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钛板双向固定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58例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春霖 姜岩 +3 位作者 钟楚楠 辛陆军 娄朝辉 王义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4-586,共3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梅 黄丽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4期28-29,共2页
总结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病人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体位训练,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正确的体位,做好功能锻炼的指导,是保持颈椎稳定,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旁正中切口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3
作者 张大勇 李重茂 沈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管狭窄症 疗效 旁正中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开门角度对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1
4
作者 孙天威 张杭 +3 位作者 卢守亮 李辉南 于斌 张学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on of open-door laminoplasty)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患... 目的:探讨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on of open-door laminoplasty)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8例,男115例,女83例;年龄29~72岁,平均49±5岁。双节段39例(C3~C5 11例,C4~C6 28例);三个节段(C4~C7)97例,四个节段(C3~C7)62例。患者均有术前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和过度屈伸位X线平片和颈椎CT及MRI检查图片;术前JOA评分4~9分,平均6.3±2.9分。按照术后1周CT片上测量的椎板开门角度以30°为界限分为两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出现并发症病例、C2-C7 Cobb角度、颈椎前凸指数、颈椎活动度和脊髓后移数值,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开门角度>30°的患者共76例(A组);开门角度15°~30°的患者共122例(B组)。两组术前JOA评分、C2-C7 Cobb角度、颈椎前凸指数及颈椎活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110±13min,出血量250±80ml;B组手术时间120±30min,出血量230±100ml,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组51例(67.1%)出现轴性症状,8例(10.4%)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1.32%)颈椎轻度后凸畸形;B组37例(10.5%)出现轴性症状,3例(2.4%)发生C5神经根麻痹,4例(3.28%)发生关门,A组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脊髓后移值为0~7.95mm,平均2.41±0.46mm。末次随访时两组C2-C7 Cobb角度、颈椎前凸指数及颈椎活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JOA评分改善率A、B组分别为(72.1±11.7)%和(69.0±12.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椎板开门角度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将椎板开门角度控制在15°~30°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低,但应防止发生关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椎板开门角度 并发症 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不同数量钛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罗喻翔 王吉兴 +4 位作者 任海龙 陈建庭 瞿东滨 江建明 陈俊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8-234,共7页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2枚钛板与4枚钛板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对2010年7月~2017年12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我院行颈椎后路C3~C6单开门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2枚钛板与4枚钛板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对2010年7月~2017年12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我院行颈椎后路C3~C6单开门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4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3±10.2岁,病程3d~20年,术前JOA评分平均11.3±2.9分。根据术中钛板使用数量的不同,分为2枚钛板组(A组,n=49)和4枚钛板组(B组,n=16)。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耗材费用、JOA评分;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螺钉松动、再关门、颈椎后凸);应用影像学评估颈椎曲度(Giovanni D值法)、C2~C7 Cobb角、C3~C6椎管矢状径以及Pavlov比值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9.7±22.9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JOA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耗材费用A组为48850±2783元,B组为82474±26121元,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与术前差值比较C4椎管矢状径、C4 Pavlov比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术后6个月C3~C6椎管矢状径、C3~C6Pavlov比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C2~C7 Cobb角术后6个月随访时较术前均有减小的趋势,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2枚或4枚钛板固定均可达到有效支撑防止再关门,术后均可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的趋势。应用4枚钛板固定在维持颈椎曲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微型钛板 椎管减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稳定性的相关观察 被引量:136
6
作者 潘胜发 孙宇 +3 位作者 朱振军 陈景春 刘忠军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能的改善与轴性症状的出现无关(P>0.05);术后80%患者有轴性症状,主要分布在C2~C3(占27%)和C6~C7(占26%)皮节支配区,并与这两个节段椎间成角和椎间滑移的增大有关(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出现与椎间活动的增加有关,而与神经功能的改善与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范围 轴性症状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颈脊髓压迫症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宇 潘胜发 +3 位作者 陈景春 朱振军 刘忠军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总...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总活动度)、各椎体间活动度。结果:术后3年颈椎总活动度、总屈曲及总仰伸角度均减小(P≤0.001),与术前相比平均下降15%,其中42例伴有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颈椎总活动度的改变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无相关性。各椎体间的屈伸运动范围从C2至C6均明显减小,而C6/7却稍有增加;椎体间滑移在C3/4、C4/5两个节段明显减少(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以使颈椎总活动度和各椎体间活动度均减少并伴有颈部僵硬和疼痛。术后短期围领制动并早期主动伸、屈颈部的锻炼可能有助于减少颈部僵硬和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颈椎运动 影响因素 髓型颈椎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8
