO-3、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与NH+4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7539,斜率小于1,水溶性离子中酸性离子的量比铵根离子略占优势,对气溶胶酸度产生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大气背景点 pm2.5 pm10 水溶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春季大气中PM_(2.5)、PM_(10)颗粒物分布状态及元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晓凯 于蕾 +3 位作者 孙苗苗 邱军 何源 李超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278-285,共8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济南市区春季大气中PM_(2.5)、PM_(10)颗粒物的显微形貌、粒径分布和化学元素进行连续30 d全天候研究,对大气颗粒物的粒径与数量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绘制相应粒径变化柱状图。依据检出的元素来推断大气颗粒物化学... 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济南市区春季大气中PM_(2.5)、PM_(10)颗粒物的显微形貌、粒径分布和化学元素进行连续30 d全天候研究,对大气颗粒物的粒径与数量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绘制相应粒径变化柱状图。依据检出的元素来推断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和来源,提出控制大气颗粒物PM2.5、PM10污染的有效对策。实验结果显示,大气颗粒物显微形态有球状、片状、棒状等不同形状且主要集中于0~1.0μm和1.0~2.5μm粒径范围,检出C、O、Cl、Si、Ca、K、Na、Mg、Al、Fe、S等多种化学元素,大多以矿物质氧化物、硫酸盐、硅铝酸盐等形式存在,主要来源于土壤尘、风沙尘、燃煤飞灰等。该方法简单、快速、科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显微形态 成分分析 pm2.5 pm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南昌市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污染水平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宗健 袁胜林 肖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36-1338,1384,共4页
为了调查夏季南昌市大气颗粒物PM、PM2.5的污染水平,在2007年7-8月在南昌市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采集了80个样品。结果表明,南昌市PM和PM2.5污染很严重,超标率分别达55%和60%,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所占比例较大,约为65%;在... 为了调查夏季南昌市大气颗粒物PM、PM2.5的污染水平,在2007年7-8月在南昌市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采集了80个样品。结果表明,南昌市PM和PM2.5污染很严重,超标率分别达55%和60%,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所占比例较大,约为65%;在空间分布上,夏季5个采样点的污染情况基本为交通干线〉工业区〉商业混合区〉居住区〉远郊区,南昌市大气颗粒物中PM、PM2.5的回归方程为PM2.5=0.545 9PM10,相关系数为0.998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pm2.5 南昌市 颗粒物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PM_(10)-PM_(2.5)-2型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玮 刘红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8,共4页
自行开发并研制了 TSP-PM1 0 -PM2 .5-2型中流量 TSP、PM1 0 、PM2 .5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 ,是目前中国唯一可以采集 TSP、PM1 0 、PM2 .5样品并提供足够的样品量进行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的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集器。该系统精心设计和... 自行开发并研制了 TSP-PM1 0 -PM2 .5-2型中流量 TSP、PM1 0 、PM2 .5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 ,是目前中国唯一可以采集 TSP、PM1 0 、PM2 .5样品并提供足够的样品量进行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的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集器。该系统精心设计和加工的限流孔可以保持完全固定的流量 ,保证切割粒径的稳定 ,减小采样的误差并方便操作。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 2 0多个城市和地区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和研究中 ,为研究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和来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采集系统 TSP pm10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PM_(2.5)的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58
13
作者 叶文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6-69,共4页
在宁波市布设4个代表性点位,于2010年春季、夏季和冬季进行大气PM10和PM2.5的采样,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建立了PM10、PM2.5和源样品的化学成分谱。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对宁波市PM10、PM2.5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 在宁波市布设4个代表性点位,于2010年春季、夏季和冬季进行大气PM10和PM2.5的采样,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建立了PM10、PM2.5和源样品的化学成分谱。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对宁波市PM10、PM2.5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是宁波市PM10、PM2.5的3大污染源,它们对PM10贡献率依次为25.45%、15.86%、12.33%,对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20.42%、14.37%、15.15%。要改善宁波市大气空气质量,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治理城市扬尘,控制煤烟型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物PM10和PM2.5对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秋霞 《河南农业》 2014年第8期57-58,共2页
运动时人体耗氧量增加,呼吸加快加深,吸入空气增多,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户外锻炼时吸入的有害物质也增多。户外体育锻炼是体育锻炼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锻炼方式,在污染的空气中锻炼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主要从天气状况是否适... 运动时人体耗氧量增加,呼吸加快加深,吸入空气增多,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户外锻炼时吸入的有害物质也增多。户外体育锻炼是体育锻炼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锻炼方式,在污染的空气中锻炼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主要从天气状况是否适宜体育锻炼的角度来阐述颗粒物PM10和PM2.5对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健身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pm10 颗粒物pm2 5 体育锻炼 身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雅真 梁小翠 闫文德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3期13-18,共6页
