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在体脉络膜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辛晨 汪军 +1 位作者 刘广峰 孟忻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2-596,共5页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较新的眼科检查手段,它是在传统OCT的基础上,增加光源的聚焦深度,实现在体的脉络膜成像,对在体脉络膜进行定量测量。这一技术有助于临床医师认识、诊断和治疗脉...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较新的眼科检查手段,它是在传统OCT的基础上,增加光源的聚焦深度,实现在体的脉络膜成像,对在体脉络膜进行定量测量。这一技术有助于临床医师认识、诊断和治疗脉络膜视网膜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增强成像技术OCT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加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成像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
2
作者 吕牡丹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递归神经网络实现特征融合,运算过程中存在着梯度消失情况,使得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的MAP(平均精度)较低。因此,提出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 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递归神经网络实现特征融合,运算过程中存在着梯度消失情况,使得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的MAP(平均精度)较低。因此,提出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以生成对抗网络为核心建立扫描图像去噪所需的网络架构,通过原始图像域生成不包含噪声信息的高质量扫描图像。运用离散小波变换原理,将去噪后处理后的图像分解为多个子图像,通过构造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提取多尺度图像特征向量。从图像局部对比度和全局对比度入手,计算出图像自适应调节系数,以此来实现图像细节特征增强处理。最后,依托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特征融合模型,通过对增强特征的匹配分析和衔接处理,得到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新研究方法应用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的MAP值高于0.8,证明了其可以实现不同尺度特征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N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特征提取 小波变换 自适应增强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利莉 郭冉阳 +3 位作者 付文丽 王梅 刘丽娜 化金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即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0例60眼RP患者及30例60眼正常人FD... 目的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即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0例60眼RP患者及30例60眼正常人FD-OCT检查资料,比较分析视网膜厚度及图像特征。结果正常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174.6±14.9)μm;RP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146.0±21.5)μm;RP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7,P=0.001)。RP患者骨细胞样视网膜色素沉着区FD-OCT图像可见病变区色素上皮层光带断裂,与其相对应的神经上皮层可见增殖移行的色素上皮,黄斑区FD-OCT图像见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层反射部分或全部消失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萎缩变薄。RP组中伴神经上皮层弥漫水肿5眼;黄斑囊样水肿3眼;黄斑前膜17眼。结论 FD-OCT可显示RP的组织病理改变,其影像学特征对临床诊断及病程估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频域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探讨视网膜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管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吴美初 柯殷雨 +1 位作者 唐云华 张富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3-667,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早期筛查和诊断对有效治疗AD至关重要,然而AD诊断的复杂性使得基层筛查面临困难。视网膜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外延,其变化与AD进展紧密相连,能够为非入侵性早期检测AD提供新途径。近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早期筛查和诊断对有效治疗AD至关重要,然而AD诊断的复杂性使得基层筛查面临困难。视网膜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外延,其变化与AD进展紧密相连,能够为非入侵性早期检测AD提供新途径。近年来,深度学习(DL)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图像识别和分析方面,DL与视网膜成像的结合在诊治AD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探讨了DL在分析AD视网膜图像中的应用进展,包括疾病的诊断、进展预测、长期管理策略,以及现阶段在临床实践中的不足,以期为DL在AD视网膜图像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图像分类与分析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底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OCT测量不同程度近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中光学放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利辉 秦萍 许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使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D-OCT)探讨光学放大效应对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测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17年9—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近视矫正术的近视患者及体检... 目的使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D-OCT)探讨光学放大效应对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测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17年9—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近视矫正术的近视患者及体检的健康人85例,每个受试者任意选择其中一眼进行分析。所有受试者按屈光度分为正视组20例、低度近视组21例、中度近视组20例和高度近视组24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检眼镜检查、眼压及眼轴测量、SD-OCT检查和视野检查。