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量模型和频率比模型的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对比评估
1
作者 潘峰 文慧 +3 位作者 袁芳 沈发兴 胡松 牛德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5,共9页
崩岗是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最为严重的侵蚀形式之一,基于GIS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对该地区崩岗侵蚀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计算10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矩阵... 崩岗是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最为严重的侵蚀形式之一,基于GIS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对该地区崩岗侵蚀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计算10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矩阵进行影响因子筛选,利用信息量、加权信息量和频率比3种模型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气温、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是江西省崩岗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2)信息量模型、加权信息量模型和频率比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860、0.852和0.833,3种模型评估精度均良好,都适用于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3)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等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由北往南逐渐递增的趋势,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西省南部,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南部和中部,这与江西省崩岗实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崩岗侵蚀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风险评估 信息量模型 频率比模型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和频率比模型的三峡地区秭归向斜盆地滑坡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36
2
作者 齐信 黄波林 +1 位作者 刘广宁 王世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4,共8页
以三峡地区秭归向斜盆地为研究区,在野外滑坡编图的基础上,选择地形坡度、地层岩性、河流、道路、坡向、坡型结构6个因子参与滑坡敏感性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引入频率比模型,分别计算评价因子的贡献率,并进行叠加分析,最终划分为4... 以三峡地区秭归向斜盆地为研究区,在野外滑坡编图的基础上,选择地形坡度、地层岩性、河流、道路、坡向、坡型结构6个因子参与滑坡敏感性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引入频率比模型,分别计算评价因子的贡献率,并进行叠加分析,最终划分为4个敏感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极高敏感性区面积占21.39%,滑坡发生面积占61.44%;高敏感性分区面积占24.99%,滑坡发生面积占21.67%;中敏感性分区面积占30.66%,滑坡发生面积占13.19%;低敏感性分区面积占22.93%,滑坡发生面积占3.69%。滑坡敏感性面积累计百分比曲线图表明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政府部门减灾防灾工程提供科学支持,为滑坡灾害的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比模型 滑坡敏感性评价 秭归向斜盆地 三峡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统计与机器学习模型耦合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山东 李军 +2 位作者 江兴元 杨义 赵荣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7-1839,共13页
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一种重要手段,易发性评价模型的选取和优化至关重要。以思南县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层、土地利用、年平均降雨量等16个评价因子,采用频率比(frequency ratio,FR)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uppo... 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一种重要手段,易发性评价模型的选取和优化至关重要。以思南县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层、土地利用、年平均降雨量等16个评价因子,采用频率比(frequency ratio,FR)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相耦合,引入网格搜索方法来获取SVM模型、RF模型及其耦合模型最优参数组合并用于模型训练,最终构建SVM、RF、FR-SVM及FR-RF模型对整个研究区进行滑坡易发性预测,并进行了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验证。结果表明:与单一机器学习模型相比,耦合机器学习有更多的滑坡灾害样本落于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有更高的准确率。单一模型中,RF模型有较多的滑坡灾害样本落于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耦合模型中,FR-RF模型有较多的滑坡灾害样本落于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且FR模型和FR-RF模型中没有滑坡灾害样本落在极低易发区,表明无论是单一模型还是耦合模型,RF模型的性能优于SVM模型。4种模型的ROC预测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16、0.8439、0.8644、0.9104,说明FR模型与RF模型结合的耦合模型有更高的准确率,该模型更适用于思南县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可为当地滑坡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频率比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 耦合模型 ROC曲线 思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比−支持向量机耦合模型的四川省喜德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才 铁永波 +2 位作者 宁志杰 徐伟 熊小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59,共13页
针对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因子分级基础数据与评价模型的选取问题,本文以滑坡灾害频发的四川省喜德县为研究区,采用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通过对评价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高程、坡度、曲率、NDVI、SPI、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距断层距... 针对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因子分级基础数据与评价模型的选取问题,本文以滑坡灾害频发的四川省喜德县为研究区,采用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通过对评价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高程、坡度、曲率、NDVI、SPI、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工程地质岩组、土地利用类型11个评价因子,分别对区域点属性和滑坡点属性两类基础数据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因子分级,代入频率比模型和频率比–支持向量机耦合模型来评价滑坡易发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典型斜坡来验证模型精度。结果显示:以滑坡点属性作为分类基础数据并运用耦合模型得到的评价精度最高,对应的曲线下面积(SAUC)值为0.752,能更好地预测滑坡易发性;模拟结果显示,研究区极高、高易发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65%和23.73%,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较大、断层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区域。相反,断层稀疏、人口分散的地区属于中、低易发区,其面积占比分别为44.20%和27.42%。结果将为喜德县及其类似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因子分级 频率比模型 支持向量机模型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时序InSAR与多因子耦合模型的长宁县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
