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钛-PEEK颈椎融合器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靳雨生 张倩倩 +2 位作者 董益恺 翟继燊 陈凌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6-326,共1页
目的聚醚醚酮(PEEK)是融合器常用制备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但生物相容性差,影响骨整合效果。相较之下,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但刚度大,易导致融合器下沉。本研究旨在设计一款结合钛合金与PEEK两种材料优势的颈椎融合器,并验证其生物... 目的聚醚醚酮(PEEK)是融合器常用制备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但生物相容性差,影响骨整合效果。相较之下,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但刚度大,易导致融合器下沉。本研究旨在设计一款结合钛合金与PEEK两种材料优势的颈椎融合器,并验证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依据健康人体CT扫描数据,重建C3~C7节段颈椎模型。使用PEEK材质的商用ROI-C融合器模型模拟构建C5~C6节段颈椎前路切除融合术(ACDF)手术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扭转工况下,计算分析颈椎融合器与融合器-椎体接触表面应力分布及术后颈椎活动度(ROM)。综合各种工况下融合器应力分布情况,对融合器进行拓扑优化,根据优化模型进行外部结构重新设计并赋予为钛合金材料,内部镂空部分填充为PEEK材料。最终,比较优化后的钛-PEEK颈椎融合器和商用ROI-C融合器在融合器-椎体接触表面应力分布与ROM的变化情况,评估钛-PEEK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商用ROI-C融合器相比,钛-PEEK融合器的融合器-椎体接触表面应力下降明显,术后手术节段椎体活动能力有所提升。结论钛-PEEK融合器不仅继承了钛合金高生物相容性,降低了融合器下沉风险,还提高了椎体术后活动能力,减少了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化风险,为ACDF手术中融合器选用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融合器 椎间盘退化 颈椎活动度 相邻节段 骨整合 PEEK材料 生物相容性 外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自锁式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病20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洪伟 高飞 +3 位作者 段洪凯 赵湘军 孙连星 郭现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5-457,461,共4页
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神经根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功能障碍性疾病。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1~4],经典前路椎间植骨或C... 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神经根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功能障碍性疾病。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1~4],经典前路椎间植骨或Cage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螺钉松动、断裂、钢板移位以及钢板刺激食管导致术后吞咽不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5,6]。肉眼下手术视野有限,照明不足及出血等因素致术中减压不彻底、遗留游离髓核组织或增加脊髓、神经根损伤的风险。在彻底脊髓神经根减压的前提下,如何减少内植物导致的并发症及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被临床医生所关注。低切迹或零切迹内植物既有即刻稳定的特点,又可减少前路钢板的相关并发症,显微镜辅助视野清晰,减压的彻底性和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7,8]。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科对20例颈椎病行显微镜辅助椎间盘切除自锁式颈椎融合器植入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减压 颈椎融合器 颈椎 显微镜 治疗 自锁 颈椎间盘切除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颈椎融合器生物力学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皮国富 王利民 +1 位作者 陈风苞 王以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颈椎融合器椎间融合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比较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 12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 ,分为正常对照组 (N)、自制融合器组 (MOF)、同种异体髂骨块组 (LC)和BAK融合器 (B... 目的 :探讨不同颈椎融合器椎间融合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比较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 12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 ,分为正常对照组 (N)、自制融合器组 (MOF)、同种异体髂骨块组 (LC)和BAK融合器 (BAK)组 ,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对颈椎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 :① 3种颈椎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正常组与自制融合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②同种异体髂骨块组与自制融合器组的生物特性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③自制融合器与BAK组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自制颈椎融合器强度大、刚度高、下沉移位小、颈椎稳定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颈椎融合器 生物力学 测定 同种异体髂骨块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聚乙烯颈椎融合器在山羊体内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皮国富 王利民 陈风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6-738,共3页
目的 :探讨自制高分子聚乙烯颈椎融合器在山羊体内的应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符合实验条件的本地空怀山羊 2 0只作为实验动物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植入自制颈椎融合器 ,内填塞自体松质骨 ,对照组植入自... 目的 :探讨自制高分子聚乙烯颈椎融合器在山羊体内的应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符合实验条件的本地空怀山羊 2 0只作为实验动物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植入自制颈椎融合器 ,内填塞自体松质骨 ,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块 ,6周后分别测试抗压缩力、椎间隙高度及病理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压缩载荷为 ((35 8.6 4± 15 .6 3)N) ,对照组为 (2 6 8.82± 11.36 )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组椎间隙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实验组融合器周围组织切片有大量骨母细胞生长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自制颈椎融合器强度大、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融合器 动物实验 高分子聚乙烯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慧博 邓尚希 +4 位作者 黎庆初 金大地 刘则征 程亮 江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3-608,共6页
