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高密度颗粒凝集试验检测动物柯克斯体抗体
1
作者 朱其太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22期6-7,共2页
日本学者Nguyen等(1997)建立了高密度颗粒凝集试验(HDPA)来检测柯克斯体抗体,并与微量免疫荧光试验相比较。试验共用619头母牛,589头猪和150只猫,以及兔、豚鼠和小鼠抗血清。
关键词 高密度颗粒凝集试验 柯克斯体 微量免疫荧光 抗血清 特异性 抗体 试验 动物血清 日本学者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检测1808例血清标本结果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马红霞 周运恒 +2 位作者 杨蔺 黄斌 范列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0-1352,共3页
目的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化学发光法(CLI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的优缺点。方法 1 808例标本分别采用RPR法和CLIA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再用TPPA法复测... 目的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化学发光法(CLI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的优缺点。方法 1 808例标本分别采用RPR法和CLIA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再用TPPA法复测。结果1 808例患者中共确诊170例梅毒感染患者。RPR法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较低,与CLIA法和TPPA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R法特异性与CLIA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预测值低于CLI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IA法敏感性与TPPA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低于TPP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生物学假阳性,RPR法和TPPA法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结论梅毒血清学试验CLIA法和TPPA法在梅毒诊断方面优于RPR法,建议改进梅毒检测流程并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化学发光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试验与实时PCR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素华 罗先琼 +2 位作者 王波 李容汉 尹爱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颗粒凝集试验(PA)与实时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病程7d前后、用药后检出率是否有差异,探讨MP感染的早期、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住院... 【目的】观察颗粒凝集试验(PA)与实时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病程7d前后、用药后检出率是否有差异,探讨MP感染的早期、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90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4组: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岁),分别于入院时留取血清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痰液或鼻咽灌洗液),血清行PA试验检测MP抗体,呼吸道分泌物行实时PCR检测MP-DNA,病程小于7d者待病程超过7d后第2次留取血清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对确诊MP感染患儿治疗后再复查血清及呼吸道分泌物,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不同年龄、病程7d前后、用药后对MP感染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A试验检测MP抗体总阳性率为12.8%,各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3.3%、13.5%、23.3%和36.8%,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PCR检测MP-DNA总阳性率为13.8%,各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14.8%、13.5%、11.7%和15.8%,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检测出MP-DNA阳性率在小婴儿不低。MP抗体检测受病程长短影响,病程长,阳性率高,实时PCR不受病程长短影响。确诊病例予阿奇霉素治疗3d后复查,MP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变化,PCR检测MP-DNA阳性率降低。【结论】血清学PA试验标本采集简便,不受用药影响,但受患儿年龄、病程长短影响;实时PCR不受患儿年龄、病程长短影响,但受用药影响;PA试验与实时PCR联合应用,可提高MP早期检出率,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凝集试验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肺炎支原体 早期诊断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M抗体诊断早期先天梅毒 被引量:18
4
作者 顾伟鸣 王学民 乐嘉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53-554,共2页
我们用梅毒特异性19(s)IgM-TPPA抗体检测方法,对5例常规梅毒血清学方法RPR和TPPA两个试验均阳性的新生儿(其母亲已在怀孕时被确诊为不同病期梅毒)进行了检测。患儿中有3例19(s)IgM-TPPA阳性,另2例阴性。最终确诊3例新生儿为先天梅毒。... 我们用梅毒特异性19(s)IgM-TPPA抗体检测方法,对5例常规梅毒血清学方法RPR和TPPA两个试验均阳性的新生儿(其母亲已在怀孕时被确诊为不同病期梅毒)进行了检测。患儿中有3例19(s)IgM-TPPA阳性,另2例阴性。最终确诊3例新生儿为先天梅毒。特异性IgM检测应该作为新生儿和早期无症状先天梅毒确诊的实验诊断方法。加强婚前、孕前及早孕期的梅毒筛查和治疗,对控制先天梅毒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M抗体 诊断 早期先天梅毒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智慧 俞永新 杨立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0,共2页
应用高密度颗粒凝集试验(HDPA)、反向血凝抑制试验(RPHI)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三种方法对我国出血热疫苗人体免疫后和出血热病毒自然感染人体后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检出阳性率基本一致,但HD... 应用高密度颗粒凝集试验(HDPA)、反向血凝抑制试验(RPHI)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三种方法对我国出血热疫苗人体免疫后和出血热病毒自然感染人体后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检出阳性率基本一致,但HDPA、RPHI的抗体水平较PRNT为高。不显性感染者的抗体水平较显性感染者低。自然感染者的中和抗体水平较疫苗免疫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颗粒凝集试验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梅毒3种血清学方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6
作者 唐华 单桂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梅毒 甲笨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