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对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患者前房角结构定量检测 被引量:8
1
作者 朱丹 马晓昀 +1 位作者 刘林 邹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7-670,共4页
目的利用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检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的房角参数,并探讨测量参数的选择及在青光眼患者筛查与随访中的临床意... 目的利用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检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的房角参数,并探讨测量参数的选择及在青光眼患者筛查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共40例(55眼),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8例11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0例(20眼),原发性房角关闭12例(24眼)。应用频域AS-OCT量化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房角结构,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小梁虹膜夹角(trabecular-iris angle,TIA)、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 distance,AOD)、小梁虹膜空间面积(trabecular iris space area,TISA),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选取角膜内侧距巩膜突500μm和750μm的点,分别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方位的AOD、TIA、ACA、TISA,归为500系列和750系列。500系列及750系列TIA、ACA、AOD测量值均值均为颞侧最大,鼻侧最小;TISA测量均值下方最大、上方最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IA500和ACA500(r=0.799、P=0.00)、TIA750和ACA750(r=0.799、P=0.00)、TIA500和TISA500(r=0.919、P=0.00)、TIA750和TISA750(r=0.920、P=0.00)均具有正相关关系。以TIA500为自变量x,TISA500为因变量y,得回归方程y=-0.300+0.005x(F=1195,P=0.00),即TISA500与TIA500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以TIA750为自变量x,TISA750为因变量y,得回归方程y=-0.440+0.009x(F=854,P=0.00),即TISA750与TIA750呈线性正相关关系。750系列参数的变异系数在四个方位均小于500系列。结论频域AS-OCT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术后的疗效评价与随访。在房角狭窄时,750系列参数变异系数更小,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C57BL/6小鼠及色素兔眼前后节结构特点的活体观察
2
作者 王晓刚 王帅 +1 位作者 杜珊珊 吴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5-1059,共5页
背景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可进行活体组织的测量。目前SD—OCT对人眼活体组织测量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实验动物眼的活体测量结果少有研究。目的应用SD—OCT活体观察正常C57BL/6小鼠的眼前节结构及色素兔的角膜、视盘... 背景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可进行活体组织的测量。目前SD—OCT对人眼活体组织测量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实验动物眼的活体测量结果少有研究。目的应用SD—OCT活体观察正常C57BL/6小鼠的眼前节结构及色素兔的角膜、视盘及视网膜形态结构。方法利用轴向分辨率为5μm、扫描速度为26000次/s的SD—OCT对4只健康SPF级C57BL/6小鼠8只眼扩瞳前后进行眼前节形态学检查;利用SD—OCT对6只健康SPF级色素兔12只眼进行角膜及视盘、视网膜形态学检查。结果SD—OCT进行眼前节扫描,清晰可见C57BL/6小鼠角膜、虹膜及瞳孔区对应的晶状体结构,而且扩瞳前后晶状体结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角膜SD—OCT扫描断层图与相应的切片图结构相对应,扩瞳前平均中央角膜厚度(CCT)为(96±9)μm,平均前房深度(ACD)为(460-e8)汕m,平均角膜水平直径(wTw)为(2.86±0.41)mm;扩瞳后CCT为(96±8)μm,ACD为(356±20)μm,wTW为(2.87±0.62)mm,C57BL/6小鼠扩瞳前后CCT、wTw测量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78,P=0.647;t=0.737,P=0.485);扩瞳后ACD较扩瞳前明显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2,P〈0.001)。色素兔的SD—OCT眼前节检查均可见明显的角膜及视网膜分层,结构分别与相应的组织学切片相对应,扩瞳后角膜最薄点均值为(370±10)μm,视网膜厚度均值为(175:e4)Ixm,水平扫描后手动测量数据视盘深度均值为(1.35±0.51)mm,宽度均值为(4.52±0.82)mm。结论SD—OCT作为一种非接触、非侵人性检查,可清晰呈现C57BL/6小鼠眼前节结构及色素兔相应的角膜和视网膜结构,测量指标可用于实验研究过程中相应组织结构的活体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频域 小鼠 C57BL 6 色素兔 角膜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厚度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小力 陈禹橦 +3 位作者 刘贤洁 李丹丹 张宏伟 宁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方法 本研究纳入正常志愿者24例(正常对照组)、青光眼患者21例(青光眼组),随机选择受试者一侧...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方法 本研究纳入正常志愿者24例(正常对照组)、青光眼患者21例(青光眼组),随机选择受试者一侧眼进行测量。利用海德堡Spectralis SD-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标准对黄斑区进行分区,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和青光眼组黄斑各分区视网膜GCL厚度,并计算组内标准差(Sw)、变异系数(CV)和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 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央区GCL厚度为(12.58±2.69)μm,内环平均GCL厚度为(48.87±3.81)μm,外环平均GCL厚度为(37.28±1.75)μm,呈开口向颞侧的“马蹄形”分布;青光眼组黄斑中央区GCL厚度为(9.57±2.06)μm,内环平均GCL厚度为(34.70±9.67)μm,外环平均GCL厚度为(28.20±5.51)μm,各区视网膜GCL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正常对照组各分区GCL厚度的Sw为0.46~0.87μm,CV为0.67%~3.71%,ICC为0.904~0.977;青光眼组Sw为0.53~1.65μm,CV为1.18%~5.75%,ICC为0.833~0.993,2组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 利用Spectralis SD-OCT测量视网膜黄斑区GCL厚度在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可用于临床青光眼的检查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细胞层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前节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双双 谭钢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7,共5页