5
作者 肖波 赵良军 +1 位作者 郑莉萍 谭亮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文中选取长宁县为研究区,将长宁县境内179个历史滑坡灾害点作为评价样本,结合时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获取地表形变数据,选取地层岩性、多年平均降雨量、坡向、土地利用、距水系距离... 文中选取长宁县为研究区,将长宁县境内179个历史滑坡灾害点作为评价样本,结合时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获取地表形变数据,选取地层岩性、多年平均降雨量、坡向、土地利用、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植被覆盖度、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地表曲率以及地表起伏度共计13个影响因子,采用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information value-logistic regression coupling model,I-LR)、频率比-逻辑回归耦合模型(frequency ratio-logistic regression coupling model,FR-LR)对长宁县开展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及分区。结果表明,I-LR模型的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801,FR-LR模型的AUC值为0.793,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滑坡发生的概率,前者的预测效果略优。根据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将长宁县划分为5个易发性等级区域。I-LR模型评价结果中,高、极高易发性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18.2%和9.9%;FR-LR模型评价结果中,高和极高易发区域面积分别占21.4%和11.9%。高、极高易发性区域主要分布在乡镇周边、陡坡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易发性评价 时序InSAR 信息量模型 频率比模型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比-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双柏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42
6
作者 吴常润 角媛梅 +3 位作者 王金亮 许汉华 张华 徐秋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3-224,共12页
高精度地模拟和评价滑坡灾害易发性是实现有效预防的关键。云南省双柏县地质环境脆弱,滑坡灾害突出,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对其灾害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共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NDVI、水系距离、断层距离、地层岩... 高精度地模拟和评价滑坡灾害易发性是实现有效预防的关键。云南省双柏县地质环境脆弱,滑坡灾害突出,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对其灾害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共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NDVI、水系距离、断层距离、地层岩性、年平均降雨量和道路距离等11个评价因子,并耦合频率比模型与逻辑回归模型来评价滑坡易发性。结果表明:耦合模型的预测率为82.8%,优于单一的频率比模型的73.6%,能更好地模拟滑坡灾害易发性。模拟结果显示,双柏县中、高滑坡易发区面积分别占总体的35.29%和21.67%,主要分布在道路和河流沿线,以及存在软岩和断层的区域。相反,海拔高、人类活动少的地区属于低、极低的滑坡易发区。频率比-逻辑回归耦合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滑坡易发性,结果可为双柏县及类似地区滑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地理信息系统 频率比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四川省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卫东 刘攀 龚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5-1201,共7页
以四川省为研究区,结合野外调查情况和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与构造线距离、高程、与河流距离、地貌类型、岩性、年均降雨量和坡度等7个滑坡致灾因子,并基于频率比模型构建滑坡致灾因子评价体系,引入支持向量机模型编制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区... 以四川省为研究区,结合野外调查情况和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与构造线距离、高程、与河流距离、地貌类型、岩性、年均降雨量和坡度等7个滑坡致灾因子,并基于频率比模型构建滑坡致灾因子评价体系,引入支持向量机模型编制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被划分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4个区域,各区面积占研究区比例分别为41.77%,31.19%,17.20%和10.84%,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主要位于四川省的南部和中东部,且发生滑坡数量占总数的79.14%。研究成果不仅为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还为其他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区划 支持向量机 主成分分析 频率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随机森林模型的泥石流敏感性分析——以吉林省洮南市北部山区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扈秀宇 秦胜伍 +3 位作者 窦强 刘飞 乔双双 董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4-210,217,F0002,共9页
[目的]对区域性泥石流敏感性进行分析,为吉林省洮南市泥石流灾害预测研究提出一种高效快捷的分析模型。[方法]针对现行大多数概率统计模型预测率较低的不足,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中效果明显的随机森林算法,以吉林省洮南市西北部山区为研究区... [目的]对区域性泥石流敏感性进行分析,为吉林省洮南市泥石流灾害预测研究提出一种高效快捷的分析模型。[方法]针对现行大多数概率统计模型预测率较低的不足,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中效果明显的随机森林算法,以吉林省洮南市西北部山区为研究区域,选用高程、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河流、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地形湿度指数、土地利用及岩性10个评价因子构建了频率比和随机森林泥石流敏感性评价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的验证方法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及累积频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随机森林对研究区泥石流敏感性进行分析,并通过GIS将敏感性图分为5个敏感性区域,位于高敏感性区以上的灾害点占82.3%。验证模型成功率及预测率分别为88.4%与90.4%,相较于频率比的成功率及预测率(86.4%和75.1%)效果良好。