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锥旋流器的流场特性及颗粒分级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应锐 蒋劲 +1 位作者 李燕辉 王玉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103,共9页
內锥旋流器(ICH)是一种锥段结构倒置的新型旋流器,目前主要用于液-液的相分离。为了探索用ICH进行颗粒分级的可行性,通过雷诺应力湍流模型与Eulerian双流体模型耦合(RSM+TFM),构建ICH和常规旋流器的气-液-固三相流场,从流场压降、速度... 內锥旋流器(ICH)是一种锥段结构倒置的新型旋流器,目前主要用于液-液的相分离。为了探索用ICH进行颗粒分级的可行性,通过雷诺应力湍流模型与Eulerian双流体模型耦合(RSM+TFM),构建ICH和常规旋流器的气-液-固三相流场,从流场压降、速度分布、颗粒运动行为以及分离效率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模型有效性的验证结果显示:文中构建的CFD数值模型与相关的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对切向速度、轴向速度以及分离效率的预测可靠。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旋流器相比,ICH的流场压降更低,有利于减少分离作业的能耗,但也导致其离心力场强度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ICH对粗颗粒的分离效果较好,溢流输出的细化产物质量较高,而对细颗粒的回收能力较差,底流流失的细颗粒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內锥旋流器 流场特性 计算流体动力学 多相流 数值模拟 颗粒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淘选颗粒物分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何会军 于志刚 +2 位作者 陈洪涛 姚庆祯 米铁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2,共5页
依据斯托克斯原理制作了水淘选颗粒物分级装置,考察了流量对于颗粒物分级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流量。同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对现场悬浮颗粒物进行了分级,并用吸管法对方法的分级效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淘选装置对悬浮颗粒... 依据斯托克斯原理制作了水淘选颗粒物分级装置,考察了流量对于颗粒物分级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流量。同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对现场悬浮颗粒物进行了分级,并用吸管法对方法的分级效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淘选装置对悬浮颗粒物各粒级颗粒物的分级效率在50%~95%之间,分级效果较好。同时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在长江、长江口以及黄河获得的悬浮颗粒物进行了现场分级,获得了不同粒级悬浮颗粒物,并进而采用改进的SEDEX方法进行了磷的赋存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磷、自生磷灰石磷主要存在于细颗粒物中,而碎屑磷则主要集中粗颗粒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分级 水淘选法 颗粒 悬浮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分级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璞珑 谢晓栋 +4 位作者 黄满堂 王体健 杜元新 东梅 邹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1015,共15页
在无锡市崇宁和旺庄环境监测子站,通过对分级颗粒物进行不同季节(2014年4、7、10、12月)的采样,同时对当地颗粒物主要排放源进行采样,并对受体和排放源样品浓度和化学成分进行特征分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解析无锡市城区和工业... 在无锡市崇宁和旺庄环境监测子站,通过对分级颗粒物进行不同季节(2014年4、7、10、12月)的采样,同时对当地颗粒物主要排放源进行采样,并对受体和排放源样品浓度和化学成分进行特征分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解析无锡市城区和工业区分级颗粒物来源,确定分级颗粒物不同排放源的贡献率.两个观测站点,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143.1μg·m^(-3)(崇宁站)、119.9μg·m^(-3)(旺庄站);PM_(2.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1.9μg·m^(-3)(崇宁站)、65.3μg·m^(-3)(旺庄站);PM_(1.1)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3.7μg·m^(-3)(崇宁站)、49.9μg·m^(-3)(旺庄).