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键参数对CFB颗粒体积分数与温度的综合效应分析
1
作者 张世豪 张进春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8-309,共12页
关键参数的科学设定对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稳定、高效运行至关重要,是反应器性能优化的重要基础。本文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了三维全回路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关键参数(粉煤粒... 关键参数的科学设定对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稳定、高效运行至关重要,是反应器性能优化的重要基础。本文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了三维全回路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关键参数(粉煤粒径、氧气速率和床料藏量)对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颗粒体积分数与温度的综合效应进行了分析。应用响应面分析法,总结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与目标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氧气速率对反应器内颗粒体积分数和温度均有显著影响;粉煤粒径仅对颗粒体积分数有显著影响;床料藏量对颗粒体积分数有显著影响,对温度影响较弱;粉煤粒径与氧气速率的交互作用对反应器颗粒体积分数影响较为显著。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可考虑调整氧气速率和改变粉煤粒径以提高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物料循环效率。此外,可通过调整氧气速率来控制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温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参数 循环流化床 全回路仿真 颗粒体积分数 温度效应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实验研究Ⅰ:颗粒体积分数分布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殷上轶 金保昇 +3 位作者 钟文琪 陆勇 邵应娟 刘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8-312,共5页
针对加压煤气化和化学链燃烧的发展需求,建立了一种加压循环流化床的冷态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操作压力(0.1~0.5 MPa)下,平均粒径为137μm、密度为2 490 kg/m3的Geldart B类颗粒在提升管内的压降和表观颗粒体积分数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 针对加压煤气化和化学链燃烧的发展需求,建立了一种加压循环流化床的冷态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操作压力(0.1~0.5 MPa)下,平均粒径为137μm、密度为2 490 kg/m3的Geldart B类颗粒在提升管内的压降和表观颗粒体积分数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上升管压降随固气质量比的增大而线性增加,增加的速率随操作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且基本不受操作气速和固体通量的影响.加压条件下,表观颗粒体积分数呈上小下大的分布,且随固体通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标态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减小.在固体通量和操作气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操作压力可以显著提高上升管内表观颗粒体积分数,并使其轴向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循环流化床 加压 流动特性 颗粒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颗粒尺寸分布分维及颗粒体积分数的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毅 李敏 +1 位作者 曹伟 张江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102,共9页
盐渍土膜下滴灌过程中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空间变异性,对灌溉管理有一定影响。该文根据3个不同尺度下土壤采样及颗粒尺寸分布(PSD)测定结果,探讨了土壤PSD分维和颗粒体积分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了各尺度和综合尺度下土壤PSD分维和颗粒... 盐渍土膜下滴灌过程中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空间变异性,对灌溉管理有一定影响。该文根据3个不同尺度下土壤采样及颗粒尺寸分布(PSD)测定结果,探讨了土壤PSD分维和颗粒体积分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了各尺度和综合尺度下土壤PSD分维和颗粒体积分数的经典统计特征和地质统计特征,根据颗粒体积分数的半方差函数计算了不同尺度颗粒体积分数的分形维,并做出了等值线图。研究表明,土壤PSD分维与黏粒的体积分数呈正相关关系,黏粒体积分数增大引起PSD分维增加的原因在于细颗粒的比表面积比粗颗粒的大;各尺度土壤PSD分维及颗粒体积分数均无强变异特征;不同尺度下土壤PSD分形维的半方差函数中块金和基台值均非常低;50m尺度土壤PSD分维和黏粒体积分数的等值线图具有类似的集中度和走势,而砂粒体积分数和粉粒体积分数则具有相反的集中度和走势。该研究说明土壤PSD分维和颗粒体积分数都有一定的尺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分维 尺度 颗粒尺寸分布 空间变异性 颗粒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体积分数对深海采矿提升泵工作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曾义聪 徐海良 +1 位作者 吴波 陈奇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研究颗粒体积分数对深海采矿提升泵工作性能影响,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与Hinze-Tchen颗粒湍流粘性系数模型,对提升泵内固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不同的颗粒体积分数对提升泵内压力、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进而分析颗粒体积分数对扬... 