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解剖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金武 陈德松 +1 位作者 方有生 顾玉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 1 7具成人固定尸体中C1~ 8颈神经后支进行解剖学研究 ;对 2 4例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1 )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发出后 ,穿过... 目的 :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 1 7具成人固定尸体中C1~ 8颈神经后支进行解剖学研究 ;对 2 4例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1 )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发出后 ,穿过由项部肌群附着于颈椎关节突关节囊的交叉纤维、上下关节突关节和内侧椎板组成的骨纤维管 ,然后发出关节突关节支、肌支、皮支和交通支 ,穿行于颈后肌群及其腱性纤维组织间。 (2 )临床发现保守治疗有一定疗效 ,对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病因是以颈后肌群为主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颈神经后支所致。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 卡压综合征 解剖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金武 陈德松 +2 位作者 王 方有生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为临床诊治椎孔外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 (40侧 )成人尸体的颈神经后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颈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 :C1颈神经后支走行于寰椎与枕骨之间 ,C2 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 目的 :为临床诊治椎孔外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 (40侧 )成人尸体的颈神经后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颈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 :C1颈神经后支走行于寰椎与枕骨之间 ,C2 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枕大神经 )穿上项线处骨纤维孔分布于颅顶 ,C3~ 8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分出后 ,分别经骨纤维孔进入骨纤维管 ,然后穿颈后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 ,分布于颈椎关节突关节、项部肌肉及枕项部皮肤。C5、C6骨纤维孔坐标点分别位于同序数颈椎横突前结节上缘 (5 .8± 4.0 )、(6 .2±4.5 )mm和背侧 (12 .2± 2 .5 )、(13 .6± 3 .9)mm。C5、C6骨纤维管中央点坐标点分别位于同序数颈椎横突前结节上缘 (4.5± 3 .4)、(4.7± 3 .4)mm和背侧 (18.4± 3 .3)、(18.4± 4.3)mm。结论 :颈神经后支穿行的骨纤维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后支 卡压综合征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宗良 黄素群 +1 位作者 刘爽 李兴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4,I0002,共4页
目的:为临床诊治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例(4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颈神经后支分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①C2颈神经后内侧深支支配头下斜肌和头半棘肌。②C3—8颈神经后支自脊神经... 目的:为临床诊治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例(4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颈神经后支分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①C2颈神经后内侧深支支配头下斜肌和头半棘肌。②C3—8颈神经后支自脊神经分出,行向后内,分别经颈神经后支骨纤维孔和管,然后穿颈半棘肌与回旋肌间的腱性交叉纤维,分布于项部肌肉、颈椎关节突关节及枕项部皮肤。③颈神经后支骨纤维孔的壁:下壁为同序数颈椎横突后结节上缘;上壁为上位颈椎横突下缘及肋间软组织;内侧壁为同序数椎骨上关节突外缘;外侧壁为横突间肌和横突间韧带的内缘。④颈神经后支骨纤维管壁:内侧壁为同序数关节突腰部外面;外侧壁为颈半棘肌的腱纤维;上壁为同序数椎骨的上关节突;下壁为同序数椎骨下关节突基部。结论:颈神经后支穿行的骨纤维孔、骨纤维管及项部肌肉的腱性交叉纤维是造成颈神经后支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后支 卡压综合征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希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4期408-409,共2页
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 ,因缺乏特征性体征 ,诊断较为困难 ,易被忽略。为了提高诊疗效果 ,根据Bogduk对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学研究 ,通过对 130例临床资料的分析 ,对其诊断标准以及中医手法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其一 ,... 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 ,因缺乏特征性体征 ,诊断较为困难 ,易被忽略。为了提高诊疗效果 ,根据Bogduk对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学研究 ,通过对 130例临床资料的分析 ,对其诊断标准以及中医手法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其一 ,对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临床症候群深入认识 ,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 ,是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 ;其二 ,中医手法治疗 ,具有有效性、持续性、可补性三大优势 ;其三 ,深化对颈椎小关节形态学的三维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治疗 颈神经后支 肩痛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书力 李敏 +5 位作者 李少军 袁峰 童胜雄 田佳玉 胡焓 冯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在X线引导下行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81例。所纳入研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 目的观察在X线引导下行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81例。所纳入研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n=40)和阻滞组(n=41)。