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THz波段的带阻型频率选择表面设计
1
作者 李倩南 王青 +2 位作者 张辉 周永军 马晴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4,共6页
为满足实际工程中对太赫兹波段的雷达隐身探测、电磁干扰的屏蔽等需求,设计一种由涂覆在长方体聚乙烯介质表面的环形内部加载T形、外部加载线形的金属贴片所组成的频率选择表面(FSS)单元结构。利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HFSS仿真软件对该FSS... 为满足实际工程中对太赫兹波段的雷达隐身探测、电磁干扰的屏蔽等需求,设计一种由涂覆在长方体聚乙烯介质表面的环形内部加载T形、外部加载线形的金属贴片所组成的频率选择表面(FSS)单元结构。利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HFSS仿真软件对该FSS的性能进行分析并优化。所设计的FSS单元结构阻带覆盖1.54~3.29 THz,传输零点的电磁波可被衰减约74.3 dB,有较好的阻带性能,并且可通过调节单元结构相关参数来调整其阻带范围;该FSS在TE、TM极化下,角度稳定性可达45°。所设计的用于太赫兹波段的带阻型FSS对不同极化状态入射的电磁波均具有良好的阻带性能和较强的角度稳定性,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频率选择表面 有限元方法 阻抗带宽 角度稳定性 频率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电路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与分析
2
作者 李斐如 张元鹤 刘浩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96,共9页
针对传统频选单元设计方法导致频选单元结构复杂、难以实现大规模工程应用的问题,文中基于等效电路理论分别设计了工作于Ku波段(16.14 GHz)的带通型单频频率选择表面(FSS)以及跨X波段(10.35 GHz)和Ku波段(15.65 GHz)的带通型双频FSS。... 针对传统频选单元设计方法导致频选单元结构复杂、难以实现大规模工程应用的问题,文中基于等效电路理论分别设计了工作于Ku波段(16.14 GHz)的带通型单频频率选择表面(FSS)以及跨X波段(10.35 GHz)和Ku波段(15.65 GHz)的带通型双频FSS。通过等效电路模型,实现了对频选单元的优化设计,简化了结构,降低了设计难度。两款频选单元在0°~60°的入射角度下均能保持良好的谐振稳定性,并且在横电模式和横磁模式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极化稳定性。此外,文中还加工测试了两款频选单元,验证其滤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全波以及等效模型仿真结果与实物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设计的频选单元结构简单,在卫星探测、平面雷达天线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结构 设计 等效电路 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舱室电磁屏蔽用频率选择表面吸波体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金雨霜 王东俊 +2 位作者 张袁 刘长军 闫丽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6,共9页
为了解决封闭舱室内反射型电磁屏蔽结构引起的电磁场水平易于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斜入射电磁波相位补偿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体设计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款超宽带、角度稳定的FSS吸波型电磁屏蔽结构。利用吸波结构中不同介质层... 为了解决封闭舱室内反射型电磁屏蔽结构引起的电磁场水平易于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斜入射电磁波相位补偿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体设计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款超宽带、角度稳定的FSS吸波型电磁屏蔽结构。利用吸波结构中不同介质层对斜入射时高频和低频的电磁波相位分别进行补偿,实现了宽频带内良好的角度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宽度渐变条带,并结合开缝和顶端加载技术设计出了新型十字FSS单元结构,有效拓展了该单层单谐振FSS吸波体的工作带宽。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90%吸波频带为3.9~25.8 GHz(相对带宽147.5%);在4.7~22.1 GHz(129.9%)频带内,两种极化下满足90%吸波率的角度稳定性达30°;即使斜入射增加到50°时,吸波率仍高于80%。对所设计的吸波体进行加工和测试,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吸波体 超宽带 角度稳定性 封闭舱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薄型频率选择表面吸波体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希 王东俊 +2 位作者 张袁 赵翔 闫丽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7,共7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集总电阻加载超宽带薄型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体。该吸波体使用单层单谐振FSS损耗层结构,具有厚度薄、宽带吸波且极化稳定的特点。FSS损耗层单元结构采用非单元中心对称轴集总电阻加载方法,并结合非均匀金属导带宽度和... 设计了一种新型集总电阻加载超宽带薄型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体。该吸波体使用单层单谐振FSS损耗层结构,具有厚度薄、宽带吸波且极化稳定的特点。