作者 苏菲 桑宏勋 +5 位作者 樊勇 吴子祥 张扬 白博 刘斌 雷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7-885,共9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9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21~68...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9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21~68岁,平均56.2±9.8岁。MRI显示3个节段狭窄12例,4个节段狭窄29例,5个节段狭窄18例。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ysfunction index,NDI)评价患者的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及MRI,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C2~C7夹角、颈椎活动度(ROM),在颈椎三维CT上测量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2.2±18.1min,术中出血量为264.5±50.5ml,术后引流量为252.3±28.6ml,住院日为7.2±0.7d。在术后随访过程中,15例出现了颈后部轴性疼痛症状,按照VAS评分,13例为轻度疼痛,2例为中度疼痛,所有患者颈部轴性疼痛症状均于术后1年内消失。1例术后第3天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2周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于术后12周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48~72个月,平均60.5±2.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5±0.5分,末次随访为15.4±1.3分,改善率为(77.1±5.2)%。术前平均VAS评分为3.9±0.4分,末次随访时为1.3±0.6分。术前平均NDI为20.3±5.4,末次随访时为6.5±1.8。影像学复查示术后随访期间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完全解除,椎管矢状径平均值术前为9.7±0.9mm,末次随访时为16.8±1.2mm,椎管扩大率为(67.6±13.9)%,椎管矢状面积术前为128.1±13.5mm^2,末次随访时为318.3±34.3mm2。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值较术前减少9.6°±2.4°,手术前与术后随访期间C2~C7夹角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门轴侧均达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关门及神经损害症状加重的情况。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中期临床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Centerpiece钛板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术后轴侧骨愈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提学 聂林 +2 位作者 侯勇 程雷 姜广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术后颈椎管拱形结构的稳定性和轴侧骨愈合情况。方法:2012年1月-2012年9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5-81岁... 目的:观察和评价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术后颈椎管拱形结构的稳定性和轴侧骨愈合情况。方法:2012年1月-2012年9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5-81岁,平均62岁。CT及MRI示多节段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生肥厚16例,后纵韧带骨化10例。常规行颈后路单开门减压后用Neulen钛板和螺钉在开门部位支撑固定;16例患者使用5枚钛板固定,7例患者用4枚钛板固定,3例间隔使用3枚钛板固定。收集患者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轴位CT资料,根据门轴腹侧和背侧皮质部位连接骨质来评价骨愈合情况:腹侧和背侧部位均有骨质连接判定为骨愈合。结果:术中3个节段发生轴侧双层皮质断裂,置入钛板后未见椎板漂移和明显不稳,钛板固定后有效维持椎管扩大后椎板的位置,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时26例患者Neulen钛板固定的117个节段中,80个节段轴侧骨愈合,愈合率为68.4%;术后6个月时随访到15例患者共69个节段(10例5枚钛板固定,4例4枚钛板固定,1例间隔使用3枚钛板固定),CT显示59个节段轴侧骨愈合,愈合率为85.5%。3个轴侧双层皮质断裂节段均未愈合,但椎管扩张状态仍能维持。随访期间无钛板移位和关门现象,无钛板固定的节段未发现关门现象。结论:Neulen钛板能够为开门后扩大的椎管提供稳定的即时和早期支撑,有利于轴侧早期骨愈合,有效维持椎管扩张状态,防止关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Neulen钛板 骨愈合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椎间盘疾患微创技术讲习班暨中日脊柱前沿技术学术交流会通知
1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0-890,共1页
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中日科技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椎间盘疾惠微创技术讲习班暨中日脊柱前沿技术学术交流会”(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I类学分),定于2013年11月8日在北京举办。主要内容包括:显微镜下经颈后方肌... 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中日科技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椎间盘疾惠微创技术讲习班暨中日脊柱前沿技术学术交流会”(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I类学分),定于2013年11月8日在北京举办。主要内容包括:显微镜下经颈后方肌间隙入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交流会 微创技术 讲习班 椎间盘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脊柱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疾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椎间盘疾患微创技术讲习班暨中日脊柱前沿技术学术交流会通知
11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4-814,共1页
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中日科技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椎间盘疾患微创技术讲习班暨中日脊柱前沿技术学术交流会”(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I类学分),定于2013年11月8日在北京举办。主要内容包括:显微镜下经颈后方肌... 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中日科技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椎间盘疾患微创技术讲习班暨中日脊柱前沿技术学术交流会”(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I类学分),定于2013年11月8日在北京举办。主要内容包括:显微镜下经颈后方肌间隙入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病、颈脊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corticalbonetrajectory(CBT)screw在PLIF中的应用、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技术研究、椎间盘介入微创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颈腰椎病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介入微创技术 学术交流会 讲习班 脊柱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疾患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椎间盘疾患微创技术讲习班暨中日脊柱前沿技术学术交流会通知
1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5-755,共1页
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中日科技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第二届椎间盘疾患微创技术讲习班暨中日脊柱前沿技术学术交流会”(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I类学分),定于2013年11月8日在北京举办。主要内容包括:显微镜下经颈后方肌问... 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中日科技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第二届椎间盘疾患微创技术讲习班暨中日脊柱前沿技术学术交流会”(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I类学分),定于2013年11月8日在北京举办。主要内容包括:显微镜下经颈后方肌问隙入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病、颈脊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 screw在PLIF中的应用、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技术研究、问盘介入微创技术治疔椎间盘源性腰痛、颈腰椎病的新进展。报名:请于2013年11月1日前信函或电话回执,以便安排食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介入微创技术 学术交流会 讲习班 脊柱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疾患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