目的探讨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报告5年随访疗效。方法选取47例因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置入术患者。侧位X线片观察椎间高度、颈椎前凸角及植骨融合率;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报告5年随访疗效。方法选取47例因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置入术患者。侧位X线片观察椎间高度、颈椎前凸角及植骨融合率;术前及术后进行JOA评分,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VAS评分评价患者颈部或肢体疼痛;SF-36健康调查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67个融合节段均获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术前为(4.47±0.86)mm,末次随访为(7.41±0.72)mm。颈椎前凸角术前为(0.7±4.1)°,末次随访为(5.9±3.6)°。随访56~96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JOA评分由术前(9.15±0.22)分增至末次随访(14.89±0.16)分,VAS评分由术前(5.24±1.44)分减至末次随访(0.35±0.49)分。JOA及VAS评分术前较术后各次随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各次随访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F-36健康调查评分6个维度,术前及术后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能使融合节段获得即刻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中远期疗效好,适用于多种需前路减压的颈椎退变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植骨融合 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翼状颈椎间融合器(ACIFC)与自体髂骨植入颈椎的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健 樊瑜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5-749,754,共6页
用三维有限元法测试并比较新型翼状颈椎间融合器(ACIFC)和自体髂骨植入融合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ACIFC用于颈椎椎间前路融合的可行性。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分别模拟植入ACIFC和植入自体髂骨的颈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术后... 用三维有限元法测试并比较新型翼状颈椎间融合器(ACIFC)和自体髂骨植入融合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ACIFC用于颈椎椎间前路融合的可行性。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分别模拟植入ACIFC和植入自体髂骨的颈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术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测定,计算出活动度(ROM)、强度、位移等生物力学指标,并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性分析。椎间融合器植入后,平均颈椎活动度下降25%,颈椎强度增加37%,刚度增加7%,位移减少7%。与植入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CIFC能为颈椎椎间前路融合提供足够的初始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颈椎融合器 生物力学 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7
作者 朱超 刘春 +2 位作者 张玉发 蒋盛旦 蒋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7-355,共9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科行ACDF治疗的55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Zero-P VA治疗27例(Zero-P组),应用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治疗28例(钛板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Cobb角。采用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Bazaz吞咽困难评分及植骨融合率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3.17±4.75个月。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NDI指数和JOA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Zero-P组手术时间3节段为95.47±5.24min,4节段为115.12±7.53min,较钛板组手术时间(3节段130.85±6.97min和4节段155.69±9.28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颈椎Cobb角在术后3个月时为16.71°±1.28°,末次随访时为15.69°±0.26°,均优于术前(10.5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颈椎Cobb角术后3个月时为16.95°±2.64°,末次随访时为16.01°±1.71°,优于术前(10.67°±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各时间点颈椎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例(3.70%)发生椎前异物感,术后1个月完全消失,无吞咽困难发生,未见相邻节段退变加速。钛板组术后4例(14.29%)发生椎前异物感,于术后2~4个月逐渐消失;术后3例(10.71%)发生吞咽困难,其中轻度1例(3.57%),中度2例(7.14%),3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逐渐好转,1例(3.57%)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2年取出钛板,患者声音嘶哑无明显改善;2例(7.14%)患者出现相邻节段(C2/3)退变加速,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予以保守观察。两组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及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Zero-P组植骨融合率为88.89%,钛板组植骨融合率为92.86%,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达到有效植骨融合,但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硬脊膜损伤、食管损伤、神经根损伤、椎前血肿、伤口感染、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在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零切迹融合器能够达到与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一致的临床疗效,和重塑颈椎曲度并恢复颈椎间隙高度的作用,并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零切迹颈椎融合器 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中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鲍达 马远征 +3 位作者 陈兴 李宏伟 高天君 罗小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观察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应用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anchoring cervical intervertebralfusion cage,ACIFC)植骨融合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2月收治颈椎疾病患者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5~69岁,平均48.... 