FSS损耗层单元结构采用非单元中心对称轴集总电阻加载方法,并结合非均匀金属导带宽度和圆顶枝节加载设计有效拓宽了吸波带宽。该吸波体的等效电路分析及全波仿真结果均表明该结构在6.0~26.77 GHz频段内对电磁波吸波率能够达到90%,相对带宽达到126.8%。该吸波体总厚度为0.086λ_(L)(λ_(L)为吸波频段最低频率对应波长),仅为Rozanov理论极限厚度的1.09倍。对该吸波体进行加工与测试,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电路模拟吸波体 薄型 超宽带 集总电阻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切换频率选择表面的微波加热数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欣悦 肖玮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解决微波加热中普遍存在的加热不均匀问题,已提出模式搅拌器、旋转转盘等机械转动方法来改变加热物体中的电场分布,从而提高加热均匀性。然而,机械转动的方法往往使得仿真计算困难并且会增加微波系统的复杂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应用... 为解决微波加热中普遍存在的加热不均匀问题,已提出模式搅拌器、旋转转盘等机械转动方法来改变加热物体中的电场分布,从而提高加热均匀性。然而,机械转动的方法往往使得仿真计算困难并且会增加微波系统的复杂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微波加热的可切换频率选择表面,其工作频率为2.45 GHz,通过调整PIN二极管的开关状态来改变电场分布,将不同状态下的频率选择表面在时间上进行联合并加热,可以明显提高加热均匀性和效率。计算结果表明,该频率选择表面在导通和关闭状态下的传输系数分别为-32.10 dB和-0.16 dB,能将均匀性提高43%,加热效率提高42%,有望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可切换频率选择表面 时间组合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机频率选择表面的柔性宽带超材料吸波器
6
作者 汪涛 陈巩华 +2 位作者 钱鹏健 闫玉伦 宣晓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2-109,共8页
目的针对2~18 GHz频带的电磁隐身,设计一款柔性宽带超材料吸波器。方法通过等效电路和全波仿真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吸波器的阻抗匹配、吸波机理和极化敏感等特性,用导电墨水在有机材料上制备频率选择表面并测试验证了该吸波器。结... 目的针对2~18 GHz频带的电磁隐身,设计一款柔性宽带超材料吸波器。方法通过等效电路和全波仿真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吸波器的阻抗匹配、吸波机理和极化敏感等特性,用导电墨水在有机材料上制备频率选择表面并测试验证了该吸波器。结果该吸波器的总厚度为14.6 mm,在1.97~18.15 GHz的吸收率>90%,相对带宽达到160.8%,覆盖了整个S、C、X、Ku波段。经分析,该吸波器还具有极化不敏感、易与隐身目标适形、雷达散射截面缩减等优异电磁隐身性能。结论场路结合法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该吸波器在2~18 GHz频带的电磁隐身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隐身 有机材料 频率选择表面 超材料吸波器 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选择表面(FSS)在雷达吸波材料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海韬 程海峰 +1 位作者 楚增勇 曹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0-32,共3页
研究了频率选择表面(FSS)在雷达吸渡材料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原理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频率特性可调的含主动式 FSS 的吸波结构。从研究的情况来看,经过恰当的材料选取以及结构设计,FSS 可以改进雷达吸波材料的性能。最后展望了 FSS 在... 研究了频率选择表面(FSS)在雷达吸渡材料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原理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频率特性可调的含主动式 FSS 的吸波结构。从研究的情况来看,经过恰当的材料选取以及结构设计,FSS 可以改进雷达吸波材料的性能。最后展望了 FSS 在雷达吸波材料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S 雷达吸波材料 频率 动态调节 频率选择表面 应用 吸波结构 频率特性 结构设计 材料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加载对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焕青 吕明云 武哲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通过实验测试,从介质厚度、加载方式以及各参数对入射角的敏感性等方面,初步探讨了介质加载对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selectivesurfaces,简称FSS)传输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介质加载使FSS的谐振频率降低;加载不同厚度的介质对FSS的透波... 通过实验测试,从介质厚度、加载方式以及各参数对入射角的敏感性等方面,初步探讨了介质加载对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selectivesurfaces,简称FSS)传输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介质加载使FSS的谐振频率降低;加载不同厚度的介质对FSS的透波率和谐振频率影响不同;对称加载介质能提高FSS传输特性对入射角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S 传输特性 频率选择表面 加载 谐振频率 入射角 介质 影响 实验研究 初步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曲率雷达罩的频率选择表面分片设计 被引量:19