为研究颗粒体积分数对深海采矿提升泵工作性能影响,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与Hinze-Tchen颗粒湍流粘性系数模型,对提升泵内固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不同的颗粒体积分数对提升泵内压力、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进而分析颗粒体积分数对扬程、效率等工作性能的影响,为提升泵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泵内浆体总压逐渐下降,扬程随之减小,叶片与导叶表面上平均颗粒浓度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颗粒与叶片、导叶表面之间以及颗粒间的碰撞几率增大,流体运动趋向更加复杂,流动更加絮乱,因而加大水力损失,降低泵的效率。实验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证实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体积分数 深海采矿 提升泵 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相输运床径向颗粒体积分数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圣典 阳绍军 +3 位作者 赵凯 曾鑫 徐祥 肖云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在提升管高17 m,内径0.102 m的密相输运床冷态实验装置中,采用B类石英砂颗粒,针对径向颗粒体积分数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颗粒体积分数分布不均匀:提升管中心至近壁面附近(r/R=0—0.7),颗粒体积分数较低且基本一致;近壁面处(r/R... 在提升管高17 m,内径0.102 m的密相输运床冷态实验装置中,采用B类石英砂颗粒,针对径向颗粒体积分数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颗粒体积分数分布不均匀:提升管中心至近壁面附近(r/R=0—0.7),颗粒体积分数较低且基本一致;近壁面处(r/R=0.7—0.9)颗粒体积分数显著升高;壁面附近(r/R=0.9—0.97)达到最大。增加固体循环流率或降低提升管气量,各径向位置颗粒体积分数都增加。其中壁面附近最为明显,提升管中心至近壁面附近变化较小。文中建立了径向颗粒体积分数分布描述关系式,对于A类颗粒和B类颗粒实验结果都能较好地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相输运床 气固二相流 径向颗粒体积分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压降和颗粒体积分数分布 被引量:6
6
作者 向杰 李清海 +1 位作者 张衍国 蒙爱红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259,266,共8页
为了研究卧式循环流化床(Horizont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HCFB)内的气固流动特性,在带漩涡分离器的HCFB冷态试验台上,以颗粒粒径为87μm、170μm和211μm的玻璃珠为试验物料,采用压差传感器和光纤测量仪研究了颗粒粒径和表观气... 为了研究卧式循环流化床(Horizont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HCFB)内的气固流动特性,在带漩涡分离器的HCFB冷态试验台上,以颗粒粒径为87μm、170μm和211μm的玻璃珠为试验物料,采用压差传感器和光纤测量仪研究了颗粒粒径和表观气速对床内压降和颗粒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炉膛压降主要发生在主燃室,占总压降的90%左右,副燃室和燃尽室的压降很小;主燃室沿程压降和轴向颗粒体积分数均呈指数分布,横向颗粒体积分数呈"环-核"分布;副燃室的颗粒体积分数呈严重偏向的左稀右浓分布,而燃尽室的颗粒体积分数始终很低;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表观气速需分别至少达到1.25m/s、1.50m/s和2.00m/s时才能获得循环流态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循环流化床 漩涡分离器 压降分布 颗粒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抛光液磁性颗粒体积分数在线检测装置研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栋梁 何建国 +2 位作者 黄文 罗清 陈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分析了互感法检测磁流变抛光液中磁性颗粒体积分数的基本原理,并研制出相应的原型装置。该方法的测量输出电压与抛光液磁性颗粒体积分数呈线性关系,磁性颗粒体积分数变化1%时输出电压变化约23.4 mV,测量结果与抛光液流量大小无关。可以... 分析了互感法检测磁流变抛光液中磁性颗粒体积分数的基本原理,并研制出相应的原型装置。该方法的测量输出电压与抛光液磁性颗粒体积分数呈线性关系,磁性颗粒体积分数变化1%时输出电压变化约23.4 mV,测量结果与抛光液流量大小无关。可以实现对常用磁流变抛光液中磁性颗粒体积分数的在线检测,为实现磁流变抛光过程中抛光液成分的稳定控制提供测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液 磁性颗粒体积分数 互感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置出口循环流化床内颗粒体积分数分布的测试
8