作为一项非接触、无创的组织结构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系统可对眼组织高分辨率成像。最初应用于眼后节组织结构成像,随后逐渐应用于眼前节。眼前节OCT技术的发展确保眼前节组织结构精准成像。... 作为一项非接触、无创的组织结构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系统可对眼组织高分辨率成像。最初应用于眼后节组织结构成像,随后逐渐应用于眼前节。眼前节OCT技术的发展确保眼前节组织结构精准成像。近来提出的超高分辨率OCT(ultrahigh-resolution OCT,UHR-OCT)技术,实现了对眼前节各层次组织结构超高分辨成像,并成功应用于眼前节及眼表疾病的诊治。如定量测量干眼症患者泪膜厚度值,鉴别诊断眼表鳞状上皮瘤样增生性病变,监测各类角膜炎、圆锥角膜、角膜外伤等角膜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趋势。同时,UHR-OCT亦可协助临床工作者制定合理的眼前节手术方案,如角膜移植术,并追踪观察术后角膜组织愈合等形态学变化情况。此外,该技术加深了对眼前节组织结构生理及病理生理形态学的了解。本文主要对UHR-OCT的技术原理及在眼前节应用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眼前 干眼症 角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伟华 任梅 +1 位作者 余新平 吕帆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4-1108,共5页
目的利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的内部形态,探讨AS-OCT在滤过泡功能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已行青光眼滤过手术3个月以上的患者53例(69眼),术后随诊时间为3~48个月,平均(10.78... 目的利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的内部形态,探讨AS-OCT在滤过泡功能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已行青光眼滤过手术3个月以上的患者53例(69眼),术后随诊时间为3~48个月,平均(10.78±11.03)个月。按照van Buskirk分级法将滤过泡分为功能型(Ⅰ、Ⅱ)和非功能型(Ⅲ、Ⅳ),同时利用AS-OCT获取滤过泡内部形态,根据AS-OCT内部形态特点分为弥散型、微囊型、包裹型、扁平型。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69眼平均眼压为(14.9±4.5)mmHg。按照van Buskirk分级法38眼为功能型滤过泡(38/69,55.07%),31眼为非功能型滤过泡(31/69,44.93%)。AS-OCT示26眼弥散型滤过泡(26/69,37.68%),平均眼压(13.16±3.77)mmHg;11眼为微囊型滤过泡(11/69,15.94%),平均眼压(15.36±2.92)mmHg;19眼为包裹型滤过泡(19/69,27.54%),平均眼压(15.77±5.07)mmHg;13眼为扁平型滤过泡(13/69,18.84%);平均眼压(16.62±5.33)mmHg;微囊型滤过泡与包裹型滤过泡间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P〈0.05)。对于滤过泡功能性的评价,AS-OCT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有较好的一致性(χ^2=0.03,P=0.86)。结论AS-OCT具有分辨率高的优点,能清晰地显示滤过泡内部横断面的形态,准确而客观地区分功能型和非功能型滤过泡,且能较早发现滤过泡包裹化的趋势,是青光眼滤过手术效果重要的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滤过手术 滤过泡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
6
作者 吕牡丹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递归神经网络实现特征融合,运算过程中存在着梯度消失情况,使得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的MAP(平均精度)较低。因此,提出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 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递归神经网络实现特征融合,运算过程中存在着梯度消失情况,使得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的MAP(平均精度)较低。因此,提出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以生成对抗网络为核心建立扫描图像去噪所需的网络架构,通过原始图像域生成不包含噪声信息的高质量扫描图像。运用离散小波变换原理,将去噪后处理后的图像分解为多个子图像,通过构造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提取多尺度图像特征向量。从图像局部对比度和全局对比度入手,计算出图像自适应调节系数,以此来实现图像细节特征增强处理。最后,依托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特征融合模型,通过对增强特征的匹配分析和衔接处理,得到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新研究方法应用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的MAP值高于0.8,证明了其可以实现不同尺度特征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N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特征提取 小波变换 自适应增强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前节结构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鹏(综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0-384,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成像眼部结构的方法,最初用于眼后节的测量和检查,但随着OCT技术的进展,目前已广泛用于眼前节各组织的测量和检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可将角膜、前房、瞳孔、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成像眼部结构的方法,最初用于眼后节的测量和检查,但随着OCT技术的进展,目前已广泛用于眼前节各组织的测量和检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可将角膜、前房、瞳孔、虹膜等眼前节组织结构显示于一张图像上,并可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角膜前后表面情况和角膜曲率的测定,青光眼患者房角、虹膜、睫状体的观察,抗青光眼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动态变化以及眼外伤患者的眼前节组织结构变化等.AS-OCT检测具有非接触、分辨率高、检测快捷、可定量分析等特点,因此是眼前节组织的检测的有力工具.