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围术期颊针疗法对日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段加方
周兵香
+3 位作者
王碧瞳
徐振
阚艳侠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颊针疗法对日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日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92例,男51例,女41例,年龄18~35岁,BMI 18.5~25.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围术期颊针疗法对日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日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92例,男51例,女41例,年龄18~35岁,BMI 18.5~25.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颊针疗法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6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双侧颈穴、背穴、上焦穴颊针治疗,留针20 min后拔除颊针。对照组不予颊针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术前、双肺交替肺萎陷停呼吸前、膨肺后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拔管前的HR、MAP、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病房留观时间、术后6 h内补救镇痛情况、术后6、12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气管导管拔除前Cdyn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双肺交替肺萎陷停呼吸前、膨肺后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拔管前Cdyn明显升高,膨肺后机械通气时和气管导管拔管前的Ppeak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病房留观时间明显缩短,术后6 h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减少,术后6 h 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颊针疗法可以改善日间手汗症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力,可更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同时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缩短术后留观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颊针疗法
手汗症
日间手术
肺顺应性
术后疼痛
加速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家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
20
2
作者
蒲瑞生
方晓丽
+5 位作者
颉旺军
刘丁龙
权可
苏成红
杨晨光
张延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83-4187,共5页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为颊针临床留针时间、疗程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9月将筛选合格的40只清洁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为颊针临床留针时间、疗程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9月将筛选合格的40只清洁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正常组不予处理。实验第27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以体针组、颊针组相同方法固定30 min;体针组选双侧后肢膝眼和足三里针刺,留针30 min,1次/d;颊针组选颊针膝穴针刺,留针20 min,1次/d;4组均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治疗第1、4、7、10次针刺时测定针刺0、5、15、30、60、120、240 min各时间点痛阈值。结果第1、4、7、10次针刺方法和时间在痛阈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痛阈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针刺方法在痛阈值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痛阈值无时间效应(P>0.05),体针组和颊针组的痛阈值有时间效应(P<0.01)。颊针组时间在痛阈值上主效应显著(F=15.473,P<0.001),颊针组时间与针刺次数在痛阈值上不存在交互作用(F=0.973,P=0.486)。颊针组第1次针刺时镇痛效应量效曲线与第7次针刺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7,P=0.012);颊针组第7次针刺时镇痛效应量效曲线与第10次针刺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56)。结论颊针疗法的镇痛效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曲线,且具有起效快、上升快、下降亦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针
灸
疗法
镇痛
剂量效应关系
针
灸
颊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颊针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
7
3
作者
叶康杰
陈剑坤
+3 位作者
卢月
蔡倩
李际强
张溪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颊针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日常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代谢综合征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颊针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日常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代谢综合征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饮食锻炼指导,常规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颊针疗法,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代谢当量(MET_(max))、最大摄氧量(VO_(2 max))、6 min步行试验(6 MWT)、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MET_(max)、VO_(2 max)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MET_(max)、VO_(2 max)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6 MW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PSQI得分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2)。结论:颊针疗法可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肺功能、生命质量,提高运动耐力及LVEF,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针疗法
呼吸暂停
代谢综合征
常规
针
灸
心肺功能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颊针的理论研究与围术期应用进展
被引量:
3
4
作者
杨红红
刘容容
+2 位作者
季加富
鹿洪秀
苏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1-1315,共5页
颊针疗法是以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全息理论为基础,同时融合大三焦理论和心身理论,对机体进行全身调节的新型微针疗法,具有取穴简便、进针无痛、临床疗效显著的优势。本文回顾了关于颊针理论和围术期应用的研究,从颊针起源与发展及理论基础...
