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差分跳频系统的频率转移函数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智 李少谦 +1 位作者 董彬虹 王竞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5-529,共5页
根据差分跳频系统的特点推导并归纳了频率转移函数的构造原则和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频率转移函数构造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在提高系统误码率和频率随机性方面的优良性能。该方法基于多维空间变换,构造频率转移函数简单方便... 根据差分跳频系统的特点推导并归纳了频率转移函数的构造原则和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频率转移函数构造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在提高系统误码率和频率随机性方面的优良性能。该方法基于多维空间变换,构造频率转移函数简单方便,而且便于跳频密钥的管理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跳频 频率转移函数 自由距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云模型的短波差分跳频频率转移函数 被引量:2
2
作者 甘良才 谢玲 朱毅超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1-575,共5页
基于辛普森云模型,提出一种新的短波差分跳频(DFH)频率转移函数(G函数)算法,并对该G函数产生的跳频图案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G函数产生的跳频图案具有很好的汉明相关性、均匀性和连续性,并具有较好的宽间隔特性,... 基于辛普森云模型,提出一种新的短波差分跳频(DFH)频率转移函数(G函数)算法,并对该G函数产生的跳频图案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G函数产生的跳频图案具有很好的汉明相关性、均匀性和连续性,并具有较好的宽间隔特性,且由于采用扩展形式的G函数,函数的复杂度大大提高,具有较强的抗破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跳频(DFH) 云模型 频率转移函数(g函数) 短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分组的CHESS系统G函数算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岑翼刚 孙德宝 尉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3-666,共4页
该文在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CHESS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G函数算法,该算法将总频率集中的频点随机分为m=2BPH个子频率集,根据待发送的信息以及信息码与子频率集的对应关系得出下一跳的频点,由检验结果看出该方法在以往的基础上提高了... 该文在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CHESS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G函数算法,该算法将总频率集中的频点随机分为m=2BPH个子频率集,根据待发送的信息以及信息码与子频率集的对应关系得出下一跳的频点,由检验结果看出该方法在以往的基础上提高了系统的一维均匀性、二维连续性及随机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跳频 CHESS系统 g函数 频率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M的差分跳频G函数设计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彬虹 李少谦 陈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653-65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编码调制的G函数设计方法,给出了调制编码器模型和系统模型.对在AWGN和最坏部分频带干扰下的常规跳频和差分跳频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网格编码调制的G函数设计方法提高了跳频系统的性能,...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编码调制的G函数设计方法,给出了调制编码器模型和系统模型.对在AWGN和最坏部分频带干扰下的常规跳频和差分跳频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网格编码调制的G函数设计方法提高了跳频系统的性能,与网格编码调制有所不同的是G函数编码增益是通过增加频率域的冗余度获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跳频 g函数 网格编码调制 频率网格译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跳频系统中基于迭代分解的G函数构造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宁晓燕 金鹏 +1 位作者 王震铎 孙志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6-883,共8页
差分跳频是跳频技术中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一种有效方式,频率转移函数是差分跳频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现有的频率转移函数所生成的跳频序列性质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时变的频率转移算法,通过m序列,对频率对进行迭代分解,进而控制频率之间... 差分跳频是跳频技术中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一种有效方式,频率转移函数是差分跳频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现有的频率转移函数所生成的跳频序列性质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时变的频率转移算法,通过m序列,对频率对进行迭代分解,进而控制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根据发端算法构造了解映射算法。对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仿真验证表明:相比于基于m序列、RS码和混沌序列加扰的G函数算法,新的转移算法是时变的,产生的跳频序列的随机性、均匀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改善,二维连续性符合卡方检验的理论值,在通信性能上也有了部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跳频 频率转移函数 时变性 二维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差分跳频G函数法的构造和性能
