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悠 席瑞洁 +3 位作者 陈鹏飞 史俊芳 戴丽 郝玉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12-2015,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特发性黄斑裂孔(IMH)黄斑区脉络膜血流的影响及脉络膜微结构变化在黄斑裂孔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05/2015-12单眼IMH患者56例56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三通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吲哚菁绿辅助内界膜剥除...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特发性黄斑裂孔(IMH)黄斑区脉络膜血流的影响及脉络膜微结构变化在黄斑裂孔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05/2015-12单眼IMH患者56例56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三通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吲哚菁绿辅助内界膜剥除+12%C3F8气体填充术。晶状体混浊者联合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1、3、6mo行EDI SD-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下及距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3mm处共9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结果:术前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值为233.43±84.638μm,术后1、3、6mo SFCT分别为242.46±88.199,238.97±89.252,236.71±88.661μm,术后1mo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距中心凹下方3mm处的脉络膜厚度值(ICT3mm)术前(170.89±57.040μm)与术后1、3、6mo(179.63±62.941、179.74±65.981、180.80±58.379μm)相比呈逐渐增高趋势,但各个测量时间点的ICT3mm值两两比较无差异。距中心凹下方1mm处的脉络膜厚度值(ICT1mm)术前(207.37±67.502μm)与术后1、3、6mo(216.31±80.297、214.54±75.693、205.69±68.697μm)有差异(P<0.05),术后6mo与术后1mo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脉络膜厚度降低可能是黄斑裂孔形成的原因,IMH患者术后脉络膜厚度值变化与位置有关,可能与术中填塞气体的压迫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脉络膜厚度 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技术 玻璃体切割术 填塞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术中填充物的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许静 冯洁 叶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46-1749,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特发性黄斑裂孔术中的填充物。方法:回顾性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患者46例46眼的临床资料。A组(23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硅油注入术,B组(23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内界...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特发性黄斑裂孔术中的填充物。方法:回顾性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患者46例46眼的临床资料。A组(23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硅油注入术,B组(23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C2F6(20%)注入术,术前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其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以明确分组。对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孔闭合率、IS/OS破坏直径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后随访至少12mo。随访期末A组术后BCVA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9,P<0.05)。B组术后BCVA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48,P<0.05)。A组裂孔闭合率100%,B组裂孔闭合率为95.2%。A组术后IS/OS破坏直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2,P<0.05),B组术后IS/OS破坏直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7,P<0.05)。并发症:A组术后4眼发生高眼压,B组术后1眼裂孔未闭合继发视网膜脱离,再次行硅油注入术后裂孔闭合。B组术后2眼出现玻璃体积血,1眼吸收,1眼再次行玻璃体腔灌洗术。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A组手术方式可以更持久顶压黄斑区视网膜,利于黄斑裂孔闭合,但是需俯卧较长时间及再次手术取出硅油,增加患者身心和经济负担。B组手术方式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填充物,但是存在黄斑裂孔不闭合需再次手术的风险。我们将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作为术前合理选择手术方案的标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特发性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其深度增强成像技术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葡萄膜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改变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春英 乔丽君 +2 位作者 张婧 高鹰 杨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双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单眼首次发作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16例(16眼),同时选取与之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相匹配的无眼病及全身性疾病的正常人16例(16眼)作为对照组。利用海德堡HRA-Spec... 目的分析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双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单眼首次发作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16例(16眼),同时选取与之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相匹配的无眼病及全身性疾病的正常人16例(16眼)作为对照组。利用海德堡HRA-Spectralis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测量急性前葡萄膜炎发作眼和对侧眼,以及正常对照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急性前葡萄膜炎发作眼、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18.93±101.25)μm、(265.87±65.17)μm及(244.73±58.72)μm。发作眼和对侧眼之间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发作眼和对照眼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侧眼和对照眼之间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结论 EDI-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进一步加深对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认识提供了有利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葡萄膜炎 脉络膜厚度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深度增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隐匿性高度近视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韩雅军 石晶 +3 位作者 谭小波 荆刘一 杨洁 许雪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6-839,共4页
高度近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因其对眼底造成的不可逆性改变。高度近视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不及时干预可引起近视进一步加重,甚至失明。但近视的筛查经常遇到患儿近视度数不高,进一步检查发现已有高度近视眼底改... 高度近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因其对眼底造成的不可逆性改变。高度近视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不及时干预可引起近视进一步加重,甚至失明。但近视的筛查经常遇到患儿近视度数不高,进一步检查发现已有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这种隐匿性的高度近视改变在诊疗过程中极容易被忽视。本文旨在总结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文献,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临床研究提供相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 高度近视 脉络膜厚度 儿童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的深度增强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隐匿性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韩雅军 石晶 +3 位作者 谭小波 杨洁 许雪妹 荆刘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09/2020-09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首次就诊且未进行过任何近视矫正训练的儿童56例110眼纳入研究,根据儿童近视的临床... 目的:观察分析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09/2020-09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首次就诊且未进行过任何近视矫正训练的儿童56例110眼纳入研究,根据儿童近视的临床表现分为隐匿性高度近视组(27例52眼)和对照组(29例58眼,普通近视儿童)。