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文进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95-696,共2页
关键词 静脉球部饱和度 临床应用 麻醉监测 静脉 神经外科手术 右侧静脉 休克病人 静脉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脑外伤急性颅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罗伟 李雪元 +4 位作者 李甲 渠兴乾 陈李骏 沈伯雄 冯东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建立小型猪脑外伤急性颅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模型,模拟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合并脑外伤急性硬膜外血肿,分析其形态学改变。方法对16只实验用小型猪,采用简易脑皮层气击装置致伤一侧脑额叶,硬膜外球囊法致急性颅内高压,改良Wigger氏休克... 目的建立小型猪脑外伤急性颅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模型,模拟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合并脑外伤急性硬膜外血肿,分析其形态学改变。方法对16只实验用小型猪,采用简易脑皮层气击装置致伤一侧脑额叶,硬膜外球囊法致急性颅内高压,改良Wigger氏休克模型法致失血性休克。观察模型制备前(T01)及放血完成后即刻(T0)、15min(T15)、30min(T30)、60min(T60)五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于T01和T60两个时间点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随机选取2只动物,于模型制备前和制备后6h分别行头颅冠状位CT和MRI检查。模型制备后6h,随机选取2只动物分别行脑大体病理、HE染色观察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T01时间点比较,T0时间点MAP和CPP明显下降,IC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比较,T15、T30和T60时间点的MAP、ICP和CCP无明显变化(P>0.05)。T60时间点SjvO2较T01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影像学检查发现,创伤性硬膜下出血,中线偏移,对侧脑室扩张。HE染色观察发现,创伤灶及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周隙出血,白质区淤点性出血以及灰质挫裂伤。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创伤灶、周围和对侧脑组织表现为严重程度递减的改变,包括神经元坏死、变性,轴索脱髓鞘,线粒体肿胀,内皮细胞水肿等形态改变。结论采用控制性脑皮层冲击、硬膜外球囊及股动脉放血方法建立的小型猪脑外伤急性颅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组合模型,可模拟临床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并脑外伤急性硬膜外血肿,并能用于CPP和脑氧供需平衡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颅内高压 性休克 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动物模型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3
作者 庄越 金文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血流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和IL-1、(interleukin-1)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沙土鼠45只,随机分3组...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血流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和IL-1、(interleukin-1)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沙土鼠45只,随机分3组(每组n=15只):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IR组);血管生成素1组(angiopoietin-1 group,Ang1组);于缺血前(T0)、再灌注2 h(T2)、再灌注6 h(T3)、再灌注12 h(T4)、再灌注24 h(T5)各时间点抽取颈静脉血测S-100β蛋白含量、TNF-a、IL-1的含量的变化;并于各时间段监测颈静脉血样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O2)。结果①与S组比较IR组血清TNF-a、IL-1、S-100?蛋白含量显著增高(0.815±0.080μg/L)(P<0.05)。Ang1组也较S组升高但幅度低于IR组(P<0.05)(0.58±0.11μg/L);②Ang1组的SjvO2明显高于IR组相对应时间点(P<0.05)(82%±12%)。结论血管生成素1可能通过减轻脑血管炎症反应过程和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来减轻脑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Β蛋白 管生成素-1 肿瘤坏死因子-A 白介素1(IL-1)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中不同脑灌注方式脑保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勇 邹小明 +2 位作者 王武军 刘高望 古妙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比较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不同脑灌注方法下脑组织氧代谢、脑组织温度变化及脑皮质超微结构改变,评价不同灌注方式的脑保护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单纯行DHCA,Ⅱ组DHCA+RCP,Ⅲ组DHCA+SACP。转流降温至鼻咽... 目的比较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不同脑灌注方法下脑组织氧代谢、脑组织温度变化及脑皮质超微结构改变,评价不同灌注方式的脑保护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单纯行DHCA,Ⅱ组DHCA+RCP,Ⅲ组DHCA+SACP。转流降温至鼻咽部温18℃时停循环90min,期间采用不同脑灌注保护技术,然后复温,再灌注90min。结果降温期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上升;停循环后各组Sjv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DHCA90min时,Ⅲ组SjvO2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显著(P=0.000)。停循环期各组脑组织温度均有缓慢升高,以Ⅰ组最为明显,与Ⅱ、Ⅲ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00);电镜观察DHCA组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害最重,RCP组次之,SACP组脑组织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单纯DHCA、DHCA+RCP中脑氧供需不平衡,RCP不能提供足够的脑营养,对DHCA期脑氧代谢无明显改善,但可保持脑部低温,有助于脑保护。SACP能保持脑氧供需平衡,提供充足的氧和营养供应,有效保持脑部低温,有明显的脑保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逆行脑灌注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 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麻醉下PaCO_2对SjvO_2影响的年龄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学银 王亚华 +1 位作者 吉玉龙 王新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9期442-443,共2页
目的 :研究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神经外科手术中低碳酸和高碳酸血症对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 (SjvO2 )影响的年龄差异。方法 :2 0例以异丙酚 2mg/kg、芬太尼 2 μg/kg和阿曲库铵 0 5mg/kg诱导麻醉 ,维持麻醉异丙酚 6~10mg·kg-1·... 目的 :研究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神经外科手术中低碳酸和高碳酸血症对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 (SjvO2 )影响的年龄差异。方法 :2 0例以异丙酚 2mg/kg、芬太尼 2 μg/kg和阿曲库铵 0 5mg/kg诱导麻醉 ,维持麻醉异丙酚 6~10mg·kg-1·h-1。并选择 2 0例相似病人用硫喷妥钠诱导和异氟醚 1~ 1 3MAC维持麻醉进行配对研究。测定动脉压和SjvO2 。结果 :异丙酚组低碳酸性SjvO2 反应 (≥ 5 0岁 )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5 0岁组则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维持神经外科手术在≥ 5 0岁病人低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PACO2 静脉饱和度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