颊针疗法是以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全息理论为基础,同时融合大三焦理论和心身理论,对机体进行全身调节的新型微针疗法,具有取穴简便、进针无痛、临床疗效显著的优势。本文回顾了关于颊针理论和围术期应用的研究,从颊针起源与发展及理论基础、围术期临床应用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综述,论述了目前颊针在理论研究方面进展以及理论指导下的围术期应用,分析了颊针疗法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颊针疗法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针疗法
大三焦理论
全息理论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围术期颊针疗法对日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段加方
周兵香
王碧瞳
徐振
阚艳侠
鲍红光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麻醉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4-828,共5页
基金
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22YKK22257)。
文摘
目的探讨围术期颊针疗法对日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日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92例,男51例,女41例,年龄18~35岁,BMI 18.5~25.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颊针疗法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6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双侧颈穴、背穴、上焦穴颊针治疗,留针20 min后拔除颊针。对照组不予颊针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术前、双肺交替肺萎陷停呼吸前、膨肺后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拔管前的HR、MAP、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病房留观时间、术后6 h内补救镇痛情况、术后6、12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气管导管拔除前Cdyn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双肺交替肺萎陷停呼吸前、膨肺后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拔管前Cdyn明显升高,膨肺后机械通气时和气管导管拔管前的Ppeak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病房留观时间明显缩短,术后6 h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减少,术后6 h 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颊针疗法可以改善日间手汗症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力,可更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同时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缩短术后留观时间。
关键词
围术期
颊针疗法
手汗症
日间手术
肺顺应性
术后疼痛
加速术后康复
Keywords
Perioperative period
Buccal acupuncture therapy
Palmer hyperhidrosis
Day surgery
Lung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pai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分类号
R246.2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家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
20
2
作者
蒲瑞生
方晓丽
颉旺军
刘丁龙
权可
苏成红
杨晨光
张延菊
机构
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天水瑞生堂连锁国医馆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83-418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60559)
文摘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为颊针临床留针时间、疗程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9月将筛选合格的40只清洁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正常组不予处理。实验第27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以体针组、颊针组相同方法固定30 min;体针组选双侧后肢膝眼和足三里针刺,留针30 min,1次/d;颊针组选颊针膝穴针刺,留针20 min,1次/d;4组均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治疗第1、4、7、10次针刺时测定针刺0、5、15、30、60、120、240 min各时间点痛阈值。结果第1、4、7、10次针刺方法和时间在痛阈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痛阈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针刺方法在痛阈值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痛阈值无时间效应(P>0.05),体针组和颊针组的痛阈值有时间效应(P<0.01)。颊针组时间在痛阈值上主效应显著(F=15.473,P<0.001),颊针组时间与针刺次数在痛阈值上不存在交互作用(F=0.973,P=0.486)。颊针组第1次针刺时镇痛效应量效曲线与第7次针刺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7,P=0.012);颊针组第7次针刺时镇痛效应量效曲线与第10次针刺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56)。结论颊针疗法的镇痛效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曲线,且具有起效快、上升快、下降亦快的特点。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针
灸
疗法
镇痛
剂量效应关系
针
灸
颊针疗法
Keywords
Arthritis,rheumatis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Analgesia
Dose - effect relationship,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Buccal acupuncture
分类号
R593.2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颊针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
7
3
作者
叶康杰
陈剑坤
卢月
蔡倩
李际强
张溪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三科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55-258,共4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A1515010636)
广东省财政厅项目(财2022CCCX01)
+2 种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225020,20191163)
广东省中医院王永洲学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ZR2020-161)
广州市科技局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201020475)。
文摘
目的:探讨颊针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日常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代谢综合征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饮食锻炼指导,常规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颊针疗法,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代谢当量(MET_(max))、最大摄氧量(VO_(2 max))、6 min步行试验(6 MWT)、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MET_(max)、VO_(2 max)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MET_(max)、VO_(2 max)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6 MW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PSQI得分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2)。结论:颊针疗法可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肺功能、生命质量,提高运动耐力及LVEF,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颊针疗法
呼吸暂停
代谢综合征
常规
针
灸
心肺功能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Keywords
Buccal acupuncture
Apnea
Metabolic syndrome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Quality of sleep
Quality of life
Obstructive sleep
分类号
R245.329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246.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颊针的理论研究与围术期应用进展
被引量:
3
4
作者
杨红红
刘容容
季加富
鹿洪秀
苏帆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医务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1-1315,共5页
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104070458)
济南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202134068)
+1 种基金
济南市“新高校20条”科研带头人工作室项目(202228124)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0MH391)。
文摘
颊针疗法是以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全息理论为基础,同时融合大三焦理论和心身理论,对机体进行全身调节的新型微针疗法,具有取穴简便、进针无痛、临床疗效显著的优势。本文回顾了关于颊针理论和围术期应用的研究,从颊针起源与发展及理论基础、围术期临床应用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综述,论述了目前颊针在理论研究方面进展以及理论指导下的围术期应用,分析了颊针疗法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颊针疗法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颊针疗法
大三焦理论
全息理论
围术期
Keywords
Buccal acupuncture therapy
Greater triple-energizer therapy
Holographic theory
Perioperative period
分类号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619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围术期颊针疗法对日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段加方
周兵香
王碧瞳
徐振
阚艳侠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家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研究
蒲瑞生
方晓丽
颉旺军
刘丁龙
权可
苏成红
杨晨光
张延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颊针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叶康杰
陈剑坤
卢月
蔡倩
李际强
张溪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颊针的理论研究与围术期应用进展
杨红红
刘容容
季加富
鹿洪秀
苏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