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向双螺杆挤出过程中聚合物颗粒熔融问题的探讨Ⅱ:聚合物颗粒熔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初广文 周昆颖 耿孝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1-85,共5页
双螺杆挤出过程中影响聚合物颗粒熔融的因素众多 ,本文针对螺杆构型和几何尺寸、运转条件及物料确定的双螺杆挤出过程 ,将影响聚合物颗粒熔融的因素归纳为六个方面 ,利用相变分数法对这些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同向双螺杆挤出 相变分数法 聚合物颗粒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双螺杆挤出过程中聚合物颗粒熔融问题探讨 Ⅰ.相变分数法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初广文 周昆颖 耿孝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4-78,共5页
在双螺杆挤出过程中 ,聚合物颗粒挤出熔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固、液两相共存的形式可以用“海 -岛”模型来描述。提出了“海 -岛”模型的一种简化模型———中间模型 ,通过引入“相变分数”对粘性耗散热进行分配 ,得出了固相分数及熔... 在双螺杆挤出过程中 ,聚合物颗粒挤出熔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固、液两相共存的形式可以用“海 -岛”模型来描述。提出了“海 -岛”模型的一种简化模型———中间模型 ,通过引入“相变分数”对粘性耗散热进行分配 ,得出了固相分数及熔体平均温度沿螺槽方向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对相关结果进行了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挤出过程 聚合物 颗粒熔融 “海-岛”模型 相变分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膜冷却下涡轮导叶表面颗粒沉积特性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孙文静 余江涵 +1 位作者 郑玉秋 张靖周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8-197,共10页
为了探究熔融态颗粒物在涡轮导叶上的沉积特性,本文采用熔融石蜡颗粒模拟真实发动机叶片上的颗粒沉积过程,开展了对带有气膜冷却结构的导叶的低温颗粒沉积实验研究,着重探究了气膜孔径和吹风比两个影响因素下的叶片表面颗粒沉积形貌及... 为了探究熔融态颗粒物在涡轮导叶上的沉积特性,本文采用熔融石蜡颗粒模拟真实发动机叶片上的颗粒沉积过程,开展了对带有气膜冷却结构的导叶的低温颗粒沉积实验研究,着重探究了气膜孔径和吹风比两个影响因素下的叶片表面颗粒沉积形貌及颗粒沉积对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气膜冷却的影响下,叶片表面气膜孔后颗粒沉积厚度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吹风比一定时,随着气膜孔径的增大,气膜孔堵塞现象明显缓解,叶片表面颗粒沉积量随气膜孔径增大而逐渐降低,沉积厚度变化更为平缓;当气膜孔径一定时,颗粒沉积随吹风比先减小后增大,在吹风比接近1时,颗粒沉积厚度最薄。此外,颗粒沉积使得叶片表面的气膜冷却效率变化更均匀,气膜孔处的气膜冷却效率明显下降,但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使得气膜孔下游远场的气膜冷却效率明显升高。当吹风比一定时,气膜冷却效率随着气膜孔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气膜孔径一定时,存在最佳吹风比M=0.8使得整体气膜冷却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导叶 气膜冷却 熔融颗粒 颗粒沉积 气膜冷却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熔融颗粒撞击基体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范群波 王鲁 王富耻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9-21,42,共4页
利用ANSYS/LS DYNA程序 ,模拟了等离子喷涂条件下完全熔融金属、陶瓷颗粒在给定条件下 ,包括形状、大小、速度以及材质本身的特性 ,撞击基体表面时其变形与时间的关系 ;比较了不同材料颗粒动能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研究了金属颗粒在已凝... 利用ANSYS/LS DYNA程序 ,模拟了等离子喷涂条件下完全熔融金属、陶瓷颗粒在给定条件下 ,包括形状、大小、速度以及材质本身的特性 ,撞击基体表面时其变形与时间的关系 ;比较了不同材料颗粒动能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研究了金属颗粒在已凝固颗粒表面上的散流情况 ;并模拟了不同材料多个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有限元 数值模拟 熔融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机理研究的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彦洪 瞿金平 +1 位作者 任鸿烈 周南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4,共6页
介绍了国内外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机理研究的发展 ,分析了熔融理论发展历程及所面临的问题 ,以及现有熔融理论的适用范围 ,指出在熔融理论研究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问题 ,合理选择熔融理论模型 。
关键词 固体床破裂 固体颗粒熔融 熔体渗入 振动 动态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砂土基本特性及其在注浆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胡焕校 谢中良 +2 位作者 甘本清 卢雨帆 邓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6,共8页