在矫正光学放大效应前后分别观察各组平均RNFL及各象限的RNFL厚度差异以及与眼轴长度、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矫正前平均、上方、下方、鼻侧象限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595、-0.493、-0.639、-0.500,均P=0.000),均与屈光度呈正相关(r=0.005、0.565、0.600、0.464,均P=0.000),颞侧象限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683,P=0.000),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730,P<0.05)。矫正后平均、上方、下方和鼻侧象限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屈光度均无相关性(均P>0.05),颞侧象限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840,P=0.000),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855,P=0.000)。矫正前正视组的平均、上方、下方和鼻侧象限RNFL厚度明显厚于其余3组,颞侧象限RNFL厚度明显薄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度近视组的平均、上方、下方和鼻侧象限RNFL的厚度较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明显变薄,颞侧象限RNFL厚度明显厚于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各象限RNFL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矫正后4个组的平均、上方、下方、鼻侧象限RNFL厚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颞侧象限RNFL厚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13,P=0.000)。结论SD-OCT测量近视眼RNFL厚度时,眼轴越长,光学放大效应越明显。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颞侧象限RNFL厚度逐渐增加,当近视患者颞侧象限RNFL厚度下降时应警惕青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频域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光学放大效应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盘周围高反射卵圆形团块样结构的影像学特征
6
作者 胡静 何璐 唐世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8-861,共4页
视盘周围高反射卵圆形团块样结构(PHOMS)是近年来在研究视盘玻璃疣(ODD)中新定义的一种新型影像学特征,其在OCT图像上表现为视盘周围Bruch膜上卵圆形高反射信号,自发荧光图像上表现为环形或新月形无荧光,无赤光红外图像上呈视盘周围浅... 视盘周围高反射卵圆形团块样结构(PHOMS)是近年来在研究视盘玻璃疣(ODD)中新定义的一种新型影像学特征,其在OCT图像上表现为视盘周围Bruch膜上卵圆形高反射信号,自发荧光图像上表现为环形或新月形无荧光,无赤光红外图像上呈视盘周围浅灰色火山样隆起或较平坦的圆周带。目前关于PHOMS是否是ODD的亚型或前体尚无定论,组织病理学上可能是轴突淤积后向视神经方向突出的神经纤维。鉴于组织解剖学上PHOMS与ODD可能存在不同病理性质,两者在多模态影像学图像中存在明显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为使ODD的诊断更加准确,国际视盘玻璃疣协会建议将PHOMS与ODD区别开来。PHOMS在OCT上主要与ODD、视盘周围血管相鉴别。可见于ODD、视盘水肿、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多发性硬化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先天性视盘倾斜综合征、孤立性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等多种疾病中,并且是儿童假性视盘水肿的重要原因。本文就PHOMS的起源、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相关疾病等进行总结,以期增加国内研究者对PHOMS结构的认识,增强其与ODD的鉴别诊断,为临床研究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周围高反射卵圆形团块样结构 视盘玻璃疣 增强深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葡萄膜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改变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春英 乔丽君 +2 位作者 张婧 高鹰 杨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双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单眼首次发作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16例(16眼),同时选取与之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相匹配的无眼病及全身性疾病的正常人16例(16眼)作为对照组。利用海德堡HRA-Spec... 目的分析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双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单眼首次发作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16例(16眼),同时选取与之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相匹配的无眼病及全身性疾病的正常人16例(16眼)作为对照组。利用海德堡HRA-Spectralis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测量急性前葡萄膜炎发作眼和对侧眼,以及正常对照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急性前葡萄膜炎发作眼、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18.93±101.25)μm、(265.87±65.17)μm及(244.73±58.72)μm。发作眼和对侧眼之间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发作眼和对照眼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侧眼和对照眼之间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结论 EDI-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进一步加深对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认识提供了有利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葡萄膜炎 脉络膜厚度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深度增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病变程度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静 唐晓娟 +4 位作者 于健 林淑玫 谭青 刘琼 吴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及结构特点...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及结构特点,探讨DME病变程度与CT的关系。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共123例204眼,其中69眼诊断为DME(DME组),135眼无黄斑水肿为对照组。DME眼依据OCT形态学特点进一步分为视网膜弥漫性增厚(diffuse retinal thickness,DRT)型(34眼)、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型(19眼)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型(16眼),利用EDI-OCT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下CT和以黄斑为中心上、下、鼻、颞500μm、1000μm、1500μm、2000μm处CT。结果 DME组黄斑中心凹下CT为(326.72±90.15)μm,对照组为(320.17±106.46)μm,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黄斑中心凹下CT与视网膜厚度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70,P=0.025)。