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丁亚芳 惠品晶 +3 位作者 仲伟花 杨甲 郭亮 胡春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38-643,共6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以头痛、头晕为主诉的患者150例,根据单侧椎动脉颅内段是否有狭窄分为研究组[100例;一侧椎...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以头痛、头晕为主诉的患者150例,根据单侧椎动脉颅内段是否有狭窄分为研究组[100例;一侧椎动脉管径(VAD)≤2.5 mm或与对侧VAD比值<1/1.7,且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和单纯椎动脉发育不全(VAH)组(50例;一侧VAD≤2.5 mm或与对侧VAD比值<1/1.7,椎动脉全程未见狭窄),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双侧VAD>2.5 mm,椎动脉全程无狭窄)。所有研究对象行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CTA)和(或)DSA检查。采用颈部血管超声记录VA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时均平均峰值流速,并计算椎动脉血流量及阻力指数差值。比较3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对研究组患侧、单纯VAH组VAH侧、对照组左侧进行两两比较;评价不同参数对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诊断的可行性。结果椎动脉椎间段阻力指数诊断准确性较高,阻力指数差值、血流量、EDV、VAD有一定准确性,PSV的诊断准确性较差;其中,阻力指数为0.754、阻力指数差值为0.151、血流量为56.52 ml/min、EVD为9.5 cm/s、VAD为2.095 mm是诊断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最佳界值(最大Youden指数分别为0.695、0.605、0.383、0.495、0.381,敏感度分别为83.8%、63.6%、89.8%、81.6%、87.6%,特异度分别为85.7%、96.9%、48.5%、67.9%、50.5%,准确度分别为87.3%、80.2%、79.5%、67.7%、65.2%)。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椎动脉椎间段阻力指数、阻力指数差值、血流量、EDV、VAD可作为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参考,为及早诊断后循环缺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椎动脉 颅内段 狭窄 阻力指数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2
2
作者 沈卉君 陈晓鹏 江忠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在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12-01至2013-12选取115例脑梗塞患者为脑梗塞组,另选取1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血管超声测定各组颈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在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12-01至2013-12选取115例脑梗塞患者为脑梗塞组,另选取1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血管超声测定各组颈动脉狭窄情况(无狭窄者:狭窄率为0;轻度狭窄者:狭窄率≤29%;中度狭窄者:狭窄率为30%~69%;重度狭窄者:狭窄为70%~99%;完全闭塞者:狭窄为100%)、斑块形成情况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采用循环酶法测定两组血清Hcy,采用日立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89.56% vs 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比,斑块发生率(73.91% vs 6.08%)、IMT水平[(1.85±0.42)mm vs(0.75±0.21)mm]、Hcy水平[(42.32±12.02)μmol/L vs(6.32±2.45)μmol/L]、高Hcy血症发生率(71.30% vs 3.63%)、甘油三酯[(4.25±1.12)mmol/L vs(1.63±0.7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5.96±1.36)mmol/L vs(2.32±0.82) mmol/L]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塞组患者中根据狭窄程度进一步分析可见,完全闭塞者、重度狭窄者的斑块发生率、IMT水平、血清Hcy水平、高Hcy血症发生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狭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可知,IMT水平、血清Hcy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塞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0
3
作者 李婷 林雁潮 +2 位作者 王瑶 吴建 陈明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05-2009,共5页
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 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CTA与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各组检查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以DSA为检查金标准,CVUS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准确率分别为52.94%(9/17)、72.00%(18/25)、74.07%(20/27)、0%(0/2);CTA分别为70.59%(12/17)、80.00%(20/25)、81.48%(22/27)、50.00%(1/2);MRI分别为88.24%(15/17)、92.00%(23/25)、92.59%(25/27)、50.00%(1/2),Kappa值分别为0.503、0.670、0.853。结论 CVUS、CTA与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RI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CVUS与CTA检查,具有独特优势,可作为临床检查首选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孙维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门诊就诊和住院的TIA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TIA 1组(单纯TIA发作)和TIA 2组(TIA发...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门诊就诊和住院的TIA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TIA 1组(单纯TIA发作)和TIA 2组(TIA发作+脑梗死病史);选取本院同期无脑梗死或TIA患者共10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三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结果三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TIA 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较TIA 1组和对照组更严重,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最轻(P<0.05)。TIA 1组与TIA 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和斑块检出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和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IA 1组与TIA 2组患者不同性质斑块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IA 2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TIA 1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可较好地显示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情况。单纯TIA患者的颈部血管病变程度与脑梗死患者相近,应及早对其进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部血管超声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与血清血脂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变化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符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13-115,共3页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分析其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且结果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选择同期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观察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检测血清血脂...