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穗分化期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文廷刚 王伟中 +5 位作者 杨文飞 顾大路 钱新民 施洪泉 孙爱侠 吴传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4-522,共9页
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水稻生长的第一苞分化期(Ⅰ期)、枝梗及颖花分化期(Ⅱ期)、颖花分化-雌雄蕊形成期(Ⅲ期)、雌雄蕊形成-减数分裂期(Ⅳ期)喷施乙烯利(Eth,10×10^-3mol/L)和多效唑(PP333,300mg/L),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不同时期... 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水稻生长的第一苞分化期(Ⅰ期)、枝梗及颖花分化期(Ⅱ期)、颖花分化-雌雄蕊形成期(Ⅲ期)、雌雄蕊形成-减数分裂期(Ⅳ期)喷施乙烯利(Eth,10×10^-3mol/L)和多效唑(PP333,300mg/L),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不同时期外源调节剂处理对稻穗一次枝梗颖花和二次枝梗颖花的分化、退化以及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在幼穗分化各时期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水稻总颖花分化数和退化数,但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为降低,尤以Ⅳ期每穗颖花数降低最多,其中主要降低了二次枝梗颖花数。多效唑在幼穗分化前期(Ⅰ和Ⅱ期)处理总颖花分化数、总颖花退化数和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为增加;而在后期(Ⅲ和Ⅳ期)处理则相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结实率和实粒数与二次枝梗颖花数关系更紧密,而总颖花数和千粒质量与一次枝梗颖花数关系更紧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处理和调节剂处理以及不同时期处理与调节剂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乙烯利处理通过减少一次枝梗颖花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从而降低了每穗颖花数和实粒数,空秕粒数增加,导致了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的下降。多效唑前期(Ⅰ和Ⅱ期)处理通过提升一次枝梗颖花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促进了每穗颖花数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终提高了产量;但在后期(Ⅲ和Ⅳ期)处理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物生长调节剂 分化 颖花分化与退化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优质晚籼稻颖花分化与退化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解嘉鑫 熊若愚 +6 位作者 陈丽明 蒋海燕 谭雪明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曾研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5-243,共9页
【目的】水分管理影响着水稻的颖花分化与产量形成,旨在研究不同水分灌溉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稻穗枝梗和颖花发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籼稻泰优871和非优质籼稻荣优华占(对照)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灌溉(CK)、持续淹水灌... 【目的】水分管理影响着水稻的颖花分化与产量形成,旨在研究不同水分灌溉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稻穗枝梗和颖花发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籼稻泰优871和非优质籼稻荣优华占(对照)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灌溉(CK)、持续淹水灌溉(CFI)和间歇灌溉(AWD)3种灌溉方式,测定水分灌溉、颖花发育、产量形成等指标。【结果】与CK相比,AWD显著增加供试品种水分利用效率,CFI则显著降低;CFI和AWD处理均提高了供试品种产量,但CFI与AWD差异不显著,品种间趋势一致,CFI增产趋势与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提高有关,而AWD增产则是来自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协同提高。从稻穗枝梗和颖花发育特性来看,相比CK、AWD,CFI有利于提高稻穗颖花分化数,主要是因为枝梗与颖花分化较高,且退化较低,其中泰优871品种一次颖花分化差异显著;AWD相比CK尽管总颖花分化数差异不显著,但可显著减少颖花退化。不同灌溉方式对供试品种二次枝梗及颖花分化影响要大于一次枝梗及颖花,CFI相对增加两品种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与颖花分化数,且主要体现在稻穗中上部枝梗。【结论】间歇灌溉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间歇灌溉与持续淹水灌溉可增加水稻产量,但为增加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形成大穗,促进水稻高产高效生产,应注意水稻幼穗分化期采用浅层淹水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晚籼稻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颖花分化与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下氮素穗肥对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538颖花退化的调控作用
3
作者 王晶卿 陈惠哲 +5 位作者 兰天明 李慧 唐承翰 马昕伶 张玉屏 王亚梁 《作物学报》 2025年第10期2759-2774,共16页
