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评估、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锐 杨枭雄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7-762,共6页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DCS)是指由于个体发育过程中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发育不足,导致的椎管空间狭窄状态[1、2]。相较于以退变因素为主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DCS常表现为节段间一致的、非局灶...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DCS)是指由于个体发育过程中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发育不足,导致的椎管空间狭窄状态[1、2]。相较于以退变因素为主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DCS常表现为节段间一致的、非局灶性的椎管缩小[2、3];是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影像学评估 手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38
2
作者 汪雷 李涛 +6 位作者 宋跃明 刘浩 裴福兴 刘立岷 龚全 孔清泉 曾建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2...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2~81岁,平均65.2岁。MRI显示3个节段狭窄9例,4个节段狭窄15例,5个节段狭窄6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及MRI,在术前及术后3d、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5±20min,术中出血量为215±75ml,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出现C5神经根症状,经2周保守治疗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9~20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7±0.8分,术后6个月为15.2±1.1分,改善率为(75±8)%。影像学复查示术后3d、6个月时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完全解除,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0.8mm,术后3d、6个月均为15.9±1.2mm,椎管扩大率为(71.8±11.0)%。术后6个月时门轴侧均达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关门及神经损害症状加重的情况。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早期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椎管扩大成形术 单开门 Centerpiece钛板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清 钟德君 +3 位作者 王高举 王松 兰永树 韩福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9-665,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41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脊髓中央综合征2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JOA评分3~11...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41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脊髓中央综合征2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JOA评分3~11分,平均6.6分。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CT扫描和MRI检查,根据脊髓损伤特点和影像学表现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期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术。记录术中颈椎周围软组织及骨韧带损伤情况。将MRI检查发现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随访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MRI显示颈脊髓信号异常37例41个部位;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APLLD)损伤信号28例35处;颈椎后方软组织(EBCT)损伤信号11例;椎前间隙软组织(EBC)损伤信号14例,硬膜囊前间隙(EH)损伤信号12例。术中见EBCT损伤18例20处,EBC损伤20例23处,APLLD损伤34例44处,椎间有不稳定而无APLLD损伤7例10处。MRI显示脊髓信号异常的37例中单节段者33例(89.2%),双节段者4例(10.8%);APLLD信号异常的28例中单节段21例(75.0%),双节段7例(25.0%)。术中发现APLLD损伤的34患者中25例(73.5%)为单一节段平面脊髓损伤和椎间盘及韧带损伤,8患者(23.5%)为双节段,1例(3.0%)为三节段;C3~C4节段平面APLLD损伤为该类患者常见损伤部位(20例,占58.8%)。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早期发生并发症14例23例次。33例随访5个月~6年,平均2.2年,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完全恢复正常者23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6~17分,平均13.8分。结论:MRI显示单或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前后纵韧带损伤以及颈椎不稳定是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同期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脊髓损伤 椎间盘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与颈椎管狭窄之间的关系及命名探讨 被引量:28
4
作者 胡有谷 陈晓亮 +1 位作者 刘勇 李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颈椎 命名 分类 脊髓型颈椎 颈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症治疗机理探讨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福根 和静彬 +3 位作者 王军 门保忠 侯京山 刘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7,共5页
本组43例颈椎管狭窄症采用颈椎减压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1.1%,与手术疗效相近,作者介绍了定点伸引手法对本病的治疗作用,在临床治疗机理方面讨论了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病理、颈椎稳定性和两种治疗的作用... 本组43例颈椎管狭窄症采用颈椎减压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1.1%,与手术疗效相近,作者介绍了定点伸引手法对本病的治疗作用,在临床治疗机理方面讨论了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病理、颈椎稳定性和两种治疗的作用机制。提出颈椎“椎管内软组织力学适应机制”的概念,确立颈背肩脚部软组织损害与颈椎节段性不稳之间的联系及在本病症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临床上应依据不同病情选用非手术或手术疗法,而非手术治疗应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治疗 软组织损伤 颈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夏英鹏 张学利 +4 位作者 徐天同 万军 于斌 申庆丰 田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比较颈椎全椎板减压术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97例FCS患者,其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2例(A组),... 目的:比较颈椎全椎板减压术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97例FCS患者,其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2例(A组),行全椎板减压术55例(B组)。