目的:观察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应用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anchoring cervical intervertebralfusion cage,ACIFC)植骨融合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2月收治颈椎疾病患者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5~69岁,平均48.2岁。颈椎病31例,其中脊髓型14例,神经根型9例,混合型8例;下颈椎不稳症4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Klippel-Feil综合征2例。均经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ACIFC植骨术,融合节段:单节段27例,双节段14例,三节段1例;共置入ACIFC 58枚,C3/4 11枚,C4/5 13枚,C5/618枚,C6/7 14枚,C7/T1 2枚。初次行颈椎手术者40例,颈椎术后再手术2例。术后定期行X线片及MRI复查,判定植骨融合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采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COA)40分法及颈椎残障指数(NDI)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术后颈脊髓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5例患者术后24h内出现咽部疼痛,经对症治疗于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术后48h内发生轴性症状2例(3.4%),经对症处理术后1周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5年,平均4年。58个椎间隙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2.5~6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COA评分30.21±2.69分,术后末次随访时37.18±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71.2%;术前NDI为40.03±3.92,术后末次随访时为29.95±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4.5年(平均4年)发现融合节段邻近节段退变5例(11.9%),其中融合节段相邻上位椎间盘3例,下位椎间盘2例。结论: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应用ACIFC行植骨融合,融合率高,轴性症状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低,中期随访结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 脊柱融合 中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术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德玉 贾连顺 +5 位作者 倪斌 吴德升 肖建如 沈强 戴力扬 宋滇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15-617,共3页
目的 :观察颈椎椎体间融合器 ( BAK)用于颈椎前路减压后椎体间固定和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 BAK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术后椎体间融合术 64例。术后颈椎 X线片及 CT检查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6~ 2 ... 目的 :观察颈椎椎体间融合器 ( BAK)用于颈椎前路减压后椎体间固定和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 BAK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术后椎体间融合术 64例。术后颈椎 X线片及 CT检查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6~ 2 8个月。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 ,手术节段稳定 ,术后 3~ 6个月融合。结论 :BAK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 ,手术安全简便 ,并且避免了自体植骨引起的多种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体间融合器 椎间体融合 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的失误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邦平 唐天驷 +1 位作者 王东来 刘宪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间融合器(cervicalfusioncage,CFC)临床应用的失误及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随访96例植入CFC的脊髓型颈椎病、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外伤性颈椎不稳患者,总结CFC临床应用的失误及并发症,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3例CFC的... 目的:探讨颈椎椎间融合器(cervicalfusioncage,CFC)临床应用的失误及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随访96例植入CFC的脊髓型颈椎病、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外伤性颈椎不稳患者,总结CFC临床应用的失误及并发症,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3例CFC的植入位置不当,7例患者产生并发症,包括颈椎的生理前凸减小或变直,CFC旋转、脱位、下沉、不融合。产生失误及并发症的原因有:手术操作不当、CFC自身设计不完善、融合节段过多等。结论:减少失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策是严格掌握CFC的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改进CFC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间融合器 失误 并发症 脊髓型颈椎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 外伤性颈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整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黎明 徐杰 +5 位作者 姚京东 荆珏华 沈海琦 侯明夫 桂鉴超 曾逸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钢板整合椎间融合器 治疗 脊髓型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水强 吴德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3,116,共4页
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ACFC)具有早期的制动作用,能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隙的高度,提供初始及中间时期的稳定性,以实现骨性融合,有效防止下沉,并稳定融合节段及便于判断融合的特点。文章就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材料特点... 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ACFC)具有早期的制动作用,能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隙的高度,提供初始及中间时期的稳定性,以实现骨性融合,有效防止下沉,并稳定融合节段及便于判断融合的特点。文章就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材料特点、优越性、适应证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器钢板一体化系统植入治疗颈椎病护理要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海容 于莹 +2 位作者 杨丽芳 靳青 郭晓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5期53-54,共2页