6
作者 冯杰 傅丰林 《电子科技》 2007年第5期42-44,60,共4页
差分跳频是CHESS电台的核心技术,它主要归结于一种C函数算法,这种函数集跳频图案和信息调制于一体。文中介绍了差分跳频的基本原理,G函数以及G函数的算法原理和构造方法,分析了G函数跳频图案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 差分跳频是CHESS电台的核心技术,它主要归结于一种C函数算法,这种函数集跳频图案和信息调制于一体。文中介绍了差分跳频的基本原理,G函数以及G函数的算法原理和构造方法,分析了G函数跳频图案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产生的跳频图案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跳频 g函数 频率转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移位G函数的函数族研究
7
作者 和晓军 黄皓 张晓博 《电子质量》 2009年第4期1-2,11,共3页
在线性移位G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构建频率转移函数族的方法,并结合路径汇合概率来衡量函数互相关性。仿真结果表明,具有良好互相关性能的函数可以提高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
关键词 差分跳频 频率转移函数 多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时傅立叶变换的跳频序列瞬时频率估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亮 尉宇 张涛 《信息技术》 2006年第11期48-50,共3页
采用了G函数的方法来模拟跳频序列,然后利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对它进行分析与瞬时频率的估计。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描绘出跳频信号的频率随时间跳变的规律(跳频图案),具有很高的时间-频率分辨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应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分析跳频... 采用了G函数的方法来模拟跳频序列,然后利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对它进行分析与瞬时频率的估计。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描绘出跳频信号的频率随时间跳变的规律(跳频图案),具有很高的时间-频率分辨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应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分析跳频序列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频序列 g函数 短时傅立叶变换 瞬时频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rbo-DFH迭代译码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裴小东 何遵文 匡镜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针对Turbo-DFH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修改的SOVA算法,用于迭代译码过程中子译码器软输出的计算。在AWGN信道下,对Turbo-DFH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Turbo-DFH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比采用维特比检测算法的传统DFH系统有明显... 针对Turbo-DFH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修改的SOVA算法,用于迭代译码过程中子译码器软输出的计算。在AWGN信道下,对Turbo-DFH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Turbo-DFH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比采用维特比检测算法的传统DFH系统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O码 迭代译码 差分跳频 频率转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串行Turbo-DFH迭代解调译码方案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克刚 张邦宁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30-1534,共5页
该文将差分跳频(DFH)系统的频率转移过程视为一种编码,提出了一种串行Turbo-DFH迭代解调译码方案。该方案的编码器由外编码器,交织器和差分跳频转移函数串行级联组成,译码器采用串行迭代结构译码。并针对DFH系统的特点,推导了一种新的DF... 该文将差分跳频(DFH)系统的频率转移过程视为一种编码,提出了一种串行Turbo-DFH迭代解调译码方案。该方案的编码器由外编码器,交织器和差分跳频转移函数串行级联组成,译码器采用串行迭代结构译码。并针对DFH系统的特点,推导了一种新的DFH系统软输入软输出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解调译码方案相对传统的DFH解调算法,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跳频 频率转移函数 迭代译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讲座 被引量:3
11
作者 邹经湘 黄敦朴 《振动与冲击》 EI 1984年第4期65-78,共14页
