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水牛脊髓颈膨大部灰质结构的特征
1
作者
梁鼎光
刘金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本研究通过8头初生中国水牛脊髓灰质细胞构筑的观察,提出中国水牛脊髓颈膨大部灰质结构的特征,并确定中国水牛颈膨大部准确的位置在C5~T2,这与印度水牛及其他动物的情况有所不同,讨论了有关脊髓灰质结构特征与颈膨大部准确位...
本研究通过8头初生中国水牛脊髓灰质细胞构筑的观察,提出中国水牛脊髓颈膨大部灰质结构的特征,并确定中国水牛颈膨大部准确的位置在C5~T2,这与印度水牛及其他动物的情况有所不同,讨论了有关脊髓灰质结构特征与颈膨大部准确位置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膨大
脊髓灰质
中国水牛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膨大弯颈孢SCKDC10菌株的杀虫活性及培养条件
被引量:
1
2
作者
苏基平
王帆
+5 位作者
胡军华
王娟
陈若霓
陈仕江
卿玉玲
秦少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7,共7页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测定了膨大弯颈孢(Tolypocladiuminflatum)SCKDC10菌株对家蚕4龄幼虫、蚕蛹及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察...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测定了膨大弯颈孢(Tolypocladiuminflatum)SCKDC10菌株对家蚕4龄幼虫、蚕蛹及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察氏培养基、萨氏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L–broth培养基)、不同碳源(可溶性淀粉、甘露醇、肌醇、麦芽糖、葡萄糖、乳糖、甘油、蔗糖)、不同氮源(硝酸钾、尿素、蛋白胨、硝酸铵、甘氨酸、赖氨酸、氯化铵)、不同温度(10、15、20、25、28、30、35、40℃)、pH值(4.0、5.0、6.0、7.0、8.0、9.0、10.0)、紫外线照射时长(0、20、40、60、80、100、120min)以及常用杀虫剂(螺螨酯悬浮剂、甲氰菊酯乳油、丁氟螨酯悬浮剂、四螨嗪悬浮液、噻螨酮乳油)、杀菌剂(戊唑醇悬浮液、吡哆嘧菌酯乳油、咪鲜胺乳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唑醚·代森联水乳剂)对SCKDC10菌株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SCKDC10菌株对家蚕幼虫及蚕蛹的LC50分别为1.47×10^8个孢子/mL和4.25×10^8个孢子/mL,LT50值分别为6.51 d和7.87 d;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LC50为9.26×10^7个孢子/mL,LT50值为6.34d;萨氏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分别为SCKDC10菌株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葡萄糖和甘氨酸更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和产孢;SCKDC10菌株的最佳生长和产孢温度均为28℃;最适pH值均为7.0;紫外线照射时长对孢子萌发产生较大影响;紫外线照射时长对孢子萌发产生较大影响,随紫外线照射时间延长,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逐渐降低,紫外线照射100min后,孢子完全不能萌发。SCKDC10菌株与杀虫剂相容性较好,对杀菌剂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柑橘全爪螨
膨大
弯
颈
孢
杀虫活性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脊柱脊髓疾病中英文对照名词(二)
3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4-134,共1页
脊柱脊髓疾病相关解剖学名词寰枕关节 atlanto—occipital joint寰枢关节 atlanto—axial joint脊髓 spinal cord颈膨大 cervical
关键词
脊柱脊髓疾病
解剖学名词
英文
疾病相关
寰枕关节
寰枢关节
颈膨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鸨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伯文
郭玉民
《野生动物》
1999年第5期23-23,共1页
大鸨(oTiS Tqrda),俗名地鵏(bǔ)、老鵏,是亚洲地区体重最大的鸟类,成年雄性最重可达15公斤以上。其头颈部灰色,背部棕色,腹部白色,脚绿灰色,雄性喉部两侧长有白色的长而纤细的羽毛,酷似胡须。雌性体重较小,一般在4~8公斤之间,无须。由...