DME亚型CT分别为:DRT型(303.94±81.47)μm、CME型(304.42±73.98)μm和SRD型(401.63±88.80)μm,SRD型CT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此外,SRD型的周边CT同样呈现均匀一致的增厚;鼻侧CT从500μm至2000μm呈距离敏感性降低(P<0.05),但SRD型鼻侧CT降低幅度明显变缓(P=0.195)。结论 SRD型黄斑水肿患者CT在中心凹下及周边部均显著增厚,CT与DME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1年以上患眼低视力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黄银花 章晖 +3 位作者 叶波 邱新文 刘琼 淦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使用深部增强成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1 a以上低视力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 目的使用深部增强成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1 a以上低视力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分析其与低视力的关系。方法将南昌爱尔眼科医院2010年1月到2014年3月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术后1 a以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3的患者72例(72眼)纳入研究。行双眼BCVA及EDI SD-OCT扫描SFCT检查。分析患眼与对侧健眼术后末次随访的BCVA与SFCT的相关性。结果患眼术后末次随访SD-OCT检查显示,72眼中,黄斑中心凹正常者3眼(4.2%);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者69眼(95.8%)。患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转换为5分记录视力为3.59±0.51,同期健眼为4.94±0.11;患眼术后末次随访SFCT为(164.47±62.95)μm,对侧健眼SFCT为(235.47±42.40)μm;患眼与对侧健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SF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与SFCT有相关性(P<0.05)。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眼与正常眼的BCVA、SF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术后1 a以上低视力眼的SFCT薄,且与BCVA存在相关性;其视力的恢复可能要晚于EDI SD-OCT下观察到的外层视网膜微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深部增强成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厚度 低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rus HD-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曲申 徐蔚 +2 位作者 孙小婷 毕燕龙 荣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评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 H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同一位操作者应用Cirrus HD-OCT对27名(33眼)正常人黄斑区进行重复测量。检测区域为中心凹、黄斑内环、黄斑外环3个位置共9个象限的黄斑区视网... 目的评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 H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同一位操作者应用Cirrus HD-OCT对27名(33眼)正常人黄斑区进行重复测量。检测区域为中心凹、黄斑内环、黄斑外环3个位置共9个象限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来评估Cirrus HD-OCT测量黄斑区的可重复性。结果整个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ICC和CV范围分别为0.856~0.962和3.0%~6.5%。其中黄斑中心凹ICC值最高为0.962,内环四个象限中上侧ICC值最高为0.926,下侧ICC值最低为0.853,ICC值分别为内环上侧>内环鼻侧>内环颞侧>内环下侧;外环四个象限中颞侧ICC值最高为0.916,鼻侧ICC值最低为0.856,ICC值分别为外环颞侧>外环上侧>外环下侧>外环鼻侧。CV值中,黄斑中心凹的CV值最高为6.5%,内环下侧的CV值最低为3.0%。结论 Cirrus H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的可重复性较高,在诊断黄斑病变早期进展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组内相关系数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屈光不正人群中脉络膜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晓蕾 周秀珍 秦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8-971,共4页
目的 研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的脉络膜厚度的特点及其与屈光度、眼轴长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对在屈光门诊完成验光的5∽18岁屈光不正青少年进行了脉络膜厚度和眼轴长度的测量。最终51例102眼患者纳入研究。使用海德堡频域OCT的... 目的 研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的脉络膜厚度的特点及其与屈光度、眼轴长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对在屈光门诊完成验光的5∽18岁屈光不正青少年进行了脉络膜厚度和眼轴长度的测量。最终51例102眼患者纳入研究。使用海德堡频域OCT的增强深度成像模式对每眼进行经黄斑中心凹水平方向线性扫描。分别测量该扫描线上5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应用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结果 51例患者年龄为(10.04±2.78)岁,屈光度为(-1.61±1.82)D,眼轴长度为(24.14±1.14)mm。扫描线上脉络膜厚度由颞侧向鼻侧逐渐变薄。屈光度与眼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2=0.562),各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均与屈光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眼轴长度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中心凹鼻侧1 mm处相关性最高。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后极部脉络膜厚度的改变可能在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改变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增强深度成像 脉络膜厚度 屈光不正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12
作者 曲申 荣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8-700,共3页