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分析其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且结果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选择同期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观察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检测血清血脂,将两组的血清水平、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观察组50例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两组的Hcy、CRP、Lp-PLA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TG、LDL-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患者中,13例表现为低回声斑块,12例表现为强回声斑块,9例表现为内中膜增厚,16例表现为混合回声斑块。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检测血清血脂,诊断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血清 血脂水平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放射学》出版:颈部血管超声联合介入放射学治疗在椎动脉发育不良诊断中的效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I0005-I0005,共1页
书名:《介入放射学》作者:倪才方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定价:79.80元ISBN:9787030434463近年,医疗器械设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产生了专为介入放射科医生设计的卓越设备,其进一步推动了介入放射学治疗在各类诊断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许多医院在... 书名:《介入放射学》作者:倪才方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定价:79.80元ISBN:9787030434463近年,医疗器械设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产生了专为介入放射科医生设计的卓越设备,其进一步推动了介入放射学治疗在各类诊断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许多医院在现有的放射线学科基础上设立了介入放射线学专科,以用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医疗器械设备 介入放射科 颈部血管超声 放射线 椎动脉发育不良 诊断和治疗 学科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部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永强 陈赞 +1 位作者 王金龙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28-230,共3页
关键词 外伤 动脉夹层 临床特点 外伤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治疗 颈部血管超声 经颅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栗静 田婷 +2 位作者 石正洪 冯斌 赵立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0-745,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特点,探讨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8例AIS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的630例非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颈动脉...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特点,探讨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8例AIS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的630例非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颈动脉斑块的分布规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AIS患者分为无斑块组(247例)、稳定斑块组(93例)、易损斑块组(248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认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IS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7.99%、50.95%,其中易损性斑块检出率分别为42.18%、33.81%,AIS组颈动脉斑块和易损性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不同斑块组间年龄、男性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3,95%CI 1.027~1.061,P=0.000)、男性(OR=1.973,95%CI 1.377~2.828,P=0.000)、糖尿病(OR=1.454,95%CI1.004~2.106,P=0.047)、收缩压(OR=1.011,95%CI 1.002~1.020,P=0.016)是AIS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破裂、脱落继发栓塞可导致AIS的发生;年龄、性别、糖尿病和收缩压是AIS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颈部血管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9
作者 梁颖茵 朱建忠 +4 位作者 陈松林 朱荣兰 林红征 周香雪 孙华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31-3334,共4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在预测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8月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40例,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部病例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颈...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在预测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8月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40例,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部病例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分型积分和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高胆固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与脑梗死相关并与危险因素数目预测价值相似。两者结合的预测价值较单独使用明显提高。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IMT积分、危险因素数目与脑梗死相关,综合两者能提高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部血管超声 动脉硬化 血管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外颈动脉狭窄临床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栗静 田婷 +1 位作者 石正洪 冯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4-868,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颅外颈动脉狭窄(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ECAS)的发生率及其在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各亚型中的...