崇宁站各级颗粒物平均质量浓度均要高于旺庄站,季节差异上,颗粒物浓度在冬季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分级颗粒物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NO_3^-、SO_4^(2-)、OC、NH_4^+、EC、Ca、Cl^-、K、Fe、Al、Na等,通过质量重构方法后最主要的化学组分依次是颗粒态有机物(POM)、硫酸根(SO2-4)、硝酸根(NO-3)、铵根(NH_4^+)、地壳元素(CM)、其它水溶性离子、元素碳(EC)和微量元素.利用CMB模型计算得到,无锡市PM10的排放源主要为二次硝酸盐(18.2%)、二次硫酸盐(17.3%)、土壤扬尘(9.0%),PM_(2.1)最主要的三类排放源依次是二次硝酸盐(26.4%)、二次硫酸盐(22.6%)和电厂燃煤(7.3%),PM_(1.1)的排放主要来自二次硝酸盐和二次硫酸盐,分别可以达到26.6%和22.5%.分级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可以看出,粗粒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扬尘类、汽车尾气和工业过程,细粒径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工业过程.为了减轻无锡市颗粒物浓度水平,重点是控制燃煤、工业生产活动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要加强城市建设中的扬尘和交通废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源谱 化学成分特征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分级颗粒物来源解析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涡轮式气流分级机分级区域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伍勇 施光明 方善如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8-40,共3页
针对涡轮式气流分级机 ,建立了颗粒在分级轮中的运动微分方程。通过对运动方程的分析 ,引出了表征颗粒径向行为特征的时间因次量 τ =ρd2 /18μ,并推导出分级区域宽度及分级粒径的表达式。经过比较实验 ,证明分级作用发生在分级轮外缘 ... 针对涡轮式气流分级机 ,建立了颗粒在分级轮中的运动微分方程。通过对运动方程的分析 ,引出了表征颗粒径向行为特征的时间因次量 τ =ρd2 /18μ,并推导出分级区域宽度及分级粒径的表达式。经过比较实验 ,证明分级作用发生在分级轮外缘 ,实验分级结果与理论计算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区域 离心涡轮气流分级 颗粒分级 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与所含有机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晓萍 蔡进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148,共8页
沉积物中有机质(OM)赋存及稳定性问题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其直接影响到大气中CO2的平衡与全球气候变化。该文介绍了沉积物的不同颗粒中有机质的赋存机制,通过筛洗法和沉降法对现代沉积物颗粒分级,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机质富集的... 沉积物中有机质(OM)赋存及稳定性问题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其直接影响到大气中CO2的平衡与全球气候变化。该文介绍了沉积物的不同颗粒中有机质的赋存机制,通过筛洗法和沉降法对现代沉积物颗粒分级,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机质富集的差异性,进一步探讨有机质的保存和演化以及与碳循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颗粒分级 有机质赋存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水力旋流器的松散机理与分级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韦鲁滨 赵海 +2 位作者 杨小生 黄彦华 赵跃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96-600,共5页
对异形水力旋流器分级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异形水力旋流器分级效果与工艺参数的关系总体趋势上与常规水力旋流器相同, 但在量值上存在一定差异。由于颗粒在异形水力旋流器内的回转曲率半径沿轨迹发生变化, 造成了颗粒沿旋... 对异形水力旋流器分级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异形水力旋流器分级效果与工艺参数的关系总体趋势上与常规水力旋流器相同, 但在量值上存在一定差异。由于颗粒在异形水力旋流器内的回转曲率半径沿轨迹发生变化, 造成了颗粒沿旋流器径向振荡, 有利于细粒析出, 在预分级段利用异形旋流器的物料松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颗粒分级 物料分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态床反应器中多相分离研究进展
7
作者 柳永兵 王亚军 +3 位作者 谷平 张永民 郭怀勇 刘凯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45-3363,共19页
