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颗粒检测技术监测和控制膜滤水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艳玲 李星 +2 位作者 陈伟仲 王长玉 张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79,89,共5页
介绍了超滤膜去除颗粒物的特点,指出保证膜出水水质监测和控制的关键指标是颗粒物含量,分析了给水处理领域几种颗粒检测技术的应用特点,对浊度、颗粒计数值、颗粒综合指数及微生物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表明,颗粒数是超滤膜出水水质... 介绍了超滤膜去除颗粒物的特点,指出保证膜出水水质监测和控制的关键指标是颗粒物含量,分析了给水处理领域几种颗粒检测技术的应用特点,对浊度、颗粒计数值、颗粒综合指数及微生物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表明,颗粒数是超滤膜出水水质的关键性检测指标,可代替或补充浊度指标.采用颗粒检测仪代替浊度仪来监测和控制超滤膜装置的运行,可为超滤膜装置的有效运行和优质水的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颗粒 浊度 颗粒计数 颗粒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纳米颗粒检测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纯 张轩 +4 位作者 孙志华 杨广 朱云华 司斌 郑怀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1026,共6页
纳米颗粒在工业和化妆品等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致使大量纳米颗粒进入水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对生物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水环境中纳米颗粒的富集及其检测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多种技术可对水环境中痕量... 纳米颗粒在工业和化妆品等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致使大量纳米颗粒进入水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对生物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水环境中纳米颗粒的富集及其检测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多种技术可对水环境中痕量纳米颗粒浓度等特征进行检测,但其在灵敏度和精度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归纳了目前水环境中纳米颗粒的预处理技术,如超滤分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固相萃取技术及浊点萃取技术;综述常用的纳米颗粒与离子检测技术,如光谱分析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及电化学技术。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使纳米颗粒预处理及检测技术能够被系统广泛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纳米颗粒的预处理及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纳米颗粒检测 纳米颗粒预处理 光谱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颗粒检测的高精度移相信号源
3
作者 楼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2-104,共3页
基于锁相放大技术的颗粒检测需要频率范围宽、移相精度高的移相信号源。针对现有的移相信号源在高频范围移相精度低的缺点,设计了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以2片AD9852为核心的移相信号源,给出了系统硬件设计原理。重点介绍了高精度移... 基于锁相放大技术的颗粒检测需要频率范围宽、移相精度高的移相信号源。针对现有的移相信号源在高频范围移相精度低的缺点,设计了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以2片AD9852为核心的移相信号源,给出了系统硬件设计原理。重点介绍了高精度移相、幅度闭环控制的软硬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保证宽频范围的同时,输出信号在相位差、频率、幅度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精度,满足颗粒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信号源 AD9852 锁相放大 颗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谐振式芯片的金属颗粒检测 被引量:6
4
作者 虞子雷 张洪朋 +1 位作者 曾霖 滕怀波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27-1632,共6页
液压系统中大部分的异常磨损是液压油中的金属颗粒造成的。通过检测这些金属颗粒可以及时预测故障并减少损失。由此设计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液压油微小金属颗粒快速检测系统。基于LC谐振的原理进行金属颗粒检测,通过理论分析了检测的可行性... 液压系统中大部分的异常磨损是液压油中的金属颗粒造成的。通过检测这些金属颗粒可以及时预测故障并减少损失。由此设计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液压油微小金属颗粒快速检测系统。基于LC谐振的原理进行金属颗粒检测,通过理论分析了检测的可行性;设计并制作了微流控检测芯片,芯片的流道为300μm;在所搭建的检测系统上进行了金属颗粒计数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有参数一致以及颗粒相同的情况下,谐振式芯片的颗粒检测的信噪比优于单线圈式检测芯片的信噪比。当激励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铁磁性颗粒通过检测区域输出信号的脉冲向上,当激励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铁磁性颗粒通过检测区域输出信号的脉冲向下,非铁磁性金属颗粒则相反。所设计的微流控检测芯片及其检测系统可实现金属颗粒的区分检测,在实验室条件下,最小可对50μm的铁颗粒和110μm的铜颗粒进行区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颗粒检测 微流控芯片 谐振电路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解吸装置耦合光化学电离质谱检测颗粒物中多环芳烃