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颅外颈动脉狭窄(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ECAS)的发生率及其在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各亚型中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75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TOAST分型标准分为5型,分析ECAS在AIS患者及其亚型中的分布规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AIS患者分为ECAS组(n=81)和对照组(n=294),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IS患者ECAS发生率为35.73%,其中中-重度狭窄率为21.60%,16.80%分布于大动脉粥样硬化(1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卒中,高于小动脉闭塞、心源性脑栓塞及其他病因型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S组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782,95%CI=1.048~3.029,P=0.033)、高脂血症(OR=1.824,95%CI=1.037~3.208,P=0.037)、颈动脉斑块(OR=3.673,95%CI=2.014~6.698,P=0.000)是AIS患者E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IS患者ECAS发生率较以往有所升高,其中中-重度ECAS在TOAST分型中主要分布于LAA型卒中;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颈动脉斑块是AIS患者E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TOAST分型 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颈部血管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夹层影像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房亚兰 常俊森 牛小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像学特点,通过超声随访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因颈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入组3、6...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像学特点,通过超声随访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因颈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入组3、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估预后。结果共纳入42例颈动脉夹层所致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其中颈内动脉夹层35例(83%),椎动脉夹层7例(17%)。颈部血管超声确诊了全部27例(64%)最终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颈部血管闭塞患者。CTA影像学表现中以血管闭塞时"双腔征"最常见(26例,63%),其次为"火焰征"(7例,17%)。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间血管再通等因素的比例无显著差异,预后不良组一侧肢体无力(92.3%vs 45.8%)、基底节受累(69.2%vs 25%)、颈动脉夹层比例(100%vs 70.8%)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夹层预后与肢体功能障碍、脑梗死的位置、夹层的分型相关,而与血管再通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颈部血管超声 临床特点 再通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温慧军 杨金锁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5-1136,共2页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1年4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80例,年龄61~76(69.2±5.4)岁,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硬化组)122例,非颈动脉粥样...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1年4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80例,年龄61~76(69.2±5.4)岁,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硬化组)122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非硬化组)42例。硬化组患者中稳定性斑块58例,不稳定性斑块6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 炎性因子 相关性 不稳定性斑块 宝鸡市中心医院 颈部血管超声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佳 陈胜云 +1 位作者 赵性泉 李子孝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7期31-3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40岁及以上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人群中斑块稳定性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参加中国国家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China National Stroke Screen Survey,CNSSS)且隶属北京市昌平... 目的本研究探讨40岁及以上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人群中斑块稳定性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参加中国国家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China National Stroke Screen Survey,CNSSS)且隶属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顺义区空港医院筛查点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颈部血管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北京版评价认知功能。使用Logistic回归来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共有1446例患有颈动脉斑块、数据齐全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稳定斑块相比,不稳定斑块是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OR=1.255,95%CI:1.002~1.571)。结论相较于稳定斑块,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增加认知减退风险,临床上需要提高对不稳定斑块患者的管理,以预防和延缓认知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减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Logistic回归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无症状 颈部血管超声 动脉斑块 斑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舜韶 黄立安 +1 位作者 宋雪文 徐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0例,全部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SPECT检查,将其中普通SPECT显示正常的19例患者,48 h后予以口服乙酰唑胺2 g,2 h后再行SPECT检查。50例患者中26例进行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结果50例患者TCD阳性率为66%,CDFI阳性率为56%,普通SPECT阳性率为62%。三种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加用乙酰唑胺后的SPECT检查阳性率提高到86%,与TCD和CDF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PECT显示缺血部分多在枕颞叶等椎基底动脉(VBA)系统供血区域。26例患者MRA显示有2例椎动脉狭窄。其中1例患者MRA、SPECT显示正常,口服乙酰唑胺后SPECT检查及PET检查显示有颞枕叶缺血。结论 TCD和CDFI在VBI的诊断上可作为粗略的筛选手段,MRA在VBI的诊断价值可能不大,加用乙酰唑胺后SPECT阳性率明显提高,我们认为其对VB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SPECT 脑灌注显像 临床研究 临床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误
15
作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8-298,共1页
本刊2020年6月第17卷第6期《头颈部血管超声若干问题的专家共识(颈动脉部分)》一文中,第350页表3中“50%~60%”有误,更正为“50%~69%”。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专家共识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