就AS-OCT技术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优缺点及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前 病理学 诊断技术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马小力 陈禹橦 +3 位作者 刘贤洁 李丹丹 张宏伟 宁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青光眼患者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观察测量,比较非Follow-up模式和Follow-up模式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青光眼患者38例,随机选择...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青光眼患者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观察测量,比较非Follow-up模式和Follow-up模式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青光眼患者38例,随机选择患者一侧眼进行测量。利用SD-OCT分别采用非Follow-up模式和Follow-up模式对盘周RNFL厚度进行测量,比较2种检查模式的组内标准差(Sw)、变异系数(CV)和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非Follow-up模式测量RNFL厚度,Sw为3.67μm(视盘全周)-10.58μm(鼻侧象限),CV为2.60%(视盘全周)-10.09%(鼻侧象限),ICC为0.768(鼻侧象限)-0.974(视盘全周)。Follow-up模式测量RNFL厚度,Sw为1.42μm(视盘全周)-3.31μm(鼻上扇区),CV为1.27%(视盘全周)-3.00%(鼻侧象限),ICC为0.982(鼻侧象限)-0.996(视盘全周)。Follow-up模式测量的重复性优于非Follow-up模式。结论利用SD-OCT测量盘周RNFL厚度,Follow-up模式的可重复性优于非Follow-up模式,达到了临床应用标准,可用于临床青光眼的检查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慧娟 鲍永珍 +2 位作者 任泽钦 侯宪如 刘国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方法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各30例纳入研究,随机选取受试者一侧眼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方法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各30例纳入研究,随机选取受试者一侧眼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ectralis OCT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视盘周RNFL厚度测量,应用"随诊"模式进行3次扫描。计算出受试者内部标准差(Sw)、变异系数(CV)和同类相关系数(ICC),以评价该仪器测量的可重复性。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评估每位受试者RNFL厚度平均数值与其3次测量的标准差之间的关系。结果非青光眼受试者的CV数值范围为1.44%(全周厚度平均值)~2.58%(颞侧象限),青光眼患者的CV为1.73%(全周)~3.24%(颞侧象限);非青光眼受试者的ICC数值范围为0.977(颞侧象限)~0.990(鼻下45°扇形区),青光眼患者的ICC数值范围为0.981(颞侧象限)~0.997(下方象限);非青光眼受试者的Sw为1.33μm(全周)~2.36μm(颞上45°扇形区),青光眼患者的Sw为1.13μm(全周)~2.26μm(鼻上45°扇形区);RNFL厚度数值与测量变异性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速扫描和眼跟踪系统使Spectralis OCT在测量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周RNFL厚度均有良好的可重复性,是青光眼长期随诊中对于其结构性损害可信赖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频域OCT 重复性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分区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罗洁 赵菊莲 +2 位作者 李小平 陆莹 熊小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应用频域OCT分区测量正常人及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的平均厚度及黄斑部的总体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体积的特点以及与正常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确... 目的应用频域OCT分区测量正常人及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的平均厚度及黄斑部的总体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体积的特点以及与正常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317眼),通过常规散瞳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及FFA检查并依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将这317眼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视网膜(NDR组)患者50例(89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患者73例(126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患者62例(102眼),第4组为正常组52例(98眼)。用频域OCT对上述4组进行黄斑部的扫描,并用分析软件进行九分区的自动分析,记录各区视网膜厚度数据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及黄斑区总的体积。结果黄斑区以中心凹1mm为直径视网膜厚度正常组、NDR组、NPDR组、PDR组分别为(246.37±17.50)μm、(252.13±16.24)μm、(316.28±56.99)μm、(407.90±214.89)μm。4组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85.07±10.42)μm、(289.45±11.19)μm、(332.31±39.71)μm、(390.20±64.17)μm;总体积分别为(10.22±0.39)mm3、(10.12±1.03)mm3、(11.99±3.29)mm3、(13.87±5.13)mm3。与正常组相比,NPDR、PDR组黄斑部A1-A9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部总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与正常组相比,A1-A9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部总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NPDR、PDR3组间以上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体积与DR程度相关。频域OCT能定量定性地观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的细微变化,为糖尿病患者黄斑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部视网膜厚度/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眼前房深度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林江 熊柯 吴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33-1537,共5页
