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辅助频率协调控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振 李兴源 《现代电力》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上加装辅助频率控制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首先阐述了HVDC功率调制的基本原理及辅助频率控制的实现方法,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PID控制的多回HVDC辅助频率协调控制器。采用一个3机2直流系统对该控制器进行了时域... 在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上加装辅助频率控制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首先阐述了HVDC功率调制的基本原理及辅助频率控制的实现方法,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PID控制的多回HVDC辅助频率协调控制器。采用一个3机2直流系统对该控制器进行了时域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加装了辅助频率协调控制器的多回HVDC系统能在任一回HVDC输电线路两侧交流系统发生大扰动时,实现两侧系统间功率的相互紧急支援,显著改善了两侧交流系统频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直流功率调制 辅助频率协调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系统连接柔直电网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崔学深 罗慧达 +3 位作者 刘其辉 刘勇鑫 汤海雁 申旭辉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7-433,共7页
针对连接柔性直流输电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转子侧换流器与直流电网侧换流器的协调控制策略,使得定子频率及定子电压随着风速变化都在一个较宽范围内变化,实现双馈风力发电机的高效运行。在传统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连接柔性... 针对连接柔性直流输电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转子侧换流器与直流电网侧换流器的协调控制策略,使得定子频率及定子电压随着风速变化都在一个较宽范围内变化,实现双馈风力发电机的高效运行。在传统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连接柔性直流输电的拓扑结构下,对单台1.5 MW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宽范围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实验,当风速变化时,通过控制直流电网侧换流器相应地调整定子电流频率,同时控制转子侧换流器磁链环使定子磁链保持不变,使得定子电压也同比例变化,从而在全风速范围内都能降低双馈电机的铁损耗。仿真结果表明在全风速范围内均可实现宽范围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策略,且双馈电机的整体效率相比于恒压恒频控制策略得到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范围电压频率协调控制 高效运行 双馈风力发电机 柔性直流输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速下永磁直驱风电机组频率—转速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49
3
作者 李立成 叶林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6-31,共6页
在分析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变速运行特性的基础上,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分析软件平台上建立了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动态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永磁直驱风电机组频率—转速协调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减少风电机组的转矩突变,在风电机组参... 在分析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变速运行特性的基础上,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分析软件平台上建立了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动态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永磁直驱风电机组频率—转速协调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减少风电机组的转矩突变,在风电机组参与频率调整时对转速进行调节,并且能够有效增大系统惯性。将所提出的频率—转速协调控制策略与单一的频率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频率—转速协调控制策略的永磁直驱风电机组能够有效增大系统惯性,减小频率波动幅度和转矩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永磁直驱风电机组 频率—转速协调控制 电磁暂态分析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电网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超 颜云松 +3 位作者 熊俊 汤凡 李明应 李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0-206,共7页
