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靶向治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凯 温玉明 +1 位作者 王昌美 郑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 评价平均粒径 85nm的抗癌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口腔癌周黏膜下注射对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2 6例口腔鳞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CuBE_PLA_NP于术前 2、12、2 4、4 8、72、96、12 ... 目的 评价平均粒径 85nm的抗癌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口腔癌周黏膜下注射对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2 6例口腔鳞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CuBE_PLA_NP于术前 2、12、2 4、4 8、72、96、12 0、14 4、16 8、192h和对照组于术前 2、12、2 4h用葫芦素BE (CuBE)行癌周黏膜下注射。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颈淋巴结内和血中药物浓度 ,并用光镜和电镜观察颈淋巴结转移灶内癌细胞的坏死情况。结果  (1)实验组各时间点颈淋巴结中药物浓度远远高于对照组 ,且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2 )实验组各时间点血中药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3)实验组颈淋巴结内可见明显的癌细胞坏死、变性 ,而对照组颈淋巴结内无癌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平均粒径为 85nm的CuBE_PLA_NP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达到了提高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浓度和延长药物持续时间 ,提高了疗效 ,同时降低了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口腔癌 颈淋巴结转移 靶向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前沿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来奎 李怡宁 +2 位作者 江宏兵 何志秀 易新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_2 (MMP_2 )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观察MMP_2在口腔癌生长前沿区与中央区细胞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并分别与颈淋巴结转移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_2 (MMP_2 )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观察MMP_2在口腔癌生长前沿区与中央区细胞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并分别与颈淋巴结转移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1例口腔癌原发灶均有MMP_2表达 ,在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 (P <0 0 1) ,呈条带状分布 ;口腔癌前沿区细胞MMP_2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中央区MMP_2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MMP_2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 ,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作为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细胞基质 金属蛋白酶-2 MMP-2 基因表达 颈淋巴结转移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TSH浓度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姚礼 王勇 +2 位作者 严轶群 汪加宽 唐金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关系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方法:以本院收治的2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TSH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关系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方法:以本院收治的2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TSH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TC组平均年龄以及结节平均直径均小于BTN组,而TSH水平则较BTN组明显增高,其中TSH水平升高是病发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42,P=0.031)。两组在不同浓度TSH的人数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χ2=16.835,P=0.002),其中TSH≥2.20μIU/mL的患者中DTC患者明显多于BTN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C患者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平均TSH浓度较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TSH浓度升高是病发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影响颈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之一,而TSH浓度≥2.20μIU/mL可作为判断良恶性肿瘤的辅助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兔舌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型的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 被引量:5
4
作者 欧阳紫兰 邱丽华 +3 位作者 王婷 庞谅 李勇 曾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不同时期兔舌VX2癌瘤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图像表现,分析舌体肿瘤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评估多普勒超声对于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VX2瘤块接种于30只实验兔舌缘,根据超声检查的时间随机分为1周组...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不同时期兔舌VX2癌瘤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图像表现,分析舌体肿瘤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评估多普勒超声对于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VX2瘤块接种于30只实验兔舌缘,根据超声检查的时间随机分为1周组、3周组及5周组(每组10只),动态观察舌癌不同时期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图像并诊断,然后行舌体肿瘤及颈深区肿大淋巴结的病理学检查,完成超声诊断实验评价。