5
作者 杨建伟 王振名 +4 位作者 郭英哲 李静 厉梅 谭伟强 侯可勇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2-429,共8页
PM2.5作为当前我国最普遍的一种污染物,严重威胁人体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的健康,尤其PM2.5中沸点高于200℃的高毒性化合物难以检测,潜在的毒性风险更高。针对上述问题,本工作研制了一种快速热解吸装置,通过与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光化学... PM2.5作为当前我国最普遍的一种污染物,严重威胁人体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的健康,尤其PM2.5中沸点高于200℃的高毒性化合物难以检测,潜在的毒性风险更高。针对上述问题,本工作研制了一种快速热解吸装置,通过与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光化学电离质谱耦合,实现了PM2.5中萘、苊烯以及芴等3种常见多环芳烃(PAHs)的快速分析,单次检测时间少于5 min。以PAHs的分子离子峰作为特征峰,线性范围可达2~2 000 ng,检测限分别低至0.021、0.36、0.68 ng。将该装置用于停车场以及吸烟室中实际颗粒物样本成分分析,对比商品化气相与颗粒相接口(FIGAERO)检测的实际样品谱图,本装置输出谱图的出峰数增加了202个,最高峰强度提升了727.42倍,保证了实际颗粒物样品中痕量PAHs成分的准确识别与定量评估,在颗粒物成分分析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拥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电离质谱 热解吸 颗粒检测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颗粒碰撞电化学的烷硫醇在纳米金表面的自组装行为
6
作者 白乙艳 王晨阳 +2 位作者 高阳 李佳敏 杨海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0,共8页
采用单颗粒碰撞电化学分析法,通过检测溶液中分散的单个颗粒,探究了烷硫醇在纳米金(Au NPs)表面的自组装动力学过程,以及组装过程中反应温度、烷硫醇浓度和分子结构对其组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烷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形成使得Au NPs... 采用单颗粒碰撞电化学分析法,通过检测溶液中分散的单个颗粒,探究了烷硫醇在纳米金(Au NPs)表面的自组装动力学过程,以及组装过程中反应温度、烷硫醇浓度和分子结构对其组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烷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形成使得Au NPs的活性面积减小,从而导致其催化析氢电流下降.基于此,对比不同自组装条件下测得的碰撞信号,发现吸附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烷硫醇浓度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控制反应时间为10 min,当6-巯基-1-己醇(6-MCH)的浓度为73 mmol/L,反应温度为45℃时,6-MCH在Au NPs表面吸附最多.此外,通过对比6-MCH、3-巯基-1-丙醇(3-MCP)及3-巯基丙酸(3-MPA)的自组装动力学曲线,发现自组装过程均由快速吸附及缓慢重组组成.由于3-MPA的功能头基(羧酸根)与Au NPs的柠檬酸配体之间存在较强的静电排斥作用,使得3-MPA的吸附量明显低于其它两种分子.3-MCP与6-MCH的最大吸附量基本相同,但由于6-MCH的烷基链更长、疏水性更强及运动更慢,导致其与Au NPs亲水性柠檬酸配体之间的作用更弱(6-MCH的吸附自由能变比3-MCP高约4.0 kJ/mol),所以较晚达到吸附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颗粒检测 烷硫醇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煤分级溢流颗粒粒度在线检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豪智 马娇 +1 位作者 史长亮 王函露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1,59,共9页
对细粒煤分选中分级溢流颗粒粒度进行实时在线检测,进而调控分级参数,可减少溢流中粗颗粒含量,提高总精煤回收率。现有研究对溢流颗粒粒度的检测上限普遍在180μm左右,矿浆体积浓度上限为10%,无法满足粒度较粗、粒级较宽且体积浓度较高... 对细粒煤分选中分级溢流颗粒粒度进行实时在线检测,进而调控分级参数,可减少溢流中粗颗粒含量,提高总精煤回收率。现有研究对溢流颗粒粒度的检测上限普遍在180μm左右,矿浆体积浓度上限为10%,无法满足粒度较粗、粒级较宽且体积浓度较高的细粒煤分级旋流器溢流颗粒粒度检测要求。为提高煤颗粒粒度和矿浆体积浓度检测上限,开发了一套超声波在线颗粒粒度检测系统。基于超声波声衰减模型,构建了适用于煤颗粒粒度为44.5~600μm、矿浆体积浓度为0~40%的细粒煤分级现场工况的煤颗粒粒度检测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立了煤颗粒粒度分布预测模型,实现对细粒煤分级旋流器溢流矿浆粒度分布预测。基于煤颗粒粒度检测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超声波衰减值随煤颗粒粒度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随超声波频率和矿浆体积浓度增大而增大。分别使用超声波在线颗粒粒度检测系统和煤颗粒粒度分布预测模型对某矿水力分级旋流器溢流颗粒粒度(实际值为150.0,215.0,315.0μm)分布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系统测量值相对误差为10.87%,9.81%,8.48%,预测模型的预测值相对误差为9.27%,6.05%,6.92%,均实现了细粒煤分级溢流颗粒粒度的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洗选 细粒煤分选 水力分级 溢流颗粒粒度检测 颗粒粒度分布 超声波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液压油中微小颗粒的快速检测与计数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曾霖 张洪朋 +2 位作者 刘恩辰 刘后祥 崔方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23,15,共5页