作者 田晨 王勤辉 +2 位作者 程乐鸣 骆仲泱 倪明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7-583,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床体布置结构对循环流化床内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在截面为0.35m×0.48m、高4.9m的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以平均粒径为366.2μm的玻璃珠为床料,采用PC6D反射式光纤探针对不同轴向高度截面上不同径向位置处的局部颗粒体积... 为了研究不同床体布置结构对循环流化床内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在截面为0.35m×0.48m、高4.9m的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以平均粒径为366.2μm的玻璃珠为床料,采用PC6D反射式光纤探针对不同轴向高度截面上不同径向位置处的局部颗粒体积分数分布进行实验测量.采用数值插值和时序分析的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床内结构的布置对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的影响明显,底部炉膛单侧渐扩结造成颗粒体积分数的径向分布不均,后墙侧颗粒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前墙侧;受炉膛矩形截面的影响,炉膛截面长边处的颗粒体积分数明显低于短边处的颗粒体积分数;稀相区偏置炉膛出口的布置破坏了炉内气固流动的环核结构,在炉膛左墙和后墙侧形成了颗粒的局部高体积分数分布.利用时序分析的方法对颗粒体积分数瞬时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工况条件下炉膛底部的气固流动在微观结构上为不稳定的两相结构,在过渡段环核结构的交界位置气固作用最剧烈,颗粒体积分数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CFB) 局部颗粒体积分数 数值插值 时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年限水稻土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慈恩 杨林章 +1 位作者 程月琴 马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6-401,共6页
应用基于土壤颗粒体积分布确定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浙江慈溪耕作年限分别为50、100、500、700、1000和2000年的水稻土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基于土壤颗粒质量分布的分形维数相比,基于土壤颗粒体积... 应用基于土壤颗粒体积分布确定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浙江慈溪耕作年限分别为50、100、500、700、1000和2000年的水稻土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基于土壤颗粒质量分布的分形维数相比,基于土壤颗粒体积分布的分形维数计算不需要密度假设,更具有合理性。不同年限水稻土的土壤颗粒大小分布能被体积分形模型显著拟合(p<0.01)。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黏粒的体积百分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粉粒和砂粒的体积百分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与黏粒含量关系最为密切。耕作年限对水稻土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维数和分形模型的拟合度均有一定影响。与50~500年水稻土相比,700~2000年水稻土剖面中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的变异性和均值较高,但其拟合决定系数则较低;耕作年限会对水稻土剖面中黏粒的含量和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剖面土壤的颗粒体积分形特征;对于同一质地类型的土壤,耕作年限越长,分形维数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年限 水稻土 分形维数 颗粒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地铁隧道空气中颗粒物体积质量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夏春晶 张倩 +1 位作者 陈建云 臧建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5-39,共5页
列车在地下运行时,新风从隧道内引入,因而隧道内空气颗粒物的体积质量会严重影响列车车厢内空气的质量,而目前国内外对地铁隧道内空气中颗粒物的研究非常少。采用实地测试的方法,获取了地铁隧道内空气中各粒径颗粒物的体积质量数据,并... 列车在地下运行时,新风从隧道内引入,因而隧道内空气颗粒物的体积质量会严重影响列车车厢内空气的质量,而目前国内外对地铁隧道内空气中颗粒物的研究非常少。采用实地测试的方法,获取了地铁隧道内空气中各粒径颗粒物的体积质量数据,并分析了各粒径颗粒物体积质量的相关性,相关程度高则说明来自同一个来源。结果表明,地铁隧道内空气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中,细小颗粒占了主要成分;不同粒径颗粒物体积质量之间高度相关,列车车厢内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体积质量之间高度相关,车站站外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体积质量之间中度相关;隧道内、列车车厢内、车站站外空气中的同种粒径颗粒物体积质量之间也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空气颗粒体积质量 粒径分布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积分数颗粒预制件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德赣 赵恂 +2 位作者 姜冀湘 郝元恺 易伟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33,共4页
研究了高体积分数颗粒预制件制备工艺及其对复合材料复合质量的影响。用超声分散工艺获得了不同粒径颗粒分布均匀的预制件。用单一粒径及多种粒径制成的预制件的最大体积分数分别为 53%和 66%。采用改进的压力浸渗工艺制备了宏观、微观... 研究了高体积分数颗粒预制件制备工艺及其对复合材料复合质量的影响。用超声分散工艺获得了不同粒径颗粒分布均匀的预制件。用单一粒径及多种粒径制成的预制件的最大体积分数分别为 53%和 66%。采用改进的压力浸渗工艺制备了宏观、微观质量均较好的SiCp/Al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体积分数颗粒预制件 SiCp\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铸造结合搅拌摩擦加工制备不同体积分数SiC_(p)/Al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
12
