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闭环式情绪体动双项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张树林
李鲁光
+5 位作者
刘星
张桂珍
和渝斌
潭琛
于燕秋
左树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临床应用的主要类型是感知体动 ,但存在局限性。本组使用感知情绪、体动变化的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可同时感知情绪及体动变化 ,相应增加或减少起搏心率 ,满足机体需求。 方法 :患者 10例 ,全部为窦房结...
目的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临床应用的主要类型是感知体动 ,但存在局限性。本组使用感知情绪、体动变化的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可同时感知情绪及体动变化 ,相应增加或减少起搏心率 ,满足机体需求。 方法 :患者 10例 ,全部为窦房结功能障碍者 ,置入双腔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Biotronik INOS2 CL S)。起搏器机制为情绪激动或体动增加时 ,心肌收缩力及心肌阻抗明显增加 ,心室电极能感知局部心肌阻抗的变化 ,反馈增加或减少起搏心率。本组病例术后 8~ 9天、3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做情绪紧张、步行运动及情绪紧张 +步行运动实验。 结果 :起搏器传感器对交感神经兴奋及步行体动反馈均敏感 ,两者相加无超敏感现象。本组较单体动起搏器组起搏心率明显增加。 结论 :闭环式情绪、体动双项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是一种感知情绪、体动变化反应好 ,更接近人体生理的心脏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闭环式
情绪
体动
双项感知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体动感知与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应答频率的比较
2
作者
李学渊
齐国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3-724,共2页
目的:比较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与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应答频率。方法:受试者被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应用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二组为应用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三组为对照者。通...
目的:比较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与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应答频率。方法:受试者被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应用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二组为应用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三组为对照者。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或起搏器的Holter监测获得各人群在静息和睡眠时最低心率,比较其变异程度。结果:第一组与对照组静息及睡眠时心率变异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第二组与对照组静息及睡眠时心率变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体动+QT间期双感知传感器的频率适应性功能较体动感知单传感器更接近于窦房结功能,它的生理性更好,但不能完全模拟窦房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传感
器
体动感知
体动+QT间期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梁文华
刘启明
+4 位作者
周炜
石纠纠
彭建回
李解贵
彭寒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行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植入的58例老年SSS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组和单右室...
目的分析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行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植入的58例老年SSS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组和单右室心尖部起搏器(VVI)组,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及末次随访时心脏超声指标、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水平较起搏器植入前均显著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量(MR)水平较起搏器植入前均显著下降,DDDR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QRS波宽度、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均较起搏器植入前显著下降,DDDR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均较起搏器植入前显著改善,DDDR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前、末次随访时机体疼痛、角色情绪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有效改善老年SSS患者心功能和活动能力,但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疼痛、负面情绪,在明确治疗适应证的同时,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植入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闭环式情绪体动双项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张树林
李鲁光
刘星
张桂珍
和渝斌
潭琛
于燕秋
左树梅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文摘
目的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临床应用的主要类型是感知体动 ,但存在局限性。本组使用感知情绪、体动变化的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可同时感知情绪及体动变化 ,相应增加或减少起搏心率 ,满足机体需求。 方法 :患者 10例 ,全部为窦房结功能障碍者 ,置入双腔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Biotronik INOS2 CL S)。起搏器机制为情绪激动或体动增加时 ,心肌收缩力及心肌阻抗明显增加 ,心室电极能感知局部心肌阻抗的变化 ,反馈增加或减少起搏心率。本组病例术后 8~ 9天、3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做情绪紧张、步行运动及情绪紧张 +步行运动实验。 结果 :起搏器传感器对交感神经兴奋及步行体动反馈均敏感 ,两者相加无超敏感现象。本组较单体动起搏器组起搏心率明显增加。 结论 :闭环式情绪、体动双项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是一种感知情绪、体动变化反应好 ,更接近人体生理的心脏起搏器。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闭环式
情绪
体动
双项感知
临床应用
Keywords
Rate Adaptive pacemaker
Closed loop
Emotion and activity dual sensing
分类号
R318.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体动感知与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应答频率的比较
2
作者
李学渊
齐国先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内科
出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3-724,共2页
文摘
目的:比较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与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应答频率。方法:受试者被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应用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二组为应用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三组为对照者。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或起搏器的Holter监测获得各人群在静息和睡眠时最低心率,比较其变异程度。结果:第一组与对照组静息及睡眠时心率变异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第二组与对照组静息及睡眠时心率变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体动+QT间期双感知传感器的频率适应性功能较体动感知单传感器更接近于窦房结功能,它的生理性更好,但不能完全模拟窦房结的功能。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传感
器
体动感知
体动+QT间期感知
Keywords
rate adaptive pacemaker
sensor
active
active+QT interval
分类号
R318.1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梁文华
刘启明
周炜
石纠纠
彭建回
李解贵
彭寒林
机构
解放军第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行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植入的58例老年SSS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组和单右室心尖部起搏器(VVI)组,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及末次随访时心脏超声指标、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水平较起搏器植入前均显著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量(MR)水平较起搏器植入前均显著下降,DDDR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QRS波宽度、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均较起搏器植入前显著下降,DDDR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均较起搏器植入前显著改善,DDDR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前、末次随访时机体疼痛、角色情绪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有效改善老年SSS患者心功能和活动能力,但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疼痛、负面情绪,在明确治疗适应证的同时,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植入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生活质量
Keywords
Rate adaptive pacemaker
Implantation
Sick sinus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闭环式情绪体动双项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张树林
李鲁光
刘星
张桂珍
和渝斌
潭琛
于燕秋
左树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体动感知与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应答频率的比较
李学渊
齐国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梁文华
刘启明
周炜
石纠纠
彭建回
李解贵
彭寒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