第三讲频域识别(二)——优化方法图解识别方法具有简便直观的优点,但存在着识别精度较差的缺点。因为试验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干扰,而图解方法不能排除这些干扰,这样个别数据干扰误差将直接影响参数估计的结果。因此图解方法是一种... 第三讲频域识别(二)——优化方法图解识别方法具有简便直观的优点,但存在着识别精度较差的缺点。因为试验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干扰,而图解方法不能排除这些干扰,这样个别数据干扰误差将直接影响参数估计的结果。因此图解方法是一种粗糙的估计方法,严格地说,它不是系统识别的内容。完整的系统识别不是利用个别的试验数据,而是采用一系列的试验数据,经过优化运算,按一定准则建立一个尽可能接近实际系统的数学模型,因此优化的方法可以尽可能地排除干扰误差。优化方法要处理大量数据,一般都使用计算机计算,所以又称为计算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 留数 激振频率 采样频率 主振型 模态参数 传递函数 数学分析 残数 振型 转移函数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方程的解 总方差 误差函数 复模态理论 试验模型 数学模型 实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行蜂窝网络小区间干扰模型
12
作者 鞠晓杰 王雪 +2 位作者 王铎 孔鑫 周浩天 《电子设计工程》 2023年第22期162-166,共5页
针对5G等采用全频率复用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获得小区间干扰的近似模型及准确的统计结果对于干扰管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基于用户随机位置的干扰模型,该模型中用户随机分布在小区内部,其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因子由用户位置及大... 针对5G等采用全频率复用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获得小区间干扰的近似模型及准确的统计结果对于干扰管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基于用户随机位置的干扰模型,该模型中用户随机分布在小区内部,其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因子由用户位置及大尺度衰落等因素共同决定。该文采用等干扰线方法,给出了干扰因子概率密度函数的闭合表达式,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复用 5g 小区间干扰 干扰因子 概率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稳健的水声差分跳频通信体制
13
作者 刘友永 梁国龙 +1 位作者 张光普 殷敬伟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7-340,共4页
基于水下目标的通信保密、安全可靠性要求,提出一种新的水声差分跳频通信体制,与传统跳频通信不同,它是利用相邻跳频调制信息。通过分析其频率转移函数的构造方法和差分跳频信号的多途特征,提出一种基于自相关的短时傅里叶变换的跳频检... 基于水下目标的通信保密、安全可靠性要求,提出一种新的水声差分跳频通信体制,与传统跳频通信不同,它是利用相邻跳频调制信息。通过分析其频率转移函数的构造方法和差分跳频信号的多途特征,提出一种基于自相关的短时傅里叶变换的跳频检测方法,并利用Viterbi算法纠正部分错码。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通信体制和检测方法能有效的克服水下干扰、多途和多普勒频偏,在较低信噪比下,仍有较好的误码性能,适用于水下安全保密通信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差分跳频通信 频率转移函数 短时傅里叶变换 VITERBI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跳频技术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幸福 《中国新通信》 2013年第2期80-80,共1页
一、差分跳频技术的原理要探究差分跳频技术的原理,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公式Fn=G(Fn~1,Xn),其中Fn为当前的频率值,上一跳为Fn-1,Xn则代表当前时刻的数据符号。而G(·)可以看做一个G函数,而且G函数可以实现正变换和逆... 一、差分跳频技术的原理要探究差分跳频技术的原理,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公式Fn=G(Fn~1,Xn),其中Fn为当前的频率值,上一跳为Fn-1,Xn则代表当前时刻的数据符号。而G(·)可以看做一个G函数,而且G函数可以实现正变换和逆变换。G函数的正变换是上一跳时刻的频率值和当前数据符号通过G转换成当前时刻频率值,逆变换则是上一跳和当前的频率值通过G变换成当前时刻数据。这就要求首先要用接收端的数字化宽带接受信号后,由FFT分析出上一跳和当前的频率值,经G函数逆变换求的当前时刻数据。因为差分跳频技术用的是软件无线电的方式,所以就简化了系统有关硬件方面的电路结构。而解调的过程则是在接收端运用A/D采样化模拟信号为数据信号,接着和吓一跳采集来的数据进行FFT运算,得到当前时刻频率。根据上图,前一次的频率点如果和当前的不相等,则为不同步,进而不能确定解调频率的工作。反之只有同步后才能确定真正的解调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频技术 差分 数据信号 软件无线电 A D采样 g函数 逆变换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声信道下差分跳频信号检测的优化算法
15
作者 梁国龙 刘友永 张光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17-1022,共6页
为克服水声多途干扰影响,提出将差分跳频技术应用于水声通信,通过分析水声多途信道下差分跳频信号的特征,利用频率转移函数的隐含信息和水声信道的多途特征,优化了频率序列检测的Vitervi硬判决算法,并详细给出了算法流程.在含有加性高... 为克服水声多途干扰影响,提出将差分跳频技术应用于水声通信,通过分析水声多途信道下差分跳频信号的特征,利用频率转移函数的隐含信息和水声信道的多途特征,优化了频率序列检测的Vitervi硬判决算法,并详细给出了算法流程.在含有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多途信道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算法的系统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在频率检测差错率为10×10-3时,获得了近2.5 dB的增益,表明差分跳频体制能有效克服多途干扰,适用于水声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跳频 频率转移函数 多途干扰 VITERBI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