作者 谭东 付康习 +2 位作者 张士琦 夏少华 昝宇宁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0,共8页
采用搅拌铸造结合搅拌摩擦加工方法制备了SiC颗粒体积分数分别为20%,25%,30%的SiC_(p)/Al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基于市域列车的实际运行工况(制动压力0.57,0.67,0.72MPa)设计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不同复合材料... 采用搅拌铸造结合搅拌摩擦加工方法制备了SiC颗粒体积分数分别为20%,25%,30%的SiC_(p)/Al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基于市域列车的实际运行工况(制动压力0.57,0.67,0.72MPa)设计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不同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所得SiC_(p)/Al复合材料均组织致密,无裂纹和气孔缺陷,SiC颗粒均匀分布在铝合金基体中,无团聚现象;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硬度均满足制动盘行业标准要求,随SiC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抗拉强度变化幅度较小,断后伸长率呈降低趋势,硬度呈升高趋势;当SiC颗粒体积分数为25%和30%时,复合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稳定在0.3~0.5,满足市域列车高速制动要求,磨损表面未发现明显的犁沟和分层,表面形成了完整的摩擦膜,但是SiC颗粒体积分数为30%的复合材料对偶闸片的磨损量较高,且在0.57MPa制动压力下的摩擦稳定系数较低,摩擦副的匹配性差;当SiC颗粒体积分数为20%时,最大平均摩擦因数大于0.55,磨损表面犁沟和分层现象明显,磨粒磨损严重,最大犁沟深度达到45μm,无法满足市域列车高速制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体积分数 铝基复合材料 搅拌摩擦加工 摩擦磨损 高速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不同施肥对土壤颗粒及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孙彩丽 薛萐 +1 位作者 刘国彬 丁少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0-561,共12页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运用颗粒体积分形理论,研究了15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土区农田土壤颗粒组成、微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0—20 cm土层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颗粒及微团聚体的优势粒级均为0.02 ...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运用颗粒体积分形理论,研究了15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土区农田土壤颗粒组成、微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0—20 cm土层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颗粒及微团聚体的优势粒级均为0.02 0.05 mm。有机肥(M)、磷肥(P)、有机肥和氮肥配施(MN)、有机肥、氮肥和磷肥配施(MNP)处理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层0.1 0.2 mm土壤颗粒的百分含量,有机肥和磷肥配施(MP)以及MNP处理有利于该土层大粒径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氮肥和磷肥配施(NP)处理的土壤分散率最大,M处理最小。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0—20 cm及20—40 cm土层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粘粒(<0.002 mm)和细粉粒(0.002 0.02 m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粉粒(0.02 0.05 mm)和细砂粒(0.05 0.2 mm)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团聚度与<0.05 mm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0.05 mm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与0.01 0.05 mm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0.1 0.5 mm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颗粒 微团聚体 颗粒体积分形维数 团聚度 分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微颗粒分布规律与特征参数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在刚 徐勇鹏 刘广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69-1572,共4页
以给水处理常规工艺去除的微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原水、沉淀出水和过滤出水的颗粒粒径的大小及颗粒的数量分布关系,发现水中微颗粒的直径及相对应的颗粒数量满足lnN(DP)=-βlnDP+K的双对数线性关系,与理想状态下推导出的颗粒分布数... 以给水处理常规工艺去除的微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原水、沉淀出水和过滤出水的颗粒粒径的大小及颗粒的数量分布关系,发现水中微颗粒的直径及相对应的颗粒数量满足lnN(DP)=-βlnDP+K的双对数线性关系,与理想状态下推导出的颗粒分布数学模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合试验结果探讨参数β和K的物理意义及其变化规律,分别定义为颗粒分布指数和颗粒体积指数,分别反应给水处理过程中微颗粒的分布情况和水中颗粒的总量.指出单元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对后续工艺存在较大的影响,给水处理系统各单元工艺的稳定运行是系统优化运行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粒径分布 颗粒分布指数β 颗粒体积指数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下复配土的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与质地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程杰 王欢元 +2 位作者 解建仓 孟婷婷 石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4,共5页