松解组在X线透视下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针钝性分离颈4、5脊神经后支,并注射镇痛混合液(倍他米松4 mg+利多卡因40 mg,以盐水稀释至6~12 mL,各点约3 mL)。阻滞组单纯采用颈4、5脊神经后支注射镇痛混合液治疗方法(药物同松解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1月及6月疼痛程度;评估术后6月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治疗后1周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松解组与阻滞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及6月,松解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月疗效评估,松解组(显著有效率93%)要明显优于阻滞组(显著有效率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时及术后3 d均未出现局部血肿、感染、区域麻木等并发症。结论 X线引导下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术可长期有效改善患者颈肩部疼痛,具有安全、远期效果理想等特点,是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小关节 神经后 松解 阻滞 肩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突关节射频热凝治疗颈脊神经后支引起慢性颈肩臂痛的临床报道 被引量:5
6
作者 姜永庆 董大明 王岩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射频热凝 治疗 神经后 慢性肩臂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C2神经后支阻滞联合枕颌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胡泊 郑留柱 +1 位作者 王萍 史龙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7-709,共3页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也称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是高位神经根性颈椎病,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1]。随着现代社会长期伏案工作的增加,手机、电脑等广泛使用,颈源性头痛发病率...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也称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是高位神经根性颈椎病,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1]。随着现代社会长期伏案工作的增加,手机、电脑等广泛使用,颈源性头痛发病率不断提高,逐渐呈现年轻化的态势[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性头痛 疼痛性质 牵涉痛 神经根性椎病 颈神经后支 枕颌牵引 长期伏案工作 超声引导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热凝颈脊神经后支治疗颈性头痛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国志 梁东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6年第4期162-164,共3页
本文报道采用经皮选择性射频热凝颈脊神经后支治疗颈性头痛的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选择16例颈性头痛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均经物理治疗、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应用此方法治疗。经皮穿刺将射频针刺入损伤的颈脊神经后支... 本文报道采用经皮选择性射频热凝颈脊神经后支治疗颈性头痛的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选择16例颈性头痛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均经物理治疗、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应用此方法治疗。经皮穿刺将射频针刺入损伤的颈脊神经后支处,射频热凝阻断颈脊神经后支。16例患者中有13例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提示经皮射频热凝颈脊神经后支是颈性头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还对颈性头痛的病因及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性头痛 射频热凝 神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邹聪 何云武 +3 位作者 龙慧 李威 李晴 肖振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9-511,514,共4页
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按确定原因分为原发性头痛与继发性头痛。颈源性头痛是继发性头痛中的常见类型,总体发病率约0.7%-13.8%。Sjaastad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后,迅速得到多学科专家的重视。Bogdu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 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按确定原因分为原发性头痛与继发性头痛。颈源性头痛是继发性头痛中的常见类型,总体发病率约0.7%-13.8%。Sjaastad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后,迅速得到多学科专家的重视。Bogdu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因,认为颈源性头痛也可称为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近年来对颈神经的解剖及其末梢的中枢传入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性头痛 脉冲射频治疗 背根神经 临床研究 继发性头痛 颈神经后支 椎退行性变 原发性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椎关节突滑膜注药治疗颈肩痛神经形态解剖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吉正 耿祝生 +9 位作者 赵志斌 章云海 许新堂 谢礼平 雷玲 张小宝 刘乃和 徐德明 朱品 武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17-219,223,共4页
颈肩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错综复杂。研究[1-2]表明颈椎关节突关节病变是导致颈肩痛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约占颈肩痛发生原因的50%左右。颈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颈肩痛发生与治疗的重要感受器,其由颈神经后支支... 颈肩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错综复杂。研究[1-2]表明颈椎关节突关节病变是导致颈肩痛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约占颈肩痛发生原因的50%左右。颈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颈肩痛发生与治疗的重要感受器,其由颈神经后支支配,临床通过行颈椎关节突滑膜注射、银质针导热或颈神经后支射频治疗颈椎关节突源性颈肩痛,效果确切[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关节突 肩痛 颈神经后支 肠系膜下神经 关节突关节 椎间盘 形态解剖学 关节病变 银质针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