9
作者 侯新宇 张澎 +3 位作者 卢俊 万伟 孙连春 孙品良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3-125,共3页
提出并发展了一种适于任意双曲率曲面雷达罩的FSS设计方法。基于周期矩量法快速评估FSS的频率响应。经过仿真和优化设计出初步的FSS参数,制作了等效FSS平板样件。根据等效平板频率响应的测试结果及实际雷达罩的双曲率曲面外形特点对FSS... 提出并发展了一种适于任意双曲率曲面雷达罩的FSS设计方法。基于周期矩量法快速评估FSS的频率响应。经过仿真和优化设计出初步的FSS参数,制作了等效FSS平板样件。根据等效平板频率响应的测试结果及实际雷达罩的双曲率曲面外形特点对FSS参数进行修正。沿母线方向将雷达罩内表面分段划分,每一段采用直锥面进行曲面逼近并展开为分片的扇形平面,在每一分片平面上按照设计参数排布FSS单元,制作了曲面FSS雷达罩。试验测试显示,采用局部平面-曲面修正分片方法所设计的FSS雷达罩满足预期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雷达罩 等效平板 优化 周期矩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双屏Butterworth型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念喜 冯晓国 +2 位作者 梁凤超 王岩松 高劲松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86-1494,共9页
分析了对称双屏频率选择表面(FSS)结构如何实现Butterworth型FSS和获得"平顶"和"陡截止"的"矩形化"滤波特性。结合平面波展开法与互导纳法,给出了缝隙阵列导纳和缝隙阵列之间的互导纳。以Y孔形单元为例,... 分析了对称双屏频率选择表面(FSS)结构如何实现Butterworth型FSS和获得"平顶"和"陡截止"的"矩形化"滤波特性。结合平面波展开法与互导纳法,给出了缝隙阵列导纳和缝隙阵列之间的互导纳。以Y孔形单元为例,数值计算并分析了FSS屏与中间电介质对Butterworth型FSS的影响;然后在500 mm×500 mm聚酰亚胺基底镀15μm铜膜,制作出Y孔型FSS并将其粘贴于介质两侧。用自由空间法测试其传输特性,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当中间电介质电厚度为2.15 mm,单元周期为7.2 mm×6.235 2 mm,臂长为3.6 mm,臂宽为0.8 mm时,双屏FSS的互导纳与单屏FSS导纳的实部相等,从而得到Butterworth型FSS。当FSS单元周期增加0.6 mm,3 dB带宽由3.5 GHz缩减为2.1GHz时,截止度增加。分析认为,对称双屏Butterworth型FSS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在满足谐振尺寸的前提下采用无加载孔径型单元且单元周期小于0.4λ,其缝隙长宽比应小于5.5,中间电介质电厚度约为0.1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TTERWORTH滤波器 频率选择表面(FSS) 导纳 互导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双频段的十字形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小秋 卢俊 +3 位作者 贾宏燕 高劲松 冯晓国 孙连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基于模式匹配分析技术,对由2种尺寸不同的十字形单元组合成的十字形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十字形孔径单元的电场基函数得出十字形复合孔径单元的电场基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具有两个频段,在微... 基于模式匹配分析技术,对由2种尺寸不同的十字形单元组合成的十字形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十字形孔径单元的电场基函数得出十字形复合孔径单元的电场基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具有两个频段,在微波、红外乃至可见光波段上将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双频段 基函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频率选择表面及其在天线雷达散射截面减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路宝 龚书喜 +1 位作者 凌劲 王文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9-202,共4页
为了减缩天线的雷达散射截面,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带阻频率选择表面结构(FSS)。对于入射电磁波,该结构与传统方环结构相比具有窄阻带和宽通带特性。因此该结构能代替天线的传统金属地板从而减缩天线的结构项雷达散射截面(RCS)。仿真与测试... 为了减缩天线的雷达散射截面,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带阻频率选择表面结构(FSS)。对于入射电磁波,该结构与传统方环结构相比具有窄阻带和宽通带特性。因此该结构能代替天线的传统金属地板从而减缩天线的结构项雷达散射截面(RCS)。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作为天线地板可很大程度的减缩天线的雷达散射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散射截面 频率选择表面 雷达散射截面减缩 地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频率选择表面改善微波吸收材料S波段的吸波性能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红英 孙维 +2 位作者 冯一军 张明雪 王相元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3,共4页