为探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后土壤颗粒及质地变化,采用不同比例的砒砂岩与沙(1∶1,1∶2,1∶5)复配成土进行了小区试验。对种植N年的砒砂岩与沙混合后的复配土颗粒特征及质地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1复配土中粉粒(0.002~0.05 mm... 为探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后土壤颗粒及质地变化,采用不同比例的砒砂岩与沙(1∶1,1∶2,1∶5)复配成土进行了小区试验。对种植N年的砒砂岩与沙混合后的复配土颗粒特征及质地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1复配土中粉粒(0.002~0.05 mm)含量较高,占49.37%,1∶2,1∶5复配土主要是砂粒(0.05~2 mm),含量分别为52.74%,75.55%。(2)复配土颗粒体积分形维数表现为1∶1>1∶2>1∶5>0∶1;(3)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和黏粒体积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粉粒和砂粒的体积含量相关性较小;(4)在风沙土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砒砂岩后,砂土(0∶1)质地逐步发生从砂土—壤砂土(1∶2,1∶5)—砂壤土(1∶1)—粉砂壤(1∶1)的转变。结论表明:土壤颗粒越细粒,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越高,可很好地表征沙地质地结构变化;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1∶1复配土地质地变化最为显著。砒砂岩中的黏粉粒改善了风沙土结构,表明砒砂岩可作为改良风沙土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 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速下喷动床喷泉区颗粒特性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彩虹 黄立新 +2 位作者 谢普军 游凤 张耀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3-768,共6页
以欧拉多项流模型为基础,对底角锥度为60°、床直径为0.44 m的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不同气速下喷泉高度、颗粒体积分数、颗粒速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喷泉高度与进口气速在u/ums=1.2~1.8范围内... 以欧拉多项流模型为基础,对底角锥度为60°、床直径为0.44 m的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不同气速下喷泉高度、颗粒体积分数、颗粒速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喷泉高度与进口气速在u/ums=1.2~1.8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度可达到0.9997。固体颗粒体积分数在轴心区域较高,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逐渐下降,且随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颗粒体积分数受速率的影响较大,随着喷动速率的增大,颗粒体积分数趋于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同。颗粒速度在喷泉核心区随床层高度增大而减小。同一床层高度上的颗粒速度随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大值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动床 气固两相流 颗粒体积分数 喷泉高度 颗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群组方法中关键参数的选取
17
作者 雷洪 赵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8-511,516,共5页
为了深入了解颗粒群组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修正最大群组数方法,研究了颗粒群组方法中的两个关键参数(体积增量和最大群组数)对数量密度和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最大群组数在计算颗粒数量密度时比较准确,修正最大群组数在计算颗粒... 为了深入了解颗粒群组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修正最大群组数方法,研究了颗粒群组方法中的两个关键参数(体积增量和最大群组数)对数量密度和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最大群组数在计算颗粒数量密度时比较准确,修正最大群组数在计算颗粒体积分数时比较准确.随着颗粒体积增量的增加,传统最大群组数得到的颗粒数量密度的预测值降低,而颗粒体积分数的预测值增加.随着颗粒体积增量的增加,修正最大群组数得到的颗粒数量密度的预测值下降,而颗粒体积分数的预测值呈振荡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碰撞聚合 Smoluchowski模型 颗粒群组法 颗粒体积增量 最大群组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矿区不同覆土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与粒径分布的耦合关系
18
作者 罗伟 颜林 +3 位作者 刘恒轩 杨伟 陈琳 任清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1-650,共10页