在低温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中涉及液态产品与催化剂颗粒的分离、反应器顶部气体中夹带液体(固体)的分离与浆液中催化剂细粉的去除三类多相分离问题,三类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浆态床反应器的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不同分离技... 在低温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中涉及液态产品与催化剂颗粒的分离、反应器顶部气体中夹带液体(固体)的分离与浆液中催化剂细粉的去除三类多相分离问题,三类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浆态床反应器的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不同分离技术用于解决三类多相分离问题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对于液态产品与催化剂颗粒分离,器内过滤是工业装置普遍采用的技术,但存在气体泄漏等问题。器外过滤可避免器内过滤存在的问题,但研究相对欠缺。重力沉降设备的创新及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可有效缩短分离周期。磁分离与超临界流体萃取因分离精度较高具有潜在优势,但目前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对于气体中夹带液体(固体)分离,主要采用旋风分离器和折流板分离器,根据工业建议,两种设备的组合使用可提升分离效果。对于浆液中催化剂细粉去除,不同孔径的过滤单元因无法精确控制去除颗粒大小而无法实施,而基于水力旋流器的“透析式”细粉连续分级技术可在高效去除细粉的同时回收有效催化剂。最后,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工业应用为导向,开展更广、更深的研究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费-托合成 浆态床反应器 液固分离 气液(固)分离 颗粒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大差异颗粒在气固流化床内混合/分离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金伟星 闫珺 +2 位作者 鄂承林 范怡平 卢春喜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872-4883,共12页
实验考察了FCC催化剂(d_(p)=90μm)和分子筛(d_(p)=1875μm)构成的双组分大差异颗粒体系在流化床内的混合/分离特性。结果表明,在密相床层,随着大颗粒初始比例X_(0)逐渐增加,床层稀密相界面处的单位高度压降逐渐上升。双组分混合颗粒完... 实验考察了FCC催化剂(d_(p)=90μm)和分子筛(d_(p)=1875μm)构成的双组分大差异颗粒体系在流化床内的混合/分离特性。结果表明,在密相床层,随着大颗粒初始比例X_(0)逐渐增加,床层稀密相界面处的单位高度压降逐渐上升。双组分混合颗粒完全流化时密相床层内大颗粒质量分数在径向上总体分布均匀,但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大颗粒在径向上呈现出边壁高中心低的“U”形分布。全床混合均匀性在X_(0)<20.0%时较佳,且均匀性会随着表观气速u_(g)增加和X_(0)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稀相空间,被夹带到稀相空间的大颗粒随着表观气速u_(g)增加逐渐增大,随着X_(0)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X_(0)=68.5%时夹带量最大。稀相空间内大颗粒质量分数在径向上呈“M”形分布,并且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逐渐由“M”形分布转变为倒“U”形分布。基于实验结果,给出了计算完全混合高度和分级效率的经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大差异颗粒 颗粒分级 多相流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原理在微粉粒度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统潮 方苍舟 +1 位作者 陈碧英 陈福耀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阐述平面射流附壁流动原理——Coanda效应,以及它被应用于微粉粒度分级操作的试验结果。分级的颗粒范围小于10μm。
关键词 射流 颗粒粒度分级 微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涛 孙剑峰 +1 位作者 郎建 王启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69,共4页
针对现有水电站砂石加工系统产生的高悬浮物废水的处理工艺存在的排泥系统易堵、沉渣脱水困难的问题,通过对砂石加工废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性能、粒径分布和沉渣的脱水性能的相关分析,提出了组合式沉淀工艺处理砂石加工废水。结果表明,成... 针对现有水电站砂石加工系统产生的高悬浮物废水的处理工艺存在的排泥系统易堵、沉渣脱水困难的问题,通过对砂石加工废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性能、粒径分布和沉渣的脱水性能的相关分析,提出了组合式沉淀工艺处理砂石加工废水。结果表明,成功实现粗细颗粒的分开沉淀,保证一号沉淀池粗颗粒沉渣在90 min内外排是解决沉渣淤池堵管的关键。当控制1、2号沉淀池的总水力停留时间在30 min左右,可基本实现粗颗粒的前端分离,SS去除率可达60%以上,后端经过3号沉淀池的强化絮凝沉淀,出水SS基本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类排放标准,最终可达到废水处理"零排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石加工废水 沉降性能 颗粒分级 组合式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的氨氮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而力 王雅迪 王嗣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6-1023,共8页