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5年,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分和庆应大学的颈椎轴性症状评分(axial symptom score,ASS)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通过手术前和术后5年颈椎X线平片和MRI检查的比较,对患者术后5年脊髓后移程度、颈椎曲度指数(curviture index,CI)和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年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A组和B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9%±4%和53%±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ASS为10.8±0.2分,明显高于B组的9.2±0.5分(P<0.05)。术后5年A组和B组的脊髓后移距离分别为4.7±0.2mm和5.1±0.3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CI与术前比较均下降,但A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ROM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降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FCS患者全椎板减压手术并不能使脊髓获得更大后移,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较之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更好地保留骨性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椎管成形术 全椎板减压术 中期随访 氟骨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惠良 曹立 +1 位作者 张庆明 宋红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目的:评价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接受该术式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临床表现、JOA评分、MRI影像变化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进行... 目的:评价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接受该术式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临床表现、JOA评分、MRI影像变化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未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感染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获得1年以上随访者2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9.2个月,术后3个月、12个月时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58%、66%;16例获得2年以上随访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1%。结论: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可缩短治疗周期,相对节省治疗费用,同时解除了硬膜囊前、后方的压迫,减压彻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 减压 一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Centerpiece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管狭窄症21例 被引量:5
8
作者 范凌 潘显明 +5 位作者 黄钢 覃先云 廖东发 马泽辉 邓少林 蒋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4-1116,共3页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功能改善明显、疗效持久等优点,近期和远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大家普遍采用的术式,但传统的单开门手术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症状等缺点...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功能改善明显、疗效持久等优点,近期和远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大家普遍采用的术式,但传统的单开门手术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症状等缺点而限制了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治疗 颈椎管狭窄 脊柱内固定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后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椎管再狭窄 单开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唐成林 张静哲 +2 位作者 李志洲 刘景臣 朱庆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3-886,共4页
目的:阐述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过伸性损伤临床特点、损伤机制和评价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将35例诊断为颈椎管狭窄并发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分为手术组(12例)和非手术组(23例),手术组行一次性... 目的:阐述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过伸性损伤临床特点、损伤机制和评价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将35例诊断为颈椎管狭窄并发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分为手术组(12例)和非手术组(23例),手术组行一次性前后路手术,一期前路复位、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手术均为一人完成。术后随访1年,计算JOA评分,对术前术后颈椎管矢状径及术后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颈椎管矢状径明显扩大,CT示由术前的(10.9±1.8)mm扩大到术后的(18.5±2.3)mm。根据JOA评分评定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率,非手术组1、3、6和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45.5%、48.3%、50.4%和53.2%,手术组术后1、3、6和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53.4%、55.1%、57.5%和59.7%,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率(P<0.05)。结论:颈椎管狭窄并发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及早行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恢复颈椎稳定性,同时给予脊髓充分减压,最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颈椎外伤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子祯 王成江 +2 位作者 张静 宋世江 张玉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8-259,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CSM)多需手术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受压者多行后路手术;1~2个节段受压且不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者选择前路手术,而合并DCS者则主张后前联合入路手术[1~3]。自2002年8月~2008年7月我科采用一期或分期后前入... 脊髓型颈椎病(CSM)多需手术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受压者多行后路手术;1~2个节段受压且不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者选择前路手术,而合并DCS者则主张后前联合入路手术[1~3]。