研究了如何利用金属周期性频率选择表面(FSS)的频率特性来改善微波吸收材料S波段的吸波性能。利用频率选择表面的等效电路和传输线理论分析了FSS和吸波材料涂层双层结构的微波反射特性。采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电磁波全波分析软件设计并... 研究了如何利用金属周期性频率选择表面(FSS)的频率特性来改善微波吸收材料S波段的吸波性能。利用频率选择表面的等效电路和传输线理论分析了FSS和吸波材料涂层双层结构的微波反射特性。采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电磁波全波分析软件设计并仿真分析了FSS的结构和尺寸,实际制作了FSS和吸波材料涂层双层结构,测量了微波反射性能。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利用FSS可以明显改善吸波材料涂层S波段的吸波性能,展宽涂层的吸波带宽,从而改善吸波材料的低频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微波吸收材料 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选择表面(FSS)技术的微小卫星隐身天线罩设计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斌 刘晓春 +3 位作者 孙世宁 周建江 张翔 廖文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09-2014,共6页
天线是卫星的强散射源,降低天线的RCS是卫星隐身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选择表面技术的微小卫星天线罩设计方案,可有效降低卫星天线的RCS。首先针对隐身天线罩设计要求,设计天线罩壁,包括各层介质的介电常数、... 天线是卫星的强散射源,降低天线的RCS是卫星隐身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选择表面技术的微小卫星天线罩设计方案,可有效降低卫星天线的RCS。首先针对隐身天线罩设计要求,设计天线罩壁,包括各层介质的介电常数、厚度等。然后设计附着在罩壁上的FSS屏。进一步制作天线罩实物,通过在微波暗室进行天线罩扫频测试,实际测量该天线罩的频率响应特性,并测试星上天线方向图。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天线罩设计可满足微小卫星天线在给定频段的阻带特性,并保持在给定正常工作频段的通带特性,说明该微小卫星隐身天线罩设计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卫星 隐身 雷达隐身 天线罩 频率选择表面(F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Y环单元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新 高劲松 +2 位作者 王岩松 冯晓国 梁凤超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43-2049,共7页
对Y环单元进行改造得到了叠加Y环单元图形,以延迟频率选择表面(FSS)的高次谐振,实现无干扰的单通带滤波器。运用谱域法分析得到的叠加Y环单元,并与Y环单元进行对比,分别讨论其角度稳定性、极化稳定性、-3dB带宽和高次谐振点。分析表明:... 对Y环单元进行改造得到了叠加Y环单元图形,以延迟频率选择表面(FSS)的高次谐振,实现无干扰的单通带滤波器。运用谱域法分析得到的叠加Y环单元,并与Y环单元进行对比,分别讨论其角度稳定性、极化稳定性、-3dB带宽和高次谐振点。分析表明:当中心频点同为17.6GHz时,叠加Y环单元具有更窄的带宽,而高次谐波向后延迟6.5GHz,并保证了良好的极化稳定性和角度稳定性。叠加Y环单元臂长从2.78mm增大到3.18mm时,中心频率从17.6GHz下降到14.1GHz;臂宽从1.1mm增大到1.5mm时,中心频率从17.6GHz提高到20.6GHz,带宽变大;单元间距从7.2mm增加到8mm时,带宽从4.5GHz减小到3.5GHz,中心频点不变;缝隙宽度增大时,带宽变大,中心频点升高。在微波暗室中对叠加Y环单元FSS进行测试,结果与预期一致。结果表明,叠加Y环单元在保证角度稳定性与极化稳定性前提下,能够延迟高次谐振点,为工作频段内实现单通带滤波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FSS) 叠加Y环单元 高次谐波 极化稳定性 角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单元的频率选择表面 被引量:14
16
作者 贾宏燕 高劲松 冯晓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76-2080,共5页
通过对传统的十字单元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单元的频率选择表面(FSS)。利用模式匹配法。从理论上对比分析了传统十字单元FSS和这种新型单元FSS,研究了TE波入射时角度变化和大角度人射时极化方式变化对中心频率的影响,并采用镀... 通过对传统的十字单元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单元的频率选择表面(FSS)。利用模式匹配法。从理论上对比分析了传统十字单元FSS和这种新型单元FSS,研究了TE波入射时角度变化和大角度人射时极化方式变化对中心频率的影响,并采用镀膜和光刻技术制备了新型单元FSS的实验样件。在微波暗室中进行了测试,得到的实验曲线与理论仿真曲线基本一致。结果表明,传统十字单元FSS不能实现中心频率的角度稳定性,TE波0°~45°的中心频率漂移为300MHz,并且45°人射时中心频率的极化稳定性很差,漂移量为800MHz;而新型单元FSS具有中心频率的角度稳定性,TE波0°~45°的入射中心频率漂移量仅为100MHz,同时对大的入射角度具有中心频率的极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极化稳定性 谐振频率 角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材料等效介质理论的带通频率选择表面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翔 裴志斌 +6 位作者 屈绍波 徐卓 张介秋 马华 王甲富 王新华 周航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9-474,共6页