[结论]在洮南市北部进行泥石流敏感性分析中,采用随机森林方法进行建模,并利用频率比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法结果可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敏感性分析 GIS 随机森林模型 频率比模型 洮南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FR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略阳县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啸 王念秦 +2 位作者 李晓抗 严冬 李嘉琳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指导区域滑坡初步预警、预报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县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准确性,以随机森林模型(RF)、频率比模型(FR)为基础模型,结合2种模型的优越性,建立随机森林-频率比模型(RF-FR),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以略阳县域为...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指导区域滑坡初步预警、预报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县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准确性,以随机森林模型(RF)、频率比模型(FR)为基础模型,结合2种模型的优越性,建立随机森林-频率比模型(RF-FR),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以略阳县域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向、坡度、地层、地表粗糙度、距断层的距离、曲率、距道路的距离、地形湿度指数、距河流的距离及降雨量等14项影响因子建立数据库,采用Spearman方法对各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剔除地形起伏度等3项相关性较高的评价因子,并基于滑坡相对点密度(LRPD)进行评价因子分析。结果表明:①滑坡灾害点与线状因子的距离呈负相关,即距离越近,灾害点越多。②FR、RF、RF-FR模型预测率分别为84.3%、90.1%、95.0%,RF-FR模型较FR、RF模型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10.7%、4.9%。③RF-FR模型的滑坡灾害点在高、极高易发区的比例比FR、RF模型分别提高了15.89%、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频率比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RF-FR模型 滑坡相对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比与集成学习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金沙江上游巴塘—德格河段为例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世宝 庄建琦 +3 位作者 樊宏宇 牛鹏尧 贾珂程 王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7-828,共12页
金沙江上游巴塘—德格河段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该区地质、地形、地貌极其复杂,滑坡灾害最为发育,开展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对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金沙江上游巴塘—德格河段为研究区,在滑坡编录与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 金沙江上游巴塘—德格河段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该区地质、地形、地貌极其复杂,滑坡灾害最为发育,开展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对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金沙江上游巴塘—德格河段为研究区,在滑坡编录与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滑坡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度、地表粗糙度、地层岩性、断层、水系和道路等11个影响因子,构建了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皮尔森系数去除高相关性影响因子,运用频率比方法定量分析各个因子与滑坡发育的关系。通过频率比模型选取非滑坡样本,采用集成学习算法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根据易发性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极低易发区5个等级。由滑坡易发性分区图和ROC曲线表明,高和极高易发区主要沿金沙江沿岸和沟谷分布,随机森林模型的成功率曲线下面积AUC=0.84,历史滑坡灾害位于高-极高易发区的灾害数占总滑坡数的84.8%,梯度提升树模型的成功率曲线下面积AUC=0.79,历史滑坡灾害位于高-极高易发区灾害数占总滑坡数的79.3%。由AUC值和历史灾害的分布可知,随机森林模型比梯度提升树模型在本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中有着更好的评价精度和更高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集成学习 频率比模型 滑坡易发性 金沙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自燃热失重特征规律及关键官能团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亚清 欧霖峰 +1 位作者 李星 孙鑫鑫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4,共7页
为了研究煤自燃过程中对失重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官能团,以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为研究对象,根据TG热重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实验,研究煤自燃热失重过程的特征温度和官能团变化规律,基于频率比模型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煤自燃失重量与官能团... 为了研究煤自燃过程中对失重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官能团,以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为研究对象,根据TG热重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实验,研究煤自燃热失重过程的特征温度和官能团变化规律,基于频率比模型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煤自燃失重量与官能团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热失重过程的关键官能团。研究结果表明:随煤变质程度加深,热失重曲线后移,从褐煤到无烟煤,热失重特征温度分别增加22%,37%;随温度增加,官能团含量突变温度点与特征温度相近,羟基在150℃之前呈指数式下降后趋于稳定,脂肪烃、含氧官能团和芳香烃在燃点温度之后线性下降;影响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热失重的关键官能团不一致,C C是影响褐煤的热失重关键官能团,而甲基是影响烟煤、无烟煤的热失重关键官能团。研究结果可为煤自燃热失重过程关键官能团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热失重特征 相关性 关键官能团 频率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斜坡单元的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以云南省小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玲静 李秀珍 徐瑞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12322-12329,共8页
小江流域地形陡峻,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及新构造活动强烈,气候水文条件复杂,致使滑坡等山地灾害十分发育。流域内滑坡不仅数量多,而且活动频繁,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地表曲率分水岭法划分的斜坡单元作为基本评... 小江流域地形陡峻,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及新构造活动强烈,气候水文条件复杂,致使滑坡等山地灾害十分发育。流域内滑坡不仅数量多,而且活动频繁,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地表曲率分水岭法划分的斜坡单元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频率比法计算坡度、坡向、曲率、相对高差、岩性、断裂带密度、河网密度和地震峰值加速度8个影响因子对小江流域滑坡发育的贡献度大小,并通过ArcGIS软件叠加分析得到滑坡敏感性分区图。通过结果验证,高、极高敏感性区共发育滑坡132个,数量占比为79.04%,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小江流域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区域的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斜坡单元 敏感性评价 频率比模型 小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