目的比较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及超生物显微镜(UBM)所测量眼前房深度结果的差异程度。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搜集关于AS-OCT及UBM测量眼前房深度比较的研究性文献,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 目的比较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及超生物显微镜(UBM)所测量眼前房深度结果的差异程度。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搜集关于AS-OCT及UBM测量眼前房深度比较的研究性文献,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文献,合计710眼,Meta分析显示:AS-OCT及UBM在全体人群中测得的前房深度值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SMD=0.19,95%置信区间为(0.00,0.39)];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测得的前房深度值亦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SMD=0.02,95%置信区间为(-0.04,0.19)]。结论AS-OCT及UBM所测量的前房深度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但由于研究文献偏少、样本量较小,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还需要开展更高质量的一致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的改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小伟 陈迪 +1 位作者 徐婧 李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糖尿病患者中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通过眼前段频域OCT对40名(80眼)健康对照者、55例(110眼)2型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55例(... 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糖尿病患者中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通过眼前段频域OCT对40名(80眼)健康对照者、55例(110眼)2型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55例(110眼)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性DR患者、33例(66眼)2型糖尿病合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角膜进行扫描,测量角膜全层、上皮层和基质层的厚度。结果对照组角膜全层、上皮层和基质层的厚度分别为(516.9±26.5)μm、(44.2±8.6)μm和(473.8±27.5)μm,糖尿病组患者中各指标分别为(542.8±31.9)μm、(44.7±9.4)μm和(502.9±33.7)μm,糖尿病组患者的角膜全层厚度和基质层厚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2型糖尿病不合并DR患者中,角膜全层、上皮层和基质层的厚度分别为(533.2±17.4)μm、(44.1±5.4)μm和(492.5±20.8)μm。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性DR的患者中各指标分别为(524.7±22.6)μm、(43.0±8.6)μm和(482.7±28.4)μm。2型糖尿病合并PDR的患者中,各指标分别为(572.1±31.3)μm、(44.7±4.7)μm和(528.9±37.3)μm。糖尿病3个亚组间进行比较,角膜全层和基质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而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结论通过频域OCT可测量角膜全层、上皮层和基质层的厚度。与健康对照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全层和基质层明显增厚,而上皮层厚度无显著改变。在合并PDR的糖尿病患者中,角膜全层和基质层的厚度显著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频域 角膜 上皮层 基质层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蔡正元 樊莹 +1 位作者 孙晓东 许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采用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mGCC)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进行测量,评估其可重复性和诊断能力。方法以NTG患者(NTG组,n=15)、POAG患者(POAG组,n... 目的采用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mGCC)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进行测量,评估其可重复性和诊断能力。方法以NTG患者(NTG组,n=15)、POAG患者(POAG组,n=15)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n=15)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傅立叶OCT测量各组RNFL厚度以及mGCC厚度及其整体丢失体积(GLV)和局部丢失体积(FLV),首先由检查者A测量,重复5次,间隔时间为4 h,检查者B于次日行相同检查。以检查者内和检查者间的类内相关系数(ICC)评估可重复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OC)分析诊断能力。结果三组mGCC和RNFL测量的ICC均>0.75。NTG组和POAG组的各项测量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G组与POAG组RNFL厚度和FL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GCC厚度和GL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RNFL与mGCC参数间的ARO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TG和POAG患者,傅立叶OCT测量mGCC和RNFL的可重复性好,RNFL具有良好的诊断能力,mGCC可作为良好的补充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黄斑区细胞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广峰 顾铮 +7 位作者 范颖 孟忻 高新晓 蔺洁 王华 贾羽颂 付秀稳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AZOOR患者5例(5眼)纳入研究,健眼为对照眼。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AZOOR患者5例(5眼)纳入研究,健眼为对照眼。