自2002年8月~2008年7月我科采用一期或分期后前入路手术治疗CSM合并DCS患者31例,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脊髓型颈椎 手术治疗 联合入路 后路手术 前路手术 DCS C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韧带的病理和胶原含量变化及其与颈椎管狭窄症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宋红星 杨敏杰 刘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黄韧带退行性改变的病理和胶原含量变化的特点及其与颈椎管狭窄症的关系。方法 :对比观察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颈椎黄韧带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特点 ,并用Woessner′s法对其胶原含量进行生化测定。结果 :患者... 目的 :探讨颈椎黄韧带退行性改变的病理和胶原含量变化的特点及其与颈椎管狭窄症的关系。方法 :对比观察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颈椎黄韧带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特点 ,并用Woessner′s法对其胶原含量进行生化测定。结果 :患者组黄韧带弹力纤维减少 ,胶原纤维代偿性增多 ,纤维排列紊乱 ,并出现较明显的变性及钙化 ;黄韧带胶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患者颈椎黄韧带弹力纤维减少 ,且变性及钙化 ,而胶原含量却显著增高。前者引起黄韧带弹性下降 ,而后者则是黄韧带肥厚的主要原因。黄韧带弹性下降且肥厚可导致或加剧颈椎管狭窄 ,引起颈髓后方受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病理 胶原含量 颈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凯 舒勇 +3 位作者 韩智敏 稂明业 黄山虎 高志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合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DCS合并CSM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MP分为2组,MP组:32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min以MP 30mg/k...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合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DCS合并CSM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MP分为2组,MP组:32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min以MP 30mg/kg静滴(15min内滴完),45min后继以5.4mg/kg/h维持用药23h;对照组:30例,术中脊髓减压前给予地塞米松15mg静脉点滴,术后地塞米松10mg静滴×3d。术后3d、7d、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7-术前JOA评分)×100%],观察统计并发症。结果:术后3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时MP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8.43±9.89)%、(49.67±11.45)%,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时分别为(77.32±11.24)%、(61.65±10.42)%(P<0.05),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81.12±10.42)%、(70.45±9.22)%(P<0.05),术后12个月时分别为(83.15±8.57)%、(81.77±11.61)%(P>0.05)。术后对照组有4例出现肩痛,MP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DCS合并CSM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MP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率,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脊髓型颈椎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颈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长庆 李振宇 +2 位作者 顾洪生 周文钰 曾腾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60岁以上)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我科收治的45例高龄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了颈前路骨化后纵韧带切除减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双开门+中央植骨术,后路全椎板切除+侧... 目的:探讨高龄(60岁以上)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我科收治的45例高龄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了颈前路骨化后纵韧带切除减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双开门+中央植骨术,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按JOA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6.4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6±2.0)分,术后1年JOA评分平均为(14.3±1.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善率:优32例,良13例,优良率为91.1%。植骨全部骨性融合。结论:高龄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只要方法得当,减压充分,固定牢固,有效的植骨融合,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颈椎管狭窄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及早期康复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占斌 刘兰泽 陈先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7-848,共2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7月—2008年4月,我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患者45例。康复组24例,术前术后均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21例,由于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限制,手术前后均未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手术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7月—2008年4月,我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患者45例。康复组24例,术前术后均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21例,由于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限制,手术前后均未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手术急性期过后出院,定期复查。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椎管矢状径绝对值、ASIA分级、受伤距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早期康复 颈椎管狭窄 治疗 康复训练 椎管矢状径 术前术后 定期复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症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谭军 施增儒 万卫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比较分析手术证实颈椎管狭窄症的MRI及X线和临床资料,明确颈椎管狭窄症的MRI概念及分型。材料和方法:对一组47例MRI进行各节段颈髓腹侧代偿间隙、颈髓和颈髓背侧代偿间隙矢状径测量:X线片上测量椎体、椎管矢状径并计算... 比较分析手术证实颈椎管狭窄症的MRI及X线和临床资料,明确颈椎管狭窄症的MRI概念及分型。