为估算辽河吸附态氨氮入海通量,采用平衡吸附-解吸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解吸等温式;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的氨氮饱和吸附... 为估算辽河吸附态氨氮入海通量,采用平衡吸附-解吸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解吸等温式;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的氨氮饱和吸附量较大,分别为3 643.82和2 693.71 mg/kg,相当于粗砂的8.04和5.94倍;西辽河冲泻质泥沙黏粒和粉粒所携载的吸附态氨氮的入海通量分别为170.10和164.52 mg/kg.占沉积物氨氮吸附总量的14.99%;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的氨氮解吸比例较小,分别为30.66%和42.04%,入海后可分别为上覆水提供氨氮52.15和69.16 mg/kg;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所吸附的氨氮是氮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黏粒和粉粒级沉积物的腐殖质含量远远高于粗沙,在其所形成的团聚体结构中存在的孔隙填充方式——氨氮吸附是导致黏粒和粉粒级沉积物饱和吸附量较大、解吸比例较低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 沉积物 颗粒分级 氨氮 吸附-解吸分配系数 饱和吸附量 最大解吸量 解吸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而力 王嗣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4-1061,共8页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黏粒级和粉粒级的磷饱和吸附量较大,分别为3791.12,2323.33mg/kg,分别相当于粗砂的6...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黏粒级和粉粒级的磷饱和吸附量较大,分别为3791.12,2323.33mg/kg,分别相当于粗砂的6.68和4.09倍;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吸附的磷是磷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辽河冲泻质泥沙黏粒和粉粒所携载的吸附态磷的理论入海通量分别为3791.12,2323.33mg/kg冲泻质泥沙.占沉积物磷吸附总量的28.30%.沉积物对磷的比表面积标化吸附分配系数与松结态腐殖质相关性最大,比表面积标化饱和吸附量与稳结态腐殖质相关性最大,在稳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所形成的团聚体结构沉积物中存在孔隙填充方式的磷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 沉积物 颗粒分级 吸附分配系数 饱和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粉碎法制备SiC板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迪芬 陈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6-22,共7页
通过对SiC的细磨、超细分级与按形状分离的方法,探讨了用粉碎法制备SiC板晶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了行星磨、振动磨、球磨、瓷瓶磨等四种不同的粉磨设备,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粉磨工业SiC原块至平均粒径为1.5μm。通过对粉... 通过对SiC的细磨、超细分级与按形状分离的方法,探讨了用粉碎法制备SiC板晶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了行星磨、振动磨、球磨、瓷瓶磨等四种不同的粉磨设备,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粉磨工业SiC原块至平均粒径为1.5μm。通过对粉磨产品的粒度分布、平均粒径的测定,和SEM、TEM电镜观测,发现粉磨产品的形貌及板晶的含量与磨机种类、作用方式及操作条件有关。利用不同粒径颗粒在介质中沉降速度的差异,把SiC粉末分成若干个粒级,找出不同粒级与板晶含量的关系,并对同一粒级的颗粒再进行按形状分离,使板状晶体含量达到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板晶 粉碎法 重力沉降法 颗粒分级 按形状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粉砂土的颗分试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磊 高瑞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75-77,99,共4页
