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间盘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汪巍 李广松 +4 位作者 曹赫基 索令山 季立平 胡素兰 刘伟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颈椎间盘突出在眩晕病中的发病机制,评价微创介入颈椎间盘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我们将2009~2010年我科就诊的173例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进行分组,观察组行微创介入椎间盘消融,术后... 目的探讨分析颈椎间盘突出在眩晕病中的发病机制,评价微创介入颈椎间盘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我们将2009~2010年我科就诊的173例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进行分组,观察组行微创介入椎间盘消融,术后用抗生素、甘露醇、地塞米松、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行颈椎牵引、推拿、手法正骨、小针刀松解结合药物静脉滴注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系统记录病人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时的症状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短期内即可达到较明显的症状改善,经长期随访,依然保持较好的临床效果,疗效评定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间盘突出在眩晕的发病成因中占有重要地位,颈椎间盘消融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 椎间盘突出 射频 消融术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巍 李广松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第6期511-511,共1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眩晕的患者行针刀松解术治疗,每隔5d1次,3次为1个疗效,一般治疗1~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眩晕、颈肩背痛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有效率77.08%,眩...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眩晕的患者行针刀松解术治疗,每隔5d1次,3次为1个疗效,一般治疗1~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眩晕、颈肩背痛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有效率77.08%,眩晕程度VAS评分治疗前为7.2±1.3分,治疗后2周为2.3±1.9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 针刀松解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介入颈椎间盘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树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7期190-191,共2页
目的对微创介入颈椎间盘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56例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正骨及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介入颈椎间盘消融术治疗,对比... 目的对微创介入颈椎间盘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56例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正骨及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介入颈椎间盘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6个月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介入颈椎间盘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效果显著,可尽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颇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眩晕 微创介入椎间盘消融术 眩晕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4
4
作者 周俊明 赵新建 +1 位作者 廖珊 卢建堂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通过对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前后路手术的价值。方法: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中,40例施行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固定术,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入、同种异... 目的:通过对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前后路手术的价值。方法: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中,40例施行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固定术,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架和颈椎Cage等;25例施行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采用JOA分评分标准(17分法)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40例前路手术均没有出现钢板螺钉脱落、植骨块移位、食道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8例出现取骨并发症;25例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术没有出现硬膜外血肿、门轴滑向椎管等并发症,6例术后3个月出现第5颈神经麻痹症状。40例前路手术患者症状均于术后第1周得到缓解,术后1周、3个月、1年其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后路手术。结论: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施行前路手术,能直接去除压迫物,起直接减压的作用,手术效果优于后路间接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椎间盘突出 发育椎管狭窄 手术方式 前路手术 后路间接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2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劼 宋滨东 尚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35-36,共2页
应用脉冲式激光治疗仪对21例颈性眩晕患者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平均随访12.6个月,采用Nagashima评分标准,结果优15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90.5%,无并发生症发生。认为PLDD洽疗颈性眩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 应用脉冲式激光治疗仪对21例颈性眩晕患者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平均随访12.6个月,采用Nagashima评分标准,结果优15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90.5%,无并发生症发生。认为PLDD洽疗颈性眩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眩晕 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荣 林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8期431-433,共3页
目的记录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的参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1例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突发性聋伴眩晕组,16例不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设为突发性聋组,22名健康受... 目的记录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的参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1例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突发性聋伴眩晕组,16例不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设为突发性聋组,22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组,分析对比各组cVEMP潜伏期、振幅比和不对称率.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组不对称率(26.52±11.83)%明显高于突发性聋组(14.50±8.31)%和正常组(14.41±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33和10.008,P均<0.05).cVEMP的P1、N1潜伏期及振幅比在突发性聋伴眩晕组、突发性聋组和正常组3个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其球囊功能易伴有损伤,cVEMP可用于辅助判断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内耳的病变范围及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 眩晕 前庭诱发肌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散剂热敷治疗椎间盘源性颈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韦艳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7期1609-1611,共3页
椎间盘源性颈痛(CervicalDiscogenicPain,CDP)以颈、肩、枕、臂部慢性疼痛为特征,或伴有颈部活动受限、臂部感觉异常,并向头、颈、肩及上臂放射,常伴有麻木,但无沿皮节分布的运动和感觉神经障碍,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颈椎间盘退... 椎间盘源性颈痛(CervicalDiscogenicPain,CDP)以颈、肩、枕、臂部慢性疼痛为特征,或伴有颈部活动受限、臂部感觉异常,并向头、颈、肩及上臂放射,常伴有麻木,但无沿皮节分布的运动和感觉神经障碍,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颈椎间盘退变表现,本病相当于颈型颈椎病。由于疼痛涉及到头枕部和肩胛区,因此有学者称之为颈椎间盘源性头痛和颈椎间盘源性背痛。CDP为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5%~10%。临床上采用推拿、理疗、中成药、针灸等治疗方法,能取得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辨证 中药散剂 热敷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广兴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 :分析并研究用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4例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6... 目的 :分析并研究用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4例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64例患者分成后路切除组(32例)和前路切除组(32例)。为前路切除组患者采用前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进行治疗,为后路切除组患者采用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椎体不融合的发生率、固定螺钉松动的发生率、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及治疗后其椎体压缩率和Cobb's角(衡量脊柱侧弯的角度)。结果 :与前路切除组患者相比,后路切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椎体不融合的发生率、固定螺钉松动的发生率、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及治疗后其椎体压缩率均更低,其Cobb's角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间盘突出切除术 创伤陈旧脊柱骨折 椎后凸畸形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史帆 宋文慧 +3 位作者 刘昌文 梁凯恒 马日吉 王子奡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分析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讨论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因素,指导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颈性眩晕为主诉... 目的: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分析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讨论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因素,指导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颈性眩晕为主诉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患病组,同时选择医院内60例无颈椎及前庭相关疾病者设定为非患病组,其中患病组年龄12~70(46.40±10.91)岁,男25例,女50例;非患病组年龄22~60(43.78±7.75)岁,男19例,女41例。