透明土技术为可视化监测土体内部变形、渗流提供了有效手段,充分认识透明土透明度的影响因素是该技术发展的基础,亦是实现注浆模型试验浆液扩散可视化的前提。采用熔融石英颗粒和混合矿物油配制透明砂土,通过调整混合矿物油配比、熔融... 透明土技术为可视化监测土体内部变形、渗流提供了有效手段,充分认识透明土透明度的影响因素是该技术发展的基础,亦是实现注浆模型试验浆液扩散可视化的前提。采用熔融石英颗粒和混合矿物油配制透明砂土,通过调整混合矿物油配比、熔融石英颗粒粒径、环境温度获得透明砂土。配制与标准砂级配相近的透明砂土,测试了透明土与标准砂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并开展了大尺寸透明砂土注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矿物油配比、熔融石英颗粒粒径对透明砂土透明度影响显著;混合矿物油折射率对温度较敏感,折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标准砂级配相近的透明土透明度较高,物理力学特性与标准砂相近,该透明砂土实现了注浆模型试验浆液扩散过程的可视化。研究成果对促进透明土技术发展及其在注浆模型试验中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土 熔融石英颗粒 混合矿物油 物理力学特性 注浆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物辐射特性预示方法及分布规律
7
作者 郝雪帆 李伟 +1 位作者 曹涛锋 张虎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介质辐射传热对含金属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内部热环境影响显著。建立精确、高效的参与介质辐射特性预示方法是对发动机内部热环境进行精细数值预示的重要前提。针对发动机内的熔融氧化铝颗粒和多组分燃气,分别基于Mie理论和逐线计算法... 介质辐射传热对含金属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内部热环境影响显著。建立精确、高效的参与介质辐射特性预示方法是对发动机内部热环境进行精细数值预示的重要前提。针对发动机内的熔融氧化铝颗粒和多组分燃气,分别基于Mie理论和逐线计算法建立了其辐射特性精细计算方法,结合数据插值方法和普朗克平均吸收系数总体模型构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产物辐射特性快速预示方法。计算得到了HIPPO喷管内部燃烧产物辐射特性参数的一维分布特性,研究了燃烧温度、压强及推进剂铝含量对喷管内燃烧产物辐射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燃烧室和喷管喉部之间颗粒对燃烧产物吸收系数的贡献占主导地位,而燃气的贡献可忽略;在喷管扩张段,燃气对吸收系数的贡献逐渐显著;在喷管出口处,燃气对吸收系数的贡献不可忽略;燃烧室温度和推进剂铝含量的升高、燃烧室压强的降低均会导致燃气对辐射传热贡献比例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燃烧产物 熔融颗粒 燃气 辐射特性 预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焙烧提钒过程中钾物相转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鑫龙 冯雅丽 李浩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2,共8页
针对含钒页岩中钾元素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分析并研究钠盐焙烧提钒时钾物相转化过程及钒钾同步提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时含钒页岩中白云母及伊利石相转化为多元素熔融态颗粒;NaCl和Na2SO4与其中钾离子交换,使部分钾参与生成水溶性钾... 针对含钒页岩中钾元素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分析并研究钠盐焙烧提钒时钾物相转化过程及钒钾同步提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时含钒页岩中白云母及伊利石相转化为多元素熔融态颗粒;NaCl和Na2SO4与其中钾离子交换,使部分钾参与生成水溶性钾盐,部分随钠长石自颗粒中析出;Na_2CO_3使矿物颗粒与石英共熔,钾钠间离子交换受抑制,钾长石相析出,抑制水溶性钾盐生成;在750~800℃范围内焙烧,钠离子与钾离子和钒离子的交换及结合反应同步进行,钒钾共同提取过程效率较高;使用NaCl作为焙烧添加剂时,钒酸盐生成速率大于水溶性钾盐生成速率,当NaCl质量分数大于8%时,钾盐生成速率快速增大;在Na_2SO_4作用下钾盐生成速率略高于钒酸盐生成速率,两反应速率差随Na2SO4质量分数提高逐渐增大;当Na2CO3质量分数低于6%时,促进钒酸盐生成但影响钾浸出效果,若Na_2CO_3质量分数增加(高于6%),则阻碍矿石中离子交换过程,并不利于钒钾的共同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钒页岩 焙烧 浸出 熔融颗粒 钾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O_3促进某硅质页岩中低价钒的钠化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鑫龙 冯雅丽 李浩然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在对含钒硅质页岩添加NaCl进行氧化焙烧提钒过程中引入Na_2CO_3可促进钒的氧化和后续浸出。在对促进效果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复合添加剂焙烧产物及浸出渣的化学成分、XRD及SEM-EDS等的分析,研究了Na_2CO_3的促进机理。结果表明:①在... 在对含钒硅质页岩添加NaCl进行氧化焙烧提钒过程中引入Na_2CO_3可促进钒的氧化和后续浸出。在对促进效果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复合添加剂焙烧产物及浸出渣的化学成分、XRD及SEM-EDS等的分析,研究了Na_2CO_3的促进机理。结果表明:①在NaCl+Na_2CO_3(质量比为3∶2)与试验原料质量比为10%,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180 min,焙烧产物在液固比10 mL/g、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120 min条件下搅拌浸出(600 r/min),钒浸出率达到84.96%。②焙烧过程中,原料中的白云母、伊利石等矿物铝氧八面体晶格被破坏,转变为主要含元素Na、K、Al、Si、O的熔融颗粒并析出钠长石。Na_2CO_3增加焙烧原料碱度,使石英反应活性增强并与熔融颗粒共熔产生多孔颗粒。③加入NaCl和Na_2CO_3后,熔融颗粒及石英共熔产生的微孔结构及焙烧过程中充填于熔融颗粒间的长石形成的气相通道,均使焙烧料内部O2的扩散性增强,与低价钒接触几率增加,加速钒氧化进程,使钒氧化焙烧效果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页岩 复合添加剂 浸出率 熔融颗粒 微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