液压系统在船上具有广泛应用,当液压油污染物中出现粒径大于20 μ m 的颗粒时,说明该系统发生了异常磨损,可能导致故障的发生.利用光阻法,设计并制作了微流控油液颗粒检测芯片,搭建了简单有效的光学检测系统,并经信号放大和数据采集实... 液压系统在船上具有广泛应用,当液压油污染物中出现粒径大于20 μ m 的颗粒时,说明该系统发生了异常磨损,可能导致故障的发生.利用光阻法,设计并制作了微流控油液颗粒检测芯片,搭建了简单有效的光学检测系统,并经信号放大和数据采集实现了对微小颗粒的检测,最后通过Java 编程实现了对粒径大于20 &m颗粒进行计数.对25 - 38 &m的铁颗粒进行快速检测的结果表明,系统的检测性能良好,证明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液压油 微流控检测芯片 微小颗粒检测与计数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药液颗粒异物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福刚 孙同景 宋松林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实现药液中可见颗粒异物的智能检测,提出了利用人工免疫算法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小颗粒异物运动轨迹进行辨识的检测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编码方案,构造出小颗粒运动的假设轨迹作为抗原。利用人工免疫算法对抗原优化,通过克隆、变异寻找... 为实现药液中可见颗粒异物的智能检测,提出了利用人工免疫算法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小颗粒异物运动轨迹进行辨识的检测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编码方案,构造出小颗粒运动的假设轨迹作为抗原。利用人工免疫算法对抗原优化,通过克隆、变异寻找亲和力大的抗原作为小颗粒异物运动的可能轨迹。最后利用假设检验对这些可能轨迹进行确认来判断颗粒异物是否存在。试验表明,基于该算法的检测方法对药液中的粒径大于50微米的可见颗粒状异物的误检及漏检率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检测 人工免疫算法 机器视觉 假设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退化模拟及参数变化特性的动态颗粒图像检测方法
10
作者 张艳彬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8-202,共5页
介绍了油液颗粒动态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动态颗粒图像的检测问题。在分析动态颗粒图像退化原理的基础上,依据系统实验参数对图谱库中的颗粒图像进行了退化模拟,分析和解决了退化图像中颗粒目标提取的问题,研究了图像的各类参... 介绍了油液颗粒动态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动态颗粒图像的检测问题。在分析动态颗粒图像退化原理的基础上,依据系统实验参数对图谱库中的颗粒图像进行了退化模拟,分析和解决了退化图像中颗粒目标提取的问题,研究了图像的各类参数退化前后的变化特性,最终选取了对图像退化具有较好不变性的参数形成了油液动态颗粒图像的检测体系,相比传统系统实现了对颗粒更为详细的检测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动态颗粒检测 图像退化模拟 退化不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P晶体表面残留颗粒的机器视觉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关利超 丁杰雄 +1 位作者 褚博文 赵旭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0-193,共4页
KDP晶体是一种优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广泛应用于激光核聚变等军工、国防领域。KDP晶体材质特殊,需采用超精密加工技术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的杂质和抛光清洗液中的纳米级羰基颗粒容易吸附在其表面,对其光学特性影响很大。采用机器视觉技... KDP晶体是一种优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广泛应用于激光核聚变等军工、国防领域。KDP晶体材质特殊,需采用超精密加工技术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的杂质和抛光清洗液中的纳米级羰基颗粒容易吸附在其表面,对其光学特性影响很大。采用机器视觉技术检测晶体抛光清洗后表面残留颗粒,使用光学显微镜获取表面微观图像,经过图像存储、图像增强、边缘检测和图像分割等操作,将残留颗粒特征提取出来,然后进行图像标定、图像测量得到残留颗粒分布状态,对于评价KDP晶体清洗结果、指导清洗过程和保证晶体表面质量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颗粒检测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射线吸收法的可吸入颗粒物检测仪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军 冯艳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9-40,58,共3页
设计了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基于β射线吸收法的可吸入颗粒物检测仪。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是利用C14放射源射出的β射线照射灰尘时被吸收导致其强度衰减的原理实现检测的。检测仪以PC104总线工控机为测控核心,设计和开发了闪烁... 设计了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基于β射线吸收法的可吸入颗粒物检测仪。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是利用C14放射源射出的β射线照射灰尘时被吸收导致其强度衰减的原理实现检测的。检测仪以PC104总线工控机为测控核心,设计和开发了闪烁光子计数器与测控软件,通过与标准过滤称重法的对比试验,证明研制的β射线吸收法可吸入颗粒物检测仪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检测 β射线吸收 闪烁计数器及软件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继电器多余物颗粒碰撞噪声检测的任意周期运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辉 王淑娟 翟国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44,共6页