为研究不同覆土类型及施加牦牛粪便对若尔盖高原矿区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覆土条件。以典型废弃矿山为对象,分析3种土壤类型(风沙土、砂质草甸土和壤质草甸土)及其添加牦牛粪便处理的理化性质、颗粒组成和分形特征,运用冗余分... 为研究不同覆土类型及施加牦牛粪便对若尔盖高原矿区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覆土条件。以典型废弃矿山为对象,分析3种土壤类型(风沙土、砂质草甸土和壤质草甸土)及其添加牦牛粪便处理的理化性质、颗粒组成和分形特征,运用冗余分析、主成分分析确定粒径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利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与粒径分布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以砂粒为主(58.4%~94.9%),粉粒次之(3.8%~32.7%),黏粒含量最少(1.3%~8.9%),分形维数为2.37~2.66,砂粒体积含量对分形维数影响最为显著;土壤质量表现为:壤质草甸土>砂质草甸土>风沙土,且风沙土处理的沙化程度有所加重;添加牦牛粪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养分亏缺,促使粒径分布更为细腻;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水率与黏粒、粉粒关联度高,容重与砂粒关联度高,且有机质含量对粒径分布变异的驱动贡献最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排序为壤质草甸土>砂质草甸土+牦牛粪便>壤质草甸土+牦牛粪便>砂质草甸土>风沙土+牦牛粪便>风沙土,但耦合协调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仅壤质草甸土处理为0.727,达到中度协调发展程度。综上,若尔盖高原矿区土壤沙化程度较严重,砂粒体积含量可作为该区域修复效果的指标,在覆土重构过程中添加牦牛粪便可作为一种参考举措,同时为确保矿山修复效果,建议使用壤质草甸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修复 覆土重构 牦牛粪便 土壤因子 颗粒体积 若尔盖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橡胶颗粒−砂混合物新型路基填料液化特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瑜 张家生 +2 位作者 陈晓斌 王晅 贾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7-747,共11页
为研究橡胶颗粒−砂混合物这种新型路基填料的液化特性,进行室内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分析橡胶颗粒体积分数、围压、循环应力比以及加载频率等因素对橡胶颗粒−砂混合物动孔隙水压力特性以及抗液化能力的影响。基于柔性橡胶颗粒与刚性砂... 为研究橡胶颗粒−砂混合物这种新型路基填料的液化特性,进行室内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分析橡胶颗粒体积分数、围压、循环应力比以及加载频率等因素对橡胶颗粒−砂混合物动孔隙水压力特性以及抗液化能力的影响。基于柔性橡胶颗粒与刚性砂颗粒受力特性,分析橡胶颗粒提高饱和砂土抗液化强度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砂混合物的动孔隙水压力发展曲线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增长阶段(初期动孔隙水压力呈不规则增长趋势,后期呈正弦波形式快速增长趋势)、呈正弦波形式缓慢增长阶段以及稳定阶段。加入橡胶颗粒显著提高饱和砂土的抗液化强度,并且随着橡胶颗粒体积分数增大,混合物的抗液化强度提高得更加明显;柔性橡胶颗粒在外荷载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而承担一部分外荷载,减小孔隙变形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动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和累积,进而提高混合物的抗液化强度;较大围压、较小循环应力比以及较小加载频率都有益于提高橡胶颗粒−砂混合物抗液化强度;橡胶颗粒−砂混合物的归一化动孔隙水压力与振次比的关系曲线符合A型动孔隙水压力曲线模型;本文所用材料的最优橡胶颗粒体积分数在10%左右,此时混合物的静力学强度不低于纯净砂土的静力学强度,并且加入橡胶颗粒可以有效提高饱和砂土的抗液化能力,改善其动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颗粒−砂混合物 新型路基填料 动孔隙水压力 抗液化强度 橡胶颗粒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固体颗粒提升过程中管道内的固液两相流动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龙波 滕爽 +3 位作者 曹骞 康灿 丁可金 李长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1-1117,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性质的大颗粒固液两相流对深海采矿输送系统的影响,应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中的离散单元法(DEM),对垂直管道内不同工况时的流动特征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输送含有不同粒径颗粒的固液两相流时,颗粒的... 为了研究不同性质的大颗粒固液两相流对深海采矿输送系统的影响,应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中的离散单元法(DEM),对垂直管道内不同工况时的流动特征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输送含有不同粒径颗粒的固液两相流时,颗粒的平均速度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而下降;随着中间尺寸颗粒(d_(p)=15.0 mm)体积比的增大,颗粒的平均速度降低,大颗粒的滑移速度降低,小颗粒的滑移速度升高;大颗粒趋向液体速度较低的区域聚集,而小颗粒趋向液体速度较高的区域聚集.在输送含有不同形状颗粒的固液两相流时,当颗粒的形状系数减小时,颗粒的平均速度先降低后增大,颗粒的滑移速度先增加后下降;相比于球形颗粒,形状系数较小的颗粒受到的壁面效应更加严重,更容易在壁面附近发生速度骤降;球形颗粒(颗粒的形状系数为1.0)的平均速度最高,平均滑移速度最低,颗粒速度沿管道径向的分布最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流动 固体颗粒 垂直管道 颗粒体积 形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