提出了一种构建超材料带通频率选择表面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单元结构的等效介电常数实现.金属丝阵列在等离子频率以下等效介电常数为负,产生传输禁带,在金属丝阵列中加入介电常数符合Lorentz模型的短金属线结构,可得到一维带通频率... 提出了一种构建超材料带通频率选择表面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单元结构的等效介电常数实现.金属丝阵列在等离子频率以下等效介电常数为负,产生传输禁带,在金属丝阵列中加入介电常数符合Lorentz模型的短金属线结构,可得到一维带通频率选择表面,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充分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基于这种方法,将一维超材料频率选择表面单元拓展设计为二维对称结构,实现了一种宽入射角、极化无关的频率选择表面,最后加工了两个样品对基于等效介质理论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这种设计方法不必考虑常规频率选择表面所涉及的复杂计算和多参数优化等问题,拓展了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思路,对于THz频段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及多通带、可调、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极化无关 超材料 等效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粒子群算法的频率选择表面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波 薛正辉 +2 位作者 任武 李伟明 盛新庆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3-608,共6页
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优秀的群体智能算法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磁优化问题中.通过与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相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被运用于频率选择表面的优化设计.在此过程中,通过使用图形处理器(GPU)加速技术将FDTD算法速度提高近100... 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优秀的群体智能算法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磁优化问题中.通过与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相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被运用于频率选择表面的优化设计.在此过程中,通过使用图形处理器(GPU)加速技术将FDTD算法速度提高近100倍,配合FDTD的宽频特性显著加速了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给定单元结构以及未知单元结构两种频率选择表面设计情况,分别采用带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二进制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优化.提出的两种优化流程在算例中得到验证与分析,证明了其可行性及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粒子群算法 FDTD GPU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频率选择表面电磁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武振波 武哲 吕明云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6期663-668,共6页
给出了一种分析有介质加载的不同栅格外形双层频率选择表面电磁特性的数值模拟方法。介质分离区内前向波和反向波分别关于相应的频率选择表面是周期的 ,确定了矢量传输及衰减模的表述形式。应用电磁场边界条件获得不同Floquet模系数的... 给出了一种分析有介质加载的不同栅格外形双层频率选择表面电磁特性的数值模拟方法。介质分离区内前向波和反向波分别关于相应的频率选择表面是周期的 ,确定了矢量传输及衰减模的表述形式。应用电磁场边界条件获得不同Floquet模系数的矩阵表达式 ,推导出一组耦合的积分方程 ,利用矩量法求解得到结构的电磁散射特性。模拟结果表明 ,由于层间介质内电磁场衰减模的耦合 ,双层FSS结构的电磁传输特性较单层有很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电磁散射 耦合积分方程 矩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红外频率选择表面的传输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卢俊 孙贯成 蔡红星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4,共4页
设计了十字单元的远红外带通型频率选择表面(FSS),并采用模匹配法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单元中的场分布用有限元法求出。根据此方法研究了不同极化方式的电磁波在斜入射条件下,对不同布阵方式的远红外FSS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设计了十字单元的远红外带通型频率选择表面(FSS),并采用模匹配法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单元中的场分布用有限元法求出。根据此方法研究了不同极化方式的电磁波在斜入射条件下,对不同布阵方式的远红外FSS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单元是按正方形布阵还是按正三角形布阵,在电磁波斜入射时中心频率都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向低频漂移,带宽都相应减小。但无论入射波是什么极化方式,所设计单元按正三角形布阵时的传输特性都比正方形布阵方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模匹配 中心频率 传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