结果:瘤块接种1周后舌体成瘤,超声未见颈部淋巴结影像;3周时出现反应性淋巴结,超声图像多形态均匀,皮、髓质结构正常;5周时出现淋巴结转移,超声图像多形态不均,结构紊乱,其最大横径与反应性淋巴结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3组实验兔处死时的体质量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及8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达0.84(P=0.001)。结论:兔舌VX2癌与人舌鳞癌表现相似。不同性质的淋巴结具有特异的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用于舌癌颈部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均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瘤块 动物模型 舌癌 颈淋巴结转移 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1基因在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湛 温玉明 +3 位作者 普苹 付红梅 汤炀 李继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 探讨nm2 3_H1基因在口腔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调控作用及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技术 ,结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浸润分型的资料 ,分组对照研究nm2 3_H1基因在 2 0 0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表达... 目的 探讨nm2 3_H1基因在口腔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调控作用及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技术 ,结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浸润分型的资料 ,分组对照研究nm2 3_H1基因在 2 0 0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nm2 3_H1基因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N1期、转移仅累及 1个淋巴结、Ⅳc型浸润 ,以及低分化肿瘤的患者 ,均有比其它患者明显增高的nm2 3_H1基因的阴性表达率 (P <0 0 1) ;转移至颌下或颌下—颈深上淋巴结平面者的阴性表达率 ,也高于转移到其它平面者 (P <0 0 5 )。结论 nm2 3_H1基因主要是通过干扰肿瘤实体内高转移细胞亚群的形成和初始转移的发生来调控口腔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口腔鳞癌 颈淋巴结转移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粘着斑激酶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江宏兵 田卫东 +1 位作者 李声伟 刘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 (FAK)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FAK在口腔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0例口腔...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 (FAK)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FAK在口腔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0例口腔癌原发灶均有FAK表达 ,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 (P <0 .0 1) ,呈条带状分布 ;FAK在转移灶中的表达强度与原发灶前沿区细胞一致 ;口腔癌前沿区细胞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中央区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FAK在口腔癌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生长前沿区细胞 ,参与癌细胞的侵袭性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鳞癌 粘着斑激酶 表达 颈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癌VEGF-C表达及癌周淋巴管增殖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海阔 黄洪章 +2 位作者 潘朝斌 王建广 侯劲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增殖和分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舌鳞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VEGF-C在22例舌鳞癌中的表达、酶组织化学法显示癌周淋巴管并结合图像分析和医学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C... [目的]探讨淋巴管增殖和分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舌鳞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VEGF-C在22例舌鳞癌中的表达、酶组织化学法显示癌周淋巴管并结合图像分析和医学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C表达阳性病例的癌周淋巴管各参数高于VEGF-C表达阴性病例(P<0.01);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和淋巴管各参数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VEGF-C表达和癌周淋巴管正相关,对舌鳞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颈淋巴结转移 淋巴管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基因产物、型胶原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蔡群峰 任重 关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 :研究转移抑制基因 nm 2 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 (NDPK)和基底膜主要成分 型胶原在喉癌中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9例声门上型喉癌 nm 2 3/ NDPK、 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喉癌 n... 目的 :研究转移抑制基因 nm 2 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 (NDPK)和基底膜主要成分 型胶原在喉癌中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9例声门上型喉癌 nm 2 3/ NDPK、 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喉癌 nm 2 3/ NDPK阳性表达率、 型胶原完整表达率分别为 6 2 .2 % (4 5 / 6 9)、39.1% (2 7/ 6 9) ,在颈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为 36 .4% (12 / 33)、2 1.2 % (7/ 33) ,在无颈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为 91.7% (32 / 36 )、5 5 .6 % (2 0 / 36 ) ,差异有显著性。 nm 2 3/ NDPK不表达、 型胶原不完整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 ,具有一致性。结论 :nm 2 3/ NDPK、 型胶原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nm 2 3、 型胶原在限制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NM23基因 Ⅳ型胶原 颈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细胞核DNA倍体和颈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恒国 庄承海 李启权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6-79,83,共5页