比较两组儿童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情况,分析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结果: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以黄斑中心凹最薄,内环区上方最厚。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儿童黄斑9个分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变薄,其中黄斑中心凹、外环区下方和颞侧处视网膜厚度有显著差异(均P<0.05)。随着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增高,黄斑各分区的平均视网膜厚度值均降低。与对照组相同屈光度儿童比较,隐匿性高度近视组除0.00D≤屈光度≤-1.00D儿童外环区颞侧、-2.00D<屈光度≤-3.00D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有明显差异(均P<0.05),其余各分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均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性别、年龄、眼轴、眼压、角膜曲率均无相关性(P>0.05),与屈光度呈负相关性(r=-0.201,P<0.05)。结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视网膜厚度以黄斑中心凹最薄,内环区上方最厚,黄斑各分区平均视网膜厚度较相应屈光度数近视儿童薄。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高度近视 儿童 黄斑中心凹 视网膜厚度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患者脉络膜厚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少凡 刘丹岩 +2 位作者 梁爽 刘晓丽 张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4-310,共7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OCT)测量并探讨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PACD)患者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的特点及规律,分析脉络膜厚度在PA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01/2019-12于我院就诊...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OCT)测量并探讨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PACD)患者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的特点及规律,分析脉络膜厚度在PA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01/2019-12于我院就诊的PACD患者82例155眼,其中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组24例24眼;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组28例35眼;慢性原发性房角关闭(CPAC)组30例3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38例58眼。另收集健康志愿者87例87眼纳入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EDI-OCT测量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结果:PACD各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PACD患者中,除距黄斑中心凹3mm处鼻侧,PACG组黄斑区其余各点位脉络膜厚度均低于PACS组、APAC组、CPAC组(P<0.05)。APAC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357.17±61.49μm)最厚,PACS组(318.04±56.52μm)次之,PACG组最薄(263.55±67.87μm)。除CPAC组,其余各组黄斑中心凹旁1mm处脉络膜厚度均较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降低(P<0.05)。各组受检者黄斑中心凹旁3mm处脉络膜厚度均低于黄斑中心凹下和黄斑中心凹旁1mm处(P<0.05)。各组受检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无差异(P>0.05)。结论:PACD患者及正常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最厚,离黄斑中心凹越远,脉络膜越薄。黄斑区脉络膜增厚是PACD患者又一特征性解剖结构,可能是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PACD患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与正常人相比并无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 黄斑区脉络膜厚度 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血管指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沙艳会 李爽 +2 位作者 王薇 王敬敬 王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87-1593,共7页
目的:探讨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差异及特点。方法:选取2017-01/12于我院就诊的并发DR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68眼作为DR组,同时纳入同期体检的无糖尿病病史健康人群34例34眼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差异及特点。方法:选取2017-01/12于我院就诊的并发DR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68眼作为DR组,同时纳入同期体检的无糖尿病病史健康人群34例34眼作为对照组。通过频域相干光层析深度增强成像术(EDI-OCT)获取受检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RT),并将黄斑区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黄斑区脉络膜总面积(TCA)、血管区面积(LA)及间质区面积(SA),计算CVI。结果:对照组和DR组受检者TCA(0.53±0.14mm2 vs 0.49±0.15mm2)、LA(0.35±0.09mm2 vs 0.32±0.10mm2)、SA(0.17±0.05mm2 vs 0.17±0.06mm2)及SFCT(347.9±76.9μm vs 325.9±92.9μm)均无差异(P>0.05),但DR组患者CVI明显低于对照组(64.33%±3.25%vs 67.04%±2.46%,P<0.001),二者临界值为63.59%。结论:CVI可以直观反映脉络膜内部结构的变化,较SFCT更加稳定可靠,合并DR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CVI较健康人群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脉络膜病变 频域相干光层析深度增强成像 脉络膜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在合并NPDR的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伟亮 张薇 邵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36-1541,共6页
目的:对合并NPDR的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行后筋膜囊下注射TA,通过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DI SD-OCT)检查对黄斑区术前术后的分析比较,研究曲安奈德对黄斑水肿的干预及预防作用。方法:在一项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 目的:对合并NPDR的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行后筋膜囊下注射TA,通过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DI SD-OCT)检查对黄斑区术前术后的分析比较,研究曲安奈德对黄斑水肿的干预及预防作用。方法:在一项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选取我院合并NPDR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后筋膜囊下注射TA 40mg,对照组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术前、术后观察BCVA、IOP、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前和术后的BCVA均有差异(P<0.05);术后1wk时,对照组的SFCT比试验组增厚(t=2.165,P<0.05);术后2wk时,两组间CMT、SFCT均有差异(P<0.05);术后1mo时,两组间BCVA、CMT均有差异(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的IOP无差异(P>0.05)。对于术后发生DME,试验组、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0、11%。结论:NPDR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行后筋膜囊下注射TA,可能对DME的发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检查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厚度和血管密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钱欣 王继红 +1 位作者 褚婷 汪村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厚度和血管密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入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共96例(192只眼),根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为非DR患者24只眼、非增生期DR患者133... 目的探讨脉络膜厚度和血管密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入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共96例(192只眼),根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为非DR患者24只眼、非增生期DR患者133只眼和增生期非DR患者35只眼,其中非增生期又分为轻度40只眼、中度57只眼和重度36只眼。采用频域相干光层析深度增强成像术(EDI-OCT)定量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密度、脉络膜总面积和血管区面积,并计算血管指数。结果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比较发现,非增生期和增生期患眼明显低于正常眼(P<0.05),非增生期与增生期、非增生期不同分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络膜厚度、血管密度和血管指数比较发现,非增生期患眼明显低于正常眼,增生期明显低于非增生期(P<0.05),并且非增生期中度患眼明显低于轻度,重度明显低于中度(P<0.05);但是各组间脉络膜总面积和血管区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I-OCT定量检测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血管密度和血管指数对于评估DR患眼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频域相干光层析深度增强成像 脉络膜厚度 血管密度 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