航天继电器的可靠性影响着国防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而多余物问题的预防与检测是提高航天继电器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颗粒碰撞噪声检测(PIND)是检测航天继电器多余物的行业规范,目前缺乏对其工作机理的理论研究,检测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在PIN... 航天继电器的可靠性影响着国防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而多余物问题的预防与检测是提高航天继电器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颗粒碰撞噪声检测(PIND)是检测航天继电器多余物的行业规范,目前缺乏对其工作机理的理论研究,检测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在PIND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粒子作任意周期运动的条件和周期运动的扰动方程,进而得到传输矩阵,并通过振动台的振幅、频率、恢复系数、腔体高度判定出粒子振动的稳定性。仿真验证了所得的理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继电器 多余物 颗粒碰撞噪声检测 传输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E理论的室内便携式颗粒物检测仪设计
14
作者 赵小强 彭红梅 张朋波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20-123,共4页
针对传统监测设备难以安装维护、响应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光散射理论的室内便携式颗粒物检测仪。首先分析推导光散射法检测颗粒物浓度的原理,并设计蓝牙传输模块的硬件电路,然后通过指令将蓝牙传输模块端口和手机终端进行配对,最... 针对传统监测设备难以安装维护、响应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光散射理论的室内便携式颗粒物检测仪。首先分析推导光散射法检测颗粒物浓度的原理,并设计蓝牙传输模块的硬件电路,然后通过指令将蓝牙传输模块端口和手机终端进行配对,最后在手机终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解析及显示。结果表明,该检测仪的测量数据经格拉布斯准则处理后,与DUSTTARKⅡ8530(TSI)测试仪器的数据相比误差不大于6%,且无需现场布线、智能便携,易连接组网通信,适用于室内颗粒物监测等方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理论 蓝牙传输 Android开发 颗粒检测 格拉布斯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封电子元器件与装置多余物检测发展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鹏飞 翟国富 +2 位作者 孙志刚 王国涛 赵相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52-3179,3217,共29页
密封电子元器件与装置作为航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精密性、高可靠性以及高复杂性的典型特点,而多余物问题是严重影响其高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多余物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与深入。该文以认识多余物... 密封电子元器件与装置作为航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精密性、高可靠性以及高复杂性的典型特点,而多余物问题是严重影响其高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多余物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与深入。该文以认识多余物、控制多余物产生以及检测多余物为主线,围绕多余物的防控方法、检测方法、检测标准进行综合论述。着重分析了检测方法中的颗粒碰撞噪声检测(PIND)方法,分别从小型元器件多余物检测、中大型装置多余物检测两个角度,针对现有研究进展逐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国内多余物检测研究的现状,针对多余物检测的难点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并提出了期望与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电子元器件与装置 多余物检测 颗粒碰撞噪声检测(PIND)方法 标准 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同轴全息颗粒场检测中的颗粒分割识别与独立聚焦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元强 王玉荣 丁海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1-887,共7页
针对数字同轴全息颗粒场检测中不同层面颗粒的自动聚焦问题,通过分析颗粒场数字同轴全息记录与再现的特点,提出一种颗粒分割识别与独立聚焦方法.给出了对单个颗粒进行聚焦判断的独立聚焦判据函数、以及实现颗粒分割识别和独立聚焦的方法... 针对数字同轴全息颗粒场检测中不同层面颗粒的自动聚焦问题,通过分析颗粒场数字同轴全息记录与再现的特点,提出一种颗粒分割识别与独立聚焦方法.给出了对单个颗粒进行聚焦判断的独立聚焦判据函数、以及实现颗粒分割识别和独立聚焦的方法.通过单层单个、两层两个及多层多个颗粒场的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数字全息 颗粒检测 聚焦判据函数 颗粒分割识别 独立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技术在高湿气溶胶颗粒浓度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白宇 左炀 +2 位作者 李兵 杨雅琪 余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37,49,共5页