目的:为加深对影响鼻咽癌(NPC)预后因素的认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44例NPC癌细胞核DNA进行检测,发现二倍体肿瘤(DT)10例,近二倍体肿瘤(nDT)17例,非整倍体肿瘤(AT)17例;44例中,... 目的:为加深对影响鼻咽癌(NPC)预后因素的认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44例NPC癌细胞核DNA进行检测,发现二倍体肿瘤(DT)10例,近二倍体肿瘤(nDT)17例,非整倍体肿瘤(AT)17例;44例中,颈淋巴结转移35例,经放疗后3年追综观察,鼻咽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24例。将不同DNA倍体的NPC、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PCDNA倍体与转移之颈淋巴结及其大小无关;nDT和ATNPC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比率高于DTNPC;无颈淋巴结转移NPC,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率与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无差别(P>005);与无颈淋巴结转移NPC相比,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后3年更易发生远处转移(P<005)。结论:NPCDNA倍体与鼻咽局部预后关系较为密切,而颈部淋巴结情况则与远处转移与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转移 预后 DNA倍体 鼻咽癌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地鼠舌癌模型的建立及其颈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存平 温玉明 王昌美 《口腔医学纵横》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建立金黄地鼠诱发性舌癌模型 ,并观察颈淋巴结转移。方法 :通过二甲基苯并蒽 (DMBA)涂抹金黄地鼠舌粘膜的同时分别使用刺破粘膜和切割诱发肿瘤 ,每周二次 ,共 2 5周 .结果 :涂药组成瘤率 95 % ( 3 8 4 0 ) ,动物均经历了上皮异常... 目的 :建立金黄地鼠诱发性舌癌模型 ,并观察颈淋巴结转移。方法 :通过二甲基苯并蒽 (DMBA)涂抹金黄地鼠舌粘膜的同时分别使用刺破粘膜和切割诱发肿瘤 ,每周二次 ,共 2 5周 .结果 :涂药组成瘤率 95 % ( 3 8 4 0 ) ,动物均经历了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和转移癌几个阶段 ,3只实验组金黄地鼠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呈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表现。结论 :DMBA能诱发金黄地鼠舌癌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舌癌 颈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侧颈淋巴结转移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婷婷 赵静 +4 位作者 于洋 郑向前 魏松锋 刘友忠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88-1590,1593,共4页
目的:分析伴侧颈淋巴结(Ⅱ~Ⅴ区)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探讨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PTMC... 目的:分析伴侧颈淋巴结(Ⅱ~Ⅴ区)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探讨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PTMC 286例,其中病理证实存在Ⅱ-Ⅴ区淋巴结转移者35例,并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1:2.9,平均年龄45.7岁。18例(51.4%)患者以侧颈部肿物就诊。14例(40.0%)患者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10例(28.6%)原发灶侵出甲状腺腺叶。多灶性(40.0%)及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的比例(54.3%)均高于同期不伴侧颈淋巴结转移的PTMC(P<0.05)。1例患者就诊时发现肺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Ⅳ区最常见,其次为Ⅲ区、Ⅱ区,Ⅴ区最少见。11例患者Ⅵ区未见转移而侧颈出现淋巴结转移。随访发现1例患侧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对侧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1例患侧颈部淋巴结复发且对侧甲状腺发现新发癌灶。结论:此类患者多数以颈部肿物就诊,因甲状腺原发灶隐匿,容易误诊。与同期不伴侧颈淋巴结转移PTMC者性别、年龄、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及腺外侵犯率差异不明显。多灶性及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可能是PTMC出现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复发率高,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并应加强随访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颈淋巴结转移 桥本氏甲状腺炎 多发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并局部注射IL-2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残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平 苏贞栋 +1 位作者 梁静英 黄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残存放疗并局部注射IL 2治疗的疗效。方法 :初治鼻咽癌患者颈部常规照射DA 60 0 0 680 0cGy,颈淋巴结转移残存对照组常规深X线垂直局部加量照射DA1 0 0 0cGy,治疗组除常规加量照射外 ,尚给予颈淋巴结残存...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残存放疗并局部注射IL 2治疗的疗效。方法 :初治鼻咽癌患者颈部常规照射DA 60 0 0 680 0cGy,颈淋巴结转移残存对照组常规深X线垂直局部加量照射DA1 0 0 0cGy,治疗组除常规加量照射外 ,尚给予颈淋巴结残存局部基底注射IL 2 40万u ,每周 1、3、5各 1次。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淋巴结消失率分别为 93 .8%和71 .0 % (P <0 .0 5 ) ;满 3年后颈部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7%和 3 3 .3 % (P <0 .0 5 ) ;1、2、3年生存率在治疗组分别为73 .8%、5 9.5 %、42 .9% ,在对照组为5 1 .2 %、3 6.6%、2 2 .0 % (P <0 .0 5 )。