大穗型籼粳杂交稻颖花容易退化,为明晰氮素对籼粳杂交稻颖花退化的缓解效应及其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538为试验材料,于2023年和2024年进行试验,设置S_(1)(4月20日播种)、S2(5月10日播种)和S_(3)(5月30日播种)3个播期,1... 大穗型籼粳杂交稻颖花容易退化,为明晰氮素对籼粳杂交稻颖花退化的缓解效应及其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538为试验材料,于2023年和2024年进行试验,设置S_(1)(4月20日播种)、S2(5月10日播种)和S_(3)(5月30日播种)3个播期,180 kg hm^(-2)(N12)、270 kg hm^(-2)(N18)2种总施氮量,以及T_(1)(在叶龄余数3.5施用100%穗肥)、T_(2)(在叶龄余数1.5施用100%穗肥)和T_(3)(在叶龄余数3.5施用50%穗肥+叶龄余数1.5施用50%穗肥)3种穗肥施用方式,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产量与产量构成、分蘖动态、颖花分化与退化、干物质积累和单朵颖花干物质占比变化。结果表明,(1)S_(1)播期下N18T_(2)处理的产量最高,较S_(3)播期下N12T_(1)处理的产量平均提高46.83%;其中播期对结实率影响最为显著,其次影响每穗粒数;不同施氮量对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有显著影响,N18处理较N12处理的穗粒数平均提高14.44%,有效穗数平均提高12.88%。(2)不同施氮量和穗肥施用时间对每穗粒数的影响主要在于颖花发育,N18处理较N12处理的氮含量平均提高22.51%,2023年和2024年颖花分化数分别提高12.12%和15.35%,现存颖花数分别提高16.00%和13.60%。穗肥施用时间后移可有效缓解颖花退化,其中N12T_(3)处理平均提高植株氮含量31.58%,N18T_(2)处理平均提高26.29%;T_(2)时期施用保花肥,颖花退化率较T_(1)平均减少18.20%,较T_(3)平均减少5.48%。(3)颖花发育直接依赖于干物质积累,N18处理较N12处理,穗分化始期干物质积累量(DM-SDI)显著提高6.96%,穗发育期间干物质积累量(DM-SD)显著提高15.08%,颖花分化数与DM-SDI、DM-SD呈正相关关系,干物质积累越多,颖花分化数越多。(4)不同穗肥施用时间显著影响穗分化期间单朵颖花的干物质占比(SSDM-SD),T_(2)>T_(3)>T_(1);颖花退化与SSDM-SDI、SSDM-SD呈负相关关系,单朵颖花干物质越小,颖花退化率越高。综上,合理的氮素穗肥通过调控干物质积累来影响籼粳杂交稻颖花形成,叶龄余数1.5时增施穗肥有利于提高单朵颖花的干物质占比,支撑颖花生存和发育,有效缓解颖花退化,增加每穗粒数。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适当提早播种,在减少氮肥施用的基础上优化氮肥运筹(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可以延长营养生长期并提高单朵颖花干物质占比,促进颖花分化的同时减少颖花退化,进而达到籼粳杂交稻大穗栽培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氮素 穗肥 产量 颖花分化与退化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温度升高对双季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魏金连 潘晓华 邓强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93-2798,共6页
温度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但夜间温度升高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还不清楚。利用两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水稻生长期间夜温升高对双季早、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最低温度每升高1℃早稻产量降低5.42%-9.48%... 温度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但夜间温度升高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还不清楚。利用两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水稻生长期间夜温升高对双季早、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最低温度每升高1℃早稻产量降低5.42%-9.48%,而夜间最低温度每升高1℃晚稻产量提高8.99%-11.28%。夜温升高有利于早、晚稻的分蘖,增加有效穗数,但不利于颖花分化,使每穗粒数减少;夜温升高使早稻结实率下降,但提高晚稻的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水稻 夜温升高 产量与产量构成 分蘖 颖花分化与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温升高对早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吴自明 时红 +2 位作者 石秀兰 石庆华 潘晓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53-1057,共5页
利用2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生长期间夜温升高对早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夜温升高促进早籼稻的生长发育,缩短早籼稻生育期;前期夜温升高能提高早籼稻的分蘖能力,增加有效穗;中后期夜温升高不利于早稻颖花分化... 利用2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生长期间夜温升高对早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夜温升高促进早籼稻的生长发育,缩短早籼稻生育期;前期夜温升高能提高早籼稻的分蘖能力,增加有效穗;中后期夜温升高不利于早稻颖花分化和籽粒灌浆,导致结实率的下降;另外,夜温升高显著降低早籼稻稻米的碾磨和外观品质。但夜温升高对早籼稻产量的影响与生育期内的白天温度有关,白天温度较低时,夜温适度升高,有利于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夜温升高 颖花分化与退化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大穗形成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立军 周沈琪 +2 位作者 刘昆 张伟杨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5-596,共12页
水稻每穗粒数是构成产量的关键因素,现代高产水稻品种多表现为穗大粒多。增加每穗粒数、促进大穗形成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水稻每穗粒数形成与幼穗发育的关系,并结合作者相关研究,从水稻穗型的遗传调控、营养状况与氮... 水稻每穗粒数是构成产量的关键因素,现代高产水稻品种多表现为穗大粒多。增加每穗粒数、促进大穗形成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水稻每穗粒数形成与幼穗发育的关系,并结合作者相关研究,从水稻穗型的遗传调控、营养状况与氮肥管理、水分、温光条件和内源激素等方面分析了其对每穗粒数形成的影响。从根系形态生理与幼穗发育、水肥管理和温光条件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调节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加强水稻大穗形成研究的重点,以期为大穗高产水稻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穗 颖花分化与退化 水肥管理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