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二大致盲眼病,其早期诊断及远期监测非常重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自问世以来,一直广泛地被应用于青光眼的诊断,尤其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测量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pectraldo... 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二大致盲眼病,其早期诊断及远期监测非常重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自问世以来,一直广泛地被应用于青光眼的诊断,尤其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测量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pectraldomainOCT,SD-OCT)是最新一代的OCT扫描技术,相比之前三代OCT,其技术参数愈加完善,具有分辨率更高、扫描速度更快的特点,理论上其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远期随访上的应用价值可能更高。本文就SD-OCT对比前三代OCT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基于SD-OCT的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邬嘉蔚 符敏 +4 位作者 柯晓云 曾丽娜 张燕 陈晓虹 海慧巧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观察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10月在我院检查确诊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40眼,无DR组)和健康志愿者70名(70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频域光学... 目的观察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10月在我院检查确诊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40眼,无DR组)和健康志愿者70名(70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以及自动化分层技术分别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全层(retina,R)、视网膜内层(inner retinal layer,IRL)和视网膜外层即感光细胞层(photoreceptor layer,PL)厚度,将黄斑区以中心凹为中心点,分别以直径为1 mm、3 mm和6 mm的3个同心圆进行分区(R总、R-1、R-3、R-6、IRL-1、IRL-3、IRL-6、PL-1、PL-3及PL-6),对比两组间视网膜厚度差异。结果无DR组患者PL-1、PL-3厚度分别为(71±4)μm、(66±2)μm,较正常对照组(73±3)μm、(67±2)μm明显变薄(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中除IRL-6和PL-1外,其余测量区域不同性别间视网膜结构厚度差异显著(均为P<0.05)。无DR组男性患者PL-3、PL-6厚度分别为(67±2)μm、(65±2)μm,较正常对照组的(68±2)μm、(66±2)μm明显变薄(均为P<0.05)。无DR组女性患者PL-3、PL-6厚度分别为(65±2)μm、(63±2)μm,较正常对照组的(67±2)μm、(64±2)μm明显变薄(均为P<0.05)。其余测量区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无DR组黄斑旁中心凹及中心凹周围视网膜PL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SD-OCT测量视网膜PL厚度有助于DR早期病变研究,并成为早期监测DR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感光细胞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脉络膜深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雪莲 白宁艳 +5 位作者 李治清 陈玉红 牟洁 颜学梅 杨豪 韦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2-954,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脉络膜深层成像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老年性黄斑变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眼科中心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60眼)经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 目的探讨视网膜脉络膜深层成像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老年性黄斑变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眼科中心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60眼)经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病例组,将病例组又分为湿性型14例、干性型16例。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0例(60眼)作为对照组。OCT检测各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nerve fiber layer of macular,MNFL)厚度、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 nerve epithelium,RNE)厚度值、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层厚度值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层厚度之比值(RPE/CC)。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指标差异。结果病例组的MNFL在各个角度的扫描平均值为(60.1±18.2)μm,显著高于对照组(27.9±7.3)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的RNE平均值为(274.6±21.5)μm,显著高于对照组(239.8±22.5)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的RPE/CC平均值为(111.3±18.2)μ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13.2)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湿性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MNFL(81.8±19.5)μm、RNE(298.6±20.8)μm、RPE/CC(128.8±19.6)μm,均显著高于干性型的(41.3±15.6)μm、(256.7±17.2)μm、(92.4±16.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MNFL、RNE、RPE/CC均发生显著变化,OCT检测可以作为病变情况进展的有效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脉络膜深层成像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老年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血管指数的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然 晏颖 陈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6-700,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目前发展迅猛的新型层析成像技术,在眼科应用广泛。目前通过扫频OCT(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depth imaging o...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目前发展迅猛的新型层析成像技术,在眼科应用广泛。目前通过扫频OCT(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模式可以活体观察视网膜脉络膜横断面。视网膜脉络膜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脉络膜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尤其与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变化有关。因为CT受年龄、眼轴、屈光等多因素影响,所以单纯观察CT不能客观反映上述疾病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运用二值化处理技术对EDI-OCT获取的图像进行量化分析处理后,可得到测量区域脉络膜总面积、管腔面积、基质区面积、脉络膜血管指数(choroidal vascularity index,CVI)等数据。SS-OCT以及衍生的图像处理技术无疑对分析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运用二值化处理SS-OCT获取的CVI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增强深度成像 脉络膜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