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频率-幅度-恢复力”框架的土壤侵蚀脆弱性评价方法
1
作者 马岽玲 彭双云 +3 位作者 林之强 朱加应 崔毕婷 金荣 《生态学报》 2025年第20期9950-9964,共15页
土壤侵蚀作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土壤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时空动态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研究对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针对传统评估方法在动态变化响应特征捕捉和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估方面的局限性,研究... 土壤侵蚀作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土壤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时空动态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研究对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针对传统评估方法在动态变化响应特征捕捉和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估方面的局限性,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幅度-恢复力”的土壤侵蚀脆弱性评价框架。基于1990—2022年多源时空数据,结合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以典型生态脆弱区云南省为研究对象,系统解析了土壤侵蚀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云南省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占比超76.80%),同时呈现出低强度侵蚀增加、高强度侵蚀减少的积极趋势;(2)区域土壤侵蚀脆弱性空间分异显著,稳定和较稳定区占主导地位(58.21%),同时局部区域存在较高的脆弱性(10.84%);(3)坡度对脆弱性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强(q=0.2240)。(4)驱动机制呈现梯度响应特征,稳定和较稳定区土壤侵蚀主要受气温和植被覆盖度调控;中度脆弱区受植被覆盖度和有机碳含量的共同驱动;较脆弱和极脆弱区则主要受降水和坡度的影响,且在极脆弱区,土壤性质和植被覆盖度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研究提出的“频率-幅度-恢复力”脆弱区识别方法,为土壤侵蚀评估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技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脆弱性 动态视角 频率-幅度-恢复力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