两组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加量放疗并IL 2局部注射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残存可以显著提高颈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控制率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或补救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治疗 鼻咽癌 颈淋巴结转移残存 放射疗法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门上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旭东 于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声门上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颈清术在声门上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10例声门上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7.6%,隐匿转移率为32.4%;行颈清术420例次,转移淋巴结535枚;不同肿瘤部位的转移率为:会... 目的:探讨声门上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颈清术在声门上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10例声门上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7.6%,隐匿转移率为32.4%;行颈清术420例次,转移淋巴结535枚;不同肿瘤部位的转移率为:会厌室带51.9%,会厌33.3%,室带40.7%,杓会厌襞77.8%;不同肿瘤大小的转移率为:T114.7%,T237.7%,T353.4%,T477.6%;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的淋巴结转移率:G112.9%,G241.0%,G391.1%。结论:声门上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部位、大小(T)、分化程度(G)密切相关,转移淋巴结主要位于Ⅱ、Ⅲ区,Ⅱ区淋巴结应为前哨淋巴结,对临床N+病例应行根治性颈清术,对G3、T3和T4、杓会厌襞癌或累及杓会厌襞的声门上癌的临床N0病例应行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门上癌 颈淋巴结转移 清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淋巴结转移对硬腭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铨 刘学奎 +5 位作者 刘巍巍 李浩 郭朱明 杨安奎 张诠 曾宗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评价颈淋巴结转移对硬腭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64年至2001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治疗的127例原发于硬腭的鳞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淋巴结转移与否及N分期对生存率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目的:评价颈淋巴结转移对硬腭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64年至2001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治疗的127例原发于硬腭的鳞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淋巴结转移与否及N分期对生存率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有颈淋巴结转移49例患者与无颈淋巴结转移78例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7.59%和39.55%(P=0.043)。N_0~N_3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9.55%、22.79%、10.48%、0(P=0.037)。就诊时有颈淋巴结转移者49例(38.58%);就诊时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经治疗后11例(8.66%)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最终47.24%患者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结论: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硬腭鳞癌患者预后差,且N分期越高预后越差。硬腭鳞癌有很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建议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腭 鳞癌 颈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旭东 魏熙胤 +1 位作者 邱志强 战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nm23-H1,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H1和CD44v6的表达...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nm23-H1,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H1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阳性率为62.7%,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组(P<0.01或P<0.05)。有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为54.5%,明显低于无转移组(75.0%),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2)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阳性率为71.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m23-H1和CD44v6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nm23-H1阴性表达伴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nm23-H1和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m23-H1和CD44v6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两者的表达失衡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因此,检测nm23-H1和CD44v6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CD44V6基因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nm23-H1基因存在状态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刚 李金荣 东耀峻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中 nm2 3- H 1基因结构变化和表达水平及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PCR法扩增了 30例人口腔鳞癌 ,7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及人舌鳞癌细胞系 TSCCa和人口腔转移癌细胞系GNM nm2 3- H 1基因 ,并对 PCR产物进行 SSC...