中国渝鄂背靠背柔性直流工程投运以后,异步运行的中国西南电网面临的主要问题变成了自身频率问题,而现有安控系统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因此需要构建西南电网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在处理手段、协调方式和构建模式上,对设计西南电网交直流协... 中国渝鄂背靠背柔性直流工程投运以后,异步运行的中国西南电网面临的主要问题变成了自身频率问题,而现有安控系统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因此需要构建西南电网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在处理手段、协调方式和构建模式上,对设计西南电网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进行了解析。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在站点配置和通信设计方面介绍了建设的原则。从西南电网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的设防原则和控制策略方面详细说明了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并且将构建的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际西南电网中,同时进行了详细的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网 安控措施 频率稳定 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 频率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线性映射的海上风电-低频输电系统的调频控制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成根 李强 韩华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4-261,共8页
随着海上风电场高占比接入电网,迫切需要海上风电主动支撑电网频率以缓解系统的频率稳定问题。然而,背靠背式变换器作为低频输电技术的核心元件,将海上风电系统和陆上交流系统之间解耦,使得海上风电场无法直接响应陆上系统的频率变化。... 随着海上风电场高占比接入电网,迫切需要海上风电主动支撑电网频率以缓解系统的频率稳定问题。然而,背靠背式变换器作为低频输电技术的核心元件,将海上风电系统和陆上交流系统之间解耦,使得海上风电场无法直接响应陆上系统的频率变化。为此,该文针对海上风电经低频输电并网系统提出一种频率协调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一种下垂控制策略将陆上交流系统的频率变化映射为低频输电系统的频率变化,背靠背式变换器采用双环控制策略以响应频率的调整。接着,使用下垂系数对风电机组功率进行协调控制,为大电网的频率提供支撑。仿真结果表明,海上风电场采用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响应陆上电力系统的频率变化,从而加快陆上电网频率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柔性低频输电 背靠背式变换器 下垂控制 频率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与多馈入直流的受端电网频率紧急控制策略 被引量:10
6
作者 丁浩寅 周磊 +3 位作者 黄志光 黄慧 李兆伟 陈浩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4-83,共10页
为应对新能源对频率支撑能力的削弱和大容量直流闭锁带来的频率冲击,需要进一步研究受端电网频率紧急控制策略。基于详细调速器和负荷模型,分析多维因素影响下的频率特性,把影响频率稳定的多维度因素映射至单一因素表征的低维空间,提出... 为应对新能源对频率支撑能力的削弱和大容量直流闭锁带来的频率冲击,需要进一步研究受端电网频率紧急控制策略。基于详细调速器和负荷模型,分析多维因素影响下的频率特性,把影响频率稳定的多维度因素映射至单一因素表征的低维空间,提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和大容量直流接入的频率紧急控制策略,并结合精准切负荷系统扩容场景,提出适应大区电网省间功率交换的两类可中断负荷分配方案。基于实际电网的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端电网 频率稳定 控制策略 频率紧急协调控制系统 精准切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Q学习的含用户侧储能微电网频率-电压数字化智能控制策略 被引量:13
7
作者 林日晖 陈友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50,共8页
频率与电压是衡量电能指标的重要标准。针对微电网受到负荷波动而引起的频率/电压调控问题,提出基于深度Q学习(deep Q-learning,DQN)的含用户侧储能微电网智能监控-控制策略。首先,通过考虑用户行为的随机性,增加了用户侧储能输出的随... 频率与电压是衡量电能指标的重要标准。针对微电网受到负荷波动而引起的频率/电压调控问题,提出基于深度Q学习(deep Q-learning,DQN)的含用户侧储能微电网智能监控-控制策略。首先,通过考虑用户行为的随机性,增加了用户侧储能输出的随机约束,并引入四象限充放电的模型,构建用户侧储能的集群充放电模型,从而搭建出微电网频率-电压的协同控制模型。其次,设计基于DQN的频率/电压控制器结构与数字化智能控制平台,以系统实时的频率偏差、电压偏差与用户侧储能输出功率的上、下限约束为状态空间,以系统各机组出力为动作空间,并基于频率及电压2个控制目标,完成包含2个本地奖励的全局奖励函数的设计。算例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所提DQN控制器能同时满足频率与电压的控制需求,更有效地应对负荷波动所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微电网 用户侧储能 频率/电压协调控制 深度Q学习算法 数字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源变换器的电动汽车超级电容-电池混合储能系统 被引量:28
8
作者 胡斯登 梁梓鹏 +2 位作者 范栋琦 周晶 何湘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7-255,共9页
Z源变换器具有单级升压、降压、无死区、电压畸变小、可靠性高等优点,在电动汽车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提出一种基于Z源变换器的电动汽车超级电容-电池混合储能系统。该结构将储能与驱动系统相融合,减少了电池功率变换器,降低了损耗与成... Z源变换器具有单级升压、降压、无死区、电压畸变小、可靠性高等优点,在电动汽车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提出一种基于Z源变换器的电动汽车超级电容-电池混合储能系统。该结构将储能与驱动系统相融合,减少了电池功率变换器,降低了损耗与成本。详细分析通过Z源变换器实现混合储能系统不同模式下功率分配的运行机理。此基础上提出功率分频协调控制策略以提高混合储能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实现各模式的无缝切换。最后,为了避免短时尺度冲击电流对电池的影响,设计电池瞬态峰值电流估计方法。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混合储能系统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源变换器 电动汽车 混合储能 频率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