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并行OCT检查患者的黄斑区,观察并分析患者的OCT图像特征,并和健眼比较分析黄斑区的厚度差异和结构改变。结果 OCT检查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外层损害,损害的位置和范围不同,其共同特征是外界膜层光带信号强度不均匀,局部显示模糊甚至局部缺损,局部区域向下凹陷。光感受器内节/外节光带出现强度减弱和部分区域断裂、消失的现象。而在几乎所有的患眼病变区域视锥细胞外节尖端层模糊或消氉失,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则没有显著的结构改变。患眼中心凹处外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厚度为(83.20±9.90)μm,健眼为(101.80±2.2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眼与健眼外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厚度的差值,与患眼BCVA呈负相关(r=-0.94,P<0.05)。结论 AZOOR患者的视网膜损害多位于外层,其中视锥细胞外节尖端层损害最为显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界膜层至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变薄的现象,可能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脉络膜厚度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迪 李略 +1 位作者 杨治坤 董方田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s,IMH)患眼及对侧眼的脉络膜厚度。方法研究共纳入20例单眼IMH患者及20名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IMH患者患眼、对侧健眼及正常对...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s,IMH)患眼及对侧眼的脉络膜厚度。方法研究共纳入20例单眼IMH患者及20名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IMH患者患眼、对侧健眼及正常对照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及中心凹鼻侧、颞侧、上方和下方各相距1和2mm处共9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结果 IMH患眼组、对侧健眼组及正常对照组的SFCT均值分别为(161.53±50.50)、(204.95±59.58)、(248.00±63.40)μm(P=0.000)。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所有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key-Kramer检验多重比较发现IMH患眼组各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对侧健眼组在除中心凹上方2mm及下方2mm处的脉络膜厚度值以外的7个位点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IMH患者患眼的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对侧健眼的脉络膜厚度亦有不同程度变薄,提示IMH的发生与脉络膜的血流灌注状态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MHzB型超声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黄斑病变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松 漆晨 +1 位作者 赵乐冬 陈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背景黄斑区病变的形态学检查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屈光间质混浊眼的检查受到限制,传统的10MHzB型超声检查对黄斑病变的分辨率较低,20MHzB型超声检查在黄斑区疾病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方法... 背景黄斑区病变的形态学检查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屈光间质混浊眼的检查受到限制,传统的10MHzB型超声检查对黄斑病变的分辨率较低,20MHzB型超声检查在黄斑区疾病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方法。目的应用频域OCT和20MHzB型超声对黄斑病变进行形态学对比观察,探讨20MHzB型超声对黄斑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确诊的黄斑病变患者51例51眼,患眼均行频域OCT扫描,然后行20MHzB型超声检查。黄斑病变按频域OCT检查的形态学改变进行分类,分析20MHzB型超声的声像学特征,探讨病因。结果根据频域OCT检查检出黄斑裂孔10眼,B型超声显示黄斑区实性圆顶状回声表浅隆起,病变中央呈孔状凹陷。频域OCT检出的黄斑水肿16眼、神经上皮层脱离6眼和视网膜劈裂4眼,B型超声均显示黄斑区球壁表面的局限性带状表浅隆起,其下见液性无回声间隙。频域OCT检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脱离15眼,B型超声检查显示黄斑区球壁表面局限带状强回声表浅隆起,光带较厚,其下见液性无回声间隙。结论20MHzB型超声能对几种常见的黄斑病变进行初步鉴别,与频域OCT相比,黄斑病变B型超声表现的识别能力稍欠,但在屈光问质混浊的情况下,B型超声的诊断作用优于频域O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超声/20 MHz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频域 黄斑病变 医学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贤洁 陈禹橦 +1 位作者 刘美丹 马小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定量分析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探讨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分布规律及其随屈光度数变化的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患者和体检者作为受试... 目的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定量分析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探讨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分布规律及其随屈光度数变化的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患者和体检者作为受试者,共66人66眼,并且根据其等效球镜(SE)度数分为对照组(正视组,-0.25D≤SE≤+0.25D,29人29眼)和试验组(高度近视组,SE≤-6.00D,37人37眼)。应用Spectralis SD-OCT对受试者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测量,比较2组受试者间及黄斑不同区域间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差异。结果 黄斑中央区外层视网膜厚度显著高于黄斑中央区的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外层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度近视组与正视组的中央区外层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917);高度近视组黄斑中央区的上方、鼻侧、下方的外层视网膜厚度低于正视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斑区的外层视网膜厚度分布存在一定规律,黄斑中央区的外层视网膜厚度高于黄斑中央旁区。