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中 nm2 3- H 1基因结构变化和表达水平及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PCR法扩增了 30例人口腔鳞癌 ,7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及人舌鳞癌细胞系 TSCCa和人口腔转移癌细胞系GNM nm2 3- H 1基因 ,并对 PCR产物进行 SSCP分析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鳞癌组织及两细胞株 nm2 3- H 1m RNA水平 ,对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除 1例口腔鳞癌外 ,所有标本均无 nm2 3-H 1结构变化 ;9例有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中有 7例 nm2 3- H 1m RN A表达阴性 ,而 2 1例无转移患者只有 5例表达阴性 ,且 GNM nm2 3- H 1阳性率低于 TSCCa(4 1.2 %对 6 3.1% ) ,nm2 3- H 1表达与癌转移呈显著负相关 (P<0 .0 1) ;nm2 3- H 1表达和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nm2 3- H 1m RNA水平的变化不是由基因结构变化导致 ;nm2 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NM23-H1基因 颈淋巴结转移 基因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门上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及病理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力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11-913,共3页
目的 :通过 10 0例声门上区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分析其原发癌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 6 3例中 30例只切除原发癌 ,术后 14例因颈淋巴结肿大而行治疗性颈清术 ,另 33例在切除原发癌的同时 ,行选择性上颈清除术 ;... 目的 :通过 10 0例声门上区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分析其原发癌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 6 3例中 30例只切除原发癌 ,术后 14例因颈淋巴结肿大而行治疗性颈清术 ,另 33例在切除原发癌的同时 ,行选择性上颈清除术 ;临床颈淋巴结阳性的 37例 ,均行治疗性颈清术。结果 :1) 10 0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5 1%(5 1/10 0 )。 2 ) 5 1例颈淋巴结转移癌中 ,有 35例转移癌侵至淋巴结包膜外 ,其中 2 1例治疗失败。 3) 10 0例中 ,原发癌部位不同 ,其颈淋巴结转移率也不同 :杓会皱襞区癌和杓间区癌为 77 8% ,会厌室带区癌、室带区癌、室带喉室区癌为 5 0 8% ,会厌区癌为 43%。 4)原发癌扩展至喉外者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88 9%。结论 :由于声门上区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建议在切除原发癌 (N0 )时宜同时合并选择性颈清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声门上区癌 颈淋巴结转移 病理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颈部扫描及恶性度分级在预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18
作者 胡晓文 李劲松 +2 位作者 黄洪章 杨华 张秀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335-337,共3页
【目的】总结CT颈部扫描及恶性度分级在预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次治疗的92例资料齐全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人的病案资料。【结果】术前颈部CT扫描共发现148个肿大淋巴结,与术后对颈清扫组织发现的肿大淋... 【目的】总结CT颈部扫描及恶性度分级在预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次治疗的92例资料齐全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人的病案资料。【结果】术前颈部CT扫描共发现148个肿大淋巴结,与术后对颈清扫组织发现的肿大淋巴结数量一致,有64个淋巴结内有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率为43.24%。淋巴结越大(最大直径a,最小b),颈淋巴结出现癌转移的可能性随之增高,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a=0.8;rb=0.65)。【结论】术前应用CT扫描检查及进行病变组织恶性度分级对早期发现癌转移淋巴结是有帮助作用的,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转移 恶性 口腔癌 CT 转移 术前 一致 帮助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微血管密度和层粘连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9
作者 谢晓凤 王建中 +3 位作者 吴钦苏 周旭 罗雪梅 常荣先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5-587,共3页
目的 探讨喉鳞癌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CD34和LN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方法对54例喉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LN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1)喉... 目的 探讨喉鳞癌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CD34和LN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方法对54例喉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LN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1)喉鳞癌组织中MVD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组的MVD高于非转移组(P<0.05);MVD与喉鳞癌临床分期(TNM)和病理分级无关(P>0.05)。(2)LN表达与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LN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LN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TNM)无关(P>0.05)。(3)喉鳞癌组织中MVD与LN表达无关(P>0.05)。结论 喉鳞癌中MVD和LN表达可作为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微血管密度 层粘连蛋白 颈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温合并放射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
20
作者 毛志达 管迅行 +5 位作者 涂明耻 钟强荣 谢方云 夏云飞 黄惠英 赵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6-447,共2页
微波加温合并放射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毛志达,管迅行,涂明耻,钟强荣,谢方云,夏云飞,黄惠英,赵充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广州市510060)1990年5月至1992年4月,我科住院鼻咽癌病人采用微波加温合并... 微波加温合并放射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毛志达,管迅行,涂明耻,钟强荣,谢方云,夏云飞,黄惠英,赵充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广州市510060)1990年5月至1992年4月,我科住院鼻咽癌病人采用微波加温合并放射治疗颈淋巴结转移灶42例和单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颈淋巴结转移 放射疗法 微波加温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