大鸨(oTiS Tqrda),俗名地鵏(bǔ)、老鵏,是亚洲地区体重最大的鸟类,成年雄性最重可达15公斤以上。其头颈部灰色,背部棕色,腹部白色,脚绿灰色,雄性喉部两侧长有白色的长而纤细的羽毛,酷似胡须。雌性体重较小,一般在4~8公斤之间,无须。由于雄性和雌性外部形态差异较大,因此在民间常被误认为是两种鸟,把雄鸟称为“羊须鵏”,把雌鸟称为“石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野生动物
繁殖地
颈
部
膨大
外部形态
雄性
内蒙古自治区
飞翔能力
交配季节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水牛脊髓颈膨大部灰质结构的特征
1
作者
梁鼎光
刘金泉
机构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兽医系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本研究通过8头初生中国水牛脊髓灰质细胞构筑的观察,提出中国水牛脊髓颈膨大部灰质结构的特征,并确定中国水牛颈膨大部准确的位置在C5~T2,这与印度水牛及其他动物的情况有所不同,讨论了有关脊髓灰质结构特征与颈膨大部准确位置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颈膨大
脊髓灰质
中国水牛
组织学
Keywords
Intumescentia cervicalis
Spinal gray matter
Chinese buffalo
分类号
S858.232.1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膨大弯颈孢SCKDC10菌株的杀虫活性及培养条件
被引量:
1
2
作者
苏基平
王帆
胡军华
王娟
陈若霓
陈仕江
卿玉玲
秦少容
机构
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甘孜州康定贡嘎中华虫草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7,共7页
基金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项目(2015071)
文摘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测定了膨大弯颈孢(Tolypocladiuminflatum)SCKDC10菌株对家蚕4龄幼虫、蚕蛹及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察氏培养基、萨氏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L–broth培养基)、不同碳源(可溶性淀粉、甘露醇、肌醇、麦芽糖、葡萄糖、乳糖、甘油、蔗糖)、不同氮源(硝酸钾、尿素、蛋白胨、硝酸铵、甘氨酸、赖氨酸、氯化铵)、不同温度(10、15、20、25、28、30、35、40℃)、pH值(4.0、5.0、6.0、7.0、8.0、9.0、10.0)、紫外线照射时长(0、20、40、60、80、100、120min)以及常用杀虫剂(螺螨酯悬浮剂、甲氰菊酯乳油、丁氟螨酯悬浮剂、四螨嗪悬浮液、噻螨酮乳油)、杀菌剂(戊唑醇悬浮液、吡哆嘧菌酯乳油、咪鲜胺乳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唑醚·代森联水乳剂)对SCKDC10菌株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SCKDC10菌株对家蚕幼虫及蚕蛹的LC50分别为1.47×10^8个孢子/mL和4.25×10^8个孢子/mL,LT50值分别为6.51 d和7.87 d;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LC50为9.26×10^7个孢子/mL,LT50值为6.34d;萨氏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分别为SCKDC10菌株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葡萄糖和甘氨酸更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和产孢;SCKDC10菌株的最佳生长和产孢温度均为28℃;最适pH值均为7.0;紫外线照射时长对孢子萌发产生较大影响;紫外线照射时长对孢子萌发产生较大影响,随紫外线照射时间延长,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逐渐降低,紫外线照射100min后,孢子完全不能萌发。SCKDC10菌株与杀虫剂相容性较好,对杀菌剂比较敏感。
关键词
家蚕
柑橘全爪螨
膨大
弯
颈
孢
杀虫活性
培养条件
Keywords
Bombyx mori
Panonychus citri
Tolypocladium inflatum
insecticide activity
cultivation conditions
分类号
Q949.32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脊柱脊髓疾病中英文对照名词(二)
3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4-134,共1页
文摘
脊柱脊髓疾病相关解剖学名词寰枕关节 atlanto—occipital joint寰枢关节 atlanto—axial joint脊髓 spinal cord颈膨大 cervical
关键词
脊柱脊髓疾病
解剖学名词
英文
疾病相关
寰枕关节
寰枢关节
颈膨大
分类号
R-5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鸨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伯文
郭玉民
出处
《野生动物》
1999年第5期23-23,共1页
文摘
大鸨(oTiS Tqrda),俗名地鵏(bǔ)、老鵏,是亚洲地区体重最大的鸟类,成年雄性最重可达15公斤以上。其头颈部灰色,背部棕色,腹部白色,脚绿灰色,雄性喉部两侧长有白色的长而纤细的羽毛,酷似胡须。雌性体重较小,一般在4~8公斤之间,无须。由于雄性和雌性外部形态差异较大,因此在民间常被误认为是两种鸟,把雄鸟称为“羊须鵏”,把雌鸟称为“石鵏”。
关键词
大鸨
野生动物
繁殖地
颈
部
膨大
外部形态
雄性
内蒙古自治区
飞翔能力
交配季节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分类号
Q959.7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水牛脊髓颈膨大部灰质结构的特征
梁鼎光
刘金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膨大弯颈孢SCKDC10菌株的杀虫活性及培养条件
苏基平
王帆
胡军华
王娟
陈若霓
陈仕江
卿玉玲
秦少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脊柱脊髓疾病中英文对照名词(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鸨
刘伯文
郭玉民
《野生动物》
199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