高度近视者黄斑中央区上方、鼻侧、下方的外层视网膜厚度低于正视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外层视网膜厚度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莉 李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评价其在POAG诊断中的意...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评价其在POAG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早期POAG患者30例(30眼),中晚期POAG患者30例(30眼),以正常人30例(30眼)作为对照,应用Topcon 3D OCT-2000测量并记录所有受试者的视盘周围各部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pRNFL)和m GCC[包括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acular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mRNFL)、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layer with the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价各参数对POAG的诊断效力。结果早期、中晚期POAG患者各部位的pRNFL厚度及m GCC厚度值随着青光眼的严重程度逐渐变薄。早期POAG患者与正常人相比,除了mRNFL厚度和部分pRNFL厚度(鼻侧和颞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其余的各项参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晚期POAG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早期POAG患者与中晚期POAG患者相比,各项参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早期POAG患者mRNFL、GCIP、GCC、pRNFL平均值的AUROC值分别为0.641、0.731、0.724、0.775;中晚期为0.931、0.830、0.915、0.947。早期POAG患者mRNFL、GCIP、GCC最小值的AUROC值分别为0.674、0.746、0.732,中晚期为0.942、0.841、0.928,均高于其平均值的AUROC值。除了鼻侧及颞侧pRNFL厚度参数外,其余各项参数均能有效地诊断POA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GCC厚度参数与pRNFL厚度参数对POAG的诊断效力相当,可作为POAG诊断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细胞复合体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华 毕明超 宋鄂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5-778,共4页
目的:比较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AC-OCT)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CCT),评估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为AC-OCT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AC-OCT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150名大学生志愿者(300眼)的CCT,对2种方法所得的CCT进... 目的:比较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AC-OCT)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CCT),评估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为AC-OCT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AC-OCT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150名大学生志愿者(300眼)的CCT,对2种方法所得的CCT进行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并采用Bland-Alt man plot和Mountain plot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AC-OCT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CCT的平均值分别为(530.050±33.611)μm和(543.680±35.088)μm,相关分析显示2种方法呈正相关性(r=0.96,P<0.001)。超声角膜测厚仪比AC-OCT测量的CCT厚13.62μm,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差。结论:AC-OCT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两者之间不能直接替换,但2种测量方法相关性较高,提示可将AC-OCT作为长期观察角膜厚度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角膜厚度 超声角膜测厚仪 眼前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青光眼视盘旁萎缩区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小力 刘贤洁 +3 位作者 陈禹橦 李丹丹 张宏伟 华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和眼底彩色照相方法测量青光眼视盘旁萎缩区,并比较二者结果的一致性。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的青光眼患者30例(54只眼),进行视盘SD—OCT检查和眼底彩色立体照相...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和眼底彩色照相方法测量青光眼视盘旁萎缩区,并比较二者结果的一致性。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的青光眼患者30例(54只眼),进行视盘SD—OCT检查和眼底彩色立体照相。分别测量以视盘为中心6条子午线上视盘旁萎缩区13区宽度并计算平均值,比较2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并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使用眼底彩色照相法和SD—OCT检查法测量青光眼患者眼底视盘旁萎缩区B区平均宽度分别为(229.89±99.82)μm和(224.14±97.10)μm,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80)。2种检查方法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r=0.825,p〈0.001),二者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CE=0.923,95%CI0.870。0.954)。结论利用SD-OCT法与眼底彩色照相法测量青光眼视盘旁萎缩区G区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利用SD-OCT方法测量青光眼视盘旁萎缩区p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盘旁萎缩区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