目的 介绍颈椎前路融合器 钢板 体化系统 (PCB)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 2 1例颈椎前路PCB植入术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及康复一体化护理 ,并进行了初期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为术后 8h ,6个月以上 15例随访观察 ,颈椎... 目的 介绍颈椎前路融合器 钢板 体化系统 (PCB)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 2 1例颈椎前路PCB植入术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及康复一体化护理 ,并进行了初期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为术后 8h ,6个月以上 15例随访观察 ,颈椎融合率96.5 % ,未见PCB术后并发症。结论 PCB装置能提供即刻的颈椎稳定 ,术后不用带颈托制动 ,护士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 ,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颈椎 护理 颈椎前路融合器-钢板一体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间融合器融合效果的在体动物研究
14
作者 顾宇彤 贾连顺 +7 位作者 陈统一 陈雄生 肖建如 倪斌 袁文 齐进 汪军 崔淑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0,共1页
目的在活体山羊颈椎上比较三面皮质自体骨、垂直圆柱体Harmscage及方盒形Carboncage的椎间融合效果。方法取24只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为三组:自体骨组、Harmscage组及Carboncage组。所有动物均行C3-4椎间盘切除术并分别植入以上内植物... 目的在活体山羊颈椎上比较三面皮质自体骨、垂直圆柱体Harmscage及方盒形Carboncage的椎间融合效果。方法取24只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为三组:自体骨组、Harmscage组及Carboncage组。所有动物均行C3-4椎间盘切除术并分别植入以上内植物。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4、8、12周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C3,4节段标本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术后1周Carboncage组的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大于Harmscage组和自体骨组(P〈0.05);术后12周两个cage组的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均大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依据融合分级标准对三组进行影像学评估,和自体骨组比较,两个cage组的骨融合效果略好,但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形态学亦发现两个cage组的椎间融合效果较好,但与自体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垂直圆柱体Harmscage中形成的新生骨量多于方盒形Carboncage。结论方盒形Carboncage具有良好的椎间支撑能力,而垂直圆柱体Harmscage的椎间融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间融合器 融合效果 动物研究 在体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高度 cage 活体山羊 自体骨 影像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15
作者 白克文 邹德威 +6 位作者 海涌 马华松 周雪峰 张强 陈志明 鲍磊 王小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68-569,共2页
关键词 颈椎椎间融合器 颈椎病患者 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 颈椎前路减压 椎间盘切除 前路钢板固定 自体髂骨块 固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杰 周鹏鹤 +3 位作者 郦志文 蔡明 赵建根 李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23-2925,共3页
目的:探讨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anchoring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cage,ACIFC)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2月,脊髓型颈椎病58例,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锚定式颈椎... 目的:探讨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anchoring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cage,ACIFC)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2月,脊髓型颈椎病58例,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共植入ACIFC75枚。术后临床功能评判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影像学采用Zdeblick影像学判断标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73个融合器于平均11.2个月后获得融合。颈脊髓功能评分术前平均9.2分,术后即刻平均11.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4.5分,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以上颈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为94.8%。椎间高度:术前平均1.9mm,术后即刻平均4.7mm,获得融合时平均4.5mm,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CIFC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手术简单、适应证广、临床疗效满意,在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方面疗效确切,融合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R型颈椎钛合金喷陶空心螺纹融合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17
作者 孙元 姜延洲 +1 位作者 江霞 王珍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颈椎损伤 椎间盘突出症 前路减压 JR型颈椎钛合金喷陶空心螺纹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cage在颈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淳德 刘岩 +2 位作者 邑晓东 刘宪义 林景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18-720,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器Syncage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2年10月,对23例脊髓型颈椎病、1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和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小切口入路(3~4cm),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后缘切除后,保留...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器Syncage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2年10月,对23例脊髓型颈椎病、1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和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小切口入路(3~4cm),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后缘切除后,保留椎体终板,椎间隙置入带自体松质骨的盘状或楔状Syncage.以手术前后X线片及JOA评分分析疗效.结果:35例随访7~17个月,平均12.1个月,置入的Syncage无移位、脱出,病变椎间隙恢复正常,术后半年时已有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平均10.30分,术后14.76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Syncage的颈椎前路融合术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能早期活动,椎间融合牢固,短期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cage 颈椎融合 颈椎前路融合器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 小切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