利用2017-2018年长沙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沙市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沙市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浓度最高,PM2.5和PM10分别为62.87和89.22μg·m-3;... 利用2017-2018年长沙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沙市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沙市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浓度最高,PM2.5和PM10分别为62.87和89.22μg·m-3;空间变化特征:PM2.5浓度为长沙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望城区>浏阳市,PM10浓度为长沙城区>宁乡县>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颗粒污染物PM2.5与PM10浓度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0.853,P=0.000(P<0.01);降水对大气颗粒物有显著消减作用,使PM2.5、PM10的浓度分别下降了17.93%和27.67%。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倡绿色出行、增加绿量、人工降水等可有效控制长沙市大气颗粒物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pm2.5 pm10 空气质量 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对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白子娜 段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对暴露人群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影响。方法收集石家庄市大气污染资料、气象资料及因下呼吸道感染入院患者的资料,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大气颗粒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双向病例交叉研究,条件logistic...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对暴露人群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影响。方法收集石家庄市大气污染资料、气象资料及因下呼吸道感染入院患者的资料,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大气颗粒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双向病例交叉研究,条件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单污染物模型,探究各颗粒物浓度对下呼吸道感染住院风险的影响及滞后效应。应用多污染物模型,探究各颗粒物浓度对下呼吸道感染住院风险的影响。在多污染物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层分析控制性别、年龄、合并症及季节等潜在混杂因素,分析大气颗粒物对暴露人群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CO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些污染物与日均气温及O_3呈负相关。在单污染物模型中,当日PM_(2.5)浓度及滞后5d的PM_(10)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应OR值(95%CI)分别为1.010(1.005~1.015)、1.006(1.003~1.009),即当日PM_(2.5)浓度及滞后5d的PM_(10)浓度每增加10μg/m^3,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风险分别增加1.0%(0.5%~1.5%)、0.6%(0.3%~0.9%)。在多污染物模型中,PM_(2.5)仍然会增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风险。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与女性、≥60岁和有合并症患者相比,PM_(2.5)暴露会增加男性、<60岁和无合并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风险,且该效应在冷季节中更为明显;而与男性、<60岁和无合并症者比较,PM_(10)暴露会增加女性、≥60岁及存在合并症者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风险,且该效应在冷季节中更为明显。结论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浓度的升高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住院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可吸入颗粒物(pm10) 颗粒物(pm2.5) 双向病例交叉研究 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植物叶片滞留PM_(2.5)等大气颗粒物质量的方法 被引量:26
17
作者 洪秀玲 杨雪媛 +4 位作者 杨梦尧 仲禹璇 李辰 张桐 刘玉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154,共8页
以7种重庆市绿化基调树种为例,将滤膜过滤称质量优化为滤膜分级(10、2.5μm)过滤称质量,并与数学比例关系换算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植物叶片滞留细颗粒物(PM2.5,直径≤2.5μm)等大气颗粒物质量的方法。该方法不直接进行PM2.5的收... 以7种重庆市绿化基调树种为例,将滤膜过滤称质量优化为滤膜分级(10、2.5μm)过滤称质量,并与数学比例关系换算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植物叶片滞留细颗粒物(PM2.5,直径≤2.5μm)等大气颗粒物质量的方法。该方法不直接进行PM2.5的收集和称量,回避了单独采用滤膜过滤称质量时,由于PM10或PM2.5中粒径、质量极其微小的颗粒被滤掉而导致PM10或PM2.5不能完全被收集和准确称量的缺点。该方法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普通实验室便具备,同时也克服了利用显微仪器观察并量算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局限性。用通过120目筛的土壤样品进行准确性和稳定性检验,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可操作性。应用该方法测定了7种重庆市绿化基调树种叶片滞留PM2.5等大气颗粒物质量,为评价不同树种和林分结构的滞尘功能差别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叶片 pm10 pm2.5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子分析法解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_(10)的来源 被引量:61
18
作者 邹本东 徐子优 +3 位作者 华蕾 韩玉朴 董淑英 鹿海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5,共7页
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并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6类:建筑水泥尘/... 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并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6类: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生物质燃烧尘和燃油尘。用模型计算得到的各源对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占36.57%、土壤风沙尘占16.07%、二次粒子尘占12.33%、工业粉尘占10.29%、生物质燃烧尘占6.07%、燃油尘占3.84%、其它占14.84%。其中建筑水泥/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是大气颗粒物PM10的主要来源。实验表明,在缺少源成分谱时可以用因子分析模型来分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 pm10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郊区环境大气中颗粒物PM_(10)的质量浓度及其变化特性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琪 邓启红 +1 位作者 唐猛 刘蔚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419-2423,共5页
于2007-11—2008-10对长沙市郊区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采用TEOM 1400a进行实时监测,以揭示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郊区颗粒物污染相当严重,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20.8±47.7)μg/... 于2007-11—2008-10对长沙市郊区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采用TEOM 1400a进行实时监测,以揭示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郊区颗粒物污染相当严重,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20.8±47.7)μg/m3,明显超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秋、冬季节质量浓度高于夏季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受城市交通密度的影响显著,峰值分别出现于9:00与18:00附近,与早晚交通高峰期吻合;PM10质量浓度在工作日与周末存在明显差异,夏季周末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工作日质量浓度,而冬季则相反;颗粒物PM10与PM2.5质量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我国现行采用的PM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城市空气质量仍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颗粒物 pm10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飞灰中细颗粒物(PM_(2.5))的物理化学特性 被引量:42
20
作者 赵承美 孙俊民 +1 位作者 邓寅生 鲁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3,80,共4页
研究了小龙潭电厂燃煤飞灰中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显微结构、颗粒类型以及As,Se,Cd,Pb,Cr和Be等6种微量重金属在不同粒径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燃煤排放的PM2 5以球形颗粒为主,但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非球形颗粒的数量有所增加;多数P... 研究了小龙潭电厂燃煤飞灰中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显微结构、颗粒类型以及As,Se,Cd,Pb,Cr和Be等6种微量重金属在不同粒径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燃煤排放的PM2 5以球形颗粒为主,但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非球形颗粒的数量有所增加;多数PM2 5的表面并不光滑,不同粒径颗粒之间存在逐级吸附的现象;微量重金属As,Se,Cd,Pb和Cr大部分富集在粒径小于2 1μm的细颗粒上,高钙飞灰对As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颗粒物(pm2.5)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