基于光散射检测装置测量原理,采用稀释与加热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高湿气溶胶颗粒物浓度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含尘气体的排放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在线检测。对稀释系统合理的操作参数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考察了液滴在稀释器内的蒸发特性,... 基于光散射检测装置测量原理,采用稀释与加热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高湿气溶胶颗粒物浓度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含尘气体的排放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在线检测。对稀释系统合理的操作参数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考察了液滴在稀释器内的蒸发特性,获得了临界蒸发曲线;研究了Welas Digital 2000的适宜操作条件,其单次测量时长不应少于5 min,颗粒速度偏移率及颗粒重合率应小于10%。实验同时验证了临界蒸发曲线对于选取合理检测系统操作参数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在采样气相温度20℃时,稀释器出口气相温度应不低于16℃,相对湿度不高于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颗粒浓度检测系统 稀释器 高湿尾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k R-CNN结合边缘分割的颗粒物图像检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轩 杨舟 +3 位作者 陶新宇 王晓杰 莫绪涛 黄仙山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3,共11页
对颗粒物的尺寸检测是生产中重要的环节,使用相机采集图像并处理是常用的非接触检测方法。围绕颗粒物的识别与尺寸检测需求,选用沙粒为检测对象,提出了一种改进颗粒物边界掩膜的Mask R-CNN模型。该模型结合经典的边缘检测技术,并利用深... 对颗粒物的尺寸检测是生产中重要的环节,使用相机采集图像并处理是常用的非接触检测方法。围绕颗粒物的识别与尺寸检测需求,选用沙粒为检测对象,提出了一种改进颗粒物边界掩膜的Mask R-CNN模型。该模型结合经典的边缘检测技术,并利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掩膜,根据边缘分割的结果来得到更高精度的掩膜。使用DenseNet作为检测网络的主干网络,使得整体网络参数量更少,并利用通道注意力机制加强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网络可以提高检测的精度,且结合图像处理的方式能够改善掩膜尺寸检测的准确度,为颗粒物的工业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检测 深度学习 图像分割 机器视觉 尺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光路的镜头污染度检测在颗粒物浓度测量中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焦敏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126,共5页
为了解决光散射法颗粒物浓度在线监测系统中激光检测镜头容易受到污染的问题,设计了具有光学镜头污染度自检功能的双光路颗粒物浓度检测系统,对不同污染度光学镜头的散射光信号强度进行实验测量,结合米散射理论的颗粒物浓度计算,得到光... 为了解决光散射法颗粒物浓度在线监测系统中激光检测镜头容易受到污染的问题,设计了具有光学镜头污染度自检功能的双光路颗粒物浓度检测系统,对不同污染度光学镜头的散射光信号强度进行实验测量,结合米散射理论的颗粒物浓度计算,得到光学镜头污染程度与激光检测信号衰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激光检测镜头污染程度的加重,光散射法测量的颗粒物浓度值会出现严重的负偏差,双光路颗粒物浓度检测系统能够用于光学镜头污染度检测,通过光学镜头污染度的实时测量,可计算出光学镜头由于污染而造成的光信号衰减度,光学镜头污染程度达到25%时,修正后的颗粒物浓度测量误差≤1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路 污染度 颗粒检测 光散射 信号衰减 光学探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发动机超细颗粒物数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关泽 范晨阳 +2 位作者 王站成 王旭 付政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6,共16页
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是城市大气超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排放法规对颗粒物排放的控制愈加严格,并对颗粒数量测量仪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了5种颗粒数量测量仪器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是城市大气超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排放法规对颗粒物排放的控制愈加严格,并对颗粒数量测量仪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了5种颗粒数量测量仪器的测量原理和特点,在特定测量需求和场合下对这些设备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并针对下一阶段排放法规的测量需求,分析了以上测量设备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冷凝颗粒计数器对粒径>10 nm颗粒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能够满足未来法规中对城市RDE测试循环的需求。然而,冷凝颗粒计数器无法测量粒径分布,不适用于针对10~23 nm颗粒控制技术的研发。但发动机排气粒度仪可给出粒径低至5.6 nm颗粒的粒径分布,可为冷凝颗粒计数器的检测结果提供补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源颗粒 颗粒数量检测 粒径分布 排放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