风积粉砂土不同粒级的分选是土工试验的基础。目前颗分试验总体可分为干式分级和湿式分级两类,湿式分级方法中常采用离心法和静水沉降法。为了寻求适用于粉砂土的有效分选方法,对目前常用的标准筛筛分法、过滤法、离心法、静水沉降法进... 风积粉砂土不同粒级的分选是土工试验的基础。目前颗分试验总体可分为干式分级和湿式分级两类,湿式分级方法中常采用离心法和静水沉降法。为了寻求适用于粉砂土的有效分选方法,对目前常用的标准筛筛分法、过滤法、离心法、静水沉降法进行了对比试验,再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分级后的土颗粒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了几种方法的适用性,指出标准筛筛分法不能有效分选细小颗粒,因此不适合于粉砂土的颗分试验。对于粒径小于0.075 mm细粒土分别对比了过滤法、离心法、静水沉降法,其中过滤法分级效果不理想,而离心法虽在时间控制和实验效率上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就分级结果的精确性而言,静水沉降法比离心法精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分级 离心法 静水沉降法 标准筛筛分法 过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造林对科尔沁沙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素华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5年第1期27-29,共3页
对造林后受沙漠化影响的沙地土壤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恢复持续供应养分能力所需的时间进行了评估.选择内蒙东部奈曼县中部的3a生、9a生和19a生白杨林及其附近的土壤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细粒和SOC的质量分数在前9a缓慢增加,... 对造林后受沙漠化影响的沙地土壤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恢复持续供应养分能力所需的时间进行了评估.选择内蒙东部奈曼县中部的3a生、9a生和19a生白杨林及其附近的土壤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细粒和SOC的质量分数在前9a缓慢增加,在第10-19a迅速增加,其中,凹陷部位细粒和SOC的质量分数比凸起部位的高。土壤有效水的含量、有效氮和有效磷的数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等肥力参数表现出与细粒和SOC的质量分数相似的变化趋势。19a生白杨林迎风边缘细粒和SOC的质量分数比林中部高。取自19a生白杨树下20cm厚上表层土中有效氮数量与附近肥沃农田土相近,而小于10a生白杨树下的土壤有效氮数量却比农田土低,这表明:土壤从沙漠化状态恢复并再一次被用于耕作需要10-20a的时间。试验证明:植树造林是恢复沙漠化地带的一个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肥沃 颗粒分级 土壤有机碳 风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石渣焙烧制备活性氧化钙及粒级影响规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颜坤 朱干宇 +7 位作者 李会泉 郑跃武 张建波 杨悦 邢岗 周少湘 常永生 孟子衡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139,共7页
电石渣→氧化钙→电石的循环利用,是实现电石渣钙质资源循环回用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电石渣组成复杂、提纯困难,目前仍难以实现大规模制备活性氧化钙循环利用。系统考察了电石渣焙烧过程的物相形貌变化,研究了不同粒径范围的电石渣成分组... 电石渣→氧化钙→电石的循环利用,是实现电石渣钙质资源循环回用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电石渣组成复杂、提纯困难,目前仍难以实现大规模制备活性氧化钙循环利用。系统考察了电石渣焙烧过程的物相形貌变化,研究了不同粒径范围的电石渣成分组成差异,通过研究电石渣粒度特征及各粒级电石渣的焙烧特性,确定颗粒分级对电石渣制备活性氧化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石渣中杂质集中在<45μm及>180μm颗粒中,酸不溶物、Fe、C等主要集中在150μm以上颗粒中;焙烧过程中,钙质组分在350~460℃、550~720℃两阶段逐渐转化为氧化钙,大部分碳质杂质颗粒能在800℃以下完成分解,影响制备活性氧化钙产品性能;活性氧化钙的抗压强度主要受颗粒粒度影响,活性度受粒径、成分共同影响,细颗粒会填补压制过程中颗粒间间隙,提高强度但阻碍水分渗透,粗颗粒中杂质过多难以分解且分解形成大型孔道,影响产品强度、活性,45~106μm较适宜制备活性氧化钙,活性度达411 mL(以4 mol/L标准盐酸计),抗压强度达2.46 MPa。上述研究可为电石渣循环回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资源化利用 活性氧化钙 活性度 焙烧 颗粒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改造锤式粉碎机进行微细粉碎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晶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3年第6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改造 锤式粉碎机 饲料 粮食 小孔筛板 负压 吸风排料 锤片 自动式喂料器 颗粒分级 紧筛机构 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黄金属尾矿砂制做玻璃品的方法
18
作者 陈殿斐 《黄金科学技术》 2004年第4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黄金尾矿砂 玻璃 砂子净化 颗粒分级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