对两组受试者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检查,收集VEMPs的数据资料,对比分析其结果;将颈肌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oked mogenic ptential,cVEMP)异常的患者根据轻中重3级分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VEMPs与颈性眩晕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患病组颈性眩晕严重程度:轻度33例,中度34例,重度8例。cVEMP检查:阳性62例,阴性13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33例,重度16例。非患病组cVEMP检查:阳性4例,阴性56例。(2)对两组cVEMP等级比较,患病组等级高于非患病组(P<0.001),可以认为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3)对患病组组内进行cVEMP等级与颈性眩晕等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检验,相关性系数为0.68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两指标具有较高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具有可行性,且对于颈性眩晕的患者,其严重程度越高,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阳性率则越大,进而表明其对前庭功能的影响也越大。对于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应以颈部康复治疗加前庭功能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前庭诱发肌电位 前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颅底凹陷合并颈椎间盘突出致眩晕验案1则
10
作者 王书勤 林远方 于甜甜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16期97-98,共2页
该文介绍针灸治疗颅底凹陷合并颈椎间盘突出致眩晕验案1则,并对此个案的诊疗思路和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 颅底凹陷 椎间盘突出 眩晕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霖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2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外伤椎间盘突出 发生机理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臭氧消融术加靶点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椎病围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光翠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4期464-465,共2页
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椎关节增生所致骨质、神经及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科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采用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椎病60例,由于精心治疗和完善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报... 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椎关节增生所致骨质、神经及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科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采用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椎病60例,由于精心治疗和完善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1~72岁,平均52.6岁.病程平均5年,发病均〉3个月.经过多种保守治疗无效.根据临床症状、体征、CT或MRI检查符合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排除颈椎管狭窄、椎间盘钙化、游离性椎间盘脱出、颈椎结核、严重系统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治疗 椎间盘 整体护理 椎病 围术期 臭氧消融术 椎间盘退行 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庆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16例。A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侧块螺钉固定术,B组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 目的探讨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16例。A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侧块螺钉固定术,B组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人工梯形骨块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优良率、椎管矢状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椎管矢状径大于B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病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后路手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均明显,但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改善情况优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椎间盘突出 椎管扩大成形术 发育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对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勤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1期31-32,共2页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是一种由颈椎间盘病变引起的、发生在头部、颈部、肩胛区和上肢的、以放射性、牵拉性疼痛或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以往,临床上对颈椎间盘病变的关注度较高,但对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关注度不足。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颈...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是一种由颈椎间盘病变引起的、发生在头部、颈部、肩胛区和上肢的、以放射性、牵拉性疼痛或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以往,临床上对颈椎间盘病变的关注度较高,但对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关注度不足。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研究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及患者开始关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在本次研究中,笔者简单论述了临床上对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疼痛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综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清尧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4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对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综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期我院收治的26例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综合手术治疗,在术中为这些患者摘除前路椎间盘、植入... 目的 :探讨对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综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期我院收治的26例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综合手术治疗,在术中为这些患者摘除前路椎间盘、植入Cage及使用椎体自锁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手术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这些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平均的手术时间为120分钟,平均的术中出血量为360ml。这些患者的伤口均顺利愈合。我院对这些患者均进行12~5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椎间隙已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这些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2.3%。结论 :对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综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内固定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16
作者 袁瑞利 蔡秀华 +4 位作者 邓贵生 颜斌 李贵振 詹胜峰 黄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6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 目的探讨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损伤完全恢复19例;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损伤完全恢复1例;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损伤较术前不同程度改善7例;术后18个月神经功能损伤较术前无改善1例。结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 外伤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机制及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敬宇 宓士军 司学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9期813-815,共3页
关键词 椎间盘疼痛 手术治疗 椎间盘腰痛 微创 椎间盘疾病 椎间盘突出 疼痛感受器 椎间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盘内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丰平 赵红卫 陈海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849-853,共5页
椎间盘源性腰痛( discogenic back pain ,DBP)又称椎间盘内紊乱( internal disc derangement ,IDD),由Crock[1]于1970年提出。国内学者于2005年在全国腰椎退行性疾患座谈会[2]上将DBP定义为:所有不以神经组织受压(即除外... 椎间盘源性腰痛( discogenic back pain ,DBP)又称椎间盘内紊乱( internal disc derangement ,IDD),由Crock[1]于1970年提出。国内学者于2005年在全国腰椎退行性疾患座谈会[2]上将DBP定义为:所有不以神经组织受压(即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其源于椎间盘自身的疼痛,有别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带来的根性痛。虽然机械校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治疗可能,但后腰部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高发生率使医生和病人都不满意。对于DBP的经皮微创治疗方法很多,包括物理、化学、消融、成形、减压及摘除等方法处理椎间盘内组织。本文对近年来经皮治疗DBP各种术式的原理、疗效及新进展予以总结分析,为DBP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腰痛 椎间盘内紊乱 治疗并发症 临床应用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退行疾病 INTERNAL 神经组织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他林乳胶剂超声透入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候东峰 郭建新 张银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0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椎间盘下腰痛 扶他林乳胶剂 疗效观察 透入治疗 椎间盘突出 超声 椎间盘退变 医疗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艾义翔 刘俭涛 +7 位作者 郝定均 龚禧 朱以涵 李幸橼 张熙伟 王考 孙佳俊 张淑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椎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