材料和方法:对一组47例MRI进行各节段颈髓腹侧代偿间隙、颈髓和颈髓背侧代偿间隙矢状径测量:X线片上测量椎体、椎管矢状径并计算Torg指数;采用JOA十六分法作临床评分。对MRI及X线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RI示颈椎管狭窄患者的颈髓腹背侧代偿间隙、颈髓矢状径均减小,以病变节段最明显。MRI对临床表现的预示能力优于X线。MRI可以就狭窄范围、狭窄方向、狭窄程度和髓内信号改变行详尽分型。结论:颈椎管狭窄的MRI特征变化为正中矢状面上蛛网膜下腔减少或消失,和/或伴有脊髓的压迫变形,髓内信号异常。分类更准确地反映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密切地联系了临床,对颈椎管狭窄症的准确诊断和治疗选择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诊断 X线片 手术指征 手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组织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圣林 王少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83-485,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组织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肥厚的黄韧带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58例(85.3%)肥厚的黄韧带内有血管增生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其免疫组化染色KP-1均为阳性,49...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组织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肥厚的黄韧带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58例(85.3%)肥厚的黄韧带内有血管增生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其免疫组化染色KP-1均为阳性,49例LCA染色阳性。10例(14.7%)肥厚的黄韧带组织内未见炎细胞浸润,其免疫组化染色KP-1及LCA染色均阴性。11例(16.2%)肥厚黄韧带中发现了钙化或骨化灶。本组9例术前影像学显示不稳定节段的肥厚黄韧带内均发现了炎症反应。结论: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组织中出现了慢性炎症反应;颈椎不稳定可能是造成黄韧带内炎症反应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黄韧带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率法判定颈椎管狭窄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雁山 李玉梅 乔亚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作者对经临床确诊为颈椎管狭窄的200例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和CT扫描片各100份,测量C_(4-5)椎管与椎体的矢状径与横径。将椎管矢状径为11mm及其以下者(绝对值法)和椎管下矢径/椎体中矢径之比率值为0.71... 作者对经临床确诊为颈椎管狭窄的200例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和CT扫描片各100份,测量C_(4-5)椎管与椎体的矢状径与横径。将椎管矢状径为11mm及其以下者(绝对值法)和椎管下矢径/椎体中矢径之比率值为0.71及其以下者(比率法),暂作为颈椎管狭窄的判定标准。分析并比较两种方法对颈椎管狭窄的检出率。结果提示,比率法平片组与CT组均明显优于绝对值法。运用比率法诊断颈椎管狭窄,X线平片与CT扫描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率法 颈椎管狭窄 CT扫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颈椎管狭窄症的术前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顺发 周实 +2 位作者 黄旭旋 郑丰任 杨应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颈椎管狭窄症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螺旋CT对 4 5例拟行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 ,采用合适的重建参数及阈值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 ,多角度、多层面拍片。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评...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颈椎管狭窄症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螺旋CT对 4 5例拟行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 ,采用合适的重建参数及阈值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 ,多角度、多层面拍片。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评价颈椎椎管、横突孔及椎间孔的狭窄情况 ,并可提供病变的逼真立体影像信息。结论 :三维重建CT简化了诊断过程 ,可直观地了解颈椎管狭窄症的三孔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显示周围组织的立体解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颈椎管狭窄 诊断 手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动力型颈椎管狭窄症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军 王福根 +1 位作者 和静彬 侯京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55-256,F003,共3页
作者采用HMOO-1型骨内压测量仪对犬、猪各三具新鲜标本测量了不同角度,不同牵引力下椎间盘内的压力变化,为颈稚前屈位牵伸归挤手法治疗动力型颈椎管狭窄症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实验结果显示:随前屈角度及牵引力的大小的不同,... 作者采用HMOO-1型骨内压测量仪对犬、猪各三具新鲜标本测量了不同角度,不同牵引力下椎间盘内的压力变化,为颈稚前屈位牵伸归挤手法治疗动力型颈椎管狭窄症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实验结果显示:随前屈角度及牵引力的大小的不同,椎间盘负压值的变化有各自的规律性。证明该手法使脊髓和神经根在减压的姿位下软组织获得较充分的松解,矫正滑移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管狭窄 手法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威霖 吴涛 +3 位作者 李沫 谢宁 王刚 刘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 :比较两种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为临床两种术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文回顾了73例采用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术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 目的 :比较两种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为临床两种术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文回顾了73例采用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术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38例。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情程度、C5神经根麻痹症、JOA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种术式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术后症状及体征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周JOA评分及其改善率、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早期较好地减轻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症状,两种术式末次随访疗效相近,但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颈椎间盘突出 椎板切除减压术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