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靶向治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凯 温玉明 +1 位作者 王昌美 郑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 评价平均粒径 85nm的抗癌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口腔癌周黏膜下注射对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2 6例口腔鳞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CuBE_PLA_NP于术前 2、12、2 4、4 8、72、96、12 ... 目的 评价平均粒径 85nm的抗癌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口腔癌周黏膜下注射对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2 6例口腔鳞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CuBE_PLA_NP于术前 2、12、2 4、4 8、72、96、12 0、14 4、16 8、192h和对照组于术前 2、12、2 4h用葫芦素BE (CuBE)行癌周黏膜下注射。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颈淋巴结内和血中药物浓度 ,并用光镜和电镜观察颈淋巴结转移灶内癌细胞的坏死情况。结果  (1)实验组各时间点颈淋巴结中药物浓度远远高于对照组 ,且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2 )实验组各时间点血中药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3)实验组颈淋巴结内可见明显的癌细胞坏死、变性 ,而对照组颈淋巴结内无癌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平均粒径为 85nm的CuBE_PLA_NP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达到了提高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浓度和延长药物持续时间 ,提高了疗效 ,同时降低了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口腔癌 颈淋巴结转移灶 靶向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p5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2
作者 梁玉莹 黎静 +1 位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544-2544,共1页
大量文献报道,鼻咽癌组织p53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转移灶,在鼻咽原位癌和转移癌中均发现p53蛋白过表达且功能失活.说明p53蛋白的改变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由于临床上难以同时获得同一患者的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 大量文献报道,鼻咽癌组织p53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转移灶,在鼻咽原位癌和转移癌中均发现p53蛋白过表达且功能失活.说明p53蛋白的改变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由于临床上难以同时获得同一患者的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组织的标本.因此p53在鼻咽癌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意义尚未见文献报道。为此,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在同一个患咽癌患者鼻咽部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转移灶 鼻咽癌组织 p53蛋白 癌旁组织 免疫组化方法 原发 功能失活 表达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淋巴结靶向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冻干针剂的研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凯 温玉明 +3 位作者 李龙江 王昌美 侯世祥 李超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 :为治疗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 ,合成制备颈淋巴结靶向性的抗癌纳米微粒。方法 :选择可在体内生物降解的聚乳酸 (PAL)为载体 ,对口腔鳞癌细胞有强大杀伤作用的葫芦素BE(CuBE)为模型药物 ,以微粒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质量控制指标 ... 目的 :为治疗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 ,合成制备颈淋巴结靶向性的抗癌纳米微粒。方法 :选择可在体内生物降解的聚乳酸 (PAL)为载体 ,对口腔鳞癌细胞有强大杀伤作用的葫芦素BE(CuBE)为模型药物 ,以微粒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质量控制指标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工艺 ,以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 ,然后加入 10 %甘露醇作支架剂 ,通过冷冻干燥即得CuBE_PLA_NP冻干针剂。结果 :经优化的CuBE_PLA_NP冻干针剂。其粒径分布范围为 4 7~ 12 0nm ,平均粒径为 85nm ,载药量为 2 3 0 3%± 0 4 7% ,包封率为 93 0 0 %± 0 10 % ,体外释药规律表明与Higuchi方程拟合。结论 :CuBE_PLA_NP冻干针剂为缓释剂 ,用CuBE_PLA_NP冻干针剂行口腔癌周局部注射 ,从理论上它对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靶向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E 聚乳酸 纳米微粒 口腔癌 颈淋巴结转移灶 靶向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淋巴结靶向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的急性毒性和局部刺激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凯 温玉明 +2 位作者 李龙江 王昌美 王晓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 :观察颈淋巴结靶向性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冻干针剂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反应 ,为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提供依据。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CuBE_PLA_NP冻干针剂和葫芦素BE(CuBE)行小鼠皮下和尾静脉注射 ,观... 目的 :观察颈淋巴结靶向性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冻干针剂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反应 ,为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提供依据。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CuBE_PLA_NP冻干针剂和葫芦素BE(CuBE)行小鼠皮下和尾静脉注射 ,观察小鼠用药后的毒副反应 ,并计算半数致死量 (LD50 ) ;用CuBE_PLA_NP冻干针剂和CuBE行兔股四头肌注射 ,观察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性。结果 :CuBE_PLA_NP冻干针剂皮下和静脉注射的LD50 值分别为 16 74mg/kg± 1 83mg/kg和 5 6 0mg/kg± 0 83mg/kg,CuBE皮下和静脉注射的LD50 值分别为 8 6 3mg/kg±1 0 0mg/kg和 2 5 0mg/kg± 0 30mg/kg。CuBE_PLA_NP冻干针剂局部肌肉注射的反应数均为 0级 ,CuBE的反应数为0~ 1级。结论 :CuBE_PLA_NP冻干针剂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和局部刺激性小于CuB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E 聚乳酸 纳米微粒 颈淋巴结转移灶 靶向化疗 副作用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